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与减(二)的整理与复习
(说明:本课只是对一个单元的(第五单元)知识的整理复习,由于第五单元后没有这个课题,所以就借这个平台上传以资供交流切磋。)
学习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结果正确。
2.在具体情境中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形成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对所学知识的梳理过程,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回顾与反思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对本单元知识的整理归纳,形成条理化。
教学难点: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直接点题的方法揭示课题:加与减的整理与复习。下面我们比一比看谁算得对又快。
2、 回顾练习,巩固知识
1. 口算练习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30+50 40+30 70-20 80-60;
52 +6 44 +5 36 -6 85 -4;
27 +30 42 +40 53 -30 64 -40 ;
33 +26 43 +23 64 -22 75 -51。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四组练习,让学生回顾本单元的四个知识板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2.列式计算
利用课本中61页2题,利用数线进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使抽象的计算形象简洁。
3.用竖式计算
利用课本中61页4题,让学生不但会算而且会说,即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辨析练习
把学生平时学习中出现的典型问题集中出示,通过“反思错题、寻找错因、巩固方法”使学生自我纠错能力得到提升。(除了课本中的3道题之外还增加85-35这道学生经常出现的错题)
5.趣味练习(小熊投篮)
利用课本中61页5题.利用不同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设计意图】设计5个不同层次的练习,将计算教学变为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练习过程中由会算到会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人人都有所收获。
3、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 回收废旧电池(利用课题情境,渗透环保意识)
使学生在经历读题、选择解决问题所需条件过程,理解解决问题不一定是题中所有条件,解决问题需要选择
2. 买一套衣服(理解一套衣服的含义)
3. 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借助主题图创设有趣的数学情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求职欲望,为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营造氛围。
4、 延伸练习
利用课本中的孔雀图,进行逆向思维训练,并利用相互验证的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不管你能够写出几道要求的算式,只要正确都能够得到满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产生成就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5、 归纳总结,形成体系
根据本课教学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归纳总结,利用树型结构,让学生形象的明白这一单元学习内容:加与减包含的学习内容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竖式计算及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所学知识有条例的呈现在孩子们脑海中。
【设计意图】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同学来说,要整理和归纳知识有一定困难,但通过教师的引导把一个单元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通过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深化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归纳整理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