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古诗三首 寒食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古诗三首 寒食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4 18:22: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寒 食》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
情景导入:
1、看图猜一猜这是中国的什么传统节日。
2、你最喜欢哪一个节日。(与同学交流你的理由)
许多诗人都曾写过关于寒食节的诗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韩翃《寒食》。
寒食节是中国农历清明节前一天。古人在这一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相传当年重耳(晋公子重耳)周游列国,历尽艰辛。一次,他挨饿难熬,百般无奈时,介之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他吃。后来重耳当了国王(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去找和母亲一起躲在深山中的介之推。遍寻不到,便下令放火烧山,想以此逼出介之推,但最后发现介之推与其母被烧死。重耳十分后悔,便规定每年此时不得生火,一切吃冷食,称为寒食节。寒食节习俗,有上坟、郊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拔河等。
寒食节的由来:
寒食节这一天,长安城的景色奇特迷人。城中处处可见花絮随风飘舞,皇宫中柳树的柳枝也在风中轻轻摆动。到了傍晚皇宫中挨门挨户传赐烛火,豪门贵族也得到赏赐,家中也因此飘出缕缕轻烟。
寒食:
春城:
御柳:
汉宫:
传蜡烛:
五侯:
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火。
寒食节,在冬至后的第105天,清明节前1-2天,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指春天的京城。
这里指天子宠幸之臣。
这里用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官。
理解词语
把对应的意思连起来
诗的前两句:第一句就展示出寒食节长安的迷人风光。把春日的长安称为“春城”,造语新颖,富于美感。处处“飞花”,不但写出春天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而且确切地表现出寒食的暮春景象。不说“处处”而说“无处不”,以双重否定构成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春城无处不飞花”写的是整个长安,下一句则专写皇城风光。既然整个长安充满春意,热闹繁华,皇宫的情景也就可以想见了。这里并未直接写到游春盛况,而剪取无限风光中风拂“御柳”一个镜头。当时的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所以特别写到柳。同时也关照下文“以榆柳之火赐近臣”的意思。
整体感知诗意
chu
初读诗:《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春天的京城长安没有一个地方不飞花,寒食节这一天东风吹拂着皇宫中的柳树,柳枝随风轻摇。到了傍晚皇宫里开始分传端处,轻烟飞散到五侯家。
诗意: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寒 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细品诗味:
细读品味,入情入境
诗人描写了寒食节长安城内早晚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在千景万象中,作者为什么偏偏选择这两种景象呢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人目睹寒食节白天长安城美妙的景色,选择了两个典型的景象表达了对春景的喜爱。
鹅绒数点,
似雪帘栊,
朦胧轻落玉楼。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从景物的颜色中感受到奇妙。大雪纷飞的时候世界只有一种颜色就是白色;而杨花飞舞的时候世界早已是花红柳绿了,各种颜色的衬托下,杨花的白就不是那么单调,这种颜色的搭配非常奇妙。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板 书:
写作手法:
寒食节这天老百姓们都不能用火,吃的都是冷食。可皇宫贵族却灯火通明,吃香喝辣的,老百姓们又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讽刺
韩翃真的是出于这种考虑写成了这首诗,你想怎么读这首诗
赞美
这是一首讽刺诗。寒食节禁火,然而受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诗是讽宦者的得宠。首二句写仲春景色;后二旬暗寓讽喻之情。诗不直接讽刺,而只描慕生活上的特权阶层,含隐巧妙,入木三分。
课堂小结:
课后填一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