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精品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5小题,满分50分)
1.“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故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材料反映美国率先发动“冷战”的主要目的是( )
A.称霸整个世界 B.建立反法西斯联盟
C.遏制共产主义 D.构建美苏两极格局
2.“基于战后美国所拥有的经济实力和阻止共产党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思想,美国统治集团决定以美援作为主要手段,达到其在欧洲‘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与该材料直接相关的是(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D.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有( )
①西方国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②美国开始釆用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③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
④世界殖民体系逐渐崩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二战后,美苏两国失去了共同的敌人,同盟关系破裂,转而进行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全面对抗,人为地把世界分为两极。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
A.北约成立 B.华约成立
C.杜鲁门主义出台 D.铁幕演说
5.图10中的核动力航空母舰采用了当时最新科技成果,造价45亿美元,连续航行25才需要更换一次燃料,被誉为“海上钢城”。它是20世纪美国最后一艘水上“巨无霸”,用美国第33位总统的名字命名颇具深意。该舰的建造体现了美国( )
①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
②掌握着先进的科学技术
③企图称霸世界的野心
④具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6.《美苏国防开支数据图》可用于说明( )
A.二战后美苏两国经济实力交替上升
B.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国家
C.冷战时期美苏两大国进行军备竞赛
D.冷战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7.题28表反映的是美国、苏联国防开支数据。该表可用于说明( )
美国,苏联国防开支数据表
时间 I950年 1953年 I954-1961年 1962年 1970年
美国国防开支/10亿美元 14.5 49.6 40.5-47.8 52.3 77.8
苏联国防开支/10亿美元 15.5 25.5 26.7-43.6 49.9 72.0
A.冷战时期美苏两大国进行军备竞赛
B.二战后美苏两国经济实力交替上升
C.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国家
D.冷战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8.二战后,美国要使东欧变成所谓的自由世界,美国要关心和扩展自己的经济利益,美国要在全世界推行资本主义,包括西方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美国政府主要目的是( )
A.支持东欧恢复和发展经济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
9.1968年,美、苏联合抛出所谓“防止核武器扩散条约”并于同年7月签署。条约掩盖美、苏核竞赛是世界紧张局势的根源,反而归罪于“核扩散”。条约还规定国际原子能总署有权检查无核国家的核技术情况。该条约从本质上反映出( )
A. 美苏合谋维护其核垄断地位 B.核竞赛威胁人类社会整体安全
C.美苏阻止核扩散的坚定决心 D.有核国肆意干涉无核国的内政
10.马歇尔计划改变了美国处理与欧洲关系的方式,也改变了欧洲国家处理相互关系的方式……它播下了制度的种子,逐渐将西欧连接在一起,建立了欧洲经济与合作组织、欧洲联盟和北约等机制,为弥合历史久远的分歧奠定了基础。材料表明马歇尔计划( )
A.促进欧洲的经济发展 B.助力美国商品的输出
C.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道路 D.推动西欧走向联合
11.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是( )
A.欧共体 B.欧盟
C.亚太经合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12.下列图片所代表的当今世界的重要国际组织,中国没有加入的是( )
A.欧盟 B.世贸组织
C.亚太经合组织 D.联合国
13.1948年至1952年是欧洲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工业生产增长了35%,农业生产实际上已经超过了战前的水平,战后前几年的贫穷和饥饿已不复存在。当时欧洲经济发展最快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
A. 成立欧洲共同体 B.成立欧洲联盟
C.推行马歇尔计划 D.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14.下表作为史料,可以用来说明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哪一原因( )
时间 战略计划 评价
1955年 《经济自立五年计划》 以充分就业和经济自立为基本目标
1957年 《新长期经济计划》 出现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第一个高峰
1960年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经济进入有计划的高速发展时期
A.重视人才培养 B.适当的经济政策
C.美国的大力扶持 D.朝鲜战争的爆发
15.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
A.高速度、低通胀 B.改善人民生活,缓解社会矛盾
C.信息化和全球化 D.减少财政赤字
16.下图是美国、西欧、日本等国在二战后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比重的变化图,图片直接反映( )
A.西欧、日本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日益增加
B.美国的全球经济霸主地位被西欧和日本所取代
C.重视科技创新,不断进行政策调整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D.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17.对外“用一个声音说话”、“建设欧洲人的欧洲”,这说明欧共体的目的是( )。
A.独霸欧洲 B.遏制共产主义
C.同美苏对抗 D.谋求欧洲的独立、安全和发展
18.“改革把斯大林的神像扳倒了,但是在苏联体制和基本政策的改革上,并没有什么成就可言。”下列改革符合上述描述的是( )
A.新经济政策 B.赫鲁晓夫改革
C.勃列日涅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19.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期,中、苏两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上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但结果却一成一败,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 )
A.经济实力的巨大差异 B.国家领导人水平的差异
C.具体国情上的巨大差异 D.改革指导思想上的巨大差异
20.东欧剧变的实质是( )
A.各国放弃社会主义旗号 B.执政党向反对党妥协
C.各国共产党丧失了政权 D.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21.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都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根本原因是( )
A.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 B.全面向西方学习
C.改革重点放在重工业上 D.个人崇拜风气依然盛行
22.1960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主要是因为这一年( )
A.有一大批非洲国家获得独立
B.非洲出现了第一个独立国家
C.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D.是二战后非洲独立运动的工端
23.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的事件是( )
A.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B.埃及独立
C.印度独立 D.纳米比亚独立
24.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共有600多家西方国家投资的企业被当地人民接管。该情形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B.纳米比亚的独立
C.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D.国际政治格局变更
2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亚非拉的民族独立浪潮改变着世界面貌。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摆脱殖民枷锁的历史事件是( )
A.1999年底,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B.1959年,古巴推翻美国支持的独裁政府
C.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
D.1955年,万隆会议的召开
二、材料分析题(共4题,满分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俄国面临灾难,我们将尽力给俄国和俄国人民提供一切援助……俄国人民为保卫家园而战的事业就是世界各地自由人民和自由民族的事业。” --丘吉尔在1941年6月22日的广播讲话
材料二: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在演说中,他把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对立的营垒,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
--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的演讲
材料三:20世纪60年代以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上都出现严重问题。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全盘否定自身历史。此后,东欧政局剧烈动荡。1991年苏联解体。
材料一中“俄国的灾难”是指什么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世界各地自由人民和自由民族的事业”苏英两国做出的共同努力。(3分)
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杜鲁门在国会演讲中提出的政策及其影响。(3分)
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外部因素。(3分)
27.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但是导致战争的因素依然存在。让我们共同总结历史的教训,关注世事风云变幻,防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大战历时四年多,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卷入战争。…。双方死伤达3000余万人,经济损失3400多亿美元。
材料二:全世界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多亿人口卷入战争,参战人员1.1亿,双方死伤0.9亿,直接经济损失40000多亿美元。
材料三:1946年3月,丘吉尔的“铁幕”演说被看做是西方“冷战”的第一枪。
材料四:反法西斯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世界人民期待已久的“联合国”呼之欲出。战后经济全球化浪潮奔涌而至,区域性和国际性经济组织应运而生。
材料五: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一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
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战前形成了哪两大军事集团?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这场战争的性质。(5分)
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场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这场战争的转折点是什么?试举一例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是怎样在军事上互相配合的?(5分)
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说说“美苏之间冷战”开始的标志。(2分)
材料四中的“区域性组织”和“国际性经济组织”分别指的什么?(4分)
综合上述材料,世人应如何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分)
28.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919年,战胜国领导人在巴黎召开凡尔赛和会,考虑重画欧洲地图的时候,已经把苏俄视为敌人。 —《地狱之行:1914—1949) 在战时外交的赛局里,哪个玩家在战场上投入最多部队作战,讲话自然就最大声。由于红军节节胜利,因此斯大林在雅尔塔的地位特别重要。 —《雅尔塔:改变世界格局的八天》
材料二:在战后世界出现两极格局的同时,多极化的潜流一直在涌动。对两极格局的挑战既来自战后通过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运动产生的新兴独立国家,也来自两大阵营中的离心和分化倾向。
—《大国战略与世界秩序》
材料三: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不确定性显著上升。……同时,世界多极化趋势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全球化展现出新的韧性,维护多边主义、加强沟通协作的呼声更加强烈。对这一重大命题,我们要从人类共同利益出发,以负责任态度作出明智选择。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上的演讲
材料一中,苏俄(苏联)在两次国际会议中的地位有何变化?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4分)
根据材料二,举例说明二战后“世界出现两极格局的同时,多极化的潜流一直在涌动。”
(2分)
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面对当前世界变局提出的新理念,并举出一例具体举措。(3分)
综上所述,你认为世界格局的变动与国家发展之间有何关系?
(3分)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东方的中国,有着与非洲共同的历史遭遇。周恩来说:非洲人民是勤劳勇敢的,它的落后不是自己造成的。
材料二:这一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它们是:喀麦隆、多哥、中非、索马里、贝宁、尼日尔、科特迪瓦、马达加斯加、加蓬、塞内加尔、刚果(布)……
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中期,已有约三十个国家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殖民枷锁取得独立,为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亚非国家普遍感到应增进相互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材料一中“共同的历史遭遇”主要指什么?请你用一个史实证明,“非洲……的落后不是自己造成的”。
(4分)
材料二中的“这一年”被称为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众多非洲国家获得独立的有利因素是什么?
(3分)
根据材料三,亚非国家“为建立国际新秩序”召开的国际会议是什么?同一时期,新独立的国家又发起了一个什么运动?
(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
(2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 故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 ”,可以看出, 美国率先发动“冷战”的主要目的是称霸世界,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建立反法西斯联盟,不符合题意;
C.遏制共产主义,不符合题意;
D.构建美苏两极格局,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关键语句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不要向外延伸。
2.【答案】B
【解析】【分析】由材料“基于战后美国所拥有的经济实力和‘阻止共产党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的思想,美国统治集团决定以美援作为主要手段,达到其在欧洲‘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可知,这反映了美国想用“经济实力”“美援”作为遏制共产主义的主要手段,为此,美国实施了马歇尔计划。通过马歇尔计划的实施,美国达到了控制欧洲,遏制苏联的目的。
ACD三项与题干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与题干材料直接相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马歇尔计划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美国统治集团决定以美元作为主要手段,达到其在欧洲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注意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识记美苏冷战的主要表现。
3.【答案】B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冷战出现,形成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随着帝国主义力量削弱,世界上掀起民族解放运动,世界殖民体系逐渐崩溃,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来分析题肢,注意细心分析辨别,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4.【答案】B
【解析】【分析】 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于是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1949年美国等西欧北美国家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针锋相对,1955年发起成立华沙条约组织,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B 符合题意;
选项ACD与史实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冷战政策和两极格局形成,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华约”的成立。
5.【答案】D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分析题文的“杜鲁门号航空母舰”和“采用了当时最新科技成果,造价45亿美元,连续航行25年才需要更换一次燃料。它是20世纪美国最后一艘水上“巨无霸”,用美国第33位总统的名字命名颇具深意。”可以看出该舰的建造体现了美国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掌握着先进的科学技术、具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以冷战的发动者杜鲁门的名字命名,体现出美国企图称霸世界的野心。①②③④解读正确,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以核动力航空母舰的介绍及图片切入考查认识,本题属千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提炼材料观点。
6.【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美苏国防开支数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1970年,美苏两国的军费开支增长迅速,这反映了冷战时期美苏两大国进行军备竞赛,故C正确;从材料中的国防开支不能得出经济实力的交替上升,故A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对西欧的经济援助,故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世界格局多极化,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冷战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关系破裂,冷战开始。
7.【答案】A
【解析】【分析】 据题干信息“美国、苏联国防开支数据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美国、苏联国防开支表”可以看出:1950-1970年,美苏两国的军费开支增长迅速,这反映了一战后,美苏两国的军备竞赛不断升级。选项 A 符合题意;
BCD 在《美苏国防开支数据图》中无法体现,排除 BCD ;
故答案为 A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二战后冷战政策实施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8.【答案】D
【解析】【分析】 “美国要使东欧变成所谓的自由世界,美国要关心和扩展自己的经济利益,美国要在全世界推行资本主义,包括西方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反映美国要改变东欧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美国二战后的世界政策。二战后美国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实施冷战政策。掌握美国二战后的世界政策及影响。
9.【答案】A
【解析】【分析】美、苏联合抛出的“防止核武器扩散条约”的目的是一方面掩盖其核竞赛是世界紧张局势的根源,另一方面,国际原子能总署利用该条约对无核国家进行检查,美、苏可借机干涉别国内政,维护其在核领域的特权和垄断地位,A项正确;
防止核扩散有利于维护人类社会的整体安全,但B选项没有反映出美、苏抛出该条约的本质意图,排除;
美、苏抛出“防止核武器扩散条约”的本质目的是维护其在核领域的垄断地位,防止核扩散只是借口,C项排除;
D项不是该条约反映的本质,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美苏冷战期间对于核技术的一致态度,为了维护本国利益联合垄断核武器。考查了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10.【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它播下了制度的种子,逐渐将西欧连接在一起,建立了欧洲经济与合作组织、欧洲联盟和北约等机制,为弥合历史久远的分歧奠定了基础”可知,二战结束,欧洲国家普遍出现经济困难;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促进欧洲的经济复苏,推动西欧走向联合,故选项D符合题意;
AC项是马歇尔计划的影响,但与材料强调马歇尔计划推动西欧走向联合不符,排除AC;
材料没有涉及美国商品输出的内容,而是强调马歇尔计划推动西欧走向联合,排除B。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1.【答案】B
【解析】【分析】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各国逐步使用统一货币--欧元,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自由地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欧盟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欧盟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欧盟的相关史实。
12.【答案】A
【解析】【分析】欧洲联盟,简称欧盟(EU),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Brussel),是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的,其成员国都是欧洲国家。
A项欧盟是中国没有加入的国际组织,符合题意;
BCD三项中国都加入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国际组织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3.【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欧洲经济发展最快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推行“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二战后,美国为了对付苏联,给予西欧国家发挥高素质劳动力的优势,利用美国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0世纪50年代各国的工业生产已经大体达到甚至超过战前水平;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故选项C符合题意;
欧洲共同体成立于1967年,故选项A与题意不符;
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欧洲联盟,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二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了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有利于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马歇尔计划。二战后,美国为了对付苏联,给予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大量援助。本题学生需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对相关选项进行合理的史实解释。
14.【答案】B
【解析】【分析】A.重视人才培养,不符合题意;
B.表格信息介绍的是二战后日本自身调整的经济政策及其影响,这说明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原因是适当的经济政策,故选项B符合题意;
C.美国的大力扶持,不符合题意;
D.朝鲜战争的爆发,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细心分析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注意一定要紧贴题干信息分析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5.【答案】C
【解析】【分析】 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进行了社会改革,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美国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有很大的不同,人们认为美国经济进入新经济时代,其特点是信息化和全球化,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 C 。
【点评】 本题美国战后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联系起来,综合性强,要注意区分它们的异同。
16.【答案】A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即示意图,可以看出,从1950年到1990年, 西欧、日本在二战后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比重不断增加,而美国所占的比重在减少,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美国的全球经济霸主地位被西欧和日本所取代 ,不符合题意;
C. 重视科技创新,不断进行政策调整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不符合题意;
D. 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观察题干信息即示意图,看懂数据的变化进行分析回答,注意一定要从示意图中直接看出来,不要向外延伸。
17.【答案】D
【解析】【分析】A.独霸欧洲,不符合题意;
B.遏制共产主义,不符合题意;
C.同美苏对抗,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 对外“用一个声音说话”、“建设欧洲人的欧洲”,这说明欧共体的目的是谋求欧洲的独立、安全和发展,即形成欧洲一体化,提高国际地位和经济实力,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8.【答案】B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改革,一方面批判斯大林,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又进行了经济上的改革,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故选项B符合题意;
A.新经济政策,不符合题意;
C.勃列日涅夫改革,不符合题意;
D.戈尔巴乔夫改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的结合分析理解;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要简单一些。
19.【答案】D
【解析】【分析】A. 经济实力的巨大差异 ,不符合题意;
B. 国家领导人水平的差异 ,不符合题意;
C. 具体国情上的巨大差异 ,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期,中、苏两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上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中国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改革开放,找到了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而苏联在改革中,戈尔巴乔夫被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结果改革失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这类知识点,需要学生理解,不能死记硬背;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20.【答案】D
【解析】【分析】A. 各国放弃社会主义旗号 ,不符合题意;
B. 执政党向反对党妥协 ,不符合题意;
C. 各国共产党丧失了政权 ,不符合题意;
D.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是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演变为西方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剧烈动荡。因此东欧剧变的实质是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行回答,注意题干中的“实质”字样,细心辨别理解,几个备选项比较相似。
21.【答案】A
【解析】【分析】 1953年,赫鲁晓夫任苏联中共第一书记,举起改革的大旗,他把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点,推行一系列发展农业的措施;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模式,进行经济改革的同时,赫鲁晓夫也进行了一些政治方面的改革,赫鲁晓夫改革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从总体上讲,却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排除BCD,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 此题考查了学生对赫鲁晓夫改革的掌握,建议学生重点掌握赫鲁晓夫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22.【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非洲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取得独立.其中,仅1960年一年就出现了17个独立国家,因此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A项有一大批非洲国家获得独立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非洲独立运动及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23.【答案】D
【解析】【分析】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非洲独立运动的知识及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纳米比亚的独立。
24.【答案】A
【解析】【分析】 根据“20世纪六七十年代”“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等信息可知,在民族独立运动的冲击下,西方殖民者投资的企业被当地人民接管。到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非洲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取得独立。其中,仅1960年一年就出现17个独立国家,因此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排除BCD,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 A 。
【点评】 本题以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共有600多家西方国家投资的企业被当地人民接管为依托,考查非洲独立运动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25.【答案】C
【解析】【分析】A. 1999年底,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不符合题意;
B. 1959年,古巴推翻美国支持的独裁政府 ,不符合题意;
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0年3月,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1955年,万隆会议的召开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比较简单。
26.【答案】(1)事件:德国入侵苏联;努力: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召开雅尔塔会议。
(2)政策:杜鲁门主义;影响:标志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3)外部因素: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指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为了“世界各地自由人民和自由民族的事业”即打败法西斯,苏英两国 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召开雅尔塔会议;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杜鲁门在国会演讲中提出的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标志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外部因素是 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
故答案为:(1) 事件:德国入侵苏联;努力: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召开雅尔塔会议 ;
(2) 政策:杜鲁门主义;影响:标志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3) 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抓住时间等关键语句进行分析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先理解题干含义,在结合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抓住时间等关键语句进行分析回答;第二问是考查是考查理解识记,解答时,在第一问的答案的基础上,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3)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关键词“外部因素”,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27.【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2)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德国突袭波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苏军与英、美军队分别从东西两面进入德国本土作战;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人民对日本侵略者展开了猛烈反攻;美国在日本投下两枚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等等。
(3)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4)欧盟;世界贸易组织。
(5)尊重主权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倡导和平,反对战争;加强合作,相互借鉴,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等等。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大战历时四年多,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卷入战争”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以德国为首的三国同盟和以英国为首的三国协约。两大集团疯狂的扩军备战,使世界大战一触即发。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2)依据材料二“全世界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多亿人口卷入战争……”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国宣战,标志着二战全面爆发;这场战争的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42年7月,德军开始集中力量进攻斯大林格勒。举世闻名的斯大林格勒会战由此开始。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会战以苏军的胜利宣告结束。从此,苏军开始了全线反攻。这次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性战役,极大地消耗了德军的有生力量,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在军事上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如诺曼底登陆(苏军与英、美军队分别从东西两面进入德国本土作战;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人民对日本侵略者展开了猛烈反攻;美国在日本投下两枚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等等;
(3)依据所学可知,“美苏之间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开始;
(4)依据所学可知,材料四中的“区域性组织”和“国际性经济组织”分别指的是欧盟和世界贸易组织;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本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欧盟各国将逐步使用单一货币──欧元,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成员国公民有统一的欧洲护照,不同国家的人可以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二战后,由于现代高新科技发展迅猛,生产力得到迅速提高,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为了顺应这种发展趋势,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WTO),其目的是为了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它的成立推动了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有利于世界各国贸易优势的发挥,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
(5)综合上述材料可知,世人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要尊重主权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倡导和平,反对战争;加强合作,相互借鉴,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等;
故答案为:(1) 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2) 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德国突袭波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苏军与英、美军队分别从东西两面进入德国本土作战;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人民对日本侵略者展开了猛烈反攻;美国在日本投下两枚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等等。
(3)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4)欧盟;世界贸易组织;
(5) 尊重主权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倡导和平,反对战争;加强合作,相互借鉴,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等等。
【点评】(1)(2)属于同一类型,第一问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抓住关键语句,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后面的问题,就是要求准确记忆,这是课本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3)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4)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抓住关键语句,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
(5)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28.【答案】(1)变化:巴黎和会上被欧洲国家视为敌人,雅尔塔会议上成为主导国。原因:一战后期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退出一战;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敌视。二战中,苏联在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苏军在欧洲战场牵制德军,为扭转战局作出了巨大贡献等。
(2)二战后亚非拉国家走上独立发展道路,倡导不结盟运动,成为推动世界和平民主的政治力量。在资本主义阵营中,欧洲走向联合,成立欧共体;日本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到20世纪70年代,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在社会主义阵营,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失利,导致国内政局不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等。这些事例充分说明两极格局下呈现多极化趋势。
(3)新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举措: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全球抗疫贡献中国智慧等。
(4)世界格局的变动见证国家实力的消长,为国家发展提供机遇;国家综合国力的变化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变动。
【解析】【分析】 (1)根据材料一中的“巴经把苏俄视为敌人”到“由于红军节节胜利,因此斯大林在雅尔塔的地位特别重要”,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地位变化为巴黎和会上被欧洲国家视为敌人,雅尔塔会议上成为主导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期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退出一战,之后十月革命的胜利,国内外敌对势力相互勾结,企图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中,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推动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在欧洲战场牵制德军扭转战局等。
(2)根据材料中的“对两极格局的挑战既来自战后石通过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运动产生的新兴独立国家”,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亚非拉国家走上独立发展道路,倡导不结盟运动,成为推动世界和平民主的政治力量,根据材料中的“也来自两大阵营中的离心和分化倾向”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资本主义阵营中,欧洲走向联合,成立欧共体,日本发
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到20世纪70年代,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在社会主义阵营,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失利,导致国内政局不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等,这些足以说明二战后“世界出现两极格局的同时,多极化的潜流直在涌动”。
(3)根据材料中的“对这一重大命题,我们要从人类共同利益出发,以负责任态度作出明智选择”可知其新理念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如今,中国已与世界上17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中国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全球抗疫贡献中国智慧等等。
(4)本题可以从世界格局的变动与国家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角度来谈,如世界格局的变动见证国家实力的消长,为国家发展提供机遇,国家综合国力的变化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变动。
故答案为:(1)变化:巴黎和会上被欧洲国家视为敌人,雅尔塔会议上成为主导国。原因:一战后期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退出一战;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敌视。二战中,苏联在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苏军在欧洲战场牵制德军扭转战局,作出了巨大贡献等。
(2)二战后亚非拉国家走上独立发展道路,倡导不结盟运动,成为推动世界和平民主的政治力量。在资本主义阵营中,欧洲走向联合,成立欧共体;日本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到20世纪70年代,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在社会主义阵营,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失利,导致国内政局不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等。这些事例充分说明两极格局下呈现多极化趋势。
(3)新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举措: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全球抗疫贡献中国智慧等。
(4)世界格局的变动见证国家实力的消长,为国家发展提供机遇;国家综合国力的变化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变动。
【点评】 本题以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发展为切入点,以三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新经济政策、一战二战后的政治格局,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
29.【答案】(1)近代中国与非洲都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掠夺,都曾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精壮劳力,造成了非洲长期的贫困和落后。
(2)非洲年;二战加速西方列强的衰落、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亚洲和拉美人民反帝斗争的兴起等。
(3)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
(4)各国应加强合作,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促使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等。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东方的中国,有着与非洲共同的历史遭遇指的是近代中国与非洲都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掠夺,都曾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精壮劳力,造成了非洲长期的贫困和落后,因此说非洲人民是勤劳勇敢的,它的落后不是自己造成的;
(2)依据材料二信息“ 这一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1961年,这一年因为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因此被称为非洲年;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二战后,众多非洲国家获得独立的有利因素有二战加速西方列强的衰落、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亚洲和拉美人民反帝斗争的兴起等;
(3)依据材料三信息“ 20世纪50年代中期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亚非国家为建立国际新秩序召开的国际会议是万隆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同一时期,新独立的国家又发起了不结盟运动;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 各国应加强合作,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促使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等;
故答案为:(1) 近代中国与非洲都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掠夺,都曾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精壮劳力,造成了非洲长期的贫困和落后。
(2) 非洲年;二战加速西方列强的衰落、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亚洲和拉美人民反帝斗争的兴起等。
(3) 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
(4) 各国应加强合作,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促使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等。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这类题目,既要准确记忆,又要注意理解,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2)本题的第一问,需要学生依据材料信息回答,解答时,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能力,注意这类知识,课本没有直接显示出来,需要学生进行理解回答;
(3)本题的第一问,需要学生依据材料信息回答,解答时,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比如时间,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准确记忆,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4)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