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县实高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至第三章第一节。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历时约7小时,成功完成与天和核心舱的对接。右图为对接画面,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A.等待发射的神舟十四号 B.进入大气层的神舟十四号
C.完成对接的神舟十四号 D.未来返回地面的神舟十四号
2.太空中的神舟十四号所属最低级别天体系统是
A.河外星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地月系
下图是北半球大气上界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是
A.由高纬度向低纬度逐渐减小 B.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小
C.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减小 D.由平原向高原逐渐减小
4.下列事物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A.煤、石油等矿物燃料 B.家庭太阳能供热系统
C.太阳能光伏电站 D.南水北调工程
下图为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图示生物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序是
A.①—④—⑤—③ B.②—④—①—③
C.④—①—③—⑤ D.⑤—②—③—④
6.下列关于图示生物繁盛时期的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A.①—是重要的铁矿成矿期 B.②—发生了全球性生物灭绝事件
C.③—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形成 D.⑤—喜马拉雅山脉在此时期形成
下图为青藏高原地形起伏与相应地壳厚度变化对比图,读图完成7~9题。
7.图中甲表示的是
A.莫霍界面 B.软流层底部 C.上地幔顶部 D.古登堡界面
8.科学研究发现当地震波向下传播时,图中A、B、C三处地震波波速大小关系是
A.A>B>C B.B>A>C C.C>A>B D.C>B>A
9.下列关于图示信息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物质呈液态 B.距离地心越近,地壳厚度越大
C.B所在圈层为外核 D.地壳厚度与地势高度呈正相关
右图为干洁空气成分的体积分数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下列与干洁空气共同组成低层大气的有
①水汽 ②氧气 ③杂质 ④紫外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图中A、B分别表示
A.氧气、臭氧 B.氮气、氧气 C.氮气、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臭氧
右图为海边远眺的火山喷发景观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火山喷发时产生的气体像黑云一样升起,其原因是大气中
A.氧气增多 B.水汽减少 C.固体杂质增多 D.氮气增多
13.火山喷发形成的水汽最先进入大气中的
A.平流层 B.对流层 C.臭氧层 D.高层大气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图示各大气层
A.①层中的臭氧能够吸收紫外线 B.③层大气温度随海拔增加而上升
C.②层大气对流运动较为旺盛 D.④层中的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15.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测得为8848.86米,攀登者在攀登过程中所处的大气层为
A.全程位于①层 B.先位于①层后位于②层
C.全程位于②层 D.先位于①层后位于②③层
图甲为大气受热过程图(箭头粗细表示辐射量的多少)。图乙为电影《云中漫步》中的一个场景:深秋的夜里,人们在葡萄园里点燃煤炉,并用扇子扇动。据此完成16~18题。
16.图甲中
A.①表示大气辐射 B.⑤表示地面辐射
C.⑥表示大气的散射作用 D.③是大气逆辐射
17.图乙所示做法的最终目的是
A.增加照明 B.增加大气密度 C.保温预防霜冻 D.庆贺丰收
18.图乙中的做法主要是增强图甲中的
A.⑤ B.③ C.② D.⑥
读某区域两个时刻等压线示意图(单位:hPa),据此完成19~20题。
19.14时,黄海地区的风向是
A.偏东风 B.偏西风 C.偏北风 D.偏南风
20.下列四地中,风力明显加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021年7月份,河南省普降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导致全省多地遭遇特大洪涝灾害,大面积房屋及农作物被淹没。右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21~23题。
21.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类型的组成是
A.F—E—D—H B.F—G—B—A C.A—B—C—D D.B—C—D—G
22.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A.E B.D C.G D.A
23.与大面积房屋及农作物被淹关系最密切的水循环环节是
A.D B.F C.C D.B
自2010年以来,深圳已经建成全长约2462千米的绿道网络,绿道密度超过1.2千米/平方千米,为市民提供了大量休闲、锻炼的绿色出行空间,也为城市构筑绿色休闲体系提供了重要基础。读绿道示意图,完成24~25题。
24.结合图示可知,绿道建设会使得水循环环节中
A.水汽输送增加 B.降水量减少 C.下渗量增加 D.地表径流增加
25.深圳大力推广绿道建设的影响是
A.降低城市地下水水位高度 B.有利于减轻城市内涝
C.市内河湖丰水期水量增加 D.会导致热岛效应增强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分)
2022年7月7日,韩国总统表示,为正式开启“太空经济时代”,韩国政府将加大投资,新设航空太空厅,为航空太空产业提供系统性支持,并计划到2031年,将研发登月舱,实现太空资源强国梦。下图为太阳系模式图。
(1)下列属于天体的有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3分)
①恒星 ②民用飞机 ③星云 ④哈雷彗星 ⑤陨石
(2)图中共包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级天体系统,登月舱登上月球后所属最低级别天体系统是__________________。(4分)
(3)按结构特征划分,图中②行星属于_______________行星,⑤行星属于________________行星。(2分)
(4)推测未来韩国航天员在月球表面执行任务时可能遇见的困难。(4分)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太阳的能量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人类所需能量的绝大部分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辐射,太阳辐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太阳能是人类利用太阳辐射的主要方式。下图为内蒙古太阳能资源分布图。
(1)简述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表现。(4分)
(2)试分析太阳能资源利用的优点和缺点。(4分)
(3)指出内蒙古太阳能资源的分布特点及成因。(4分)
28.某水库三面环山,下图为15时左右水库附近的气温(单位:℃)分布图和P、Q两地间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描述图示时刻,水库及周边气温分布特点。(2分)
(2)比较图示①②③三地风速的大小,并说明判断依据。(4分)
(3)就气压状况而言,P、Q两地气压较低的是_______________地,就气流状况而言,两地中垂直方向气流为下沉的是_______________地,在线段上加上箭头,完成P、Q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6分)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分)
大型太阳能城市空气清洁系统又称除霾塔,主体由导流塔和集热棚组成。导流塔内直径长达10米,有4个洞口设立在塔体5.5米以下位置;集热棚位于塔体底部,主要作用是在夜晚将储存的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对集热棚内加热,棚内设置过滤网墙,可滤除空气中的杂质和各种污染物等,地面铺有鹅卵石。右图为除霾塔示意图。
(1)结合材料并利用所学知识说明除霾塔的工作原理。(4分)
(2)在除霾塔内外空气运动热力环流模式图上画出空气运动方向。(3分)
(3)比较除霾塔内外空气运动热力环流模式图中abcd四地气压值大小。(3分)
(4)推测棚内地面铺鹅卵石的作用。(3分)
建平县实高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C 结合天体的定义可知,选项中“完成对接的神舟十四号”属于天体。
2.D 太空中的神舟十四号围绕地球运转,所属最低级别天体系统为地月系。
3.C 根据图可知,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是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减小。
4.D 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并积累的太阳能;家庭太阳能供热系统和太阳能光伏电站是太阳能的应用,与太阳辐射有关;跨流域调水是为了解决水资源供需不平衡而进行的水资源调配,与太阳辐射无关。
5.C 晚古生代早期,鱼类大量繁衍,中期,部分鱼类进化成两栖类,晚期,一些两栖动物慢慢进化成爬行动物;中生代时期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动物出现并繁盛,中生代中后期,小型哺乳动物出现;新生代时期,哺乳动物快速发展,被子植物在此时期达到繁盛。故选项中排序正确的是④①③⑤。
6.D ①生物繁盛的地质时期是古生代,是重要的成煤期;②生物繁盛的地质时期是新生代,并未发生全球性生物灭绝事件;③生物繁盛的地质时期是中生代,现代海陆分布的格局在新生代基本形成;⑤生物繁盛的地质时期是新生代,喜马拉雅山脉在此时期形成。
7.A 甲表示的是地壳厚度的下界,可知为莫霍界面。
8.B 地震波波速在向下传播至古登堡界面,波速处于不断增加,故波速大小关系是B>A>C。
9.D 由图示可知,地壳厚度与地势高度呈正相关。
10.A 水汽、杂质和干洁空气共同构成低层大气。
11.B 干洁空气组成中氮气含量最多,其次是氧气。
12.C 火山喷发时,大量固体杂质进入大气,所以看起来如黑云一般。
13.B 火山喷发形成的水汽最先进入对流层。
14.D 结合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可知,①层为对流层,大气对流运动较为旺盛;②层为平流层,平流层中臭氧能够吸收紫外线;③层大气温度随海拔的增加而下降;④层存在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15.A 珠穆朗玛峰高程为8848.86米,可知最高处位于对流层内,故攀登者在攀登的全程中都位于对流层。
16.D 图甲中,①是太阳辐射,⑤是大气的散射作用,③是大气逆辐射,⑥是地面辐射。
17.C 点燃煤炉,产生大量烟雾,增加近地面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进而增强大气的保温作用,预防霜冻。
18.B ③是大气逆辐射,点燃煤炉产生的大量烟雾能够吸收地面辐射,加强大气逆辐射。
19.D 根据等压线分布以及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可知,14时黄海此时风向为偏南风。
20.C 根据等压线变化情况可知,甲、乙、丁地的风力明显变小,丙地风力变大。
21.D 海陆间循环是指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由图示BCDG共同构成。
22.C G所示的地表径流源源不断向海洋输送大量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
23.A 由材料可知,造成此次大面积房屋及农作物被淹主要是因为D所示的降水量较大。
24.C 城市绿道的建设,将原本不透水的路面改为透水路面,增加了植被的覆盖率等,有利于增加下渗量,并使得地表径流量减少。对水汽输送、降水量的影响不大。
25.B 结合上题可知,深圳大力推广绿道的建设,有利于增加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有利于减轻城市内涝。下渗量的增加会使得地下水位增高,地表径流减少,汇入河湖的径流减少,市内河湖丰水期水量会相应下降,绿道建设并不会导致热岛效应增强。
26.(1)①③④(3分) (2)2 地月系(4分) (3)类地 巨(2分)
(4)较大的昼夜温差,影响机器的正常运行;白天时,强烈的太阳辐射,紫外线危害大;太阳活动的干扰;月球表面凹凸不平,陨石坑多,行走困难等。(任答2点,4分)
27.(1)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地表温度;是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促进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生物能;可作为能源使用,间接产生水能和风能以及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任答2点,4分)
(2)优点:太阳能具有普遍性,分布广泛,便于采集;属于清洁无污染能源;能量巨大,源源不断。缺点:受多种因素影响,太阳辐射不稳定;开发利用成本高,技术要求高。(4分)
(3)特点:总体呈现为东少西多。(2分)成因:降水总体由东向西递减,西部降水少,气候干旱,日照时数长,太阳能资源丰富。(2分)
28.(1)水库四周气温较高,水库附近气温较低。(2分)
(2)②>①>③(2分)依据:由等温线疏密程度可推出②地风速最大,①地次之,③地最小。(2分)
(3)Q P 图略(逆时针)(6分)
29.(1)集热棚将白天吸收的太阳辐射在夜晚转化成热能使棚内增温,棚内形成热中心,棚内大气受热上升,棚外气温相对集热棚内低,含霾气流从棚外周边向集热棚内运动;进入棚内的气流经过网墙过滤掉杂质和各种污染物等,沿导流塔上升排出,完成除霾工作。(4分)
(2)如下图所示:(3分)
(3)气压值由大到小的排列是:d>c>b>a。(3分)
(4)鹅卵石升温快,可增加棚内升温效果,从而增强上升气流。(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