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梅岭三章 课件(共42张PPT)+教案+学案+同步练习+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2 梅岭三章 课件(共42张PPT)+教案+学案+同步练习+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4 18:30:51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梅岭三章》同步检测
(满分:65分 时间:45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丛莽(mǎng) 旋围解(xián) 虑不得脱(lǜ) B.旌旗(jīng) 阎罗(yán) 大庾岭(yú)
C.烽烟(fēng) 捷报(jié) 国门悬(xuán) D.有涯(yá) 当纸钱(dāng) 血雨腥风(xīng)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或重音标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断头/今日/意如何       B.南国/烽烟/正十年
C.血雨/腥风/应有涯 D.旌旗/十万/斩阎罗
3.下列对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合语境的一项是( )(2分)
A.南国烽烟正十年。(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烽火 ( http: / / www.21cnjy.com )台上点起的报警用的烟火)
B.血雨腥风应有涯。(指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镇压)
C.取义成仁今日事。(这里指为了真理,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
D.人间遍种自由花。(虚构的花名,指自由幸福的美好生活)1教育网
4.下列对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及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这两句诗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
B.南国烽烟正十年。(借代,“烽烟”代指战争,这里指1927年以后的国内革命战争)
C.取义成仁今日事。(引用,“取义成仁”借用古语“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这里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
D.人间遍种自由花。(借喻,“自由花”喻指革命成功,人民获得自由)
5.下列与“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意境相同的诗句是( ) (2分)
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 http: / / www.21cnjy.com )
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C.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21cnjy.com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小序和三首诗是作者在“虑不得脱”的艰难环境中一气写成的。
B.这三首诗在形式上独 ( http: / / www.21cnjy.com )立成篇,内容上却是一个整体。
C.“此头须向国门悬”运用典故表明心迹: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
D.这三首诗把现实与想象、理想完美地结合起来表达思想感情。
7.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诗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怀言志
②诗与其他文体相比,能更为充分地显示作者的品格和情怀
③优秀的诗篇承担着丰富和美化人们精神生活的使命,它向我们展示世界,表达心灵,并启示真理
④情绪和感情是诗的基础
⑤但它一般不直接告诉读者应如何如何,而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净化人们的灵魂
A.①③④②⑤ B.③④①⑤② C.②①③⑤④ D.①④②③⑤
8.默写。(7分)
(1)《梅岭三章》中表现诗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的同志们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告慰死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舍生而取义”“杀身以成仁”是古代仁人志士推崇的一种生死观,这首诗中的“______________”,就是这种生死观的真情表白。
(3)最能表现作者视死如归气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能起统领全篇作用的一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中与“烽火连三月”一句内容相似、写作方法相同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9.八一学校以“我心目中的英雄”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12分)
(1)学校拟邀请曾参加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的英雄少年陈浩,于2月25日下午三点在学校礼堂,为全体师生作“讲英雄事,树英雄志”的专题报告。请你以八一学校德育处的名义,写一份邀请函。(4分)
(2)为了更好地开展“我心目中的英雄”主题活动,学校对同学们进行了“我最崇拜的人物”问卷调查。下图是开展活动前后的问卷调查统计图表,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图表所反映的内容。(4分)
八一学校“我最崇拜的人物”调查统计图表
(3)下面是一位同学的习作《我心目中的英雄》片段,请你帮助修改。(4分)
想到霍金,我的眼前就浮现出这位科学大师那深邃的目光和亲切的笑容。【甲】虽然,他全身瘫痪,只要三根手指可以活动,但是他仍然坚强地面对生活。他觉得自己并没有失去太多:他的手指还能活动;他的大脑还能思考;他有终生追求的理想;他有他爱和爱他的亲人和朋友;他还有一颗感恩的心。【乙】面对人生的苦难,让人由衷地敬佩他表现出的积极乐观的态度。他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①【甲】处画线句中存在用词不当的问题,应把“   ”改为“   ”。
②【乙】处画线句中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应修改为:   。
二、阅读理解(30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9分)
梅岭三章(一) 别云间
陈毅 夏完淳
断头今日意如何?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创业艰难百战多。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此去泉台招旧部,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旌旗十万斩阎罗。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1.从《梅岭三章》“ ”和《别云间》“ ”中,可以看出这两首诗均属绝命诗。(各填一句诗)(2分)
2.《梅岭三章》中,“百战多”写战斗之频繁,“旌旗十万”言牺牲之巨大,表现斗争历程之艰难。那么,《别云间》一诗又是怎样表现斗争历程之艰难的?请结合首联分析。(3分)

3.两首诗,一首想象人去阴间,一首想象魂归人间。请结合“去”“来”的目的,说说两位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4分)
(二)阅读陈毅的《岳麓山顶眺望》一诗,完成小题。(6分)
岳麓山顶眺望
一九五六年十一月
陈毅
岳麓山头任我行,三湘①眼底绝风神。
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②固。
战争破坏归陈迹,建设峥嵘定太平。
终到山河澄清日,主持华夏是人民。
【注】①三湘:指湘潭、湘阴、湘乡。这里借指湖南。②洞庭:洞庭湖。此两句是岳麓宫的楹联,被作者引用在此诗中。
1.试从诗歌体裁和写作背景的角度比较本诗和《梅岭三章》的异同点。(4分)
2.本诗与《梅岭三章》都有一句表达了作者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请分别把它们摘抄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5分)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读陈毅同志诗词有感
张爱萍
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
革命亦如此,斗争见英雄。
  读完《陈毅同志诗词选集》最后一首《题西山红叶》,掩卷深思,激动难抑。回想陈毅同志横戈跃马、奋斗不息的一生,这位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不就像那霜重色愈浓、历久而弥真的红叶么!
陈毅同志的一生,很长时间是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度过的。面对各种严峻的考验,陈毅同志镇定自若,坚毅顽强,对革命的前途始终充满必胜的信心。他那些在密林里、在马背上写成的诗歌,那些溅着血迹、染着炮火硝烟味的诗歌,充分反映了他高昂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艰苦的环境,最能考验一个人的意志。一九三四年秋,红军主力北上抗日,陈毅同志因负重伤,奉命留在江西坚持游击战争。陈毅同志自述,在赣南地区的这三个年头,是他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是的,“野营人对雪光横”,不能谓之不难;“天将午,饥肠响如鼓”,不能谓之不苦;“日搜夜剿”“满山抄”,不能谓之不险。但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是怎样面对困苦、生死考验的呢 “莫怨嗟,稳脚度年华”,何等的沉着!“敌人屠杀空前古,人民反抗气更高。再请把兵交”,何等的坚定!“冷食充肠消永昼,禁声扪虱对山花”,何等的风趣!“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绽春蕾”,何等的乐观!如果说,《在赣南游击词》等诗篇中,陈毅同志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已经得到了突出的展现,那么脍炙人口的《梅岭三章》,则更为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那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一九三六年冬,陈毅同志在梅山被围。九死一生之际,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耿耿忠心,在衣底留下了他那豪气入云的“绝笔”,写下了他向党向人民的铮铮誓言: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诗的前两句,劈头以率直的“断头今日意如何”自问,以“创业艰难百战多”的慷慨高歌作答,如空谷响震雷,声势已显不凡。下面两句悬想之词“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更是雄风飒飒,如千军万马席卷而来,金鼓齐鸣声震长空,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一个共产党人,壮怀激烈,虽死犹生,生要持枪跃马,为推翻反动统治奋斗不息,即使化为鬼魂,还要高举革命的旌旗,踏平阴间阎罗的地府,这种生死不渝的革命精神,多么深挚,多么感人啊!
陈毅同志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一向严于律己。“随伴人民与党,幸得长期培育”,为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不居功自傲,而是把一切成绩都归于党;“念我数十年,庸碌愧声闻”,为党和人民做了那么多事情,他没有一点自满,反而总是为自己贡献太少而惭怍;“铲除旧制度,革命志勿休”,数十年来为革命累断了筋骨染白了头,但是他没有一点歇一歇脚喘一口气的想法,而是努力再努力,加油再加油。在《六十三岁生日述怀》一诗中,他激情洋溢地写道:
我是一党员,更应献至诚。
个人太渺小,党群才万能。
念我数十年,庸碌愧声闻。
今后几时期,正路再遵循。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陈毅同志生前写的这几句诗,生动地概括了他傲霜斗雪、倔强峥嵘的战斗一生。展诵陈毅同志的诗词,学习他的革命精神品质,我们一定要继承“创业艰难百战多”的老一辈革命家的遗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去夺取新的胜利!
(选自“人民网”,有删改)
1.请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这位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不就像那霜重色愈浓、历久而弥真的红叶么!
2.文章开头的诗歌能否去掉 为什么 (3分)
3.陈毅同志的诗歌反映出哪些精神 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5分)
4.《六十三岁生日述怀》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答案与部分解析
一、
1.C
2.D
3.A
4.A
5.A 【解析】“此去泉台招旧 ( http: / / www.21cnjy.com )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以一种奇特的悬想,形象地表明了陈毅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至死不渝的心迹,即使化作鬼魂,也要在九泉之下带领雄兵十万,将反动的统治者彻底埋葬!
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将那种生死都无愧为英雄豪杰的气魄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肃然起敬。
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但无奈自己已经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
C“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几句诗用衬托的手法表达革命者对自由的热爱,为了自由宁愿牺牲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
D“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文天祥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6.A
7.D 【解析】这是一段论述性文字。先找到总起句①,④紧随其后点明诗的基础,②进一步指出诗的特点,③说明诗的作用,⑤紧承③,对诗这种文学样式做总结。故选D。
8.(1)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2)取义成仁今日事(3)此去泉台招旧部,旗旗十万斩阎罗。
(4)断头今日意如何(5)南国烽烟正十年
【解析】本题首先了解诗句中“烽火”借代的用法即借指战争,“连三月”形容国家动荡不安时间长久,从这个方法和内容相似的角度来判断诗句。“南国烽烟正十年”中的“烽烟”也借指“战争”,“正十年”与“连三月”意思相同。
9.(1)示例:
邀请函
尊敬的陈浩同学:
为了走近英雄人物,弘扬英雄精神,我校开展“我心目中的英雄”主题活动。特邀请您于本月25日下午三点在学校礼堂为全体师生作“讲英雄事,树英雄志”的专题报告。
期待您的到来!
八一学校德育处
2023年2月23日
(2)示例一:活动前,同学们对艺体明星的崇拜比率高于革命英雄;活动后,对革命英雄的崇拜比率高于艺体明星。对其他人物的崇拜比率变化不大。
示例二:活动前后,同学们对革命英雄和艺体明星的崇拜比率变化大致相反(或:比例相互逆转),对其他人物的崇拜比率变化不大。
(3)①应把“只要”改为“只有”。②面对人生的苦难,他表现出的积极乐观的态度让人由衷地敬佩。
二、
(一)
1.断头今日意如何(或“此去泉台招旧部”) 已知泉路近
2.首联叙述了诗人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生活。其中“羁旅“一词将诗人从父起兵抗清到身落敌手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生活作了高度简洁的概括,深含着诗人满腔心酸和深切感。
3.人去阴间,是为了为了“招旧部”“斩阎罗”,以此表达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或不屈不挠的战斗意志”);魂归人间,是为了看战旗在空中飘扬,以此表达壮志未酬的悲愤(或“表达对山河故乡的无限留恋”,或“表达对胜利的渴盼”)。
(二)
1.都是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人写的旧体诗,但《梅岭三章》是七绝,本诗是七律;《梅岭三章》写于抗日战争时期,本诗写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2.本诗:主持华夏是人民;《梅岭三章》:人间遍种自由花。
(三)
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陈毅比作“红叶”,生动地刻画出陈毅久经考验、内心赤诚的爱国形象。运用感叹句式,加强语气,强调陈毅忠诚的革命精神。
2.不能去掉。文章开头的诗歌,介绍了《题西山红叶》的内容,引出下文对陈毅真诚坚定、忠于革命的一生的叙述。
3. ①高昂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②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③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④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严于律己。
[解析] 第2段结尾一句点明诗作反映了陈毅高昂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再由第3段中“如果说,《在赣南游击词》等诗篇中,陈毅同志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已经得到了突出的展现,那么脍炙人口的《梅岭三章》,则更为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那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和第5段中“陈毅同志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一向严于律己”概括即可。
4.诗人回顾了自己的革命工作,愧疚于个人贡献少,赞叹共产党的伟大,表达了诗人希望为党和人民奉献终生的愿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 梅岭三章
核心素养
1.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 (重点)
2.学习这三首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难点)
3.学习陈毅同志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和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乐观信念,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素养)
教学时间:1课时
一、导入新课
生与死的抉择,是人面对的最严峻的考验。也正是在这一关头,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以诗歌的形式抒写自己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梅岭三章》正是陈毅同志在生死关头的告白。
二、预习交流
1.走近作者。
【陈毅】(1901—1972),中国共产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1977年其遗作专集《陈毅诗词选集》出版。
一柱天南百战死,将军本色是诗人。--------郭沫若《赠陈毅同志》
2.写作背景。
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开始长征,那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负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
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带着伤病隐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而去。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当时写的“绝命诗”。
三、朗读诗歌
教师范读,学生朗读、齐读,读出气势,读出感情,直至熟练背诵,亦可模仿课文录音朗读。
四、内容解读
(一)阅读小序。
小序在这首诗歌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交代时间、地点、事件的原因和结果以及当时的环境、背景。这首“绝命诗”表现了诗人从容、镇定、大义凛然的情怀。
(二)学习第一章
1.释词译句。
意如何:心里想些什么。
泉台: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
旧部:过去的部下,指为革命牺牲的同志。
旌旗:旗帜的总称,这里借指军队。
阎罗:即阎罗王,民间传说中掌管阴间的神。文中比喻凶恶残暴的人。
今即将兵败身死我该写些什么?身经百战才创立了这番革命事业,多么的不易啊!这次我要到阴间去召集已经牺牲过的同志。带领十万英灵击败国民党反动派!
2.第一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内容上:运用设问,交代了写作背景;结构上:总领全诗(后面三句为“意如何”的具体内容)
3.本诗后两句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 运用想象的表现手法, 写出领导者的号召力和革命力量的浩大,表现出与反动派战斗到底的决心。
4.这一章后两句主要表现了诗人什么精神?
明确:对革命事业至死不渝的坚贞气节。
5.“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族十万斩阎罗。”两句中“招”和“斩”两个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 “招”的意思“招引”;“斩”的意思是“斩杀”。
两个词用在句中写出了领导者的强大号召力和革命者的浩大声势。
表现了诗人革命到底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
旌旗:这里指部队。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手法。
阎罗:即阎罗王,民间传说中阴间的最高统治者。用的是借喻的修辞手法,在这里喻指人间的反动统治者。
●第一章小结:(写自己)回首征程,表现了诗人对革命事业至死不渝的坚贞气节。
(三)学习第二章
1.释词译句。
烽烟:古代边境有敌入侵时在高台上点起报警的烟火,后泛指战火。这里指当时的1927年以后的国内革命战争。
诸君:这里是各位同志的意思。诸,许多、各位。君,对人的尊称。
纸钱:也叫“冥币”,民间烧给死者的纸做假钱。
南方已经打了十年的仗了,我死后,我的头颅要挂在城门上,那些还活着的同志要多多努力,一定要用胜利的消息来祭奠我。
2.第二章前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明确:烽烟:原指古代边境用来报警的烟火。这里是借代的修辞手法,指战争。“南国烽烟正十年”点出了斗争的时间、地点,表明革命事业之艰难。
第二句引用吴将伍子胥“眼悬国门”的典故,意为死不瞑目,忠诚可鉴。
【“头悬国门”的典故】春秋时期 ,吴越争雄 。楚人伍子胥认为吴的敌人是越 ,而不是齐,多次提醒夫差,要警惕越国报仇。夫差听信谗言,疑伍子胥谋反,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时,对身边人说:“抉(jué)吾眼悬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灭吴也。”后来吴国果然被越国灭掉。
3.说一说你还觉得前两句中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明确:一个“须”字使诗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节和为革命牺牲的光荣感跃然纸上。
4.根据你的理解,说说后两句中哪些字词用得好,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多”表达了对同志、对战友的无限期望。“飞来”形象地表现出捷报轻快、接连地传来,富有感彩,表现出作者对胜利充满了信心。
5.后两句主要表现了诗人什么精神?
明确:视死如归的壮烈豪情和强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6.说一说读到“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时,你还能想到陆游的哪句诗?说说两者有什么不同。
明确:“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不同点:
首先,陈毅诗句中对革命生涯的无比热爱,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情,乐观、轻松、豁达的精神和革命军事家的气魄是陆游诗中没有的。
其次,陆诗的情感基调是深沉的悲愤、悠长的遗恨和满腔希望的交织,陈毅诗中则没有如此浓重的悲、忧、恨。陈毅的诗表达的是激励同志们英勇战斗取得胜利和期盼得到胜利消息的强烈感情。
●第二章小结:(给同志)勉励战友,着重写对后死诸君的期待,勉励生者为人民解放的未竟事业继续奋斗下去。
(四)学习第三章
1.释词译句。
血雨腥风:风里带有腥气,血溅得像下雨一样形容残酷屠杀的景象。
涯:边际,止境。
取义成仁: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这里指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牺牲。
革命者四海为家,含有血腥味的风雨应当有止境,今天为正义的事业牺牲生命,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幸福的美好理想必将实现!
2.如何理解诗歌前两句?
明确: 诗人投身革命便义无反顾,面对枪林弹雨的惨烈斗争,坦然面对生死,甘为革命献身。
并且坚信人民终究得到解放。
3.怎么理解“人间遍种自由花”的含义?
明确: “自由花”比喻革命成功、人民解放。
“人间遍种自由花。”是诗人对革命胜利后的美好畅想,也是诗人甘愿取义成仁、头悬国门的真正意义之所在。
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一章。
明确:比喻:“血雨腥风”借喻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的镇压;“自由花”借喻革命成功、人民解放。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坚信革命一定能取得胜利的乐观主义精神。
引用:“取义成仁今日事”借用古语“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第三章小结:(望未来)展望未来,正面抒发自己对革命事业的必胜信念和甘愿为之献身的人生理想。
五、合作探究
1.三首诗表现的精神内涵各有侧重,试分析比较。
明确:第一首:革命到底的凛然正气;
第二首:视死如归的壮烈豪情;
第三首: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2.回顾课文,这三首诗之间构成了怎样的关系?
明确:这三首诗围绕“断头”构思,扣住“意如何”铺开,从眼前写到过去、未来,三首诗之间构成了回环递进的关系,形式上可以独立成篇,内容上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一个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光辉形象在这层层深化的诗文中越来越清晰。
3.主题探究。
在这三首诗里,作者用革命乐观主义的态度表现了自己献身革命的崇高精神和对革命必胜、共产主义理想必将实现的坚定信念。全诗表现了诗人视死如归的气概和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4.探究本课的写作特点。
引经据典,创造性转化。
典故的创造性转化是这组诗章引人注目的特点。在诗中,诗人将蒋介石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下的人间地狱比作阎罗和阴间地府,用纸钱来代表革命军队的捷报,赋予并传达出一种全新的含义;借用伍子胥“眼悬国门”的典故,不仅表现了他不亲耳听到国民党反动派彻底灭亡的消息便死不瞑目的精神,而且表现了他坚信革命必胜,希望在胜利之日能够亲耳听到捷报、分享胜利喜悦的心愿。
虚实结合。
如第一首中一、二句写了创业艰难的现实。三、四句便借助想象,用“去泉台”“招旧部”“斩阎罗”抒发豪迈的革命胸襟。第二首、第三首想象“捷报飞来当纸钱”“人间遍种自由花”,都是在写实基础上的浪漫主义写法,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加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多用修辞。
如第三首多次用了借代和引用的修辞手法。“阎罗”是旧时所说的地狱之王,作者用来借喻人间的反动统治者。又如“旌旗”,原是旗帜的通称,这里借来指代军队或武装力量;“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来指代战争。“取义成仁”是“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缩写,前者引自《孟子·告子上》,后者引自《论语·卫灵公》。这些修辞的运用,形象贴切,暗含了诗人愿意为了革命做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坚信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借代与借喻比较
1.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2.不同点: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力本体,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总是喻中有代。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的某些方面的相似。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借代:“旌旗”原意是旗帜,诗中指部队;“烽烟”原指边境报警的烟火,诗中指战争。
借喻:“自由花”表现革命理想的实现及幸福美好的生活;“血雨腥风”借喻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的镇压。
六、拓展延伸
1.陈毅是不相信鬼神的唯物主义者,为什么又写出“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这样的诗句?
明确:这些诗句表现了陈毅同志就算死了也要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
2.陈毅《梅岭三章》中:“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两句与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两句描写的意境相同吗?试作分析。
4.试将明末抗清英雄夏完淳的《别云间》与《梅岭三章》对比,共同之处何在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七、教师寄语
爱国是永恒的主题。同学们,无数革命先烈为民族解放抛头颅、洒热血,我们现在更应该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学知识,练本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八、本课小结
诗人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种感彩。
诗人以“泉台”“烽烟”“血雨腥风”等意象,形象地概括了革面征程的艰辛,表达了对牺牲者的缅怀,又以“斩阎罗”的“旌旗十万”、纷飞的捷报、遍布人间的自由之花等意象,表达了不屈的战斗意志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九、随堂练习
1.填空。
《梅岭三章》的“章”就是__________。这三首诗从体裁来看,属__________;从内容来看,是__________。诗中押韵的字是   。
首 绝句 抒情诗 家、涯、花
2.给加红色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旌旗( ) 阎罗( ) jiān( )难 fēng( )烟 jié( )报 zhū( )君
3.下面句子中朗读节奏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投身革命/即为家  B.血雨腥风/应有涯
C.取义/成仁/今日/事 D.人间遍种/自由/花
4.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B )
A.我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不仅仅是为了回顾那段血雨腥风、跌宕起伏的历史,更重要的是弘扬长征精神,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B.小明随父母到海南度假,游览了“天涯海角”等多处景点,那一片片沧海桑田让他充分感受到海南特有的魅力。
C.岁月的长河里,无数英烈前仆后继,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而英勇献身。
D.这些先烈们牺牲已经90余年了,但他们取义成仁的精神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为实现崇高理想而奋斗。
5.默写。
(1)《梅岭三章》中运用借代手法,表达作者坚定的革命斗志,视死如归,愿为革命献身的伟大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答“南国峰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亦可)
(2)《梅岭三章》中,与“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3)《梅岭三章》中表达诗人决心为真理、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献身,预言革命必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6.阅读《梅岭三章》中的第一章,回答问题。
(1)“断头今日意如何”这句话按现代汉语词序应为 。其中,“意”解释为       。
(2)“创业”的“业”指  。
(3)“泉台”指  。
(4)“阎罗”影射  。
(5)这首诗表现了作者的什么精神
(1)今日断头意如何 考虑、想 (2)革命大业 (3)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 (4)反动势力
(5)这首诗表现了诗人至死不渝、誓与反动统治者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十、作业布置
文中三首诗是作者写于生死存亡之际,表现了作者坚定的革命信念。今天我们取得了革命胜利,实现了作者诗中的期许。假如让你与当时的作者对话,你想对他说些什么?结合实际生活写一写。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2张PPT)
生与死的抉择,是人面对的最严峻的考验。也正是在这一关头,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以诗歌的形式抒写自己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梅岭三章》正是陈毅同志在生死关头的告白。
新课导入
梅岭三章
1.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 (重点)
2.学习这三首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难点)
3.学习陈毅同志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和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乐观信念,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素养)
核心素养
【陈毅】(1901—1972),中国共产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1977年其遗作专集《陈毅诗词选集》出版。
走近作者
预习交流
郭沫若《赠陈毅同志》
一柱天南百战死
将军本色是诗人
元帅诗人
一九三四年十月,红军开始长征。当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后来中央苏区失陷,便在赣粤边区开展游击战。
一九三六年四月,他到梅山地区检查工作。十月,由于叛徒出卖,陈毅同志在大庾岭遇上险情,马上转回梅山。回到梅山时遇上敌人搜山,他便暂时隐蔽在一个山坳里。敌人纵火烧山,但天下大雨,山火被雨淋灭。他们围山搜捕一直到天黑才伪装撤走,半夜时又如狼似虎地扑回来,但还是一无所获。
当时陈毅同志用刀在陡坡上开出一块一尺宽、五尺长的平地,躺在那里休息。后来敌人从叛徒口中得知山上有“大人物”,再次搜山,一直围搜“二十余日”才“解围”。
写作背景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请同学们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jīnɡ

xuán
yán
jié
xuè
fēnɡ
朗读课文
1.自读诗前小序,说说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 ?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 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旋:不久、随即)。
时间
背景
地点
缘由
结果
这三首诗就是在“虑不得脱”的情况下写的。“得诗”,说明陈毅同志当时从容、镇定;诗“留衣底”,又说明陈毅同志当时是准备把它作为遗言留给党和人民的。
内容解析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章,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心里想些什么呢?
很多次战斗。百,概数,多的意思。
译:今天我将上断头台,心里想些什么呢?回想起开创革命大业的艰难历程,我们经历了多少次战斗啊。
(1)第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首句设问,总领全篇。表现了诗人面临生死考验时的凛然正气,后两章都由此句起。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
过去的部下。这里指为革命牺牲的同志。
旗帜的总称。这里指军士。
即“阎罗王”,也称“阎王”,民间传说中掌管阴间的神。
译:这次(如果我死了),我(就)去阴间搜集我旧日的部队,十万人挥舞着红旗斩杀那阴间的阎罗。
(2)本章后两句有什么表达效果?
运用想象的表现手法,
写出领导者的号召力和革命力量的浩大,表现出与反动派战斗到底的决心。
(3)说一说这一章后两句诗哪几个字比较精妙?诗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说其表达效果。
此 去 泉台 招 旧部,旌旗十万 斩 阎罗。
写出了诗人视死如归的气概。
力度强、速度快,果断干脆,有居高临下的气势,写出了广大士兵与作者一样,有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必胜信念。
写出了诗人视死如归的气概。
旌旗:这里指部队。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手法。
阎罗:即阎罗王,民间传说中阴间的最高统治者。用的是借喻的修辞手法,在这里喻指人间的反动统治者。
第一章小结
(写自己)回首征程,表现了诗人对革命
事业至死不渝
的坚贞气节。
3.请同学们齐读第二章,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恰好。
指我国南方。
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烽火台上点起的报警用的烟火,后泛指点火或战争。这里指1927年以后的国内革命战争。
城门。
译:我国南方点燃革命的战火已经十年了,我们必须有为革命献身的信念。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这里指各位同志。诸,许多。君,对人的尊称。
当作。
也叫“冥币”,民间烧给死者的纸做的假钱。
译:后死的同志要努力作战,以胜利的消息当作告慰死者的纸钱。
(1)第二章前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烽烟:原指古代边境用来报警的烟火。
这里是借代的修辞手法,指战争。
第二句引用吴将伍子胥“眼悬国门”的典故,意为死不瞑目,忠诚可鉴。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眼悬国门”的典故】
春秋时期 ,吴越争雄。楚人伍子胥认为吴的敌人是越,而不是齐,多次提醒夫差,要警惕越国报仇。夫差听信谗言,怀疑伍子胥谋反,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时,对身边人说:“抉(jué)吾眼悬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灭吴也。”后来吴国果然被越国灭掉。
(2)说一说你还觉得前两句中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一个“须”字使诗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节和为革命牺牲的光荣感跃然纸上。
“南国烽烟正十年”点出了斗争的时间、地点,表明革命事业之艰难。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3)根据你的理解,说说后两句中哪些字词用得好,有什么表达效果。
表达了对同志、对战友的无限期望。
形象地表现出捷报轻快、接连地传来,富有感彩,表现出作者对胜利充满了信心。
(4)后两句主要表现了诗人什么精神?
视死如归的壮烈豪情和强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5)说一说读到“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时,你还能想到陆游的哪句诗?说说两者有什么不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不同点:
首先,陈毅诗句中对革命生涯的无比热爱,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情,乐观、轻松、豁达的精神和革命军事家的气魄是陆游诗中没有的。
其次,陆诗的情感基调是深沉的悲愤、悠长的遗恨和满腔希望的交织,陈毅诗中则没有如此浓重的悲、忧、恨。陈毅的诗表达的是激励同志们英勇战斗取得胜利和期盼得到胜利消息的强烈感情。
第二章小结
(给同志)勉励战友,着重写对后死诸君的期待,勉励生者为
人民解放的未竟事业继续奋
斗下去。
4.请同学们齐读第三章,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这里喻指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者的屠杀和镇压。
译:投身革命就要以革命为家,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镇压不久定会结束的。
边际,止境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这里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
借喻革命成功、人民解放。
译:今天我为真理、为革命事业而英勇牺牲,不久的明天定会迎来革命的成功、人民的解放。
(1)如何理解诗歌前两句?
诗人投身革命便义无反顾,面对枪林弹雨的惨烈斗争,坦然面对生死,甘为革命献身。
并且坚信人民终究得到解放。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2)怎么理解“人间遍种自由花”的含义?
“自由花”比喻革命成功、人民解放。
“人间遍种自由花。”是诗人对革命胜利后的美好畅想,也是诗人甘愿取义成仁、头悬国门的真正意义之所在。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一章。
比喻
引用
“血雨腥风”借喻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的镇压。
“自由花”借喻革命成功、人民解放。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坚信革命一定能取得胜利的乐观主义精神。
“取义成仁今日事”借用古语“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表现了作者愿为真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而英勇牺牲的决心。
第三章小结
(望未来)展望未来,正面抒发自己对革命事业的必胜信念和甘愿
为之献身的人
生理想。
1.三首诗表现的精神内涵各有侧重,试分析比较。
第一首:革命到底的凛然正气;
第二首:视死如归的壮烈豪情;
第三首: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合作探究
这三首诗围绕“断头”构思,扣住“意如何”铺开,从眼前写到过去、未来,三首诗之间构成了回环递进的关系,形式上可以独立成篇,内容上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一个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光辉形象在这层层深化的诗文中越来越清晰。
2.回顾课文,这三首诗之间构成了怎样的关系?
在这三首诗里,作者用革命乐观主义的态度表现了自己献身革命的崇高精神和对革命必胜、共产主义理想必将实现的坚定信念。
全诗表现了诗人视死如归的气概和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主题思想
引经据典,创造性转化。
典故的创造性转化是这组诗章引人注目的特点。在诗中,诗人将蒋介石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下的人间地狱比作阎罗和阴间地府,用纸钱来代表革命军队的捷报,赋予并传达出一种全新的含义;借用伍子胥“眼悬国门”的典故,不仅表现了他不亲耳听到国民党反动派彻底灭亡的消息便死不瞑目的精神,而且表现了他坚信革命必胜,希望在胜利之日能够亲耳听到捷报、分享胜利喜悦的心愿。
写作特色
如第一首中一、二句写了创业艰难的现实。三、四句便借助想象,用“去泉台”“招旧部”“斩阎罗”抒发豪迈的革命胸襟。第二首、第三首想象“捷报飞来当纸钱”“人间遍种自由花”,都是在写实基础上的浪漫主义写法,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加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语言上,诗歌运用借代、借喻、引用典故等手法,使语言形象精练。
虚实结合。
多用修辞。
“旌旗”原意是旗帜,诗中指部队。
“烽烟”原指边境报警的烟火,诗中指战争。
“自由花”表现革命理想的实现及幸福美好的生活。
“血雨腥风”借喻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的镇压。
借喻
借代与借喻比较
1、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2、不同点: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力本体,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总是喻中有代。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的某些方面的相似。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借代
1.陈毅是不相信鬼神的唯物主义者,为什么又写出“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这样的诗句?
这些诗句表现了陈毅同志就算死了也要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
2.陈毅《梅岭三章》中: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两句与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两句描写的意境相同吗?试作分析。
拓展延伸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3.试将明末抗清英雄夏完淳的《别云间》与《梅岭三章》对比,共同之处何在
诗人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种感彩。
诗人以“泉台”“烽烟”“血雨腥风”等意象,形象地概括了革面征程的艰辛,表达了对牺牲者的缅怀,又以“斩阎罗”的“旌旗十万”、纷飞的捷报、遍布人间的自由之花等意象,表达了不屈的战斗意志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本课小结
爱国是永恒的主题。同学们,无数革命先烈为民族解放抛头颅、洒热血,我们现在更应该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学知识,练本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教师寄语
随堂练习
1.填空。
《梅岭三章》的“章”就是__________。这三首诗从体裁来看,属__________;从内容来看,是__________。诗中押韵的字是   。
首 绝句 抒情诗 家、涯、花
2.给加红色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旌旗( ) 阎罗( ) jiān( )难 fēng( )烟
jié( )报 zhū( )君
3.下面句子中朗读节奏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投身革命/即为家  B.血雨腥风/应有涯
C.取义/成仁/今日/事 D.人间遍种/自由/花
A.我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不仅仅是为了回顾那段血雨腥风、跌宕起伏的历史,更重要的是弘扬长征精神,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B.小明随父母到海南度假,游览了“天涯海角”等多处景点,那一片片沧海桑田让他充分感受到海南特有的魅力。
C.岁月的长河里,无数英烈前仆后继,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而英勇献身。
D.这些先烈们牺牲已经90余年了,但他们取义成仁的精神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为实现崇高理想而奋斗。
B
4.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5.默写。
(1)《梅岭三章》中运用借代手法,表达作者坚定的革命斗志,视死如归,愿为革命献身的伟大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答“南国峰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亦可)
(2)《梅岭三章》中,与“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3)《梅岭三章》中表达诗人决心为真理、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献身,预言革命必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1)“断头今日意如何”这句话按现代汉语词序应为 。其中,“意”解释为       。
(2)“创业”的“业”指  。
(3)“泉台”指  。
(4)“阎罗”影射  。
(5)这首诗表现了作者的什么精神
今日断头意如何
考虑、想
革命大业
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 
反动势力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至死不渝、誓与反动统治者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6.阅读《梅岭三章》中的第一章,回答问题。
文中三首诗是作者写于生死存亡之际,表现了作者坚定的革命信念。今天我们取得了革命胜利,实现了作者诗中的期许。假如让你与当时的作者对话,你想对他说些什么?结合实际生活写一写。
作业布置
梅岭三章
回首征程
(个人)
展望未来
(事业)
勉励战友
(战友)
招旧部(继续战斗)
斩阎罗(至死不渝)
乐观坚定
视死如归
头悬国门(死不瞑目)
诸君努力(激励战斗)
事业必胜(信念坚定)
未来可期(充满信心)
板书设计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 《梅岭三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3.体会本文比喻、借代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4.分析三首诗各自的侧重点和相互关系。
5.体会作者的豪壮革命情怀。
学习重点:
1.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理解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学习难点:学习这三首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学法指导:
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意象的含义及作用,进而借助意象并结合背景体会其中蕴含的诗人情怀。
勾画关键词句,品味诗句的含义,分析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理解诗歌的深层内涵。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梅岭
梅岭,即大庾岭,在今江西大余和广东南雄交界处,点明诗歌写作的地点。三章即三首,交代了组诗的数量。这三首诗形式上可以独立成篇,内容上却是一个整体,每首诗各有侧重。
●借代与借喻比较
1.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2.不同点: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力本体,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总是喻中有代。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的某些方面的相似。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借代:“旌旗”原意是旗帜,诗中指部队;“烽烟”原指边境报警的烟火,诗中指战争。
借喻:“自由花”表现革命理想的实现及幸福美好的生活;“血雨腥风”借喻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的镇压。
二、预习任务
1.朗诵全诗,读出节奏;把握乐观、豪迈的情感基调。
2.本组诗歌的小序有什么作用?
3.用四字短语概括《梅岭三章》中每首诗的内容。
三、预习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丛莽(mǎng)  旌旗(jīng)
B.阎罗(yán) 国门悬(xuán)
C.有涯(yá) 当纸钱(dāng)
D.遍种(zhòng) 血雨腥风(xīng)
2.用“/”划分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
断 头 今 日 意 如 何
创 业 艰 难 百 战 多。
此 去 泉 台 招 旧 部,
旌 旗 十 万 斩 阎 罗。
3.解释词语或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旌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意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估计不能脱险。
(4)__________:诗中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
【课中导读】
一、内容解读
(一)阅读小序。
小序在这首诗歌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
(二)学习第一章
1.释词译句。
意如何:
泉台:
旧部:
旌旗:
阎罗:
口述诗意:
2.第一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
3.本诗后两句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
4.这一章后两句主要表现了诗人什么精神?
明确:
5.“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族十万斩阎罗。”两句中“招”和“斩”两个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
●第一章小结:(写自己)回首征程,表现了诗人对革命事业至死不渝的坚贞气节。
(三)学习第二章
1.释词译句。
烽烟:
诸君:
纸钱:也叫“冥币”,民间烧给死者的纸做假钱。
口述诗意:
2.第二章前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明确:
【“头悬国门”的典故】春秋时期 ,吴越争雄 。楚人伍子胥认为吴的敌人是越 ,而不是齐,多次提醒夫差,要警惕越国报仇。夫差听信谗言,疑伍子胥谋反,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时,对身边人说:“抉(jué)吾眼悬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灭吴也。”后来吴国果然被越国灭掉。
3.说一说你还觉得前两句中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明确:
4.根据你的理解,说说后两句中哪些字词用得好,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
5.后两句主要表现了诗人什么精神?
明确:
6.说一说读到“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时,你还能想到陆游的哪句诗?说说两者有什么不同。
明确:“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不同点:
首先,陈毅诗句中对革命生涯的无比热爱,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情,乐观、轻松、豁达的精神和革命军事家的气魄是陆游诗中没有的。
其次,陆诗的情感基调是深沉的悲愤、悠长的遗恨和满腔希望的交织,陈毅诗中则没有如此浓重的悲、忧、恨。陈毅的诗表达的是激励同志们英勇战斗取得胜利和期盼得到胜利消息的强烈感情。
●第二章小结:(给同志)勉励战友,着重写对后死诸君的期待,勉励生者为人民解放的未竟事业继续奋斗下去。
(四)学习第三章
1.释词译句。
血雨腥风:
涯:
取义成仁:
口述诗意:
2.如何理解诗歌前两句?
明确:
3.怎么理解“人间遍种自由花”的含义?
明确:
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一章。
明确:
●第三章小结:(望未来)展望未来,正面抒发自己对革命事业的必胜信念和甘愿为之献身的人生理想。
二、合作探究
1.三首诗表现的精神内涵各有侧重,试分析比较。
明确:第一首:
第二首:
第三首:
2.回顾课文,这三首诗之间构成了怎样的关系?
明确:这三首诗围绕“断头”构思,扣住“意如何”铺开,从眼前写到过去、未来,三首诗之间构成了回环递进的关系,形式上可以独立成篇,内容上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一个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光辉形象在这层层深化的诗文中越来越清晰。
3.主题探究。
在这三首诗里,作者用革命乐观主义的态度表现了自己献身革命的崇高精神和对革命必胜、共产主义理想必将实现的坚定信念。全诗表现了诗人视死如归的气概和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4.探究本课的写作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故的创造性转化是这组诗章引人注目的特点。在诗中,诗人将蒋介石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下的人间地狱比作阎罗和阴间地府,用纸钱来代表革命军队的捷报,赋予并传达出一种全新的含义;借用伍子胥“眼悬国门”的典故,不仅表现了他不亲耳听到国民党反动派彻底灭亡的消息便死不瞑目的精神,而且表现了他坚信革命必胜,希望在胜利之日能够亲耳听到捷报、分享胜利喜悦的心愿。
__________________。
如第一首中一、二句写了创业艰难的现实。三、四句便借助想象,用“去泉台”“招旧部”“斩阎罗”抒发豪迈的革命胸襟。第二首、第三首想象“捷报飞来当纸钱”“人间遍种自由花”,都是在写实基础上的浪漫主义写法,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加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__________________。
如第三首多次用了借代和引用的修辞手法。“阎罗”是旧时所说的地狱之王,作者用来借喻人间的反动统治者。又如“旌旗”,原是旗帜的通称,这里借来指代军队或武装力量;“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来指代战争。“取义成仁”是“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缩写,前者引自《孟子·告子上》,后者引自《论语·卫灵公》。这些修辞的运用,形象贴切,暗含了诗人愿意为了革命做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坚信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三、拓展延伸
1.陈毅是不相信鬼神的唯物主义者,为什么又写出“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这样的诗句?
明确:
2.陈毅《梅岭三章》中:“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两句与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两句描写的意境相同吗?试作分析。
4.试将明末抗清英雄夏完淳的《别云间》与《梅岭三章》对比,共同之处何在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四、随堂练习
1.填空。
《梅岭三章》的“章”就是__________。这三首诗从体裁来看,属__________;从内容来看,是__________。诗中押韵的字是   。
2.给加红色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旌旗( ) 阎罗( ) jiān( )难 fēng( )烟 jié( )报 zhū( )君
3.下面句子中朗读节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投身革命/即为家  B.血雨腥风/应有涯
C.取义/成仁/今日/事 D.人间遍种/自由/花
4.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不仅仅是为了回顾那段血雨腥风、跌宕起伏的历史,更重要的是弘扬长征精神,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B.小明随父母到海南度假,游览了“天涯海角”等多处景点,那一片片沧海桑田让他充分感受到海南特有的魅力。
C.岁月的长河里,无数英烈前仆后继,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而英勇献身。
D.这些先烈们牺牲已经90余年了,但他们取义成仁的精神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为实现崇高理想而奋斗。
5.默写。
(1)《梅岭三章》中运用借代手法,表达作者坚定的革命斗志,视死如归,愿为革命献身的伟大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2)《梅岭三章》中,与“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梅岭三章》中表达诗人决心为真理、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献身,预言革命必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梅岭三章》中的第一章,回答问题。
(1)“断头今日意如何”这句话按现代汉语词序应为 。其中,“意”解释为       。
(2)“创业”的“业”指  。
(3)“泉台”指  。
(4)“阎罗”影射  。
(5)这首诗表现了作者的什么精神
五、作业布置
文中三首诗是作者写于生死存亡之际,表现了作者坚定的革命信念。今天我们取得了革命胜利,实现了作者诗中的期许。假如让你与当时的作者对话,你想对他说些什么?结合实际生活写一写。
【课后导练】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jīng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峰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jié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1.通读诗歌,回答(1)--(6)题。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jīng( )旗  阎( )罗  jié( )报
(2)为下列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创 业 艰 难 百 战 多
(3)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
(4)小序中加粗的两个“得”字意思不同:第一个“得”意思是________,第二个“得”的意思是________。
(5)“取义成仁”是   和   这两个成语的合成语。
(6)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2.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诗前小序的作用是什么?其中,哪一句说明小序是补写的。
(2)“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两句中的“即”“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3)从全诗看,“断头今日意如何?”这句有何作用?
3.诗句“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与下面哪一句诗的意境相同 (  )
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C.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
D.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 《梅岭三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3.体会本文比喻、借代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4.分析三首诗各自的侧重点和相互关系。
5.体会作者的豪壮革命情怀。
学习重点:
1.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理解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学习难点:学习这三首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学法指导:
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意象的含义及作用,进而借助意象并结合背景体会其中蕴含的诗人情怀。
勾画关键词句,品味诗句的含义,分析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理解诗歌的深层内涵。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梅岭
梅岭,即大庾岭,在今江西大余和广东南雄交界处,点明诗歌写作的地点。三章即三首,交代了组诗的数量。这三首诗形式上可以独立成篇,内容上却是一个整体,每首诗各有侧重。
●借代与借喻比较
1.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2.不同点: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力本体,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总是喻中有代。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的某些方面的相似。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借代:“旌旗”原意是旗帜,诗中指部队;“烽烟”原指边境报警的烟火,诗中指战争。
借喻:“自由花”表现革命理想的实现及幸福美好的生活;“血雨腥风”借喻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的镇压。
二、预习任务
1.朗诵全诗,读出节奏;把握乐观、豪迈的情感基调。
2.本组诗歌的小序有什么作用?
交代时间、地点、事件的原因和结果,以及当时的环境、背景。表现了诗人从容、镇定、大义凛然的情怀。
3.用四字短语概括《梅岭三章》中每首诗的内容。
(1)视死如归(2)勉励战友(3)展望未来
三、预习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C )
A.丛莽(mǎng)  旌旗(jīng)
B.阎罗(yán) 国门悬(xuán)
C.有涯(yá) 当纸钱(dāng)
D.遍种(zhòng) 血雨腥风(xīng)
2.用“/”划分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
断 头 今 日 意 如 何
创 业 艰 难 百 战 多。
此 去 泉 台 招 旧 部,
旌 旗 十 万 斩 阎 罗。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3.解释词语或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旌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意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估计不能脱险。
(4)__________:诗中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
答案:(1)旗帜的总称。诗中借指军士。(2)心里想些什么呢?(3)虑不得脱(4)取义成仁
【课中导读】
一、内容解读
(一)阅读小序。
小序在这首诗歌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交代时间、地点、事件的原因和结果以及当时的环境、背景。这首“绝命诗”表现了诗人从容、镇定、大义凛然的情怀。
(二)学习第一章
1.释词译句。
意如何:心里想些什么。
泉台: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
旧部:过去的部下,指为革命牺牲的同志。
旌旗:旗帜的总称,这里借指军队。
阎罗:即阎罗王,民间传说中掌管阴间的神。文中比喻凶恶残暴的人。
今即将兵败身死我该写些什么?身经百战才创立了这番革命事业,多么的不易啊!这次我要到阴间去召集已经牺牲过的同志。带领十万英灵击败国民党反动派!
2.第一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内容上:运用设问,交代了写作背景;结构上:总领全诗(后面三句为“意如何”的具体内容)
3.本诗后两句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 运用想象的表现手法, 写出领导者的号召力和革命力量的浩大,表现出与反动派战斗到底的决心。
4.这一章后两句主要表现了诗人什么精神?
明确:对革命事业至死不渝的坚贞气节。
5.“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族十万斩阎罗。”两句中“招”和“斩”两个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 “招”的意思“招引”;“斩”的意思是“斩杀”。
两个词用在句中写出了领导者的强大号召力和革命者的浩大声势。
表现了诗人革命到底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
旌旗:这里指部队。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手法。
阎罗:即阎罗王,民间传说中阴间的最高统治者。用的是借喻的修辞手法,在这里喻指人间的反动统治者。
●第一章小结:(写自己)回首征程,表现了诗人对革命事业至死不渝的坚贞气节。
(三)学习第二章
1.释词译句。
烽烟:古代边境有敌入侵时在高台上点起报警的烟火,后泛指战火。这里指当时的1927年以后的国内革命战争。
诸君:这里是各位同志的意思。诸,许多、各位。君,对人的尊称。
纸钱:也叫“冥币”,民间烧给死者的纸做假钱。
南方已经打了十年的仗了,我死后,我的头颅要挂在城门上,那些还活着的同志要多多努力,一定要用胜利的消息来祭奠我。
2.第二章前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明确:烽烟:原指古代边境用来报警的烟火。这里是借代的修辞手法,指战争。“南国烽烟正十年”点出了斗争的时间、地点,表明革命事业之艰难。
第二句引用吴将伍子胥“眼悬国门”的典故,意为死不瞑目,忠诚可鉴。
【“头悬国门”的典故】春秋时期 ,吴越争雄 。楚人伍子胥认为吴的敌人是越 ,而不是齐,多次提醒夫差,要警惕越国报仇。夫差听信谗言,疑伍子胥谋反,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时,对身边人说:“抉(jué)吾眼悬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灭吴也。”后来吴国果然被越国灭掉。
3.说一说你还觉得前两句中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明确:一个“须”字使诗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节和为革命牺牲的光荣感跃然纸上。
4.根据你的理解,说说后两句中哪些字词用得好,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多”表达了对同志、对战友的无限期望。“飞来”形象地表现出捷报轻快、接连地传来,富有感彩,表现出作者对胜利充满了信心。
5.后两句主要表现了诗人什么精神?
明确:视死如归的壮烈豪情和强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6.说一说读到“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时,你还能想到陆游的哪句诗?说说两者有什么不同。
明确:“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不同点:
首先,陈毅诗句中对革命生涯的无比热爱,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情,乐观、轻松、豁达的精神和革命军事家的气魄是陆游诗中没有的。
其次,陆诗的情感基调是深沉的悲愤、悠长的遗恨和满腔希望的交织,陈毅诗中则没有如此浓重的悲、忧、恨。陈毅的诗表达的是激励同志们英勇战斗取得胜利和期盼得到胜利消息的强烈感情。
●第二章小结:(给同志)勉励战友,着重写对后死诸君的期待,勉励生者为人民解放的未竟事业继续奋斗下去。
(四)学习第三章
1.释词译句。
血雨腥风:风里带有腥气,血溅得像下雨一样形容残酷屠杀的景象。
涯:边际,止境。
取义成仁: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这里指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牺牲。
革命者四海为家,含有血腥味的风雨应当有止境,今天为正义的事业牺牲生命,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幸福的美好理想必将实现!
2.如何理解诗歌前两句?
明确: 诗人投身革命便义无反顾,面对枪林弹雨的惨烈斗争,坦然面对生死,甘为革命献身。
并且坚信人民终究得到解放。
3.怎么理解“人间遍种自由花”的含义?
明确: “自由花”比喻革命成功、人民解放。
“人间遍种自由花。”是诗人对革命胜利后的美好畅想,也是诗人甘愿取义成仁、头悬国门的真正意义之所在。
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一章。
明确:比喻:“血雨腥风”借喻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的镇压;“自由花”借喻革命成功、人民解放。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坚信革命一定能取得胜利的乐观主义精神。
引用:“取义成仁今日事”借用古语“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第三章小结:(望未来)展望未来,正面抒发自己对革命事业的必胜信念和甘愿为之献身的人生理想。
二、合作探究
1.三首诗表现的精神内涵各有侧重,试分析比较。
明确:第一首:革命到底的凛然正气;
第二首:视死如归的壮烈豪情;
第三首: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2.回顾课文,这三首诗之间构成了怎样的关系?
明确:这三首诗围绕“断头”构思,扣住“意如何”铺开,从眼前写到过去、未来,三首诗之间构成了回环递进的关系,形式上可以独立成篇,内容上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一个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光辉形象在这层层深化的诗文中越来越清晰。
3.主题探究。
在这三首诗里,作者用革命乐观主义的态度表现了自己献身革命的崇高精神和对革命必胜、共产主义理想必将实现的坚定信念。全诗表现了诗人视死如归的气概和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4.探究本课的写作特点。
引经据典,创造性转化。
典故的创造性转化是这组诗章引人注目的特点。在诗中,诗人将蒋介石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下的人间地狱比作阎罗和阴间地府,用纸钱来代表革命军队的捷报,赋予并传达出一种全新的含义;借用伍子胥“眼悬国门”的典故,不仅表现了他不亲耳听到国民党反动派彻底灭亡的消息便死不瞑目的精神,而且表现了他坚信革命必胜,希望在胜利之日能够亲耳听到捷报、分享胜利喜悦的心愿。
虚实结合。
如第一首中一、二句写了创业艰难的现实。三、四句便借助想象,用“去泉台”“招旧部”“斩阎罗”抒发豪迈的革命胸襟。第二首、第三首想象“捷报飞来当纸钱”“人间遍种自由花”,都是在写实基础上的浪漫主义写法,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加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多用修辞。
如第三首多次用了借代和引用的修辞手法。“阎罗”是旧时所说的地狱之王,作者用来借喻人间的反动统治者。又如“旌旗”,原是旗帜的通称,这里借来指代军队或武装力量;“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来指代战争。“取义成仁”是“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缩写,前者引自《孟子·告子上》,后者引自《论语·卫灵公》。这些修辞的运用,形象贴切,暗含了诗人愿意为了革命做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坚信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三、拓展延伸
1.陈毅是不相信鬼神的唯物主义者,为什么又写出“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这样的诗句?
明确:这些诗句表现了陈毅同志就算死了也要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
2.陈毅《梅岭三章》中:“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两句与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两句描写的意境相同吗?试作分析。
4.试将明末抗清英雄夏完淳的《别云间》与《梅岭三章》对比,共同之处何在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四、随堂练习
1.填空。
《梅岭三章》的“章”就是__________。这三首诗从体裁来看,属__________;从内容来看,是__________。诗中押韵的字是   。
首 绝句 抒情诗 家、涯、花
2.给加红色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旌旗( ) 阎罗( ) jiān( )难 fēng( )烟 jié( )报 zhū( )君
3.下面句子中朗读节奏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投身革命/即为家  B.血雨腥风/应有涯
C.取义/成仁/今日/事 D.人间遍种/自由/花
4.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B )
A.我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不仅仅是为了回顾那段血雨腥风、跌宕起伏的历史,更重要的是弘扬长征精神,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B.小明随父母到海南度假,游览了“天涯海角”等多处景点,那一片片沧海桑田让他充分感受到海南特有的魅力。
C.岁月的长河里,无数英烈前仆后继,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而英勇献身。
D.这些先烈们牺牲已经90余年了,但他们取义成仁的精神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为实现崇高理想而奋斗。
5.默写。
(1)《梅岭三章》中运用借代手法,表达作者坚定的革命斗志,视死如归,愿为革命献身的伟大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答“南国峰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亦可)
(2)《梅岭三章》中,与“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3)《梅岭三章》中表达诗人决心为真理、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献身,预言革命必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6.阅读《梅岭三章》中的第一章,回答问题。
(1)“断头今日意如何”这句话按现代汉语词序应为 。其中,“意”解释为       。
(2)“创业”的“业”指  。
(3)“泉台”指  。
(4)“阎罗”影射  。
(5)这首诗表现了作者的什么精神
(1)今日断头意如何 考虑、想 (2)革命大业 (3)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 (4)反动势力
(5)这首诗表现了诗人至死不渝、誓与反动统治者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五、作业布置
文中三首诗是作者写于生死存亡之际,表现了作者坚定的革命信念。今天我们取得了革命胜利,实现了作者诗中的期许。假如让你与当时的作者对话,你想对他说些什么?结合实际生活写一写。
【课后导练】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jīng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峰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jié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1.通读诗歌,回答(1)--(6)题。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jīng(旌)旗  阎(yán)罗  jié(捷)报
(2)为下列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创业艰难/百战多
(3)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峰烟 ”,正确写法是“ 烽烟 ”。
(4)小序中加粗的两个“得”字意思不同:第一个“得”意思是________,第二个“得”的意思是________。
能够;作成
(5)“取义成仁”是 舍生取义 和 杀身成仁 这两个成语的合成语。
(6)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 比喻 的修辞手法。
2.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诗前小序的作用是什么?其中,哪一句说明小序是补写的。
交代写作背景及缘由 旋围解
(2)“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两句中的“即”“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即”意思为“就是”,“应”意思为“应当”,表达了作者对革命的忠诚和对革命充满必胜的信心。
(3)从全诗结构上看,“断头今日意如何?”这句有何作用?
总领全篇。
3.诗句“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与下面哪一句诗的意境相同 ( A )
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C.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
D.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