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司马光》(第一课时)(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司马光》(第一课时)(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4 19:2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24 司马光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习任务一
情境导入
看图猜故事
司马光砸缸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人讲述这个故事的课文——《司马光》。
资料链接
司马光 字君实,谥号文正,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跟读课文,初步感知文言文特点
学习任务二
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词句间的停顿。
初读课文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wèng
diē
jiē

bèng
chí
朗读提示:句号处的停顿可以长一些,逗号处的停顿可以略短,词与词之间的停顿再短些。
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和我们之前读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初读课文
字数比较少;
文章简短;
有些词语难理解。
初读课文
文言文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学好文言文,可以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
朗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学习任务二
我会写
半包围结构








tíng
dēng
diē
zhòng

chí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我会写
司马
司机
庭院
家庭
登山
攀登
跌落
跌倒
众人
观众
放弃
丢弃
持续
操持








tíng
dēng
diē
zhòng

chí

dēng
不要少写一撇
登山 攀登
造句:登山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锻炼意志。
易错提示

tíng
不要写成“王”
庭院 家庭
造句: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易错提示
我会认




下来
diē


jiē





chí
多种方法理解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学习任务四
看——注释
联系——上下文
查找——资料书
遇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
还读不懂的——作批注
学习文言文的技巧:
司马光①
群儿戏于庭②,一儿登瓮③,足跌没水中。众皆④弃去,光⑤持石击瓮破之,水迸⑥,儿得活。
①本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②【庭】庭院。
③【瓮】口小肚大的陶器。
④【皆】全,都。
⑤【光】指司马光。
⑥【迸】涌出。
提示:为了便于我们读者理解,课本的古文学习中,一般会在难理解的字词右上角标一个数字标记,根据数字标记,我们可以在课文下面找到相应的解释,这就是注释。
注释
司马光①
群儿戏于庭②,一儿登瓮③,足跌没水中。众皆④弃去,光⑤持石击瓮破之,水迸⑥,儿得活。
①本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②【庭】庭院。
③【瓮】口小肚大的陶器。
④【皆】全,都。
⑤【光】指司马光。
⑥【迸】涌出。
课文中哪个字指的是司马光?
司马——复姓
除了司马光,文中还有哪些人?你能在课文中画出来吗?这些人物分别指谁呢?
一群小孩
一个小孩
大家
司马光
掉进水里的那个小孩
司马光①
群儿戏于庭②,一儿登瓮③,足跌没水中。众皆④弃去,光⑤持石击瓮破之,水迸⑥,儿得活。
文言文中的一些单音节词语可以组成现代文中的双音节词语来理解,即组词法。
游戏
司马光①
群儿戏于庭②,一儿登瓮③,足跌没水中。众皆④弃去,光⑤持石击瓮破之,水迸⑥,儿得活。
淹没
石头
砸破
①本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②【庭】庭院。
③【瓮】口小肚大的陶器。
④【皆】全,都。
⑤【光】指司马光。
⑥【迸】涌出。
跌倒
司马光①
群儿戏于庭②,一儿登瓮③,足跌没水中。众皆④弃去,光⑤持石击瓮破之,水迸⑥,儿得活。
①本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②【庭】庭院。
③【瓮】口小肚大的陶器。
④【皆】全,都。
⑤【光】指司马光。
⑥【迸】涌出。
观察课文插图,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文言字词也是不错的好办法。


司马光①
群儿戏于庭②,一儿登瓮③,足跌没水中。众皆④弃去,光⑤持石击瓮破之,水迸⑥,儿得活。
①本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②【庭】庭院。
③【瓮】口小肚大的陶器。
④【皆】全,都。
⑤【光】指司马光。
⑥【迸】涌出。
在文言文中,有很多字词的意思和现代文比较接近。
这么大的瓮,孩子是怎样上去的?


离开

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司马光与一群小孩在院子里游戏,一个孩子爬到水缸上去玩,一不小心失足掉进缸中被水淹没了。其他的小孩子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没有慌,他拿着石头把水缸砸破,水流出来了,小孩得救了。
读完了课文,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司马光聪颖机智、勇敢、遇事沉着冷静。
1.完成分层作业。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课后作业:
学好语文,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