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2)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壹】方向抉择:从改良到革命
【贰】曙光初现:从理论到实践
【叁】道路确立:从专制到共和
民族复兴之里程碑:【辛亥共和路】
【肆】功败垂成:从新生到幻灭
农民阶级运动因
自身局限性而功败垂成
“地上天国”
地主阶级洋务派努力
因制度腐朽而望洋兴叹
“中体西用”
资产阶级维新改良因
软弱和妥协而饮恨京城
“君主立宪”
一、19世纪的迷茫:中国各阶级在内忧外患中探寻救亡图存的道路
——结局均告失败!!!
【壹】方向抉择:从改良到革命
二、20世纪的方向:内外逼迫的重压下,民族危机深重。
——未来何去何从???
清末新政
预备立宪
君主
立宪
革命派
立宪派
民主
共和
上有
清政府
自救
何以救亡图存?
下有
民众
救国
【壹】方向抉择:从改良到革命
1、清政府自救运动
清末新政(1901-1905)
编练新军
教育改革
废科举、办学堂、设学制
倡导创办
工商企业
改革官制
(外务部等)
新政不新
民族资本主义
资产阶级
民主共和革命思想
新式知识分子
革命武装力量
北洋新军
预备立宪(1906-1911)
1911年
组织“皇族内阁”
1910年
立宪派“国会请愿运动”
1908年
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1906年
宣布预备立宪
掘墓人
骗 局
“自救”变成了“自杀”!
皇族内阁——立宪派离心,与革命派合流
【壹】方向抉择:从改良到革命
2、革命党人的探索
“杀尽专制我之君主,以复我天赋之人权,……游幸于平等自由城郭之中。”
——邹容《革命军》
——根据金观涛、刘青峰《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数据整理。
“革命”与“平等”和“独立”等观念联系在一起。
(1)左图的数据可以反映时人革命观念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2)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选择革命的方式实现平等、独立成为一种趋势,革命目标指向了清政府和君主专制制度。
【壹】方向抉择:从改良到革命
一、革命理论:三民主义
材料1:古今中外的伟大思想家,其学说和思想皆有渊源,孙先生也不例外。他在《中国革命史》曾写到其思想渊源,“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固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现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
问题1:从材料中归纳总结孙中山革命思想的渊源?
中国传统文化;西方现代化思想;清末国人救亡运动。
1、渊源:
2、提出:
材料2:孙中山先生首次提到三民主义是在《民报》发刊词中:“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接着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对其又做了进一步的阐述,“总之,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
问题2:由此可知,三民主义解决的是当时中国存在的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民族问题:推翻腐朽清政府;
政治问题:结束君主专制;
社会问题:解决民生。
【贰】曙光初现:从理论到实践
3、内涵:
三民主义内涵分析 内容 同盟会 纲领 思想内涵 革命 手段 地位 局限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推翻清政府 民族 革命 前提
民权主义 创立 民国 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国 政治 革命 核心
民生主义 平均 地权 核定地价 涨价归公 国民共享 社会 革命 补充 发展
问题3:三民主义的局限性是什么?(填表)
问题4:三民主义的性质、地位?
未明确反帝
资产阶级民权,不为一般平民共有
不彻底,未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辛亥革命指导思想
【贰】曙光初现:从理论到实践
二、革命实践:革命团体、武装起义、武昌起义
文学会
日知会
华兴会
共进会
兴中会总会
光复会
1、全国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分布
2、同盟会成立后发动的多次武装起义
萍浏醴起义(1906年12月)
黄冈起义(1907年5月)
七女湖起义(1907年6月)
钦廉防城起义(1907年9月)
镇南关起义(1907年12月)
钦廉上思起义(1908年3月)
云南河口起义(1908年4月)
广州新军起义(1910年2月)
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
1911同盟会总部迁中国
【贰】曙光初现:从理论到实践
3、武昌起义
材料:1911年9月,决定中秋节起义(10月6日),不料因当局防范,不得不向后推延。10月9日,配置炸弹,不慎起火,起义秘密暴露。10月10日,工程营排长查房时,恶声责问士兵晚上为何擦枪,是否想造反?一名战士举枪便射,瞬时武昌城内外枪炮齐鸣…… 两天,占领武汉三镇;60天内,湖南、广东等14省纷纷宣布独立。——《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事发突然(偶然性)
进展迅速(必然性)
讨论并回答革命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问题1:材料体现了革命起义具有什么特点? 结合时代背景阐释如何理解这种特点。
答案要点:
1、半殖半封下,改良道路不通
2、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主革命思想传播;
3、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形成
4、清末新政自掘坟墓和预备立宪骗局(腐朽);
5、群众抗捐抗税斗争和收回利权运动等
6、四川保路运动和革命党人不慎点燃炸弹
【贰】曙光初现:从理论到实践
小组讨论
材料3:
“ 故前代为英雄革命,今日为国民革命。所谓国民革命者,一国之人皆有自由、平等、博爱之精神,即皆负革命之责任,军政府特为之枢机耳。”
—— 孙中山《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
比较项 古代王朝汤武革命范式 现代
革命
革命主体 成帝王者才敢自称革命
革命正当性基础 德 行
革命方式 暴力或禅让
革命归宿 改朝换代 (专制)
问题2:阅读上面两则材料,填写下面表格,通过对比,理解辛亥革命开启了现代革命的道路。并进一步思考有没有真正探索出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材料2:
“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义大矣!”——《周易》
“我不敢知曰:有殷受天命,惟有历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
——《尚书·召浩》
全体
国民
平等自由
暴力
民主
共和
群众发动?
学习美法,符合国情?
政党及革命组织严密?
侧重政治革命,忽视社会革命?
【贰】曙光初现:从理论到实践
一、结束专制,建立共和
1912.1.1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宣誓就职
倾 覆 满 洲 专 制 政 府, 巩 固 中 华 民 国, 图 谋 民 生 幸 福, 此 国 民 之 公 意, 文 实 遵 之, 以 忠 于 国, 为 众 服 务。—《大总统誓词》
末代皇帝溥仪
3岁登基,6岁退位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清帝退位诏书》
孙中山
1912.2.12 清王朝统治宣告终结
【叁】道路确立:从专制到共和
二、颁布约法,巩固共和
1912.3.11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2.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各项之自由权。
3.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4.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5.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在临时大总统公布法律、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五、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
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
主权在民
自由平等
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
主权在君
封建等级
君主专制
问题1:找出两部宪法的不同点?
问题2:分析辛亥革命的“改朝换代”和以往的“改朝换代”最大的区别在于?
问题3:临时约法的局限性体现在哪里?
1、反映了中国社会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发展趋势。
2、“因人设法”色彩
防止总统专权
【叁】道路确立:从专制到共和
一、孙文辞职,袁氏当国
【肆】功败垂成:从新生到幻灭
材料1:没有任何人能够比袁世凯更适合充当调停者的角色,因为他是中国人民中最受信任的代表。
—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
材料2:甲日满退 ,乙日拥公 ,东南诸方 ,一切通过。—张謇致电袁世凯
材料3:项城(注:袁世凯)雄才英略 ,素负全国重望 , 能顾全大局 ,与民军为一致之行动 ,迅速推倒满清政府 ……中华民国大统领一位 ,断推举项城无疑。—黄兴
材料4:袁世凯具备孙中山缺少的财力、武力。在立宪派心中袁世凯是“统一”和“秩序”象征。—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问题1:根据材料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袁世凯为什么能窃取革命胜利果实?就职后他是怎么做的?
二、窃取果实,破坏共和
【肆】功败垂成:从新生到幻灭
材料2: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枪声一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辛亥革命极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撼动了反动统治秩序的根基,在中华大地上建立起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了道路。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由于没有找到解决中国前途命运问题的正确道路和领导力量,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2021年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1:1911年,在他领导和影响下,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取得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虽然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2016年习近平在孙中山诞辰150周年纪念会讲话
问题1: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开了花,结了果,是一次成功的革命;有人则认为,辛亥革命花不香,果不实,是一次失败的革命。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观点,给出理由。
三、革命成败,后人评说
各抒己见
【肆】功败垂成:从新生到幻灭
观点2:辛亥革命花不香,果不成,是一次失败的革命。
1、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共和名存实亡。
2、没有找到解决中国前途和命运问题的正确道路和领导力量。
3、没有改变半殖半封社会性质和中国人们的悲惨境遇。
4、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观点1:辛亥革命开了花,结了果,是一次成功的革命。
1、政治:结束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共和国。(制度变革)
2、思想:传播民主共和理念,促进思想解放。(观念变革)
3、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经济发展)
4、社会:促使社会习俗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变革)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了道路,是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观点3:辛亥革命既有成功,也有失败,应该辩证地看待。
观点1要点+观点2要点相结合
答案要点提示:
各抒己见
【肆】功败垂成:从新生到幻灭
【壹】方向抉择:
从改良到革命
【贰】曙光初现:
从理论到实践
【叁】道路确立:从专制到共和
【肆】功败垂成:从新生到幻灭
民族复兴之里程碑【辛亥共和路】
19世纪的迷茫
20世纪的方向
太平天国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清政府自救
革命派探索
革命
理论
革命
实践
渊源
提出
内涵
革命团体
武装起义
武昌起义
结束专制
建立共和
颁布约法
巩固共和
孙文辞职
袁氏当国
窃取果实
破坏共和
革命成败
后人评说
课堂小结
找到了救亡图存的方向
探索出现代革命之路
确立了民主共和之路
民族复兴路上里程碑
1925年,孙中山先生去世。军阀专制、割据和混战,让中国重新落入黑暗的深渊。
“共和之路”道阻且长,但民主共和已成为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
经受过这场革命洗礼的中国先进分子和中国人民继续探索民族复兴的道路,新的更为深刻的革命浪潮即将到来。
继承革命未竟民族复兴大业——中国共产党
勇担伟业
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说,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今天,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们应发扬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精神,立鸿鹄之志、担时代之责,做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中国青年!做“强国有我,请党放心”的中国青年!!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精神传承
继承先烈遗志,传承革命精神,做新时代中国青年
时代强音
我宣誓:
我是中国青年
我是祖国忠诚的儿女
先辈夙愿在胸
复兴大任在肩
今天我们庄严承诺
修心立志,树立崇高理想信念
勤奋学习,练就过硬报国本领
勇于担当,矢志投身伟大奋斗
百年传承,今日到我
激荡未来,壮志在我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请同学们全体起立!
面对国旗,举起右拳,庄严宣誓!
作业布置:
去年是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请根据讲话稿(教室张贴)结合所学知识,以“以史为鉴,红色传承”为主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历史小论文,交给老师,择优展评。
躬行践履
感谢聆听!
这条共和之路,也是民族复兴之路。1、在民族危机深重的20世纪,革命党人首先找到了救亡图存的方向,用革命代替改良。2、然后探索出不同以往的现代革命之路,从革命理论的完善到多次实践,直至成功。3、终于,我们摆脱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道路,踏上了民主共和之路,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丰碑。4、这条共和之路,道阻且长,功败垂成,从新生很快幻灭。但正如习近平书记所言,它永远是中华民族复兴征程上巍然挺立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