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12.3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第二课时)习题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12.3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第二课时)习题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1-25 13:19: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十二章 内能与热机
12.3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第二课时)
基础训练
能力提升
核心素养提升
比热容与热值的相关计算
1.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kg·℃),其物理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一标准大气压下,10 kg水的温度由50 ℃升高到100 ℃所吸收的热量是   ;若对水继续加热,水的温度将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不变 
 2.1×106 J 
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摄氏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 焦
2.(生活情境)如图所示,重庆网红“木桶鱼”是在木桶里放入高温的鹅卵石,再加入调制好的鱼和汤,鹅卵石放热使汤沸腾.质量为1 kg的鹅卵石从300 ℃降到250 ℃放出的热量是   J;用锅盖紧密盖住木桶,桶内气压升高,则汤的沸点会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c鹅卵石= 0.8×103 J/(kg·℃)]
 升高 
 4×104  
3.质量相同的两球,已知甲球的比热容是乙球比热容的2倍,乙球吸收的热量是甲球吸收热量的2倍,那么甲球升高的温度与乙球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
A.1∶2     B.1∶1    
C.2∶1     D.1∶4
D
A.加热相同时间,乙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甲液体吸收的热量
B.吸收相同的热量,甲的温度高于乙的温度
C.甲的比热容较大
D.乙的比热容较大
4.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相同的甲和乙两种液体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
C
应用比热容解释现象
5.以下事例中与“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性无关的是( )
A.让热水流过暖气片供暖
B.城市内修建“人工湖”
C.发现人中暑时,在额头上擦冷水降温
D.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液
C
6.如图所示是发动机采用循环流动的水进行了冷却,这是利用水的   较大的特性.若水箱中装有10 kg的水,水温上升10 ℃,水吸收的热量为   J.
[c水=4.2×103 J/(kg·℃)]
 4.2×105 
 比热容  
7.(传统文化)俗语常言“不是省油的灯”,但古时候真有“省油的灯”.陆游《老学庵笔记》中记载:“蜀中有夹瓷盏,注水于盏唇窍中,可省油之半.”它是一个有夹层的灯盏,其构造如图所示,将灯芯及油置于灯盏内,然后在灯盏的夹层中注入冷水, 因为水的   较大,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使油的温度升高得较慢些,减少油的   ,所以耗油少.
 蒸发 
 比热容  
比热容   CD段的比热容.
(第一空与第三空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8.某同学用一种加热器将质量为 500 g的冰持续加热熔化直至沸腾,记录并绘制出温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看出C点的内能   B点的内能,原因是   .根据图象还可以看出AB段的
 小于 
 熔化过程需要吸热 
 大于  
9.冬天即将来临,学校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供应开水.在这个过程中,若用锅炉将300 kg的水从20 ℃加热到100 ℃,燃烧了
11.2 kg的煤[c水=4.2×103 J/(kg·℃),煤的热值为3×107 J/kg],则:
(1)锅炉内300 kg的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此锅炉的效率是多少
(3)某同学从开水房打了3 kg的100 ℃的开水,为了便于使用,他将这100 ℃的开水和质量为5 kg的 20 ℃ 的冷水混合,若不计混合过程的热损失,则混合后温水的温度为多少

答:(1)锅炉内300 kg的水吸收的热量是1.008×108 J;
(2)此锅炉的效率是30%;
(3)混合后温水的温度为50 ℃.
(3)不计热损失,Q吸=Q放,即:cm1(t-t01)=cm2(t02-t),
即:4.2×103 J/(kg·℃)×5 kg×(t-20 ℃)
=4.2×103 J/(kg·℃)×3 kg×(100 ℃-t) 解得:t=50 ℃.
10.(高阶思维)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逆温现象
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但是,在晴朗无云的夜间,由于大气逆辐射较小,地面辐射散失热量多,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大气层降温较少,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这种辐射逆温现象黎明前最强,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升温,逆温层便自下而上消失.逆温层厚度从数十米到数百米,在大陆上常年都可出现,在冬季最强.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逆温形成的因素很多,根据其成因可分为辐射逆温、平流逆温、下沉逆温和锋面逆温等.
但是常见的是辐射逆温和平流逆温.逆温层,这种大气结构“头轻脚重”,使空气处于稳定状态,空气中的垂直运动受到抑制,工厂里烟煤燃烧排放的烟尘、汽车尾气和地面上扬起的尘埃等有害气体聚集在空中不易向上扩散和稀释,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的三峡水库,会产生逆温现象,使库区的气温夏天降低、冬天升高各约2 ℃,对库区的工业排放污染物产生一定的影响.
(1)晴朗无云的夜间,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地表泥土、沙石的   较小.
(2)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这是通过
   的方式来增大地面内能的.
(3)逆温层的空气处于稳定状态,空气中的垂直运动受到抑制是因为空气下层   .
A.温度高   B.密度大  C.压强小   D.透明度差
 B 
 热传递  
 比热容 
(5)三峡最大蓄水量为392亿立方米,若这些水的温度降低2 ℃,所放出的热量为   J(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4)下列各图中能反映黎明前后高度与气温关系的是   .
 3.3×1017  
 C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