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24 13:55: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 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事集团统治时期的政府,从1912年开始到1928年结束。
北 洋 清朝末年对辽宁、河北、山东等北方沿海各省统称为北洋。1901年,袁世觊任北洋大臣,军队称北洋军。
军 阀 指拥有军队、武装、地盘、政权的军人(集团)。
独裁专制
国民党组建及刺杀宋教仁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了建立独裁统治,公然背弃誓言,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同盟会会员宋教仁等在征得孙中山同意后,于 1912 年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成国民党,并在随后的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占据了明显优势,使袁世凯大为惊恐。1913 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经查,刺杀宋教仁的幕后黑手竟然是袁世凯的亲信,并直接牵涉到袁世凯本人。
“国民党在全国的选举都已胜利,已占国会的大多数,大局已定,政党责任内阁制一定可以成功。”— 宋教仁语,《辛亥革命回忆录(一)》
“噫!宋教仁意欲组织政党内阁耶?抑何相逼之甚也。—袁世凯语,《中国国民党史稿(二)》
非高官厚禄所能收买,乃暗萌杀意,密令心腹赵秉钧谋之. —《辛亥首义回忆录》,页58.
宋教仁
袁世凯
宋教仁(1882—1913),别号“渔父”,中国近代革命先驱者之一,被称作为“中国宪政之父”。
(1912年)宋教仁组建“中国国民党”,力图实现责任内阁制。
(1913.3.20)袁世凯制造“宋案”
宋教仁遇刺(遗照)
(1913.3.22,年仅31岁)
二次革命
“宋案”发生后,袁世凯遭到国内舆论的谴责。他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下令罢免由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但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孙中山、黄兴等被迫流亡日本。
请同学根据课本内容梳理“二次革命”的经过
革命时间
革命过程
革命结果



1913年
舆论谴责
武力镇压
罢免都督
孙黄反袁
二次革命爆发
二次革命被袁世凯镇压下去
江西都督李烈钧
广东都督胡汉民
安徽都督柏文蔚
这场革命为什么称为“二次革命”呢?
这次革命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专制和军事进攻,保卫民主共和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故称之为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
材料一:当时由于北南双方在军力对比上敌强我弱,各地讨袁军又仓促应敌,作战缺乏统一指挥和战略协同,再加上一些国民党议员和整个民族资产阶级对这次讨袁不予支持,结果“二次革命”的战局很快就逆转不利,两个多月后即宣告失败。
材料二:在军事行动上,他们不善用兵,各地各自为战,没有统一的军事指挥机构,使本来就不足的兵力更显分散。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
①袁世凯军事实力强大,准备充足。
②袁世凯争取到了帝国主义的支持。
③国民党实力不足,力量涣散。
④国民党内部存在党政分歧,力量涣散。
复辟帝制
镇压二次革命之后,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随即又下令解散国民党。1914 年初,袁世凯解散国会。不久,他又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接着,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至此,袁世凯想当皇帝的野心昭然若揭。
为实现皇帝梦,袁世凯甚至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以换取日本的支持。“二十一条”的主要内容有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1915 年末,袁世凯下令以 1916 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对内实行独裁统治,扫清障碍;
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下令解散国民党和国会。
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修改总统选举法,总统可无限任期,可指定继承人。
为获得帝国主义国家支持,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对外出卖国家,获取利益;
结合教材内容,梳理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做了哪些准备?
民主共和
独裁专制
(1914.5)袁世凯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1915.5)袁世凯为换取日本对帝制的支持,接受日本政府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协议中大部分内容。
“二十一”条签字时中日代表合影
(1915年5月25日)
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二十一条”主要内容
北洋政府袁世凯在北京举行祭天活动
(1915年12月,民国三年)
(1915.12.31)袁世凯下令改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正式登基称帝;
袁世凯
(1882~1916)
“祭天”是古代帝王才能享有的权力。袁世凯在共和制度下公然祭天,称帝野心昭然若揭。
袁世凯称帝
护国战争
材料: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材料:袁氏对于国家,既悍然不自知其职责之所在对于世界,复懵然不审潮流之所趋……义师之兴,誓以四事:一曰与全国民勠力拥护共和国体,使帝制永不发生。
——蔡锷《讨袁通电》
护国将军·蔡锷
(1882~1916,34岁)
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梁启超与他的学生蔡锷先后离开北京,前往南方筹划讨伐袁世凯事宜。1915 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护国战争
原因:
时间:
人物:
过程:
结果:
袁世凯失败原因:
袁世凯的卖国和复辟帝制
1915—1916年
蔡锷、李烈钧、唐继尧(护国三杰)
1915年12月,蔡锷等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拉开了护国战争的序幕;各省份积极响应,宣布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
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
复辟帝制违背历史潮流;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913年10月
解散国民党
11月
袁世凯复辟帝制
1914年1月
解散国会
5月
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12月
修改总统选举法
1915年5月
12月
正式大总统
签订“二十一条”
称帝
1916年3月
取消帝制
6月
在绝望中死去
护国运动
北洋军阀构成及分裂示意图
军阀割据
各派系轮流控制政府,政局动荡不安。





军阀割据:是指拥有军队、自成派系的军人或军人集团割据一方、不听从中央政府号令的现象。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示意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列表
南北军阀为争夺地盘和巩固自身政权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列强
派系 代表人物 控制区域 依附国家
北洋军阀 直系 冯国璋、曹锟 直、苏、赣、鄂 英、美
皖系 段祺瑞 皖、浙、鲁、闽 日
奉系 张作霖 东北三省 日
西南 军阀 滇系 唐继尧 云南、贵州 英、美
桂系 陆荣廷 广东、广西 英、美
其他 晋系 阎锡山 山西 日
农户减少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减少 1914-1918年 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增加 1914-1918年 减少4900多万亩
陆军增加 1914-1918年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增长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军阀割据,政局动荡,国会党争,民众因为军队扩张,互争地盘,内战频仍,的确比之清末时期负担加重而且痛苦程度加剧。
——张鸣《共和中的帝制》
军阀割据造成的后果
时间 军阀混战
1920年7月 直皖战争
1921年7月 湘鄂战争
1922年4月 第一次直奉战争
1924年9月 第二次直奉战争
1925年10月 第三次直奉战争
生产力遭到破坏,经济下滑;苛捐杂税增多,百姓负担加重;军阀割据混战,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
护法运动
袁世凯死后,继任的北洋统治者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孙中山认为,约法和国会是共和国的象征,为了维护共和制度,他毅然举起了“护法”的大旗。1917年秋,孙中山在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试图借助滇系、桂系等西南军阀的军事力量,开展护法运动。然而,南北军阀最终达成了妥协,孙中山被排挤出军政府。1918年5月,孙中山被迫离开广州回到上海,护法运动失败。
知识拓展
课堂小结
导火线:宋教仁遇刺身亡
结果:被袁世凯镇压,孙、黄流亡日本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二次革命
袁世凯复辟帝制
对内:废《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对外: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大部分内容
护国战争
1915年,蔡锷等在云南发动。袁世凯取消帝制,绝望死去。
军阀割据
以直系、皖系、奉系为主,为争夺地盘,连年混战,民不聊生。
课堂练习
1.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宋案  ②袁世凯解散国会  ③袁世凯复辟帝制
④护国战争 ⑤袁世凯取消帝制  ⑥二次革命
A.①⑥②④③⑤ B.①⑥②③④⑤ C.①⑥③②④⑤ D.①⑥③②⑤④
2.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两次讨袁的不同结果,主要取决于(  )
A.孙中山是否直接参与领导工作 B.帝国主义是否直接支持袁世凯
C.革命党人是否采取武装斗争形式 D.反袁斗争的群众基础是否广泛
3.19世纪末一西方报纸称“甲午战争以后,中国有三党:一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一党意在保国以变法;一党意在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三党”分别指( )
A. 顽固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B. 顽固派、洋务派和维新派
C. 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D. 顽固派、抵抗派和洋务派
B
D
C
4.“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这副挽联中提及的事件最终引发了( )
A.护国战争 B.武昌起义 C.安庆起义 D.二次革命
5.《自作孽不可活》是一幅历史漫画,它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
A.“宋教仁被刺案” B.袁世凯复辟帝制
C.清帝退位 D.二次革命 《自作孽不可活》
6.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军阀纷争,社会动荡。其中最主要的三派军阀是( )
①直系 ②奉系 ③滇系 ④皖系
A.①②④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③
D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