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五 加与减(二)《练习三》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五 加与减(二)《练习三》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11-24 19:56: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练习三教学设计(第1课时)
( 加与减二复习课)
我的思考:
本节课是基于计算基础上的单元练习课。由于计算教学形式单一、算理枯燥、缺乏趣味性。因此,怎样调动学生计算的积极性、激发计算的兴趣,促进学生内心积极的计算的欲望,使练习课趣中有味呢?我以闯关+小组比赛的形式,设计了基础练习+动手操作,竖式练习+辨析识错,比较大小+发现规律,应用练习+提升能力四个环节,在四个环节中贯穿利用气泡图整理本单元知识,从低年级培养学生以单元视角,整体认识和梳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掌握理解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能熟练地正确计算。
2、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借助练习的内容回顾所学的知识,培养自我反思的意识和整理的所学知识的能力。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分析:
学生经过了第五单元加与减的学习,会正确计算数100以内的数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在教学竖式计算时,教材中没有给出总结具体的算法,目的是让学生在拨计数器、摆小棒中,理解具体的算理,所以在教学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会计算100以内的数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用竖式计算。但对于枯燥的计算,学生兴趣不大。因此,本节课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易接受的闯关、小组竞赛形式作为教学活动的切人点,通过具体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的基础上,掌握100以内的数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及竖式计算。同时利用计数器演示,辅助学生直观的感知算理,从而总结出竖式计算的方法。
重点难点 :
重点:
进一步掌握理解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熟练计算100以内的数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最近我们学了上了很多关于计算的数学课,我相信同学算的很准很快,今天我们来一场计算大闯关好吗?你有信心顺利通过吗?准备好了吗?我们先练习一下基本功。(教师板书课题:练习三)
基本功练习。
1、 填空。
( 1 )
( 2 )
(3)58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4)7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 )。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数的组成,为下面练习加减法做准备。】
二、口算练习,夯实基础。
第一关:口算练兵场。
1、用计数器拨一拨,算一算。
师:请你用计数器拨一拨,算一算,边拨边说算法。
7 + 60= 76-14=
20 + 43= 57-3=
(1)计数器拨算:独立拨,记录计算结果。
(2)全班汇报:演示20 + 43= (预设:先在十位拨2个珠子,表示20;20加43,再在十位拨4个珠子表示40,在个位拨3个珠子表示加3,20加43等于63.)
小结:计算时,使用计数器直观又方便,几个十就在十位上拨几个珠子,几个一就在个位上拨几个珠子。
2、看一看,填一填。
(1)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从图中你看懂了什么?1格代表多少?
(3)24 + 30= 78-30=
这两道题是我们学过的什么样的加法?减法?教师贴图。(青蛙吃虫子、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3、直接写得数。
30+50= 40+16= 67-30= 58-6=
80+16= 84-40= 14+22= 96-51=
(1)小组比赛开火车口答,挑战直接说得数。
(2)30+50= 你是怎么算的 这道题是我们学过的什么样的加法?在哪一课学的?教师贴图(小兔请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3)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14+22= 96-51=这道题是我们学过的什么样的加法?在哪一课学的?教师贴图(拔萝卜、两位数加两位数;收玉米、两位数减两位数)
小结:第一关口算练兵场,我们顺利通过了,那么你进行口算时,你要注意什么呢?
【设计意图:为了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采取小组比赛的形式,调动了学生计算的积极性。通过梳理小结,使学生体会到整理的乐趣,使孩子头脑初步形成知识网络图像。】
三、竖式练习,加深理解。
第二关:竖式练兵场。
1、用竖式计算。
我们在哪一课中学习了竖式计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教师贴图(相同数位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从个位算起)
老师收集了几道同学的竖式计算,大家看一看,错在哪里?怎么改正?
2、 森林医生。
小结:用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请同学们一定要看清符号。相信你们一定是一个细心、做事认真的孩子。
【设计意图:通过竖式计算,学生回顾了计算的方法。在森林医生中,学生通过错例的辨析,进一步掌握了相同竖式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四、巩固练习,提升能力。
第三关:比一比,看谁的方法多。
在○里填上“>”“<”或“=”。
87+10○78+10 46-5○46-4 71+6○72+6
34+23○41+16 86-40○86-4 96-50○6+50
(1)出示题目:读题,独立完成。同桌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2)全班重点交流:87+10○78+10,46-5○46-4
87+10○78+10你是怎么比较的?说说你比较的方法。你有不同的比较方法吗? (预设:一种通过计算进行比较;另一种通过观察左右两个算式的关系比较,发现第二个加数相同,第一加数谁大,结果就哪个算式大。)
46-5○46-4 你是怎么比较的?还有哪道题能用这个方法比较?
(预设:一种通过计算进行比较;另一种通过观察左右两个算式的关系比较,发现两个算式中被减数相同,减数越大,差就越小,减数越小,差就越大。)
小结:我们不但会口算和竖式,计算中还有这么多有趣的规律,数学可真有趣。其实计算中还有许许多多规律等着我们去探索。我们要加油哦!请看第四关实际应用。
第四关:实际应用。
(1)出示题目:妈妈有100元钱,要想买一套衣服,可以怎么买?谁来帮妈妈想想办法?
(2)做题要求:题中哪个是关键词?“一套衣服”是什么意思?(预设:一套衣服,就是一件上衣,一条裤子)
(3)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和同桌说说你的买法?
(4)全班交流: 学生汇报多种买法。
(5)小结引导发现:买哪套衣服花的钱最少?怎么选择?2号、4号组合可以吗?为什么不行?(引导学生发现可以组合和不可以组合的依据。)
【设计意图:在数学的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基础——提高——应用”。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信息进行选择,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让学生各抒己见,体现解题策略的多样性,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也为学生在今后学习估算的策略进行了引导和渗透。】
五、梳理总结,形成导图。 师:请同学们观察,从我们整理的气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能说口算和竖式计算的区别与练习吗?我们还学习了什么?(回收废品)下节课,我们重点进行解决问题方面的练习。
小结:看来,这样的梳理有利于我们把学过的知识形成网络,既清晰又有条理。有时间你也自己整理试一试。
【设计意图:在本课结束时,教师和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初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为中高年级的数学整理与复习做铺垫。】
六、板书设计。
( )个十和( )个一是( ).
( )个十和( )个一是( ).
7 9
- 3 2
6 5
+ 3 4
5 6
+ 2 3
9 9
- 3 5
妈妈有100元钱,要买一套衣服,可以怎么买?应付多少元?请你想出一种买法。
46元
52元
34元
53元
4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