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4节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第1课时)
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夯实基础
精英题库
1.两个导体串联后的总电阻大于其中任何一个导体的电阻,因为导体串联相当于( )
A.减小了导体长度 B.减小了导体横截面积
C.增大了导体长度 D.增大了导体横截面积
C
2.电路中有一根电阻丝,若要使电路中的电阻变大,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
A.串联一根相同的电阻丝 B.并联一根相同的电阻丝
C.增大电路两端的电压 D.减小通过电路中的电流
A
3.已知R2<R1,将图中的四种不同接法,接到同一电源两极间,则电路中电流最大的是( )
D
4.下列几组电阻并联后,等效阻值最小的一组是( )
A.30 Ω和15 Ω B.20 Ω和25 Ω
C.10 Ω和35 Ω D.5 Ω和40 Ω
D
第5题图
5.张华同学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将记录的实验数据通过整理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根据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当在导体乙的两端加上1 V的电压时,
通过导体乙的电流为0.1 A
B.将甲、乙两导体并联后接到电压为3 V的
电源上时,干路中的电流为0.9 A
C.将甲、乙两导体并联后接到电压为1.8 V的
电源上时,通过甲、乙的电流之比为2∶1
D.导体甲的电阻大于导体乙的电阻
D
第6题图
6.如图所示电路中,R1=12 Ω,R2=6 Ω,当开关S闭合时,电流表 A1、 A2的示数之比为( )
A.1∶2
B.3∶2
C.3∶1
D.1∶1
B
7.(跨学科·日常生活)教室里的各盏照明灯之间是 联的,当教室里多开一盏照明灯时,干路上电流大小将 ;总电阻将 .(后两空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变小
变大
并
第8题图
8.如图所示,高压输电线上有一个长方形装置,利用这个装置可将四根导线并联起来,这样做相当于增大了导线的
,从而 (选填“增大”或“减小”)输电线上的电阻,达到减少输电线上电能损失的目的.
减小
横截面积
9.一根粗细均匀的金属丝电阻为9 Ω,把它平分为3段,每段电阻为 Ω,再把这三段绞合在一起,总电阻为 Ω.
10.已知电阻R1∶R2=3∶2,将它们串联在电路中时,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为 ,R1与R2两端电压之比为 ;
将它们并联在电路中时,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为 ,
它们两端电压之比为 .
1∶1
3∶2
2∶3
1∶1
1
3
11.一根1 m长的导线剪去一半,剩下的一半再拉长到1 m,现在的阻值比它原来的阻值要 (选填“大”或“小”).
大
1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R1和R2是两段长度相同、材料相同的电阻丝,R2=40 Ω.闭合开关S,断开开关S1,电流表示数是0.2 A;若再闭合S1,电流表示数是0.6 A.则电源电压为 V,开关都闭合时通过R1和R2的电流之比I1∶I2= ,
电阻丝 (选填“R1”或“R2”)
的横截面积较大.
R2
1∶2
16
13.在某一温度下,如图所示A、B分别为甲和乙两个电路元件中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由图可知,将元件甲、乙并联后接在电压为2 V的电源两端,则流过元件甲的电流是 A,
流过元件乙的电流是 A,电路中的总电流为 A.
若将元件甲、乙串联后接在
电流为0.2 A的电路中,则电源
电压为 V.
第13题图
3
0.6
0.2
0.4
14.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当闭合开关后两只电压表的指针偏转均如图乙所示,电压表V1、V2的读数分别为 、
;则电源电压为 V,R1两端的电压是
V,R2两端的电压是 V,R1与R2的电阻之比为
;通过两电阻的电流之比为 .
第14题图
1∶1
4∶1
1.5
6
7.5
7.5 V
1.5 V
15.一只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压为8 V,通过它的电流为0.4 A,现将该小灯泡接在12 V的电源上,为使其正常发光,应
联一个 Ω的电阻.
10
串
16.如图甲所示,闭合开关后,在滑片P由b端向a端移动的过程中,电压表示数U随滑动变阻器的电阻R2变化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当滑片P在a端时,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电压表的示数为2 V B.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4 V
C.电流表的示数为0.2 A D.电路的总电阻为20 Ω
D
17.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1的阻值为10 Ω,电源电压不变.当S1、S2断开,S3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6 A;当S1断开,S2、S3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8 A.求:
(1)电源电压;
(2)R2的阻值;
(3)当S2、S3断开,S1闭合时,
加在电阻R1两端的电压.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