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
与文明的起源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1. “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
A. 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B.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C. 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D. 周平王东迁洛邑
B
能力提升
2. 题2图所示春秋牺尊是春秋晚期的青铜器。牺尊的牛鼻上穿有一环(当时称为“棬”)。《吕氏春秋·重已》记载:“使五尺竖子引其棬,而牛恣所以之,顺也。”材料可用于佐证当时( )
A. 牛的主要用途是祭祀
B. 牛是最尊贵的动物
C. 牛形青铜器都是酒器
D. 牛已经被驯服
D
3. 春秋时期,很多城市出现商品交换市场。当时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的货币是( )
A. 贝壳货币 B. 实物货币 C. 金属货币 D. 纸币
4. 春秋时代,愈来愈多的人对“天命”产生了怀疑,“尊神”“敬天”的传统观念发生动摇,“轻天重民”的思想越来越突出。传统观念的转变反映了( )
A. 迷信思想被打破 B. 儒家思想广泛传播
C. 统治者实行仁政 D. 周王室地位衰落
C
D
5. 春秋时期,霸主往往打着“尊王”的旗号举行会盟。如鲁昭公二十五年的黄父之会,晋国的赵简子就“令诸侯之大夫输王粟”。鲁昭公三十二年的狄泉之盟,任务是“城成周”,即屏卫周王室。据此可知,春秋会盟( )
A. 延缓了周王室的衰微过程 B. 成为诸侯维护分封制的工具
C. 加强了天子对诸侯的控制 D. 反映了诸侯兼并战争的激烈
A
【解析】根据题干“令诸侯之大夫输王粟”“屏卫周王室”可知,这体现了当时周王仍然有名义上的地位,诸侯会盟有利于延缓周王室的衰微过程,A选项符合题意;诸侯打着“尊王”的旗号举行会盟是为了称霸而非维护分封制,排除B选项;春秋时期,周天子已经不能控制诸侯,排除C选项;题干并未反映诸侯兼并战争激烈与否,排除D选项。因此,正确答案是A选项。
6. 春秋时期,山东诸小国为齐国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国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国为楚国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国所并。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 )
A. 区域性的局部统一 B. 周天子管辖范围扩大
C. 皇帝权力不断加强 D. “尊王攘夷”的作用
7. 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力衰微,中原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纷纷进入中原,形成了与“诸华”“诸夏”交错杂居的现象。这种现象所造成最直接的影响是( )
A. 加速了社会转型 B. 冲击了贵族政治
C. 推动了战国变法 D. 促进了民族交融
A
D
8. 题8表反映的是某学者根据出土的春秋时期楚国的农具进行分类的情况。据此推断,当时楚国( )
A. 较早进入了农耕文明时代 B. 重视对生产工具的改进
C. 已掌握较先进的农耕技术 D. 官府大力提倡发展农业
C
难题突破
9. 题9图为考古发现的春秋时期的文物。这些文物适合用于研究的主题是( )
A. 春秋时期的军事战略 B. 春秋时期的农业经济
C. 春秋时期的社会发展 D. 春秋时期的文化繁荣
C
10. 西周时期,为了防备犬戎族入侵,在边境设置了烽火台。东周时期,烽火台不仅没有被取代,反而在各诸侯国的边界上广泛设置,有的诸侯国还把烽火台用高墙连接起来,建成了最初的长城。这主要是因为东周时期( )
A. 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 B. 铁制工具进一步推广
C. 骑兵已渐成军队主体 D. 诸侯国之间战争频繁
D
11. 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地位。“尊王攘夷”的实质是( )
A. 尊崇周王室的正统地位 B. 诸侯借此发展自己的势力
C. 顺应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 D. 证明争霸战争具有正义性
12. 春秋时期,在晋楚争霸的过程中,晋国为取得更多的资源,只有向后方开拓,不断经营西面和北面的腹地,从而取得战马、铜料、食盐和兵源,扩大晋国的疆域,将原来的山戎、赤狄、白狄等族群都吸纳为晋人。晋国这一举措( )
A. 加剧了民族矛盾 B. 背离“尊王攘夷”
C. 有利于民族交融 D. 导致分封制瓦解
B
C
13. 春秋时期是一个政治局面分裂动荡,军事斗争频仍,社会经济有很大发展的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农具来耕种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制农具。此外,至迟在春秋末年,人们已经使用牛来耕地。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在农业发展的同时,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商业活动逐渐活跃,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史料研读
材料二
材料三 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在此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时期经济的发展情况。(3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各地经济发展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侧重考查史料运用、历史解释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手工业规模扩大;商业活动逐渐活跃。使各诸侯国实力得到增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王室哪些势力发生了变化?(2分)这些变化反映了什么实质?(2分)→侧重考查史料运用、历史解释
(3)材料三描述的是春秋时期的什么现象?(1分)简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影响。(3分)→侧重考查史料运用、历史解释
人口、土地、兵力、财力、物力等。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
诸侯争霸。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痛苦,但也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融,加快了全国统一的步伐。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春秋时期的阶段特征。(3分)→侧重考查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社会经济发展,王室衰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