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任务一 学习鉴赏+《我爱这土地》《乡愁》《沁园春?雪》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看》课件(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任务一 学习鉴赏+《我爱这土地》《乡愁》《沁园春?雪》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看》课件(共1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1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5 20:18: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任务一 学习鉴赏
+
《沁园春·雪》
《周总理,你在哪里》
《我爱这土地》《乡愁》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 一句爱的赞颂》
《我看》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时 活动探究课
学习目标
1. 通过解读意象,体会诗歌情感。
2. 理解诗歌借景抒情的特点。
意 象
分析意象,把握内涵
1.在小组内有感情地朗读《我爱这土地》和《乡愁》,选取代表展示朗读成果。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2. 再读《乡愁》,探究诗歌:
“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感,诗人是怎样通过意象把这种情感转化为具体可感的事物的?
小时候——邮票
长大后——船票
后来——坟墓
现在——海峡
与母亲生离,寄信
与妻子离别,起航
与母亲死别,祭拜
与大陆隔离,思念
对母亲的思念
对新婚妻子的思念
对母亲的怀念
渴望统一
因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意象分别是作者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乡愁”的载体,寄托了诗
人不同时期的“乡愁”:
小时候,诗人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
长大后,与妻子分别,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事物。
后来,母亲去世,天人两隔,坟墓承载了乡愁的哀思。 现在,远离故土,海峡相隔,海峡就成为乡愁的象征。
3. 再读《我爱这土地》,结合“单元预习单”中诗歌背景体会意象的象征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背景提示:作品写于卢沟桥事变之后的一年,此时正值国难当头,饱经沧桑的祖国,
正在遭受日寇铁蹄的践踏。
“土地”——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祖国国土——心痛与热爱
“河流”——我们因祖国苦难而汹涌的悲愤之情
“风”——人民心中永不停息的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和反抗——悲愤
“黎明”——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向往
“鸟”——勇者形象——对祖国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深情
飞鸟和大地象征着游子和祖国,飞鸟飞得再远,也无法摆脱心中永远的土地——这正
是艾青与祖国的关系。
4.通过两首诗歌的学习,你能总结出阅读诗歌的好方法吗?
寻找意象
分析特点
结合背景
还原情感
合作探究
结合背景资料从意象角度欣赏《沁园春·雪》《周总理,你在哪里》《我看》。
学以致用,拓展阅读
阅读丛书中的《满江红(皎皎昆仑)》《一月的哀思(节选)》等诗歌,运用本课所掌握的方法,分析诗歌的意象,把握诗人表达的情感。
把握诗歌情感
分析意象
结合背景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