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 版二年级美术下册《第19课 石头造型》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美 版二年级美术下册《第19课 石头造型》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11-24 19:47: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石头造型》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设计意图:本课是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第四册第19课《石头造型》。 属于“设计应用”领域。设计本课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利用身边常见的卵石通过描绘、拼摆、组合等多种手法进行卵石造型设计。在设计、制作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并表达自己的创意。本课教材展示了学生研究、评价作品的图片和各种卵石作品。体验合作、探究、发现的愉悦,激发自信心和美术学习的兴趣 。
教学目标:1、感受卵石造型的表现手法,学会利用卵石及色彩进行造型设计。
2、激发学生创作表现的欲望,提高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用卵石和色彩进行各种造型设计制作。
教学难点: 巧妙利用卵石不同的造型,运用绘画的手法表现有创意的作品。
切 入 点:以“发礼物”、“变魔术”的形式“引学生入胜”,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作的欲望。
学情预测:学生能以极大的兴趣参与本课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出富有个性、创意的作品。
教学资源:各种形状的卵石、水彩笔、水粉颜料、毛笔、笔洗筒以及录像和课件资料。
第二部分:课堂实录:
一、情景引入: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小礼物,这个小礼物是老师用心准备的.你们是不是很着急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啊 但别着急,老师在展示礼物之前呢有两个问题,同学们带着问题来欣赏老师带来的礼物.第一,观察这个小礼物是什么做成的;第二,这个小礼物老师是依据什么特点进行制作的.找同学先上前面用手摸猜下是什么
师问:你们都在哪里见到过卵石?知道它是怎么样形成的吗? (大自然中由于河床长期冲刷,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卵石)(出示录像)
你知道它有什么样的作用吗?(铺路、装饰等)
今天老师要让卵石来发挥一个更有趣的作用。老师用这小小的石头变个魔术。(用颜料在卵石上画)看!老师变出了什么?老师把一块小小的石头变成了一只可爱的刺猬,老师为什么把石头通过设计绘画变成刺猬而不是变成猴子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细致的观察石头形态.
板书课题 :石头造型
二、想象构建
1、观察与分析卵石都一样吗?怎么不一样?(从形状、质地、大小分析)
2、再出示多种形状的卵石,学生大胆想象。
师:你认为卵石造型的创作中最困难的是什么?
生:看不出像什么,不知道怎么画?
师:这块石头像什么?(我拿出一块普通的石头)
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又说想兔子的、像刺猬的等等。那么老师提问刚才老师所提的问题,为什么刚才老师把那块石头变成刺猬了?没变成猴子呢?
生答:因为这块石头外形跟刺猬体态很像,所以老师把石头变成了刺猬。
好聪明的孩子,发现了问题的所在。
3、师:刚才我们观察一块石头,想象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几块石头放在一起拼摆进行一下联想?
学生拿出几块卵石进行拼摆(有蝴蝶、有花朵、有乌龟一家……)。他们的想象力真的太丰富了。
师:谁能总结一下如何在各种形态不一的石头绘画上不同的画面?
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正面、反面、一点点旋转着看……
先从局部细看再联系整体……。
(就这样,边尝试、边讨论、边分析概括,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观察方法,不知不觉中突破了难点)
三、欣赏探究
那么我们看下书中都还有哪些石头变成了其它的小动物或者人物了。
说一说你喜欢的卵石作品,这些作品是怎样利用卵石形状进行创造的。
学生把卵石都拿出来看一看、想一想你们的根据石头自身形态适合绘画变成什么样新的事物?下面同学们先思考在动手,把你手中普通的鹅卵石变成可爱的小动物或者人物等。四、实践创作
大胆制作 讲究创意
强调水粉不要加水,用干的毛笔直接画。
启发学生创新设计。
五、评价展示
展示所有学生的作品,观察分析每件作品的特征,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六、课后拓展
1、卵石作品与生活的联系。
2、石头的艺术作品欣赏,文化的介绍。
(课件展示)(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畅谈和交流。)
本课小结
今天通过大家丰富的想象与灵巧的双手,一块块色彩暗淡、毫无生气的卵石变活了,变漂亮了,真了
不起。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可以让我们美化的东西,只要你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定能让我们的世界变的更美!
第三部分: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学的轻松,玩的愉快,并创作了一件又一件生动、有趣的作品。课堂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反思这节课,有以下几点让师生共同收益:
(一)“趣”贯穿教学始终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的原动力,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只有激活他们的兴趣才能使教学活动有效的进行。在本课活动之出,我首先让学生拿礼物,引起学生兴趣,再进一步告诉学生:“今天老师要变魔术” ,有效的把学生兴趣引到教师设置的活动中,通过“变魔术”,把学生最初的感兴趣提升为探索秘密的兴趣,为后面学生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在“趣”的引导下,插上想象的翅膀,不断去创造,享受学习的乐趣。让我们的课堂动起来。
(二)体验成功,培植自信
在学生作品展示这一环节中,面向全体学生,给了每个学生一次展示的机会,其意义将是深远的。这是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一般心理特征的。这是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往往呈现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他们往往对自己的作品特别感兴趣,他们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被展示。如果让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他们个个都争先恐后。在这一过程中,看似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了同学,实际是自我欣赏的过程,也是自我满足的过程。因此,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个学生一次展示的机会。实际也是给了每个学生一次成功的经验。让学生因为赞赏而把学习活动当作愉快的享受。让我们的课堂真正的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