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林市育才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入学考试物理试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西玉林市育才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入学考试物理试卷(无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4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1-24 14:13: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物理入学测试
(90分钟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得0分)
1.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基本单位是(  )
A.W   B.V   C.A   D.J
2.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
B.广播里播放“考生开始答卷”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同学们耳朵的
C.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我们听不到,是因为它的翅膀振动幅度太小
D.嘈杂环境里戴耳塞,是防止噪声的产生
3.下列关于平面镜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B.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
C.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D.人越面镜,人在平面镜中的像就越大
4.以下措施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浴室铺防滑垫     B.缝衣针表面做得光滑
C.车把上加装橡胶套 D.瓶盖侧表面刻有竖纹
5.下列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
A.雪化成水 B.湿衣服变干 C.放在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了  
D.夏天从冰箱内取出的瓶装饮料,稍停片刻,瓶子外壁常附着一层小水珠
6.关于热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寒冷的冬天,双手互搓会使手的温度升高,这是用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
B.刚煮熟的鸡蛋放在冷水中,鸡蛋的温度降低
C.汽油机的压缩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足球被踢出后仍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它运动时产生惯性
B.汽车在转弯时减速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C.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游泳时向后划水,人向前运动,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8.用一个焦距为10 cm的放大镜来观察邮票细节,放大镜与邮票的距离应(  )
A.大于20 cm B.等于10 cm C.小于10 cm D.在10 cm与20 cm之间
9.如图是苏宁物流正式投放的无人快递车,这是全国首个送货到家的无人车,也是国内首个可以实现室内室外场景无切换的无人车,不用人为控制,自己就能找到目的地,不仅能避让行人、车辆,还能自己乘电梯、叫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人快递车刹车时由于惯性会继续向前运动
B.无人快递车匀速转弯时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C.无人快递车的轮子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D.无人快递车在行驶过程中,若以该快递车作为参照物,货物是运动的
10.下列事例中,主要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11.“端午浓情、粽子飘香”,关于煮粽子过程中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粽子内能增大是通过做功实现的 B.水沸腾后,锅面上“白雾弥漫”是汽化现象
C.刚出锅的粽子因为含有的热量多而烫手 D.“粽子飘香”是扩散现象
12.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与物理知识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划燃火柴,利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的内能
C.人工湖能调节气温,利用水的比热容大D.夏天吃雪糕,看到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13.有关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的物体没有内能 B.温度越高,物体的热量越多
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 D.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是做功和热传递
14.如图是四冲程汽油机的剖面图,它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不断循环来保证连续工作的,其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15.如图所示是某内燃机工作时的能量流向图,该内燃机的热机效率是(   )
A.25%       B.35% C.40%   D.75%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16.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 ,表示其矫正方法的是_ _。(填序号)
17.当前,中学生由于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导致近视率升高。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__ __(选填“前方”或“后方”),需要佩戴__ _矫正。
18.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同时向西行进,他们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以甲同学为参照物,乙同学向 运动,图中的a点表示 。
19.《沁园春·雪》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其中诗句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_、 。
20.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常见的杆秤,已知该秤砣上标注的质量为100 g,提纽与货物挂钩OA间距为5 cm,某次称量中,当移动秤砣到距提纽O点25 cm的B点时,秤杆水平静止,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 kg。若由于秤砣有缺损,测量值 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真实值。
21某次军事演习中,执行深海作业的潜水艇悬浮在海水中(如图)。要使潜水艇下潜,应对水舱_ (选填“注水”或“排水”),在下潜过程中,海水对潜水艇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作图、实验与探究题(第22题4分,第23题4分,第24题5分,第25题6分,共19分)
22.(1)如图为重3 N的物体静止在斜面上,用力的图示法画出它所受的重力。
(2)根据图乙中光线分别作出相应的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23.如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图甲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应为__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2)实验中某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为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由图丙可知本实验中水的沸点为 ℃。
(3)撤去酒精灯后,水仍能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其原因是 。
24.小明喝牛奶时想知道牛奶的密度,于是进行了如下操作: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__ __处,发现指针向左偏转,此时他应将右侧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处。
(2)把空杯子放在天平左盘上,在右盘中放入10 g砝码后,再用镊子向右盘夹取砝码,并调节游码,当天平再次平衡后,如图所示,杯子质量m0= _g。
(3)他利用现有器材和足够的水,完成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杯子中装满水,用天平测出杯子与水的总质量为m1。
第二步:将水倒掉并擦干杯子,再向杯中装满牛奶,用天平测出杯子与牛奶的总质量为m2。
(4)牛奶密度表达式:ρ牛奶= _(用字母表示)。
(5)整理实验器材发现,天平的左盘有一个缺角,则测量结果_ __(选填“偏大”“偏小”或“仍然准确”)。
25.某物理兴趣小组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过程如下: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沙和袋所受总重力G并填入表格。
②按图安装滑轮组,分别记下沙袋和绳端的位置。
③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沙袋升高,读出拉力F的值,用刻度尺测出沙袋上升的高度h和绳端移动的距离s,将这三个量填入表格。
④算出有用功W有,总功W总,机械效率η。
⑤改变沙袋中沙子的重量,重复上面的实验。
次数 沙和袋所受的总重力G/N 提升高度h/m 有用功W有/J 拉力F/N 绳端移动的距离s/m 总功W总/J 机械效率η
1 0.6 0.2 0.12 0.3 0.18 66.7%
2 0.9 0.2 0.18 0.4 0.6 0.24
3 1.2 0.2 0.24 0.5 0.6 0.30 80%
请根据实验过程和实验记录,思考并回答:
(1)分担物重的绳子的段数n= ;在第1次实验中,粗心的小冬同学忘记在表格中填写绳端移动的距离s,你认为s应该为 m。
(2)根据表中数据,可计算出第2次实验的机械效率为 。
(3)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得出所用动滑轮的重力为 N。(绳重和摩擦忽略不计)。
(4)分析三次实验中的数据,可以发现用同一个滑轮组提升重物,物重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 (选填“越大”“越小”或“不变”)。
四、综合应用题(第26题6分,第27题8分,第28题10分,共24分。(计算题的解析过程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主要公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结果应写明数值和单位)
26.为了保证行人的生命安全,我国正在治理“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如图所示,停车线AB与前方斑马线边界CD间的距离为25 m。车长8 m的卡车向北匀速行驶,当车前端刚驶过停车线AB,该车前方的机动车交通信号灯由绿灯变黄灯。
(1)若此时前方C处人行横道路边等待的行人就抢先过马路,卡车司机发现行人,立即制动,卡车受到的阻力为2×104 N。经4 s的时间向前运动30 m而停住。求卡车制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及克服阻力做的功。
(2)若人人遵守交通规则,该车以150 kW的恒定功率,不受影响地匀速驶过前方斑马线边界CD,此时卡车受到的阻力为1×104 N。为确保行人安全,D处人行横道信号灯应该在南北向机动车信号灯变黄灯后至少多久变为绿灯。
27.搬运工人站在水平高台上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竖直向上提升重物,不计绳重和摩擦,工人的重力为640 N,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4×10-2 m2,提升时间为20 s,重物上升高度为2 m。求:
(1)提升时绳自由端的速度为多少;
(2)若拉力F的大小为150 N,则拉力的功率为多少;
(3)若上述过程中所提货物重为360 N,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少;
(4)若仍用该滑轮组提升另一货物,当提升过程中该工人对高台的压强为2.0×104 Pa,则所提升货物的重力为多少。
28.如图,均匀圆柱体A的底面积为6×10-3 m2,圆柱形薄壁容器B的质量为0.3 kg、底面积为3×10-3 m2、内壁高为0.7 m。把A、B置于水平地面上。已知A的密度为1.5×103 kg/m3,B中盛有1.5 kg的水。(g取10 N/kg)
(1)若A的体积为4×10-3 m3,求A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2)求容器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3)现将另一物体甲分别放在A的上面和浸没在容器B的水中(水未溢出),A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与B中水对容器底压强的变化量相等。求:①物体甲的密度;②物体甲在容器B中受到的最大浮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