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定会很好
【教学目标】
1.会认读本课生字,理解本课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历程,懂得它为什么感到”那一定会很好”。
【教学重难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历程,懂得它为什么感到“很好”。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质疑激趣
1.板书课题,直接揭示,齐读课题。(板书:9那一定会很好)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中国作家流火的童话故事——《那一定会很好》,一起读课题。
2.设置疑问:看到题目后,你有什么疑问吗
3.指名回答,教师根据回答提取整合问题。
(1)谁觉得”会很好”
(2)“那”是指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宇新词,了解大意
1.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指名读。
①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对照生字表,读准字的音。
②思考问题:谁觉得”会很好” “那”是指什么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师生正音。
缩成 努力 茎 锯子 斧子 手推车 吱吱嘎嘎 拆了
教师提示并范读:注意读准平舌音”“缩”,翘舌音“吱、拆”,后鼻音“茎”。
齐读词语。
(2)交流问题的答案。
会觉得“很好”的分别是种子、高大的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
“那”分别是指:“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做一棵会跑的树”“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能躺下”
三、小组合作,绘制思维导图,理清思路
1.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历了一段怎样的历程
小组合作,绘制思维导图,展现种子的生命历程。
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1)小组朗读课文,圈画出含有“那一定会很好”的句子。
(2)组内讨论: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
提示:这些“很好”代表着这粒种子的愿望,那么它到底有过哪些愿望呢 有没有实现 又是怎样实现的呢
(3)一人执笔,其余成员协助,共同完成思维导图。
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师生评议。
(1)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①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②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
③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
④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
提示:第①句中有两个“一定”,前一个读出坚定的语气,后一个读出期待的语气。第②③④句中虽然都是充满希望与期待,但说话的角色发生了变化,高大的树、慢慢变老的手推车和站不动的椅子说话时的语速和力度上要有所变化。
(2)各小组展示思维导图,师生评议。
四、总结全文,揭示主题
(1)课文最后说“它觉得自己又变成了一棵树”,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教师可以提示:现在变成的“一棵树”,还是曾经的那棵“高大的树”吗
(2)学完这篇童话,你喜欢这颗种子吗 说说理由。(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努力、向上、奉献……)。
这粒种子的一生,心里都充满着希望,不断追求,从长成高大的树,最终到木地板不断发生着变化,却始终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默默地无私奉献着。
【板书设计】
9那一定会很好
种子→大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
努力向上 积极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