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第I卷(选择题 48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学校三千多名学生聚集天安门前,喊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等口号。这场运动( )
A.推翻了北洋军阀B.扭转了外交弱势C.既反帝又反封建D.改变了社会性质
2.下图是1919年5月《新申报》的“号外”,有“今日各校学生游街”“声明不认二十一款,撤回赴欧和会专使”等内容。这张“号外”报道的历史事件是( )
A.五四运动爆发 B.国民党一大召开
C.北伐战争开始 D.东北改旗易帜
3.下表为武汉工人运动的部分史实。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工人运动( )
时间 工人运动史实
1913年6月 汉阳兵工厂全厂工人举行罢工,抗议总办刘庆恩变相克扣工资,迫使黎元洪将刘庆恩撤职
1919年2月 汉口扬子机器厂工人罢工,反对厂方制定工人必须缴纳银元作保的规定,双方发生冲突,互有死伤。厂方与工人协商后,恢复生产
A.彰显了民族主义特色 B.逐步从自发走向自觉
C.具有明显的政治诉求 D.为革命转型积蓄力量
4.1924—1927年间,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握手,展示出了革命的政党联合起来产生的巨大力量。巨大的力量表现在( )
A.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中国共产党创建了人民军队
C.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基本推翻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5.下面为1927年创作的漫画《革命歌声》。该漫画反映了( )
A.北伐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B.列强支持下的军阀割据混战
C.农民运动配合革命军北伐 D.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6.1924年孙中山说:“国民党系我创立之民国唯一之政党,而共产党派则为赞成俄国列宁等主义之学者有志一派。国民党员固有加入该派者,然国民党始终为国民党,共产派则为共产派,而为其独特之活动而已,不能必言其互相提携也。”由此可见孙中山( )
A.反对国共合作 B.信仰“列宁主义”
C.尚未把共产党平等对待 D.主张国共党外合作
7.1919年10月,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专著《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都做出阐述;这期间,李达也翻译了《唯物史观解说》《马克思经济学说》《社会问题总览》三部著作。这表明当时( )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方向转变
B.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传入创造社会环境
中国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条件已经成熟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
8.1919年6月9日,天津总商会发出布告称:“对于外交失败,惩办国贼,惟有以罢市为最后要求。本会鉴于人心趋向,局势危迫,无可挽回,当即决定自明日起罢市。”材料说明( )
A.天津已经成为运动的中心 B.商人阶层掌握运动领导权
C.社会各界参与度不断扩大 D.罢市是维护主权最佳手段
9.“五四”运动前后,学界展开了以京剧为代表的戏曲问题的论战。梅兰芳开始他的“京剧改良运动”,通过排练时装新戏与古装新戏,探索未来发展出路,为梅兰芳京剧艺术的流派形成甚或整个京剧的发展都带来深远影响。这说明了( )
A.传统戏曲艺术难以获得生存空间 B.戏剧改革服务于工人运动的需要
C.文化革新涉及的领域具有广泛性 D.学界论战是戏曲改革的主要动力
10.1927年,李立三、刘少奇等人领导和组织了汉口30万人反英示威大会,会后举行示威 游行,高喊着“打倒帝国主义”、“收回租界”等口号,向英租界挺进。与这一历史事件密切相关的是( )
A.武昌起义爆发 B.北伐战争顺利推进
C.国共合作破裂 D.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11.1925年,马寅初在演讲中说道,“各省往来,几若异国,故(上海)规元不能通用于汉口,(汉门)洋例不能通用于上海”,“天津不用锭,北京不用宝”。该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国民革命的必要性 B.发行法币的重要性
C.各省之间竞争激烈 D.中国被列强所瓜分
12.国民大革命时期,苏联给中共发出指示:“现在革命取得胜利后走向全国政权的党不应是共产党,而应是国民党,在人民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时,中国无产阶级只能指望自己目前常常是奴隶般的地位有一定的改善……”。苏联对中共的这一指示( )
A.揭示了农民革命的重要意义 B.提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战略方向
C.影响到中共对革命领导权的放弃 D.维护了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
13.五四运动期间天津市广泛流传着一首抵制日货的歌谣:“某国恃强凌弱,骄横蔑视公理。……本所专售国货,敢不牺牲利益。国货日见完美.价目格外克己。……国民皆用国货,何惧强邻无理。诸君快买国货,勿蹈五分之讥。”这表明( )
A.“实业救国”成为奋斗目标 B.民族工业品质量可与外货媲美
C.民族工业发展具有宽松条件 D.经济强国逐渐成为民众共识
14.1936年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行政首脑,行政院对总统负责,行政院下属各部首长由总统任命。立法院是最高立法机关,但所提法律均需先经过行政会议议决,总统对立法院的决议有权提请复议、这一规定( )
A.推动了共和制民主化进程 B.暴露了国民政府一党专政本质
C.践行了孙中山的宪政思想 D.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政治基础
15.1927年8月,中共中央决定在湘鄂赣粤四省举行秋收暴动,提出“号召一切接近农民的社会力量于其周围,实行暴动”,同时又强调“本党当前唯一重要责任,就是坚决地实行土地革命,领导两湖的工农群众实行暴动,推翻武汉政府与唐生智的政权,建立真正的平民革命政权”。这一要求( )
A.表明中共积极吸取大革命失败的教训B.要求进一步维护与发展革命统一战线
C.反映了中共的革命道路探索渐趋成熟D.强调了农民阶级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16.从1932年春起,苏维埃政府先后创办中华钨矿公司等公营企业,开办中华商业公司造纸厂、瑞金纺织厂、于都通讯材料厂等小型工厂。到1934年3月,中央苏区国营工厂发展到32家,产业工人达万余人,中央钩砂公司年出口创汇400多万元。这( )
A.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B.废除了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C.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改变了苏区旧有生产关系
17.1931年12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规定:对于资本家的企业和手工业,仍“保留在旧业主手中”的,“由工人监督生产”“尚不实行国有”;“不应干涉经常的商品市场关系”,对商业贸易实行鼓励、保护政策。这一做法( )
A.加速了革命性质的转变 B.调动了民众国民革命热情
C.稳定了根据地经济秩序 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8.中国近代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镇压地主豪绅”的政治纲领,颁布了工人实行八小时工作制、一切土地归农民等法令。据此判断此时期是(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9.下图所示是南京国民政府部分年份的关税收入情况(单位:亿元)。图中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关税自主权真正收回 B.列强对华侵略的减弱
C.改订新约运动的开展 D.片面最惠国待遇废除
20.一位美国驻华记者曾这样记述当时的抗日根据地:“现在,农民们成立了乡、县参议会,参议会都被赋予权力,能解决有关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这些都是农民们自孩提时代起就一直面临的问题。农民们第一次进入政府机构,并且发现自己具有不容置疑的管理能力和从未显露的才华。”这一记述表明,根据地( )
A.农民运动激发了革命热情 B.封建的土地私有制得以废除
C.民主政权建设落到了实处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1.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初发起了改订新约运动。当时,有学者认为:“我国航权之被侵 害,成为不平等条约之一部,故谋航权之收回,自须充实国力,求不平等条约全部之废除。如果单就航权一项交涉,决难有济。”由此可见,改订新约运动( )
A.虽有成效但难获实质性突破 B.成功收回了中国的航运主权
C.否认了不平等条约的合法性 D.反映出国家较强的实力基础
22.1929年7月,中共闽西一大的《政治决议案》指出,只要不打击小商人、小手工业者,“他们对革命是同情的."同年12月,中共鄂豫边区一大指出:"豪绅地主的商店不没收,采用估价罚款的办法”,“对中小商人和富农经济”也“绝不能妨害”。这表明当时中共( )
A.力图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B.开辟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C.探索苏区经济发展道路 D.动员社会各界参加抗战
23.1927年,中共中央会议提出;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利用秋收季节,“有系统的有计划的尽可能的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认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之完成,“必须实现于反对已成为反革命的资产阶级之斗争之中”。这深刻地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
A.适时调整自身的方针政策 B.基本摆脱了共产国际的指导
C.对革命形势认识尚不明晰 D.确定发动群众进行武装斗争
24.1933年,我国工业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2%,而农业占到了60%。另据估计,1933年全国商业人员约1171万人,是当时工厂职工人数的24倍,商业资本约为工业资本的10倍。这可说明当时中国( )
A.工业发展极为不平衡 B.工商业的殖民化倾向
C.城市化动力存在缺陷 D.受西方经济危机影响
第II卷(非选择题 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拿破仑在执政初期的1801年开始了其雄心勃勃的法律改革计划,以此来确立法律系统的标准和司法公正的准绳。拿破仑的法律改革主要依赖一批优秀的法学人才。专门起草法典的这些人都是法国当时杰出的法学家、政治家、律师。他们前后共开了107 次全体会议,而拿破仑至少主持了55 次。每次开会时间都很长,有时候会议甚至从中午开始,到深夜才结束。他们的讨论也很深入,拿破仑经常参与讨论,还会问“这公平吗 这有用吗 ”等问题。拿破仑除了在文风上给出一些指示外,还要求把当时法国的法律、法令凝合成一套适用于全体公民的一元法律体系,规定普遍的原则,给予法官以明晰的裁判空间。1804 年,《法国民法典》最终通过的时候,其体量之大超乎想象,竟然长达2281条、493页。
——摘编自马建红《拿破仑与他的法典》
材料二 大革命时期是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动的一个时段。为了适应社会客观实际形势的发展需要,武汉国民政府司法部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首先,司法部宣布举行法官考试。第一试测国文和三民主义;第二试测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和宪法;口试为最后的考试,注重测验应试者的政治态度。其次,司法部创办了“法官政治党务训练班”。训练时长定为四个月,训练目的是给司法人员灌输革命知识,讲授的科目着重于三民主义、唯物史观、社会发展史、农民运动、妇女运动等。而关于法律问题的讲座,则占很少时间。此外,司法部整改了原来分设的审检机构:审判方面,在中央设大理院,在各省市设高等审判厅和地方审判厅;检察方面,在中央设总检察厅,在地方设高等检察厅和地方检察厅等。但是改革很快就不了了之。
——摘编自黄晓东《大革命时期的司法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国民法典》能够颁布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武汉国民政府司法改革的特点。(6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开明国语课本》由叶圣陶编写,丰子恺书写并绘插图。内容从儿童周围开始,逐渐拓展到社会。课本于1932年初版。下面是选自《开明国语课本》的部分内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开明国语课本》的特点。(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开明国语课本》编写的时代背景及价值。(10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十月革命的强烈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1918年起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并于“五四”之后以异常迅猛之势形成高潮。研究马克思学说的团体相继在各大城市组成,一个个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心活跃于各地论坛。舆论界表现出来的热情,正是反映出马克思主义适应灾难深重的中国社会改革之急需。马克思主义在先进的中国人的心目中,已经不再仅仅是被当作西方社会主义的一种新奇流派来看待,而是被作为能够使国家民族解危救难的理论和方法受到热切欢迎。
——摘编自《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
材料二 为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共中央于汉口秘密召集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在反对“左”倾机会主义的斗争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终于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摘编自丁俊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第一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马克思主义传播在“五四”之后形成“高潮”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分析其开辟的意义。
28.时政漫画,也被称为新闻漫画、时事漫画,社会漫画。即用漫画的形式直接记录和评述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根据材料并结合相关史实,以“阐扬公道 摒除强权”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根据材料“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惩办卖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可知,五四运动学生游行示威体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C项正确;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排除A项;外交是综合国力的体现,弱国无外交,结合当时北洋政府统治的实际情况可知,简单的学生运动不会扭转中国外交弱势,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排除D项。故选C项。
2.A
【详解】根据材料“1919年5月”“不认二十一款”可知,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A项正确;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排除B项;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排除C项;东北易帜在1928年,排除D项。故选A项。
3.D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武汉工人通过罢工的斗争方式,取得了自己的成果,说明无产阶级在政治上日趋成熟,同时工人阶级的罢工运动可以唤起阶级觉悟,从阶级和政治上为领导新民主主革命积蓄力量,D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出民族主义,排除A项;材料中的工人斗争尚未发展到自觉阶段,排除B项;根据材料中克扣工资、缴纳银元等信息,主要是经济诉求,排除C项。故选D项。
4.D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1924—1927年间,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握手,国共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北洋军阀反动统治,D项正确;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共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排除A项;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创建了人民军队,排除B项;1937-1945年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C项。故选D项。
5.C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漫画信息“锄列强,倒军阀,灭尽世上压迫人”可知农民运动配合北伐战争,C项正确;北伐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军阀割据混战,排除B项;此时正处于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与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6.C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唯一之政党”、“共产派”、“不能必言其互相提携也”可知,孙中山仅把共产党看作一个派别而不是一个独立的政党,说明他没有把共产党和国民党平等对待,C项正确;孙中山不反对国共合作,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孙中山的对“列宁主义”的信仰,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孙中山对国共合作方式的看法,排除D项。故选C项。
7.D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都做出阐述”,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而李达翻译的内容也包含了马克思主义三个有机组成部分,意味着当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已经从早期的简单介绍,零星的、片面的和不成熟的,存在着不少误解和歪曲的阶段发展到系统的阶段,D项正确;标志中国民主革命转向的是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A项排除;材料虽然提到李大钊发表文章在《新青年》,而且确实是新文化运动为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各种社会思潮传入创造比较良好的社会环境,但材料的主旨不在此,B项排除;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成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基础,但除此之外还有阶级基础、组织干部基础等,C项排除。故选D项。
8.C
【详解】根据题干中的时间1919年6月,主体为天津总商会,布告内“外交失败,惩办国贼”和“决定自明日起罢市”可知,题干为五四运动时期天津商人罢市,可知五四运动的扩展,社会各界参与度不断扩大,C项正确;五四运动前期中心为北京,后期中心为上海,天津没有成为五四运动的中心,排除A项;五四运动的领导权是工人阶级,排除B项;罢市不是维护主权的最佳手段,弱国无外交,排除D项。故选C项。
9.C
【详解】根据材料“‘五四’运动前后,学界展开了以京剧为代表的戏曲问题的论战。”并结合所学可知五四前后戏剧行业也在思考变革,探索发展新路,反映新文化运动波及的领域具有广泛性,C项正确;“传统戏曲艺术难以获得生存空间”此说法过于绝对,也与事实不符,排除A项;虽然五四运动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但题目材料并未提到工人运动,也没有反映服务于工人运动需要的信息,排除B项;学界论战是戏曲改革的一个推动因素,而非主要动力,排除D项。故选C项。
10.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1926年7月,国共两党合作开始北伐,进展迅速,1927年1月1日,国民政府正式迁都武汉。同时工农群众运动进入高潮,1927年1月3日武汉十多万工人和市民举行庆祝北伐胜利大会,英国水兵竟用刺刀驱赶在汉口英租界附近江汉关广场听演讲的群众,制造了刺死一人,伤几十人的“汉口一三惨案”,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慨。5日李立三、刘少奇等人领导和组织了汉口30万人反英示威大会,会后举行示威游行,高喊着“打倒帝国主义”、“收回租界”等口号,向英租界挺进,汉口英租界被爱国群众控制。九江工人和市民也在武汉群众斗争胜利的鼓舞下,占领了九江英租界。面对声势浩大的群众反帝运动,英国政府不得不作出让步,在1927年2月与武汉国民政府签署协定,将在汉口、九江的租界交还中国。因此与材料中共产党领导工农群众开展收回汉口英租界的斗争密切相关的是北伐战争顺利推进,B项正确;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打响,辛亥革命爆发,与材料所述的“1927年”时间不符,排除A项;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由国共合作发动的国民革命失败。材料所述事件发生在1927年1月,当时国共仍然处于合作时期,排除C项;1928年底,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告东北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至此,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与材料所述的“1927年”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1.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马寅初的演讲说明当时中国各省货币不统一的现状,严重阻碍商品交换和贸易发展,因此必须进行国民革命以统一全国,A项正确;法币是旧中国1935年11月4日至1948年8月19日流通货币的名称,此时还未发行,排除B项;各省货币不统一并不是各省之间竞争激烈导致的,而是军阀和列强各自划分势力范围,排除C项;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国民革命的必要性,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
12.C
【详解】根据材料“国民大革命时期”“‘现在革命取得胜利后走向全国政权的党不应是共产党,而应是国民党’”等信息可知,苏联给中共的指示影响到中共对革命领导权的放弃,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到农民革命问题,排除A项;中国革命发展的战略方向是指在毛泽东率领红军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以后摸索出来的,排除B项;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第一次合作,共同讨伐军阀,后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导致国共关系破裂和国民革命失败,排除D项。故选C项。
13.D
【详解】根据材料“某国恃强凌弱,骄横蔑视公理……国民皆用国货,何惧强邻无理”,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体现了经济强国的思想,且歌谣的广泛流传表明经济强国逐渐成为民众共识,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实业救国”成为奋斗目标,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国货日见完美”,不能说民族工业品质量可与外货媲美,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民族工业发展具有宽松条件,排除C项。故选D项。
14.B
【详解】《中华民国宪法草案》的规定突出强调了总统权力,保障了总统权力的至高无上,立法院权力小,本质上反映了国民党一党专政的企图,B项正确;这些规定违背了民主原则,排除A项;国民政府宪政的实质是一党专政,并不是对孙中山宪政思想的实践,排除C项;全民族抗战的政治基础是国共合作抗日,排除D项。故选B项。
15.A
【详解】根据材料“本党当前唯一重要责任,就是坚决地实行土地革命,领导两湖的工农群众实行暴动,推翻武汉政府与唐生智的政权,建立真正的平民革命政权”可知,中共中央强调实行土地革命和建立革命政权的重要性,表明中共积极吸取大革命失败的教训,A项正确;1927年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标志革命统一战线破裂,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此时中共还没有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渐趋成熟”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没有强调农民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排除D项。故选A项。
16.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前期,中华苏维埃政府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内大力发展生产,其创办的工厂企业发展较快,出口创汇高达400多万元,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A项正确;废除了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与“产业工人达万余人,中央钩砂公司年出口创汇400多万元”等不符,排除B项;直到1935年,中共中央才正式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排除C项;材料与生产关系的改变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7.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华苏维埃政权承认资本家对企业的所有权,鼓励商业贸易,这是根据当时根据地的实际情况,需要商业活动以稳定根据地的经济秩序,C项正确;苏维埃的决议没有改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排除A项;国民革命是1924—1927年,排除B项;1931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尚未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
18.B
【详解】根据材料中共产党主张“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镇压地主豪绅”,可判断此时期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B项正确;国民革命时期未提出一切土地归农民的法令,排除A项;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争取地主阶级力量,而不是镇压地主,排除C项;材料中的主张不符合解放战争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19.C
【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1928到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部分年份的关税收入不断增强,主要是因为改订新约运动的开展,有利于国家税收增加,C项正确;改订新约运动只是收回部分关税主权,没有实现真正自主,排除A项;此时日本加快对中国侵略步伐,排除B项;片面最惠国待遇废除于新中国成立后,排除D项。故选C项。
20.C
【详解】根据材料“现在,农民们成立了乡、县参议会,参议会都被赋予权力,能解决有关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这些都是农民们自孩提时代起就一直面临的问题。农民们第一次进入政府机构,并且发现自己具有不容置疑的管理能力和从未显露的才华。”并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时期,对根据地进行了民主政权建设,例如实行“三三制”原则、议行并列,加强监督、实行普选制和竞争制等,使民主政权建设落到了实处,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进了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C项正确;材料所述是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建设,并非农民运动,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的土改废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排除B项;1936年西安事变标志着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材料主旨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21.A
【详解】根据材料“谋航权之收回,自须充实国力,求不平等条约全部之废除。如果单就航权一项交涉,决难有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政府发起的改订新约运动虽可以收回一些利权,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中国,列强不会将所有不平等条约废除,这体现了改订新约运动虽有成效但难获实质性突破,A项正确;B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C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C项;D项与史实不符,此时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22.C
【详解】根据材料“1929年7月......只要不打击小商人、小手工业者,‘他们对革命是同情的’......同年12月......豪绅地主的商店不没收,采用估价罚款的办法......对中小商人和富农经济......绝不能妨害。”可知,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在农村革命根据地采取了一些列的措施,不打击小商人、小手工业者等,不断探索统治区内的经济发展道路,C项正确;1929年,国民大革命已经失败,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武装夺取政权的信息,排除B项;1929年,抗战尚未开始,排除D项。故选C项。
23.A
【详解】依据材料“1927年……必须实现于反对已成为反革命的资产阶级之斗争之中”,结合所学可知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反革命的力量变化,适时调整了方针政策,A项正确;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仍受共产国际指导,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中国共产党已认识到反革命的状况,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适时调整方针政策,未涉及确定发动群众进行武装斗争,排除D项。故选A项。
24.C
【详解】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城市化的缺陷,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据材料可知,当时中国工业化程度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城市的经济功能还是多以商业贸易为主,而工业化是当时推动城市化的最大影响因素,这反映出当时中国城市化动力的缺陷,C项正确;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工业和商业资本的比重,未反映工业结构,由材料得不出工业发展极不平衡的结论,排除A项;工商业的殖民化不会直接影响中国近代工厂职工总体人数和商业资本比重,排除B项;西方经济危机与材料所述现象无必然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
25.(1)原因:法国现实社会的需要;工业革命的开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胜利进军;优秀法学家的参与;法典制定过程的严谨和细致;拿破仑的全面指导。(答出四点即可)
(2)特点:与民国社会的变动密切相关;改革力度很大;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着重宣传革命思想;很快中断。(答出三点即可)
【详解】(1)根据材料“拿破仑在执政初期的1801年开始了其雄心勃勃的法律改革计划,以此来确立法律系统的标准和司法公正的准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现实社会的需要,以及工业革命的开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胜利进军;根据材料“拿破仑的法律改革主要依赖一批优秀的法学人才。专门起草法典的这些人都是法国当时杰出的法学家、政治家、律师。”可知,优秀法学家的参与;根据材料“他们前后共开了107 次全体会议,而拿破仑至少主持了55 次。每次开会时间都很长,有时候会议甚至从中午开始,到深夜才结束。他们的讨论也很深入”可知,法典制定过程的严谨和细致;根据材料“他们前后共开了107 次全体会议,而拿破仑至少主持了55 次......拿破仑经常参与讨论”可知,拿破仑的全面指导。
(2)根据材料“为了适应社会客观实际形势的发展需要,武汉国民政府司法部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可知,与民国社会的变动密切相关;根据材料“司法部宣布举行法官考试......司法部创办了‘法官政治党务训练班’......司法部整改了原来分设的审检机构”可知,改革力度很大;根据材料“口试为最后的考试,注重测验应试者的政治态度”可知,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根据材料“训练目的是给司法人员灌输革命知识,讲授的科目着重于三民主义、唯物史观、社会发展史、农民运动、妇女运动等”可知,着重宣传革命思想;根据材料“改革很快就不了了之。”可知,很快中断。
26.(1)特点:充满童趣,贴近儿童生活;图文并茂,语言活泼;内容丰富,人文与科学兼顾;现代与传统兼备,本土与国际共存;由简至繁,循序渐进;以人为本,体现民国儿童美育教育思想;寄托振兴中华再造新国民的理想。
(2)时代背景:新式学校的兴建;白话文推广;民主、科学理念广泛传播;国民政府实行新教育政策;日本侵华加剧,民族矛盾日益加深。价值:具有鲜明时代特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科学意识;能够为后世教材编写和语文教育提供借鉴。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内容从儿童周围开始”得出充满童趣,贴近儿童生活;根据材料“丰子恺书写并绘插图”,结合材料图片得出图文并茂,语言活泼;根据材料图片,课本内容既有“中华”等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又有“达尔文”等西方近代科学内容,可得出内容丰富,人文与科学兼顾,现代与传统兼备,本土与国际共存;根据材料“从儿童周围开始,逐渐拓展到社会”得出由简至繁,循序渐进;根据材料图片可知,课本中有插画,有儿歌,能够培养孩童的音乐美术素养,可得出以人为本,体现民国儿童美育教育思想;根据材料,课本内容讲授中外知识,培养孩童音乐美术素养,教育孩童尊敬师长,反映了培养有知识、有道德、高素质人才的教育追求,可得出寄托振兴中华再造新国民的理想。
(2)时代背景:根据材料“课本于1932年初版”,可知《开明国语课本》编写于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可结合所学知识,从文化、教育、国内政策、国际环境等角度说明时代背景,具体包括:新式学校的兴建;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白话文推广和民主、科学理念传播;国民政府实行新教育政策;日本侵华加剧,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民族矛盾日益加深。价值: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教材内容反映了近代民主科学思想传播、新式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寄寓了振兴中华再造新国民的理想,具有鲜明时代特色;课本教授中华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课本教授西方科学知识,有利于培养科学意识;作为新式教育发展过程中国人自主编写的教材,能够为后世教材编写和语文教育提供借鉴。
27.(1)表现:各大城市出现研究团体;传播中心活跃;舆论界的热情。
(2)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意义:推动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为中国革命胜利指明正确方向。
【详解】(1)表现:根据材料“研究马克思学说的团体相继在各大城市组成”得出各大城市出现研究团体;根据材料“一个个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心活跃于各地论坛”得出传播中心活跃;根据材料“舆论界表现出来的热情,正是反映出马克思主义适应灾难深重的中国社会改革之急需”得出舆论界的热情。
(2)道路:根据材料“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终于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得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意义: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两个方面分析,具体而言,理论上,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实践上,推动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为中国革命胜利指明正确方向。
28.阐扬公道 摒除强权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战胜国在1919年召开了巴黎和会。巴黎和会,名义上号称“和平大会”,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分赃大会。
漫画描绘了一个日本武士装扮的强盗从一个德国水兵装扮的强盗手中抢走写有“青岛”的巨石,揭露了巴黎和会无视中国的外交抗议和民众呼声,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的史实。
以《益世报》为代表的近代媒体积极报道,通过漫画等形式揭露、讽刺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特征,表达了中国阐扬公道,摒除强权的诉求,对五四运动起了推动作用。
【详解】根据材料中“巴黎和平大会”,代表日本的人物抢走青岛,漫画的名称为《阐扬公道 摒除强权》和漫画的时间为1919年5月可知漫画讽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战胜国在1919年召开了巴黎和会,巴黎和会名义上是“和平大会”,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分赃大会。漫画中描绘了一个日本武士装扮的强盗从一个德国水兵装扮的强盗手中抢走写有“青岛”的巨石,揭露了巴黎和会无视中国的外交抗议和民众呼声,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的史实。以《益世报》为代表的近代媒体积极报道,通过漫画等形式揭露、讽刺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特征,表达了中国阐扬公道,摒除强权的诉求,对五四运动起了推动作用。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