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部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部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5 10:49:54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期中试卷答案
1.C 分析:C项“富有抗争性”错,于文无据,原文为“江南文化在与主流的北方伦理文化相抗衡中以柔克刚”
2.B 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项,“费正清认为,江南文化是一种审美文化”有误,选项张冠李戴,文章第二段说“陈望衡在《江南文化的美学品格》中认为,‘江南概念主要是审美的。江南文化从主调来看,是一种审美文化’”,由此可以知道“江南文化是一种审美文化”是陈望衡的观点。
3.B 分析:A项“源于江南迷离的山水和氤氲的烟树,温和的气候与鱼米之乡”错,这只是“外在地理和风物条件”,原文为“源于对江南诗性文化的深切记忆和感恩情怀。”;C项“用传统审美意象相同的反讽方式加以体现”错,原文为“与传统审美意象相反的反讽方式” ;D项“创造了中国文学更加夺目的未来。”错,属于无限扩大,原文为“中国先锋文学应拥有更加夺目的未来。”
4.B【解析】“告别文学这种单一的形式”错,原文是“网络文学已不仅仅是以一种文学样式”。
5.A 【解析】B.“甚至左右着作者的写作思路与创作方向”夸大读者的影响,原文的意思是“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没有讲作者面对这些要求如何做;C.“网络文学门槛低”只是原因之一;D.“根本动力”无中生有。
6.答案要点:①读者要积极参与创作过程,并作正面的影响:②作者要有“匠心”精神,打造网络文学精品;③政府要引导、保护、规范网络文学发展;④产业界要使网络文学与影视、游戏、动漫等形成良性互动。(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7.C(“偷偷准备礼物”错)
8.①映衬人物心理转变。雾气渐消,阳光渐明,暗示婆婆态度转变和惠的喜悦不断加深。
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以时间变化巧妙串联情节,使情节发展的脉络更加清晰。
③暗示当时社会环境。消散雾气、阳光明媚暗示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会越来越好。(每点2分,共6分;意思接近即可)
9.①惠的情绪变化取决于婆婆的态度,好在婆婆对她的态度已经向好的方向转变;
②当时农村生活非常艰辛与贫穷,好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逐渐向好;
③当时社会人们观念的相对落后与保守,但我们能从中读出淳朴的人性之美。(每点2分,共6分;意思接近即可)
10.A
11.C(“也称丁忧……亲人去世后需卸职守丧”错)
12.D(“他意识到自家权势太重,宜降职以自保”错)
13.(1)(刘元振)任职以后,号令严明,不随意赏罚,部下老将都很敬重他。(画线处各1分,大意1分,共5分)
(2)刘元振脱下军衣,让几个骑兵跟着,与刘整并驾而入城,饮酒到大醉,刘整内心很敬服他。(画线处各1分,大意1分,共5分)
14. B(“仍然在雨中兴奋地踩踏着水车”错)
15. ①内容上:呈现雨前和雨时之景,雨前的风让世间顿感清凉,大雨的声势如海涛翻涌。
②结构上:“清风卷地换尘世”承接上联“旱天云物何萧骚”;“白雨入林翻海涛”引出后两联的感慨和想象,同时也照应题目中的“雨”字。
③情感上:借风之清凉,雨势的浩大,含蓄地表达了诗人久旱逢雨的喜悦。(每点2分,共6分;意思接近即可)
16.(1)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3)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4)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17.D(大相径庭:彼此差距很远或矛盾很大;南辕北辙:行动和目的相反;数不胜数:数也数不过来,形容很多;不胜枚举:无法一个一个全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非同小可:形容事情重要或情况严重,不能轻视;非比寻常:不是平常的人与事物能与之相匹;从头到尾:从开头到结尾,指某件事物的全过程或全部内容;自始至终:从开始到结束)
18.B(A表转折;B表解释说明;C表递进;D表评价)
19.D(A中途易辙 B成分残缺,缺主语C语序不当)
20. ①当承受压力时 ②恢复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③受到压力的藻类能产生更多的三酰基甘油(每点2分,共6分;意思接近即可)
参考译文:
刘元振字仲举,是刘黑马的长子。他跟随父亲到蜀地,稳定成都。正碰上商、邓间有警情,命令刘黑马前往镇守商、邓,让刘元振代理万户,这时他才二十岁。(刘元振)任职以后,号令严明,不随意赏罚,部下老将都很敬重他。宪宗攻打宋朝时,中途暂住钓鱼山,让元振与纽邻作为先锋。中统元年,世祖即位,廉希宪、商挺上奏让他担任成都经略使总管万户。宋泸州守将刘整暗中送钱请求投降,刘黑马派遣元振前去受降。众将都说:“刘整无故投降,不能相信啊。”元振说:“宋权臣当国,赏罚没有章法,对有功之士往往设法除掉,因此将士离心;况且刘整并不是南方人,却据守泸南重地,这种情况与李全有什么不同。刘整此举没有可以怀疑的地方。”于是出发。刘黑马告诫他说:“刘整是宋朝的名将,泸州是蜀地的要冲,现在刘整突然以泸州投降,真假还不太清楚,你不要考虑自己的安危,事情办成了则对国家有好处,不成的话你就应当为国而死,这是你的职责。”元振到了泸州,刘整开门出城迎接。元振撇开众人而先下马,和刘整相见,表示自己并不怀疑。第二天,刘整请他进城。刘元振脱下军衣,让几个骑兵跟着,与刘整并驾而入,饮酒到大醉,刘整内心很敬服他。刘整献金六千两、五百个男女,元振将金分赐给将士,而归还了那些男女。宋泸州俞兴率兵包围泸州,不分白天黑夜地急攻,从正月到五月,城池差点被攻破,身边的人劝元振说:“形势已经这样,应该考虑变通,刘整本来不是我们的人,与他同死,没有益处。”元振说:“人家诚心来归顺我们,既然已经接受他的投降,哪能因为形势紧急就抛弃他呢?况且泸州的得失,关系国家利害,我也不过一死罢了!”食物将要吃尽,元振杀掉自己所乘的马来犒赏将士,招募水性好的人带着用蜡密封的书信到成都求援,又权宜制作了金银牌,分赏给有功的人。不久,援兵赶到,元振与刘整一起出城反击俞兴,把敌人打得大败,并且斩杀了对方的一个都统,俞兴退兵撤走。元振向上报捷,并且陈述了自己擅自制造金银牌的罪过。皇帝赞赏他擅长权宜变通,赐给他一套锦衣,五百两白银。他入朝觐见时,皇帝又赏赐他黄金五十两、弓矢、鞍辔等物品。刘黑马去世,元振守丧,后来被任命为成都军民经略使。至元七年,当时的议论认为有功绩的旧臣之家权势太重,应该稍加限制,于是元振被降为成都副万户。十一年,命元振兼任潼川路副招讨使。至元十二年去世,时年五十一岁。 玉门市部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3题。
江南文化的特性是在与北方文化以及与荆楚文化等的比较中显现出来的。江南文化是一种诗性文化,主要体现在人的饱满的感性审美,与放达沉稳的现实诉求以及与清丽秀美的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江南文化在与主流的北方伦理文化相抗衡中,以柔克刚,“越名教而任自然”,从而自晋室南渡以来逐渐占据了中国文化的制高点。
江南文化给予历代文人以极大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陈望衡在《江南文化的美学品格》中认为,“江南概念主要是审美的。江南文化从主调来看,是一种审美文化”。这真正抓住了江南文化的审美和诗性本色。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中原体制文化的大传统和东南沿海地区相对自由的小传统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某种张力,促进了中国文化在互补中的发展。而江南文化就处于费正清所说的东南沿海地区的核心地带。
这种相对自由的文化小传统自宋代以来一直处在引领中国教育、文化和经济的地位,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如有清一代,全国共产生(文)状元115名,江南文化圈所属三省(苏、浙、皖)的状元数为78名,占全国的67.83%。这些数据说明,到清代时,江南在文化教育方面已远远领先于其他地方。这些状元以及出身此地的进士大多进入中国的政治领域,同时他们在经济领域亦叱咤风云。
这种重学崇文的传统影响所及,到晚清和民国,苏浙两省的现代文学家可谓灿若群星。如鲁迅、茅盾、郁达夫、周作人、徐志摩等,均是一流的文学家。江南文化自古迄今所形成的底蕴和特色,也深刻地渗透进了当代中国先锋文学家,尤其是那些出生在江南文化圈的先锋作家的骨髓当中。
首先,江南文化培育出了中国独特的文学信仰维度。这种信仰渗透进先锋文学家的血液中便引发了当代先锋文学的持续发展和深化。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先锋文学在全国有遍地开花之势,各地不少作家都进行过先锋实验性写作,但时至今日大多已偃旗息鼓。而成长于江南文化圈的先锋作家如苏童、格非、叶兆言、余华、王安忆等,创作势头仍然不减,且先锋性显明。
这是一种基于对文学的信仰所带来的执着,这种信仰来源于对江南诗性文化的深切记忆和感恩情怀。江南迷离的山水和氤氩的烟树,温和的气候与鱼米之多,构成了这种准宗教氛围的外在地理和风物条件。在对文学的追求中,自古以来的江南文化漫透着不同于北方的洒脱和空灵,那些生息于此的当代先锋文学家们同样承继了这样一份精神遗产。
其次,先锋文学在实验冲动过后仍然富有活力地涌现出众多优秀作家和作品,这得力于江南文化在当代的精神积淀。这种积淀体现在构思、语言、意象、叙事等诸多方面,这些都折射出了江南文化的影子,都带有鲜明的江南风物特点。然而,这种风物是以与传统审美意象相反的反讽方式体现出来的。
先锋文学的中坚力量正是那些至今坚持先锋写作的文学家特别是小说家。他们大多栖居在江南的城市里面,以最新潮的姿态和话语方式传达出江南传统文化最深沉的品格。如此看来,中国先锋文学应拥有更加夺目的未来。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1.关于“江南文化”,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江南文化特性是在与以齐鲁文化为代表的北方文化及荆楚文化的比较中显现出来的。
B.作为一种诗性文化,在感性审美、现实诉求及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层面得以体现。
C.江南文化富有抗争性,以柔克刚,越名教而任自然,且逐渐占据中国文化的制高点。
D.江南文化是一种审美文化,它与中原体制文化共同促进了中国文化在互补中的发展。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富有饱满的感性审美,与放达沉稳的现实诉求以及与清丽秀美的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是作为诗性的江南文化的主要表现。
B.费正清认为,江南文化是一种审美文化,它与中原体制文化的大传统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某种张力,促进了中国文化在互补中的发展。
C.江南文化自古以来所形成的底蕴和特色,孕育了苏浙一代灿若群星的现代文学家,也促成了中国先锋文学的诞生。
D.当代先锋文学的小说家们大多栖居在江南的城市里面,他们以最新潮的姿态和话语方式传达出江南传统文化最深沉的品格。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3分)
A.江南文化圈先锋作家对文学的信仰源于江南迷离的山水和氤氲的烟树,温和的气候与鱼米之乡。 
B.当代江南优秀作家的作品,受益于江南文化在当代的精神积淀,且都折射出江南文化的影子。
C.先锋作家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江南风物特点,且习惯用与传统审美意象相同的反讽方式加以体现。 
D.厚重而精致的江南文化精神,不仅造就了江南先锋作家,也创造了中国文学更加夺目的未来。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2分)
材料一
8月11日至13日,首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在北京举办。会上披露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网络文学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90亿元人民币,用户规模超3亿。大会预测,未来十年,我国网络文学市场还将继续处于黄金发展期。
时下,网络文学已不仅仅是以一种文学样式,更是以一种全新的文化生态的方式影响着大众。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去年底,我国40家主要网络文学网站已出版实体图书6443部,改编电影939部,改编电视剧千余部,改编游戏超500部,改编动漫440部。这意味着,除了3亿多的网文读者,还有更多的人在看由热门网文IP改编的影视剧,以及玩由网文IP改编的游戏。面对如此态势,政府在释放网络文学发展新的可能性的同时,需要立起评价体系的“尺子”,砌起知识产权保护的“墙壁”,搭起涤荡空气的净网“空调”。
(选自“中国文化传媒网”)
材料二
2003年,起点中文网率先创建了以读者按章付费为核心的网络文学商业模式。这种付费阅读机制的建立,使得网络文学的读者不仅是单方面地阅读作品,他们更是作品创作过程中的参与者。
“要不你休息两天理一理情节,感觉得出来,后面怎么写跟完全没有大纲一样……一点订阅的想法都没有,感觉不划算。”“不得不说,三少每次写书都爱在句子后面加一个‘啊’字,刚刚开始可能会给人一种强调的感觉,可看多了,就有点烦了,同意的顶。”在这些评论中,从情节设计到遣词造句,读者都对作者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选自《网络文学:孤独写作与阅读的时代一去不返了》)
材料三
“网络文学在快速成长的同时,也伴随粗制滥造、脱离现实、娱乐至上、过度商业化、唯市场化等问题。”北京市宣传部部长杜飞进在大会致辞中说。种种抄袭事件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8月9曰下午,网络作家匪我思存连发7条微博,称流潋紫的《后宫甄環传》涉嫌抄袭她的 《冷月如霜》。除了粗制滥造和涉嫌抄袭,网络文学还存在着娱乐大众违背道德的问题。8月16日,《人民日报》撰文直指热门的穿越剧、仙侠剧躲在架空情节背后违反人伦道德的问题。
被称为“网络历史小说第一人”的月关认为,网络文学门槛低是一把双刃剑,要通过内外力共同作用促进网络文学健康发展,而内力就需要每一个网络作家发挥主观能动性,从网络文学内部发挥积极作用。网络文学在其快速发展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更需要以“匠心”打造精品。毕竟,网络文学未来的高度是由其精品化的创作道路所决定,而不是靠点击率和商业利益。
(选自“人民网”《网络文学二十年:井喷增长后还需“匠心”精品》)
材料四
在文化行业里,文学为下游的影视、有声书、动漫提供内容支撑,具体到网络文学也不例外。然而网络文学量大质低的情况普遍存在,这也为后续的产业开发带来了难度。在本次中国“网络文学+”大会上,不少企业开始思索这个问题,如何让高水平的网络文学成为源头之水,从而形成全产业链良性互动的势态?
爱奇艺高级副总裁耿聃皓认为:“网文正逐渐渗入影视、出版、游戏、动漫等领域。网络文学产业与开放性的IP生态产业链之间的融合是大势所趋。”“我们发现网络文学和漫画有一种互助关系,之前推漫画的时候,小说的人气也同步在走高。同时,因为这本小说的人气非常高,所以改为漫画形式后,它在漫画方面的人气积累速度也非常快。”阿里文学总编辑周运通过很多案例发现,网络文学与漫画有互相带动作用,并且效果非常不错。
(选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下,我国网络文学发展处于黄金发展期,出现了网络文学内容和用户层面的双爆发。
B.目前,我国网络文学发展已告别文学这种单一的形式,而是一种全新的文化生态形式。
C.读者按章付费的网络文学商业模式促进了网络文学的发展,读者也可参与到创作过程中。
D.一些网络文学粗制滥造和涉嫌抄袭、脱离现实、娱乐至上等是当前网络文学存在的问题。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侧重报道了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步入黄金期的具体体现,用列数字的方法详尽地说明中国网络文学生态形式的转化。
B.材料二具体引用一些读者的话,真实地再现了读者对网络作者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左右着作者的创作方向与写作思路。
C.材料三指出网络文学出现诸多问题的原因是网络文学门槛低,网络作者为了提高点击率与迎合市场,不得不改变创作道路。
D.材料四为中国网络文学的良性、生态、高端发展开出了一剂良方,这也是目前中国网络文学得以迅猛发展的根本动力。
6.如何改变当前网络文学“量大质低”的现象?请从不同角度提出你的建议。(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喜 悦
何士光
秋深了,晴朗的早晨,鸭子一半浮在水田里,一半栖在田埂上,那样清冷。在这一片遥远的、被磅礴的大山围着的坝子上,又一个年头算是过去了!
一年一次,惠回娘家的日子到了。哪一天才能上路呢?她不知道,也不敢打听,要是引得婆婆不高兴了,就会把日子一直推到最后……没有想到,今年婆婆却爽快地要她在今天就动身。日子太平了田土里有收成,婆姿好像也很高兴。
大清早她就起来挑水,想把家里的水缸挑满,来答谢婆婆的恩情。那时,雾罩还大得很,现在呢,远远的扁担山虽然还望不见,但晨雾却不再是沉重的一片,已浮动起来,变得灰白。
她立在水井边,把扁担横在手腕上。她还很年轻,像这一隅穷乡僻壤上的姑娘媳妇们一样,乍看去并没有照人的光彩,稍微认真一看她的健康和美丽都叫人吃惊。明亮的眼里流露出的那种善良和温顺。婆婆没有像往年一样,在她要回娘家的时候用难看的脸色待她。她今天能宽宽心心地上路,日子能这样地呈现在她的面前,她就喜悦不尽了。
只一会,她就担好水桶,轻盈盈地顺着窄窄的田埂往回走。隐隐约约地,她有了一点暖意。太阳虽然还看不见,却让人感到它正朝这一片坝子上走来,雾气也浮转得更快,乱纷纷的,好像很紧张,很快抵挡不住太阳的光亮了。
她担着水走进灶间的时候,婆婆正蜷在灶边,往灶膛里架柴草,一双手打着颤。惠连忙倒了水,赶过去说:“妈,我来!”“我来烧……你看……有哪样要收拾……”婆婆说,声音有些含糊不清,脸上还像往常那样没有一点表情。她蜷在灶膛那儿,像一块古怪而沉重的暗影,只有手掌被火光照亮手指的骨节还显得粗大、有力。她的脾气乖戾,常常使人不安,但惠是长年和她相处的,听得出婆婆今天这样说并不是使气。今天是要帮她早一点把饭煮好,让她早一点上路,来犒劳她一年的辛勤。
吃完了饭,她要洗碗,婆婆说把碗收拾在锅里好了。她要喂猪,丈夫先吃完,已经把木桶提在手里了。这么说,她空闲了?……有一次,家里来了一个老表听说娶了惠这样好的一个表弟媳,特地来看一看,却始终没有认真见过表弟媳一面。早上,老表很迟才起床,她已挑完水,给社里的包谷薅草去了。过后,她喂猪、洗碗,跟着又出门做活路。收工本来很迟,她又要趁那一阵打猪草,差不多天黑才回来,在灶间吃完晚饭,收拾好锅灶,剁碎了猪草,天就完全黑下来了。……而这一刻,她真的空闲了。
该换衣裳了,但她还是不由得停了一停。让婆婆看到自己一说起回娘家就高兴,总有些不好,今天更觉得不好。耽搁了一会,她才低着头,慢慢地走进自己的房间。在她还是小姑娘的时候,曾盼望长大了有一件毛线衣,她以为那是人世间最好看、最贵重的衣裳;后来渐渐地知道不可能,就不再想它了。衣裳是用心浆洗过的,一走动就窸窣作响。她放轻脚步走出来。堂屋里的方桌上搁着一个细篾背篓。她心里一动,不禁偷偷地望背篓里瞥了一眼:好几只黄颜色的旧玻璃瓶里盛着包谷酒;还有用旧报纸一份份包起来的,则多半是砂糖。这一带的风俗,一瓶包谷酒或者一斤砂糖,就是一份带给亲戚的见面礼。
不一会,婆婆和丈夫从对面的房间里走出来。丈夫手里提着好几刀膘肥肉嫩的猪肉。
“跟亲家说,”婆婆开始嘀嘀咕咕地吩咐她,“这回简单得很,等到正月间,再……”
她的心一下子跳得更厉害,慌慌张张地连连点头,答应着婆婆的嘱咐。婆婆说了一些什么,她其实并没有听清楚。眼前的情形差不多叫她不敢相信。这样的事情从来也没有发生过,她微微地红着脸,羞涩地低下头去……
终于,婆婆要她动身了。她最后点了一次头,轻轻地“嗯”了一声,往前去背那只背篓。
“叫长顺……背嘛……”婆婆说。
长顺,就是她丈夫,是一直站在方桌旁的。婆婆的话还没有说完,他就一声不响地把棕丝编织的背篓系子抓在手里。但是,如果当娘的不认许,他是不敢陪媳妇回娘家的。逢到这种时候,他就一声不响地闷在自己屋里。
惠又心跳了。如果她暗暗地盼着什么,就是盼着丈夫和自己一道上路——不是为了恩爱,而是为了让自家的爹娘看见高兴,觉得婆家并没有亏待她。经过整整一个上午的追逐,雾岚已经被赶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浮在那儿一动不动,留在近处的也变得像水一样透明,抖动着,融入阳光之中,浸着水田飞入家和山林,太阳高高地照着,一点也不骄矜,又宽阔又明净。
一眼望去,大路上没有一个人,但惠还是没有和丈夫并排走,一直落后那么一点点。他们也一直没有说话。她只见那只背篓不停地在眼前晃动,隔一会,她又高高兴兴地往前赶几步,跟上他。在她23年的、记得起来的岁月之中,还想不出曾经有哪一天像今天这样觉得幸福,正同有的姑娘买到了最新式的连衣裙,有的姑娘到海滨度蜜月,有的姑娘通过了毕业论文,有的姑娘得了最佳女演员奖……那样喜悦和幸福!
一片晒谷场过去了,一座烘房出现在前面,丈夫的背篓仍在摇晃,而阳光还是那样明亮,天还是那样蓝……啊,冥冥之中的主宰哟,请庇佑这遥远的坝子长久平安……
(选自《翠苑》1981年第1期)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小说中婆婆对惠的态度突然发生了转变,不仅让惠感觉到不适应,而且从一些细节中可以看出婆婆自己也有些不习惯。
小说插叙老表专程到家这一情节,意在通过老表的经历,来表现主人公辛劳忙碌的生活,让读者对惠的认识更加深刻。
作为惠的丈夫,长顺的性格较为复杂:一方面爱护妻子,如偷偷准备礼物和主动背背篓;一方面又显得怯懦,惟母是从。
小说结尾融入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美好祝愿,这使得小说虽以第三人称的方式进行叙述,但读来不易产生局外人讲故事之感。
8.文中有多处对雾和阳光的描写,其功能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小说虽名为“喜悦”,但为什么读来却有一种“抑郁的美感和含泪的欣慰”?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刘元振,字仲举,黑马长子也。随父入蜀,立成都。会商、邓间有警,命黑马往镇商、邓,以元振摄万户,时年方二十。既莅事,号令严明,赏罚不妄,麾下宿将皆敬服之。宪宗伐宋,驻驿钓鱼山,以元振与纽邻为先锋。中统元年,世祖即位,廉希宪、商挺奏以为成都经略使总管万户。宋沪州守将刘整密送款求降,黑马遣元振往受之。诸将皆曰:“刘整无故而降不可信也。”元振曰:“宋权臣当国,赏罚无章,有功者往往以计除之,是以将士离心;且整本非南人,而居沪南重地,事势与李全何异,整此举无可疑者。”遂行。黑马戒之曰刘整宋之名将泸乃蜀之冲要今整遽以泸降情伪不可知汝无为一身虑事成则为国家之利不成则效死乃其分也元振至泸,整开门出迎。元振弃众而先下马,与整相见,示以不疑。明日入城。元振释戎服,从数骑,与整联警而入,饮燕至醉,整心服焉。献金六千两、男女五百人,元振以金分赐将士,而归还其男女。宋泸州主帅俞兴率兵围泸州,昼夜急攻,自正月至五月,城几陷,左右劝元振曰:“事势如此,宜思变通,整本非吾人,与俱死,无益也。”元振曰:“人以诚归我,既受其降,岂可以急而弃之?且泸之得失,关国家利害,吾有死而已!”食将尽,杀所乘马犒将士,募善游者赍蜡书至成都求援,又权造金银牌,分赏有功。未几,援兵至,元振与整出城合击兴兵,大败之,斩其都统一人,兴退走。捷闻,且自陈造金银牌罪。帝嘉其通于权变。赐锦衣一袭、白金五百两。入朝,又赐黄金五十两、弓矢、鞍辔。黑马卒,元振居丧,起授成都军民经略使。至元七年,时议以勋旧之家事权太重,宜稍裁抑,遂降为成都副万户。十一年、命兼潼川路副招讨使。十二年卒,年五十一。
(节选自《元史·卷一百四十九》,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黑马戒之曰/刘整宋之名将/泸乃蜀之冲要/今整遽以沪降/情伪不可知/汝无为一身虑/事成则为国家之利/不成则当效死/乃其分也
B.黑马戒之曰/刘整宋之名将/泸乃蜀之冲要/今整遽以泸降情/伪不可知/汝无为一身虑事/成则为国家之利/不成则当效死乃其分也
C.黑马戒之曰/刘整宋之名将/泸乃蜀之冲要/今整遽以沪降情/伪不可知/汝无为一身虑/事成则为国家之利/不成则当效/死乃其分也
D.黑马戒之曰/刘整宋之名将/泸乃蜀之冲要/今整遽以泸降/情伪不可知/汝无为一身虑事/成则为国家之利/不成则当效/死乃其分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略使,唐朝始设,初为边防军事长官,后多以节度使兼任,元朝有时也设此职。
B.蜡书,又称蜡信,是古代的一种保密书信,将书信封在蜡丸里,兼有防潮防水的作用。
C.居丧,也称丁忧,古代官员在亲人去世后需卸职守丧,期间须停止娱乐活动以示哀悼。
D.路,起源于宋,最初具有监察区的性质,后转化为行政区域,元代在行省之下设路。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元振洞悉时势。他认为宋朝赏罚不明致使将士离心,又结合刘整的情况,判定刘整是真心请降,于是前往泸州。
B.刘元振关心将士。他曾经将刘整所献的六千两金分赐给将士们;在食物将尽之时,他杀掉所乘的马来犒劳将士们。
C.刘元振有大局观。俞兴围攻泸州时,虽情势危急,但他认为刘整以诚归降且泸州关乎国家利益,所以仍坚持守城。
D.刘元振善于变通。守泸州城时,他私作金银牌以激励将士;其父去世后,他意识到自家权势太重,宜降职以自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莅事,号令严明,赏罚不妄,麾下宿将皆敬服之。(5分)
(2)元振释戎服,从数骑,与整联警而入,饮燕至醉,整心服焉。(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海陵喜雨甲戌四月晦日赋
贺铸
闰年四月之相交,旱天云物何萧骚。清风卷地换尘世,白雨入林翻海涛。
殊胜农儿踏车健,少宽病夫挥扇劳。须晴径买一渔艇,想见横塘深半篙。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点明雨至时间和雨前景象,既照应了副题中的“晦日”,也暗含了作者喜雨的原因。
B.大雨既至,农人们内心充满了对天降甘霖的喜悦之情,仍然在雨中兴奋地踩踏着水车。
C.尾联用“须”“想见”写诗人的计划与猜测,大雨过后池塘水涨,正好可买艇游玩一番。
D.诗人有民生情怀,在诗中表达了他对农人的关心,这与《观刘麦》中所表达的情感相似。
15.诗歌的第二联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11分,错字或漏字都不得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1分)
(1)《短歌行》中以周公自比,表达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心情的句子是 , 。
(2)《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 , 。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 , ”两句表现出刘裕的英雄气概。
(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达蔑视权贵的句子是 , 。
(5)《登高》中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 。
(6)《沁园春·长沙》中回忆不平凡岁月的诗句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标点,古称句读,是读书时用来断句的工具。古书不标点,同一段文字,断句不同,含义就 。《韩非子》中记载,古代有个一个精通音乐的人叫夔,尧任命他做乐官。哀公问孔子:“吾闻夔一足,信乎?”孔子答道:“夔有一足,非一足也。”意思是有夔一人就足够了,并非夔只有一只脚。我国古籍中这类例子 ,即便在经书中亦屡见不鲜。经书出现歧义,这在古人看来 ,所以提出读经必先审句读的观点。古书最早不加标点,但古代还是有标点的。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标点符号的萌芽----甲骨文和金文中用来划分层次的双短横号。到了汉代,因为读书和注书的需要,使标点符有了很大的发展。从出土的汉简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书简使用的标点符号多达六种。至宋代,随着活字印刷术代替刀刻手抄,书籍有许多复本,复本既多,读书人便可边读边点,给书_____加上标点。《宋史·何基传》记载:“凡所读无不加标点,文显意明。”“标点”一词,始见于此。至明清,高邮王氏刻本《广雅疏证》《经传释词》等,都加有句读符号。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大相径庭 数不胜数 非同小可 自始至终
B.南辕北辙 数不胜数 非比寻常 从头到尾
C.南辕北辙 不胜枚举 非比寻常 自始至终
D.大相径庭 不胜枚举 非同小可 从头到尾
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没有母爱,生活就会变得空虚——而我却没有能力去唤起这种母爱。
B.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
C. 他人的要求同自己的要求同等重要——事实上也许更为重要。
D.一个小姐,或一个姑娘,却骑自行车——这太可怕了。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到了汉代,读书和注书的需要,标点符号有了很大的发展。
B. 到了汉代,因为读书和注书的读书人,让标点符号有了很大的发展。
C.到了汉代,读书人因为需要读书和注书,所以标点符号有了很大的发展。
D.到了汉代,因为读书和注书的需要,标点符号有了很大的发展。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6分)
藻类有可能成为高价值生物燃料的可持续来源。 ① 藻类为了节省能量,会进入休眠状态,停止生长和分裂功能,以淀粉和三酰基甘油的形式存储能量,而三酰基甘油刚好是生物燃料的原料;当压力解除后,藻类退出休眠状态 ② ,开始消耗能量储备。用藻类制造生物燃料的困境是:③ 但生长发育不良;无压力的藻类不能产生足够的三酰基甘油。
四、写作(60分)
21.2022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颂百年风华,歌青春新章。面对建团100周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会有哪些感触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