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 二年级下册第十八课
《童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方面观察艺术作品,从而能从艺术作品中得到信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欣赏画面形象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联想,从人物的表情、动作、服饰等方面对画面进行描述,进而对作品表现的主题进行分析、评述。
本课共展示了6件艺术作品,表现形式包括中国画、雕塑、油画、年画、摄影。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识字量不是很大,对事物的形和色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我设计了“自主导学单”来解决画面中的问题。培养他们对欣赏活动的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用简短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目标:
1、 以《童年》为主题,体会艺术作品中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能从环境、服饰、动作、表情等方面对画面进行评述。
2、 通过观察对比、分组讨论、游戏表演等方式,分析作品的内容及艺术表现形式,感受童年的快乐。
3、 学生在对艺术作品欣赏的同时,了解不同时期社会的变迁,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幸福,从而珍惜现在美好的时光。
教学重点:
通过对作品人物表情、动作、环境等方面传递的信息,学习对画面进行描述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认识不同艺术表现形式,并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
教学准备: PPT、导学阅读资料、翻页笔、彩色粉笔、导学单、彩色图片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我们先来听一首有关童年的歌。(播放视频)童年就像这首歌一样,充满着游戏和欢乐。你觉得童年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不同的艺术作品中,看看不同时代的童年(板书:童年)
(教学意图:利用歌曲,老师和同学一起唱,激发学生对“童年”的回忆以及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二、感知作品,探究方法
1、初步感知欣赏:
每个人童年都不一样,乘坐机器猫的时光机,先去看看爸爸妈妈小时候的样子吧。(出示PPT,)
2、请生读问题一、问题二。师举例说明“表现形式”是什么。生回答问题(板书“表现形式”)
师小结:简称国画,用毛笔蘸水、墨、中国画颜料在绢或者宣纸上作画,是我们中国传统绘画形式。被称作中国画。
板书中国画
(教学意图:引导生从表现形式初步感知)
3、生回答问题二。(教学意图:引导生从表现内容上观察作品)
①根据“小提示”的顺序用讲故事的方法表述这幅作品。
②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并猜一猜。
小结:考试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画家通过画面,告诉我们人要终身学习的意义。
4、层层递进,对比观察画面。PPT出示问题
这是哪个年代的事情?(ppt对比通过书包、衣服的对比)
(教学意图:深入探究,学生利用图片对比,通过层层递进的形式,让学生剖析艺术作品中传递的时代信息。)
三、对比观察,体会不同的情感
1、走出紧张的考试,让我们轻松一下,走进古人的童年。这幅《欢天喜地》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情绪?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动作、表情、色彩)
2、表演能表达自己开心的动作或表情。
四、总结回顾从哪几个方面欣赏作品?
师总结:表现形式、主题、环境(谁在哪里干什么)、表情、动作、色彩、服饰等。
五、自主小课堂
小组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完成欣赏任务。
提要求:小组通过通过阅读导学资料,合作完成导学单,完成后我们请小老师为大家解读作品。
六、汇报评述。
根据时间选择2——3组代表带领大家欣赏作品。老师补充作品的信息。
教学意图:通过自主学习阅读资料并合作完成学习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七、排排坐吃果果。请一名同学上黑板将几幅作品按从古到今的顺序排序。
师小结:中华文明历经几千年历史的演变,留下无数的文化宝藏,虽然我们不能亲身感受到历史的变迁,但通过不同的艺术作品,我们能了解到当时的文化和人民的生活。
教学意图:纵向排序,使学生通过艺术作品了解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发展,并使他们认识到艺术作品是不同时代的反映与生活的表现。将“文化意识”贯穿到艺术作品中。
八、说说你的收获:
你认识了几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 (边说边板书)
还知道可以从表情动作等方面欣赏作品。
九、德育教育
通过对比战争国家的两张孩子照片,引导学生感受到要珍惜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
教学意图:通过照片对比,使学生感受到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现在。
学生齐背诵高鼎的古诗《村居》结束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