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皇帝的新装
第2课时
复习导入
根据课文内容,概括文章情节,划分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1)
结局
新装
新装
新装
新装
引子
开端
发展
高潮
新装
第二部分(2—4)
第三部分(5—22)
第四部分(23—32)
第五部分(33—36)
爱
做
看
穿
揭
学习目标
能复述故事情节,理解这篇童话的讽喻意义,从语言、心理感知人物形象。
理解童话富有想象、夸张的特点。
学会认识并辨别生活中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培养学生说真话、发真声的品质。
壹
贰
叁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培养批判精神,敢于揭露生活中的丑恶现象,培养敢说真话的优秀品质。
语言运用:积累“炫耀、御聘、骇人听闻、头衔、滑稽、随声附和”等词语,丰富知识储备,了解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能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有效沟通;分角色朗读课文并体会人物心理分析人物形象,能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
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审美创造: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
新课讲解
爱新装
看新装
揭新装
做新装
穿新装
爱新装
表 现:
从治装费用:不惜倾其所有
从心思兴趣:最爱炫耀新衣服
从换衣次数:每一天每一点钟
目 的:
写皇帝爱穿着的癖好,突出他的昏庸无能、荒唐可笑、也写出皇帝上当受骗的缘由。
21世纪教育网
赏析句子:
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每一天每一点钟”“总是”把皇帝喜欢穿新装的癖好夸张到了极点。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了……的特点,突出表现了……的情感。
答题规范
21世纪教育网
小贴士
夸张及其作用
夸张是故意言过其实,对人或事做扩大、缩小或超前的描述,以强调或突出某一方面特点的一种修辞手法。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他们摆出两架织布机,装作是在工作的样子,可是他们的织布机上连一点儿东西的影子也没有。他们急迫的请求发给他们一些最细的生丝和最好的金子。他们把这些东西都装进自己的腰包,只在那两架空织布机上忙忙碌碌,一直搞到深夜。
狡猾、行骗有术
做新装
(真题模拟)第3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考点:分析心理描写的作用
[答题思路]
(1)理解文章内容,辨析描写方法种类;
(2)联系上下文,思考其在塑造人物、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答题模式]
方法+运用+作用
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方法,写出了皇帝想得到新衣的急切心情,表现了皇帝的愚蠢无知、自作聪明。同时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后面骗子继续行骗、大臣助骗、最后游行出丑的故事情节做铺垫。
[参考答案]
小贴士
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心理描写,即对人物的思想活动、心理变化进行的描写。其作用主要有三种:①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②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③采化作品主题。
答题模式:运用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揭示了人物……心理,反映了人物……性格(品质)。
看新装
“我倒很想知道,他们的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当他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的时候,他心里的确感到有些不大自然。
皇帝心里感到“有些不大自然”,你如何理解?
这一句“不大自然”在情节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顺承上文,说明皇帝已经完全听信了骗子们的谎言,又引起下文老大臣的故事。这里表现出皇帝的愚蠢。作者故意将话说得很有分寸,却为后文更辛辣的讽刺积蓄着力量。
“我要派我诚实的老大臣到织工那儿去,”皇帝想,“他最能看出这布料是什么样子,因为他这个人很有理智,同时就称职这点来说,谁也不及他。”
皇帝为什么要先派他的老大臣去看布料?
这段情节紧承上文而来,继续说明皇帝的轻信与愚蠢,又掺杂了些许的疑虑。同时,他对老大臣“理智”“称职”的评价,更为后文的情节埋下伏笔。
对比阅读第6段和第9—12段,思考问什么用“诚实”“称职”来形容老大臣?
“诚实”“称职”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与后面老大臣撒谎形成对比,颇具讽刺意味。
小贴士
反 语
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本意,含有嘲弄、讽剌的意味,这种修辞手法叫反语。反语能产生幽默感和讽剌性,有时比正说更有力量。
第5—17段写两位“诚实”的官员去看布料的情形,作者这样安排情节有何作用?
内容上:先后安排两位官员去看布料,强化了皇帝渴望得到新装的迫不及待的心理,表现了皇帝的虚荣、愚蠢。两位官员看布料的表现,揭示了官员的虚伪、自欺欺人,也从侧面讽刺了皇帝的昏庸无能。
结构上:两位官员看布料并向皇帝撒谎的情节,直接推动了骗局的进一步发展,为下文的游行大典做了铺垫。
穿新装
这一部分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骗子加班
语言:请看!新衣服缝好啦!
动作:各举起一只手
语言:裤子、袍子、外衣、优点
骗子献衣
动作:取下衣料,裁了一阵,缝了一通
转了转身子
扭了扭腰
皇帝穿衣
大家吹捧:
合身、好看、花纹、色彩、贵重
说说你对第23段中“每个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一句中“每个人”的“快乐”的内涵的理解。
人物
“快乐”的内涵
皇帝
为能穿上新衣游行而快乐
为能辨别臣民是否称职而快乐
两位官员
为保住官职而快乐
其他官员
为得到皇帝的信任而快乐
两个骗子
因为赚足了钱而感到快乐
这个故事之所以读来如此生动有趣,引人入胜,除了构思巧妙、立意深刻之外,作者还善于展开想象,用丰富的细节描写来刻画形象,寄寓深刻内涵。结合皇帝穿新衣的情节,说说作者是怎样运用讽刺手法的。
穿新衣过程中作者极力刻画了一群人的丑态:首先,出场人物有皇帝、高贵的骑士、骗子、典礼官、托后裙的内臣们,人物多,场面热闹;其次,这么多人都是心口不一,虚伪至极,作者用补充的方式点出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再次,作者用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生动展现了人物的丑态。
揭新装
一个小孩最后说道:“皇帝什么衣服也没穿呀!”这表现了小孩怎样的性格特点?这样写有何用意?
表现孩子天真无邪,无私无畏,敢说真话。
用意是告诫人们应该保持天真纯洁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后来,从小孩子到老百姓都说了真话,为什么皇帝和他的内臣们仍然装模作样的把戏演下去? 这样写有何用意?
“仍然装模作样的把戏演下去”是他们前面所表现的虚伪的继续和深化,如果“戏”就此收场,则害怕国人明白自己的昏庸、愚蠢乃至不够格做皇帝,继续“演”下去则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
作者这样写更充分地暴露出皇帝的怯弱、虚伪。
篇末由一个小孩子来说出真相有什么深意?
考点:理解童话的讽刺意蕴和现实意义
[答题思路]
(1)结合童话的特点思考。童话符合儿童心理,也是社会生活的写照,现实社会中成人的虚伪和小孩的真诚是客观存在的。
(2)明确童话中人或物的作用。作者往往将自己的理想或真实意思寄托在孩子或某种事物上。
(3)联系现实和课文的具体内容作答。如本题需联系孩子的天性、当时的社会风气等,思考童话的讽刺意蕴和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
在这样一个谎言充塞、欺骗成风的社会里,作者让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孩子喊出了“天真的声音”,讲出了谁也不敢说出的真相,使得“新装”顿时失去神奇的作用。表明小孩子既天真又大胆、率真,从一个侧面反衬了成年人的自私和虚伪。这一笔,使故事情节达到高潮,深刻地突出了作品的主题,增强了童话的讽刺色彩和作品的现实意义。
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各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骗
皇帝
大臣
百姓
小孩
昏庸无能、爱慕虚荣、愚蠢虚伪
虚伪愚昧、阿谀奉承、自欺欺人
怕人讥笑、有所顾虑、胆小怕事
纯洁天真、无私无畏、直言不讳
受
助
传
揭
深入探究
夸张而又合理的想象是文本的一个鲜明特点。
夸张的笔调开头:开头一段写皇帝酷爱穿着打扮,竟然到了“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的地步。这样的笔调开头,不仅一开始就让读者对皇帝虚荣愚蠢的性格特点有所认识,而且顺理成章地推出了整个骗局故事。
两个骗子行骗也大量运用了夸张和想象:骗子们声称新衣有“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看不见”这一神奇的特性。于是,上至皇帝大臣,下至观看游行的老百姓,成百上千的人异口同声、自欺欺人,称赞皇帝的“新装”。想象看似夸张,其实又很合理。从人物的可笑言行,正可以看出专制制度的淫威。同时,在作者笔下,各色人等由于地位不同,他们的心理和言行也有细微的差异,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细节表现了安徒生卓越的想象能力,也令想象更为真实。
怎样理解这篇童话的夸张和想象?
结局的想象也同样是合乎逻辑的:皇帝既意识到自己出了丑,又生怕国人说他不称职,说他太愚蠢,而他的内臣们也是私心重重,说明腐朽的统治者是决不会自动放弃他们的权力而承认真理的。
由此可以看出,想象是以现实生活作为基础的,有生活的真实;而夸张是渗透在想象之中的,它可以凸显故事的主题,更鲜明地暴露对象的本质,加强艺术的感染力。作者成功地运用夸张和想象,绘出了一幅自欺欺人的群丑图。
结构梳理
皇帝的新装
皇帝爱新装(引子)——受骗——荒唐昏庸
揭露虚伪
骗子做新装(开端)——行骗——狡诈狡猾
君臣看新装(发展)——助骗——表里不一
皇帝穿新装(高潮)——传骗——自欺欺人
小孩揭新装(结局)——识骗——天真无邪
赞美纯真
课堂总结
这篇童话通过讲述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揭露了皇帝及大臣们自欺欺人的丑行,讽刺了他们的虚伪和愚蠢。同时告诉人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说真话。
写作特色
1.合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
夸张而又合理的想象是本文一个鲜明的特点。开头一段写皇帝酷爱穿着打扮,竟然到了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的地步。用这样夸张的方式开头,不仅一开始就让读者对皇帝虚荣、愚蠢的性格特点有所认识,而且顺理成章地推出了整个骗局故事。
2.清晰的脉络。
全文以“新装”所具有的奇怪的特性为线索,以皇帝为中心人物,按照时间顺序,围绕骗子编造的新衣服具有奇怪的特性这一谎言,展开情节,刻画人物。全文情节的发展脉络为“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揭新装”,脉络清晰,很有条理。故事内容简单浅显,情节却波澜起伏,很有喜剧色彩。
拓展延伸
优秀童话作品推荐
叶圣陶《稻草人》
《稻草人》被鲁迅先生称为“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读惯了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郑渊洁童话的同学们,可以去读一读经典的《稻草人》,一定会有耳目一新的感受。
在《稻草人》中,稻草人不会说话,不会动,不会流泪,可是他软弱的身躯里却有一颗善良、伟大的同情心,作者以稻草人的视角反映了残酷的现实,倾诉了旧社会人们的苦难。
课后作业
说真话需要勇气,有时还要付出代价。思考一下,如果你当时也在游行现场,会怎样做?然后结合生活体验,课后和同学交流一下关于说真话。
选做:尝试将这篇童话改编为课本剧并表演。
谢谢观看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