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 6.4.3_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应用举例_同步练习(2)(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 6.4.3_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应用举例_同步练习(2)(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2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11-25 09:41: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4.3 余弦定理、正弦定理
第3课时 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应用举例
基础巩固
1.若点在点的北偏东方向上,则点在点的( )
A.东偏北方向上 B.北偏东方向上
C.南偏西方向上 D.西偏南方向上
2.若点在点的北偏东方向上,点在点的南偏东方向上,且,则点在点的( )
A.北偏东方向上 B.北偏西方向上
C.北偏东方向上 D.北偏西方向上
3.如图,某景区欲在两山顶A,C之间建缆车,需要测量两山顶间的距离已知山高,,在水平面上E处测得山顶A的仰角为,山顶C的仰角为,,则两山顶A,C之间的距离为  
A.
B.
C.
D.
4.一海轮从A处出发,以每小时40海里的速度沿南偏东40°的方向直线航行,30分钟后到达B处.在C处有一座灯塔,海轮在A处观察灯塔,其方向是南偏东70°,在B处观察灯塔,其方向是北偏东65°,那么B,C两点间的距离是(  )
A.10海里 B.10海里 C.20海里 D.20海里
5.如图,为测塔的高度,某人在与塔底同一水平线上的点测得,再沿方向前行米到达点,测得,则塔高为( )
A.米 B.米 C.40米 D.20米
6.已知甲船位于小岛的南偏西的处,乙船位于小岛处,千米,甲船沿的方向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行驶,同时乙船以每小时8千米的速度沿正东方向匀速行驶,当甲、乙两船相距最近时,他们行驶的时间为_____小时.
7.如图,测量河对岸的塔高时,可以选与塔底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个测点与,现测得,,米,并在点测得塔顶的仰角为,则塔高______米
8.已知海岛在海岛北偏东,,相距海里,物体甲从海岛以海里/小时的速度沿直线向海岛移动,同时物体乙从海岛沿着海岛北偏西方向以海里/小时的速度移动.
(1)问经过多长时间,物体甲在物体乙的正东方向;
(2)求甲从海岛到达海岛的过程中,甲、乙两物体的最短距离.
能力提升
9.如图所示,隔河可以看到对岸两目标A,B,但不能到达,现在岸边取相距4km的C,D两点,测得∠ACB=75°,∠BCD=45°,∠ADC=30°,∠ADB=45°(A,B,C,D在同一平面内),则两目标A,B间的距离为( )km.
A. B. C. D.2
10.如图,为了测量河对岸、两点之间的距离,观察者找到一个点,从点可以观察到点、;找到一个点,从点可以观察到点、;找到一个点,从点可以观察到点、;并测量得到一些数据:,,,,,,,则、两点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其中取近似值)
11.如图,已知在东西走向上有两座发射塔,且,,一辆测量车在塔底的正南方向的点处测得发射塔顶的仰角为30°,该测量车向北偏西60°方向行驶了后到达点,在点处测得发射塔顶的仰角为,且,经计算,,求两发射塔顶之间的距离.
素养达成
12.国家边防安全条例规定:当外轮与我国海岸线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海里时,就会被警告.如图,设,是海岸线上距离海里的两个观察站,满足,一艘外轮在点满足,.
(1),满足什么关系时,就该向外轮发出警告令其退出我国海域?
(2)当时,间处于什么范围内可以避免使外轮进入被警告区域?
6.4.3 余弦定理、正弦定理
第3课时 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应用举例答案
基础巩固
1.若点在点的北偏东方向上,则点在点的( )
A.东偏北方向上 B.北偏东方向上
C.南偏西方向上 D.西偏南方向上
【答案】C
【解析】如图所示,点在点的南偏西方向上.
故选:C
2.若点在点的北偏东方向上,点在点的南偏东方向上,且,则点在点的( )
A.北偏东方向上 B.北偏西方向上
C.北偏东方向上 D.北偏西方向上
【答案】B
【解析】如图所示,.又∵,∴.
∵,∴.∴点在点的北偏西方向上.
故选:B
3.如图,某景区欲在两山顶A,C之间建缆车,需要测量两山顶间的距离已知山高,,在水平面上E处测得山顶A的仰角为,山顶C的仰角为,,则两山顶A,C之间的距离为  
A.
B.
C.
D.
【答案】A
【解析】,,,,,,;△ACE中,由余弦定理得

;即两山顶A,C之间的距离为.故选A.
4.一海轮从A处出发,以每小时40海里的速度沿南偏东40°的方向直线航行,30分钟后到达B处.在C处有一座灯塔,海轮在A处观察灯塔,其方向是南偏东70°,在B处观察灯塔,其方向是北偏东65°,那么B,C两点间的距离是(  )
A.10海里 B.10海里 C.20海里 D.20海里
【答案】B
【解析】根据已知条件可知△ABC中,AB=20,∠BAC=30°,∠ABC=105°,所以∠C=45°,
由正弦定理,有,所以10.故选B.
5.如图,为测塔的高度,某人在与塔底同一水平线上的点测得,再沿方向前行米到达点,测得,则塔高为( )
A.米 B.米 C.40米 D.20米
【答案】D
【解析】Rt△ABC中,设,则由可知,在中,
,所以,解得.则塔高为20米.故选:D.
6.已知甲船位于小岛的南偏西的处,乙船位于小岛处,千米,甲船沿的方向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行驶,同时乙船以每小时8千米的速度沿正东方向匀速行驶,当甲、乙两船相距最近时,他们行驶的时间为_____小时.
【答案】
【解析】如图,当甲、乙两船相距最近时,他们行驶的时间为 小时,
此时甲船位于处,乙船位于处,则,,
由余弦定理可得:=,故当时取最小值,故答案为.
7.如图,测量河对岸的塔高时,可以选与塔底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个测点与,现测得,,米,并在点测得塔顶的仰角为,则塔高______米
【答案】
【解析】因为,,
所以,
在△BCD中,根据正弦定理可知,
即,解得,
在直角△ABC中,,

所以塔高米.故答案为.
8.已知海岛在海岛北偏东,,相距海里,物体甲从海岛以海里/小时的速度沿直线向海岛移动,同时物体乙从海岛沿着海岛北偏西方向以海里/小时的速度移动.
(1)问经过多长时间,物体甲在物体乙的正东方向;
(2)求甲从海岛到达海岛的过程中,甲、乙两物体的最短距离.
【答案】(1)小时;(2)海里.
【解析】
(1)设经过小时,物体甲在物体乙的正东方向.如图所示,物体甲与海岛的距离为海里,物体乙与海岛距离为海里,,
中,由正弦定理得:,即,
则.
(2)由(1)题设,,,
由余弦定理得:
∵,
∴当时,海里.
能力提升
9.如图所示,隔河可以看到对岸两目标A,B,但不能到达,现在岸边取相距4km的C,D两点,测得∠ACB=75°,∠BCD=45°,∠ADC=30°,∠ADB=45°(A,B,C,D在同一平面内),则两目标A,B间的距离为( )km.
A. B. C. D.2
【答案】B
【解析】由已知,中,,,
由正弦定理,,
所以,
在中,,
由正弦定理,,
所以,
在中,由余弦定理,,解得:.
所以与的距离.
故选B
10.如图,为了测量河对岸、两点之间的距离,观察者找到一个点,从点可以观察到点、;找到一个点,从点可以观察到点、;找到一个点,从点可以观察到点、;并测量得到一些数据:,,,,,,,则、两点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其中取近似值)
【答案】
【解析】由题意知,在△ACD中,.
由正弦定理得.
在△BCE中,,由正弦定理得
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
11.如图,已知在东西走向上有两座发射塔,且,,一辆测量车在塔底的正南方向的点处测得发射塔顶的仰角为30°,该测量车向北偏西60°方向行驶了后到达点,在点处测得发射塔顶的仰角为,且,经计算,,求两发射塔顶之间的距离.
【答案】.
【解析】在Rt△AMP中,,,∴,
连接,
在△PQM中,,
又,∴△PQM为等边三角形,∴,
在Rt△AMQ中,由,得,
在Rt△BNQ中,∵,,
∴,,,
在△BQA中,由余弦定理得,
∴,
∴两发射塔顶之间的距离是.
素养达成
12.国家边防安全条例规定:当外轮与我国海岸线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海里时,就会被警告.如图,设,是海岸线上距离海里的两个观察站,满足,一艘外轮在点满足,.
(1),满足什么关系时,就该向外轮发出警告令其退出我国海域?
(2)当时,间处于什么范围内可以避免使外轮进入被警告区域?
【答案】(1)(2)
【解析】(1)设外轮到我国海岸线的距离为海里,
在中,,
由正弦定理得,所以,
在中,,
当,即时,就该向外轮发出警告,令其退出我国海域.
(2)当时,

要使不被警告,则,即,
解得,所以 ,
即 ,又因为,所以.
当时可以避免使外轮进入被警告区域.
4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