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七单元学习任务群(六)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七单元学习任务群(六)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4 10:2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情境任务清单:请从下面[推荐书目]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并选取一本书阅读,并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1):梳理全书内容脉络,自行设计绘制思维导图。
任务(2):摘选有价值的文句,制作荐读金句素材卡片。
任务(3):撰写读后评价报告,形成整书阅读最终成果。
[推荐书目]
整书阅读
1.周汝昌《红楼小讲》(北京出版社)
2.刘耕路《红楼梦诗词解析》(吉林文史出版社)
3.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中华书局)
4.白先勇《细说红楼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5.冯其庸/李希凡《红楼梦大辞典》(文化艺术出版社)
6.蒋勋《蒋勋说红楼梦》(上海三联书店)
7.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北京出版社)
8.张爱玲《红楼梦魇》(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拓展阅读]
黛玉的烦恼
王 蒙
由爱欲而生烦恼,佛家的这种说法并非没有现实根据,就拿黛玉来说吧,虽然一般人例如小红评论她“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但总的来说,人际关系也没有什么过不去的。
除第7回写到送宫花时黛玉当着宝玉的面挑眼,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一事以外,她对长辈、对宝钗、对薛姨妈都是极好的,与湘云、凤姐等开开玩笑,有时做“恼了”状,其实无伤大雅。
第3回描写黛玉初至荣府,“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包括饭后立即吃茶或“过一时再吃茶,方不伤脾胃”,她都入乡随俗,宁可改变自幼养成的习惯与乃父立下的规矩(如饭后不立即饮茶),而要随大流儿。
第34回宝玉挨打之后,黛玉为之哽咽半日,抽抽噎噎地劝宝玉:“你从此可都改了罢!”也说明黛玉的“孤标傲世”主要还是在内心深处,至于浅层次的人际交往,她并非一味乖僻弄性。然而恰恰是对于宝玉,她几乎可以说从来没有满意过,从来没有随和过。
难道这才是爱情的滋味?
上述送宫花时对周瑞家的甩闲话,与其说是矛头针对周瑞家的,不如说是说给宝玉听的,她不在宝玉面前发泄自己的不愉快情绪,发泄一个孤女的怨疑挑剔,希望能得到宝玉的同情怜悯至少是引起宝玉的注意,又能在谁面前说三道四呢?她的这一使周瑞家的“一声也不言语”的言谈,庶几可以与宝玉一见她便摔玉的行为相比,爱情唤起了一种被压抑的痛苦。
此后宝玉把得自北静王的“蕶苓香串珍珠”一串转赠黛玉,被黛玉摔到地上并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或许可以说明黛玉的更加高洁,但更说明了黛玉在宝玉面前的特别任性。
我们完全可以说黛玉此举是有意无意摔给宝玉看的,是要给宝玉传达两个信息:一、我黛玉是极清高的,丝毫不亲近任何权贵的;二、我黛玉视男人为“臭”并且不与他们发生任何直接间接的赠受关系——不是反转过来更证明黛玉对宝玉的特别垂青,将宝玉视为“不臭”的知己了吗?
有多少爱就要求多少回应。
以生相许的爱要求以生相许的回答。
至上唯一的爱要求至上唯一的响应。
书本上也许描写过单向的、只求奉献的爱情,但现实中很少,至少黛玉对宝玉的爱不是这种样子。黛玉与宝玉的爱情既是浪漫的却又是现实的,是高度生活化日常化乃至有时是琐屑化了的。把爱情写得既浪漫又这样日常生活化,古今中外是罕有的。
前40回读黛玉对宝玉的挑眼埋怨,常使人感到逻辑上的自相矛盾,简直是无法自圆其说。第20回“林黛玉俏语谑娇音”,先写宝玉与宝钗同至贾母这边看望刚来的史湘云,黛玉在旁,冷笑道:“我说呢,亏在(宝钗)那里绊住,不然早就飞来了。”宝玉解释后,黛玉说:“好没意思的话!去不去(宝钗那里)管我什么事,我又没叫你替我解闷儿。”然后赌气回房。宝玉追去赔情,黛玉反说:“我作践坏了身子,我死,与你何干!”又说:“偏说死!我这会子就死!你怕死,你长命百岁的,如何?”……
及至后来,宝玉明说疏不间亲、他与宝钗疏而与黛玉亲云云之后,黛玉啐道:“我难道为叫你疏他?我为的是我的心!”宝玉也说:“我也为的是我的心……”
真实极了,你有真心,我有真心,反生出诸多烦恼,反生出黛玉的胡搅蛮缠不可理喻!嫉妒心从爱心生,丑从美生,这也是感情的辩证法。曹雪芹并没有把这种他最同情最依恋的爱情理想化、提纯化,他丝毫没有回避这种爱情中的无数孤立看来并不美好并不诗意的琐屑。
反过来说,黛玉的嫉妒又何尝没有逻辑没有道理没有现实性!最终,不正是金玉良缘毁灭了木石前盟,现实的利害考虑利害关系压扁了压碎了天情吗?这也可以叫作“人定胜天”了。
看到宝黛二人特别是黛玉这一方面的嫉妒、猜疑、挑剔、试探、反话、嘲讽……有时候我们也禁不住要问,这难道就是爱情吗?
爱情难道不是生命的最美丽的花朵、上苍最美丽的赐予、青春最美丽的华彩,而是一连串的精神折磨、心理试探和永远的互不信任和永远的劳而无功吗?
然而这是事实。不仅在事业的面前、在学问的面前、在真理的面前,而且在爱情的面前,都像在地狱的面前一样,任何胆小与明哲的回避都是无济于事的,都是不得其门而入的,真生命、真事业、真学问、真爱情只能属于无所畏惧的人,具有某种“傻子”气质的人。
也许爱得这样苦主要是因为违反人性的封建礼教使然或黛玉的孤苦地位使然。也许把爱情看得这样重、这样至上唯一,本身就使爱情变成了一杯苦酒或一杯毒酒。世界上有没有轻松愉快的爱情呢?自由结合、自由分离、高兴了抱在一堆怎么痛快怎么来、不高兴了拜拜挥手离去……这是一种合理得多的爱情模式吗?真正轻松、无所谓到了这一步,还有所谓爱情这个东西吗?
当然,爱情的状态以至习俗与社会、社会思潮的发展进步状况是不可分的。宝黛的爱情悲剧也许能使我们“忆苦思甜”、不无欣慰;宝黛的爱情的深挚、刻骨铭心却更使我们感动乃至羡慕:能这样爱过的人有福了,他尝够了爱的痛苦,他真实地唯一地情有所属,他至少在恋爱方面没有白白地被“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第1回)。
爱情的体验也正像天才的体验、天赋的体验、天良天机的体验一样,是极其珍贵的啊!
【名师点评】 说起爱情,似乎应该是甜蜜的。但黛玉与宝玉彼此深爱,却因爱而生出了许多烦恼。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本文条分缕析、笔触细腻地为我们展现了黛玉烦恼的原因,读来令人有恍然大悟之感。
林黛玉的幽默
白 杰
人们把林黛玉想得比较现实:一个世外仙姝、不食人间烟火的佳人;一个爱哭、爱生气、小心眼儿、敏感吃醋的美人。也都承认她是个灵气十足的文曲星,但少有人觉得林黛玉幽默。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我更深层地喜欢她。
第22回,贾母给薛宝钗过15岁生日。宝钗点了《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宝玉不喜欢这出热闹的戏。宝钗告诉他怎么怎么好。宝玉听了,喜得拍膝画圈,称赞不已,又赞宝钗无书不知。林黛玉道:“安静看戏罢!还没唱《山门》,你就《妆疯》了。”双关语与幽默不无联系,这弦外之音,既直接表达了醋意,又反映出黛玉深厚的文化素养。凡有幽默素养者,都是聪敏颖悟的。
第34回,宝玉挨打,皮开肉绽。宝钗听说与薛蟠有关,回去兄妹俩好顿吵吵。薛蟠气话道:“你不用和我闹……你这金要拣有玉的才可正配。你留了心,见宝玉有那劳什子,你自然如今行动护着他。”宝钗缜密的心思被哥哥赤裸裸地鲁莽戳穿,羞恼地哭了一夜。次日早起,无心梳洗,便出来瞧母亲。可巧遇见林黛玉独立在花荫之下,问她哪里去。宝钗因说“家去”,口里说着,便只管走。黛玉见她无精打采地去了,又见眼上有哭泣之状,便在后面笑道:“姐姐也自保重些儿。就是哭出两缸眼泪来,也医不好棒疮。”宝钗不理会,只顾走了。其实,黛玉在花荫下是远望怡红院出出进进的人,惦记着宝玉。她自己还没见着宝玉惨状前就“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怕人瞧见哭肿了眼,不好意思进去。自己伤心欲绝,还寻思宝钗也同她那样哭得死去活来的。她俩的哭根本是两码事。尖刻地笑讽对手,既幽默可爱又凸显一颗时刻系挂宝玉的真心。
第42回,惜春画大观园要请假。李纨道:“我请你们大家商议,给他多少日子的假。我给了他一个月他嫌少,你们怎么说?”黛玉道:“论理一年也不多。这园子盖才盖了一年,如今要画,自然得二年工夫呢。又要研墨,又要蘸笔,又要铺纸,又要着颜色,又要……”黛玉也自己撑不住笑道:“又要照这样儿慢慢的画,可不得二年的工夫!”阴阳怪气的语调、神秘狡猾的眼神、慢条斯理的语速、摇头晃脑地说着“慢慢的画”的13岁调皮少女形象跃然纸上。不难想象,聪敏的黛玉早已摸透惜春超然画外、漫不经心的秉性,才演出了这一幕活灵活现、复制原型的生活剧。幽默的人别有会心,欣然独笑,冷然微笑,替沉闷的人生透一口气。
宝钗见多识广,画画的颜料纸张、笔墨工具,样样考虑周全,让宝玉一一记下单子。当宝钗说道“生姜二两,酱半斤”时,黛玉忙接茬道:“铁锅一口,锅铲一个。”宝钗道:“这作什么?”黛玉笑道:“你要生姜和酱这些作料,我替你要铁锅来,好炒颜色吃的。”……黛玉又看了一回长长的单子,笑着拉探春悄悄地说:“你瞧瞧,画个画儿又要这些水缸箱子来了。想必他糊涂了,把他的嫁妆单子也写上了。”探春“嗳”了一声,笑个不住。接茬接到无缝对接的程度是一种智慧外显的幽默吧。
第73回,懦弱的迎春长期受屋里的奶妈婆子的欺负。这次把迎春头戴的累金凤给赌输了,还埋怨花了她们的钱。探春听了不忿,打抱不平:“我不听见便罢,既听见,少不得替你们分解分解。”早使个眼色与侍书去了。这里正说话,忽见平儿进来,宝琴拍手笑说道:“三姐姐敢是有驱神召将的符术?”黛玉笑道:“这倒不是道家玄术,倒是用兵最精的,所谓‘守如处女,脱如狡兔’,出其不备之妙策也。”二人取笑……黛玉看见探春给侍书使个眼色,侍书心领神会就去王熙凤那里搬主事的平儿了。要想理顺豪华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树立起威信,用用“兵法”也未尝不可。在这场严肃而严重的事件中,黛玉看出侍书的养兵有素,看出探春的统帅计谋。在黛玉的嬉笑中,我们也看出她那“破译眼神”的聪慧灵魂。幽默是一切智慧的光芒,照耀在古今哲人的灵性中间。
第45回的场景不是黛玉制造的幽默,而是她言行间自然流露的让人越琢磨越发笑的“笑”果。雨天的夜晚,宝玉穿着北静王送的斗笠、蓑衣、木屐来看黛玉。黛玉不觉笑了:“那里来的渔翁!”宝玉说,你看好我也送你一顶……黛玉笑道:“我不要他。戴上那个,成个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了。”及说了出来,方想起话未忖度,与方才说宝玉的话相连,后悔不及,羞得脸飞红——谁也没听出来、没在意黛玉的话有什么毛病,连宝玉也没留心。她自己就觉得“渔翁渔婆不是一对了吗?”羞了。幽默不一定要发笑来表示,还用脸红表示,笑书中人,笑身边人,也笑自己。
她对宝玉的儿女私情,分分秒秒,时时刻刻都挂在心上:黛玉为情而生,绛珠仙子下凡只为追随神瑛侍者,还泪报恩;为情而哭,爱情的危机四伏、重重阻隔,只为一个人的感情而煎熬痛苦;为情而活,喜怒哀乐始终围绕着和宝玉的感情波折而产生;为情而死,一旦知道爱情无望,决绝而死。专人专情,以有情对待有情,情到深处更有情。这种极度单一、纯粹的一往情深,何其感人!动人!笑人!
宝玉为什么喜欢跟他耍小性子的林黛玉?
梳理全书得知,一家人为规劝宝玉“念书”都各显神通:贾政封建大家长式的呵斥、责打;王夫人威慑式的杀鸡儆猴;湘云和宝钗填鸭式的苦口婆心;宝钗婚后更是说教式的正襟危坐;袭人用的是哄骗式。唯有黛玉,从不指责,从不发生正面冲突,而是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启发式引导(如《寄生草》一首,宝钗急得一把撕了,而黛玉用学识启发宝玉,令其折服)。她深知宝玉性情,顺势而为。这种相知相惜的心灵契合,是宝黛爱情的内核。
第32回,湘云和宝钗一样劝宝玉“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惹恼了宝玉,道:“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和他生分了。”黛玉在外面听了,又惊又喜。伴随他们心灵成长的是越来越靠近的精神,向往精神自由成了他们爱情的一致方向。宝钗再怎么漂亮、灵性,也无法与宝玉同路。黛玉锋利的言辞、超脱的情趣、奇异的文思,加上长得漂亮,和宝玉的三观相同,深深地吸引了宝玉;她的高洁品质、平民精神、贵族气派、悲悯情怀、平等意识,悄无声息地感染、净化、影响着宝玉。况且,如果黛玉不为情所困时,灵巧机敏的天性、幽默俏皮的天资就展露无遗,更加精致迷人。所以,即使宝玉和宝钗结了婚,却终不忘黛玉。
阴历四月二十六是宝玉的生日,其实是曹雪芹自己的生日,可见,曹公深爱林黛玉。王蒙说,他喜欢林黛玉,一个男人一辈子能被林黛玉爱着,也值了。要我说,如果谁不喜欢黛玉,是因为没看懂她;如果谁都喜欢黛玉,那是因为她不属于凡尘人间,她是仙。
【名师点评】 在人们心中,林黛玉似乎是哭哭啼啼、小心眼儿、专使小性子的代名词。林黛玉与幽默似乎更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作者却从《红楼梦》中看出了被我们有意无意忽略了的林黛玉的幽默,而且读完文章我们似乎感到,原来林黛玉一直是幽默的,只是我们没注意而已。这使得林黛玉在我们的心目中更接地气,更可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