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土壤的形成
教学媒体@ 土壤与植物生长
学习目标
1、掌握观察土壤的基本方法。
2、运用图文资料,结合实例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并据此解释家乡的土壤现象。
请你吃大餐!
目录
CONTENTS PAGE
01
认识土壤
02
成土因素
03
土壤剖面
1.概念: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功能:土壤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并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
土壤的概念
观察土壤
野外对土壤的观察,一般看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剖面构造等。
土壤颜色: 如东北黑土,南方红壤,四川盆地紫土,黄土高原的黄土。
土壤质地:土壤矿物质颗粒按照粒径大小分为石砾、砂粒、粉粒、黏粒等,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称为土壤质地。从土壤质地看,土壤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
土壤剖面构造: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
红壤
黄壤
紫色土
水稻土
黑土
土壤颜色
砂土
砂土成分以砂粒占优势,大孔隙多,毛细管孔隙少,通气、透水性强,有机质易分解,保肥性能弱,但易耕作。
壤土中所含的砂粒、粉粒、黏粒的比例适中,兼有砂土和黏土的优点,不仅通气、透水性能良好,且蓄水、保肥性能强,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质地。
黏土成分中黏粒占优势,通气、透水性差,蓄水、保水性能强,而且有机质分解缓慢,易积累,保肥性能好,但质地黏重,不易耕作。
壤土
黏土
土壤质地
土壤的组成
土壤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
矿物质:来自岩石的风化
有机质:生物残体及其转化产物
土壤空气:一部分由地上大气层进入,主要为O2、N2等,另一部分由土壤内部产生,主要为CO2、水汽等。
土壤水分:主要由地上进入土中,其中含有溶质,包括离子、分子、胶体颗粒等,实际上浓度不同的溶液。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成土
母质
气候
生物
地形
时间
人类
活动
01 成土母质
是岩石的风化产物,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
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
02 气候
温度高 +降水多=
微生物活动旺盛+风化、淋溶作用强
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也就是决定性因素。
生物对土壤形成的作用
03 生物
坡度
坡向
迎风坡背风坡
影响光照、热量和水分、物质的转换。
04 地貌
土壤发育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05 时间
土壤形成过程示意图
06 人类活动
合理的改造
改善土壤的结构与性状,提高土壤生产能力,比如水稻土。
不合理的改造
破坏土壤的结构与性状,导致土地退化,比如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地盐碱化,大量施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
耕耘
Ploughing
灌溉
Irrigation
施肥Fertilize
收获Harvest
改变土壤结构
保水性、通气性
改变土壤水分
温度状况
剥夺归还土壤
的部分有机质
改变土壤的
营养元素组成
土壤剖面构造的各层特点
母岩层
母岩层是土壤形成发育的原始物质基础,为坚硬的岩石。
母质层
母质层是土壤形成发育的原始物质基础,为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
淀积层
淀积层常与淋溶层相伴存在,是土壤物质沉淀、积累的层次。
淋溶层
是由于淋溶作用使得物质迁移和损失的土层,有机质含量低,色泽较淡。
腐殖质层
是土壤腐殖质积累而形成的暗色土层,呈灰黑色或黑色。
有机层
是土壤表层的植物残体堆积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人工土壤的剖面构造
自然土层
未经耕作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自然土壤经过人为耕作就变成耕作土壤。
犁底层
又称亚表土层,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
耕作层
又称表土层或熟土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
森林土壤的剖面构造
森林土壤是指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
森林土壤一般分布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从亚寒带到热带均有广泛分布。
在森林植被下,有机质主要以地表枯枝落叶的形式进入土壤,因而腐殖质明显地集中在土壤表层,向下突然减少。
酸黏瘦
改良红壤的方法:
1.增施熟石灰
2.掺沙
3.秸秆还田
4.种植绿肥作物(提供作物肥源和培肥土壤的作物)如:苜蓿,紫云英
草原土壤的剖面构造
草原土壤是指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草原土壤主要分布在温带和热带的大陆内部。
由于气候较干旱,除黑土外,土壤下部均有明显的钙积层,有机质主要以根系的形式进入土壤,腐殖质含量自表层向下逐渐减少。
三大黑土分布区:美国中央大平原、中国东北、东欧平原乌克兰
黑土目前面临肥力降低的现状
黑土保持的方法:
1.秸秆还田2.施用农家有机肥
3.合理轮作休耕、退耕
4.作物轮作
5.种植绿肥作物
6.少耕深松
有关耕作技术
典型自然环境下的土壤特性:
1.高寒环境: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层薄,土壤贫瘠,冻土广布
2.湿热环境:有机质分解快,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偏酸性
3.干旱环境:土壤水分少,发育程度低,土壤贫瘠,偏碱性
4.冷湿环境:有机质分解慢,大量积累于表层,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高山土壤、寒漠土
课时作业
1.下列各种气候类型下的土壤中,风化壳最深厚的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2.下列成土因素中,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的是( )
A.地形 B.气候
C.生物 D.成土母质
课时作业
土壤的淋溶作用是指土壤中的可溶性物质随下渗水流向下淋洗转移的过程。下表是某土壤剖面的四项营养元素指标。读表,回答3~4题。
3.表中淋溶程度最高的元素是( )
A.N B.P C.Na D.Mg
4.土壤淋溶作用的增强可能会导致( )
A.地下水位下降 B.水土流失加剧 C.土壤肥力下降 D.盐碱化加剧
深度/ cm N/ mg·kg-1 P/ mg·kg-1 Na/ mg·kg-1 Mg/mg·kg-1
0 128 340 30 10
20 91 265 45 10
50 84 283 56 8
课时作业
5.我国土壤类型多样,如东北平原的黑土,华北平原的黄土,四川盆地的紫色土,江南丘陵的红壤,对材料中土壤的特征与成因描述正确的是( )
A.红壤红——水稻的大量种植
B.黄土黄——温带地区有机质的大量积累
C.紫色土贫瘠——盆地日照差
D.黑土肥沃——草类植物的大量生长
课时作业
土壤凋萎湿度是指土壤水分减少到使植物叶片开始呈现萎蔫状态时的土壤湿度,被认为是植物能够吸收的土壤水的最低值。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不同树种(苗木)凋萎湿度测量结果。读下图,完成6~7题。
6.对土壤凋萎湿度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
A.气温高低 B.土质颗粒
C.基岩性质 D.降水多少
7.图中树种抗旱能力最强的是( )
A.富士苹果 B.山丁子
C.久保桃 D.山桃
课时作业
读下列材料和图,回答8~10题。
材料一 土壤是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不同土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及人类活动情况。
材料二 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
8.下列有关生物与土壤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
B.绿色植物促进了耕作土壤的形成
C.生物作用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关联密切
D.树木根系很深,提供土壤表层有机质多
土壤的形成
土壤的概念、功能、颜色、质地、
成土因素:成土母质、气候、生物、时间、地形、人类活动
土壤剖面
1.垂直剖面分层及特点: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和母岩层
2.分类:森林土壤剖面:红壤的改良方法
草原土壤剖面:黑土的保持的方法
3.不同自然环境下的土壤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