渌口区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
语文试卷
本试题卷五道大题,15道小题,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考号 姓名
一、语言文字应用(共18分:选择题1-4题12分,每小题3分,第5题6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读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我们不仅要从书籍记载(zǎi)中了解那段历史,更要领悟永不褪色的“五四”精神,激励自己奋勇向前。
B.中国智能制造产品高端大气,引领科技潮流,备受世人推祟(chóng),客商纷至沓来,让厂商应接不遐。
C.特朗普一意孤行地以霸凌行径开启贸易战,这是一种狭隘(yì)的“美国优先”思想的体现,将损害全球自由贸易体系。
D.《神奇的汉字》节目通过妙趣横生的汉字游戏和详细生动的汉字讲解,对汉字追本朔源,演绎了中国文化的精随(suí)。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2018俄罗斯世界杯”引发了一场足球热,据统计,大约三分一左右的年轻人希望亲临现场观看世界杯。
B.通过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使人们又一次重温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场景。
C.电影《芳华》勾起了一代人的回忆,是因为他们怀念那个时代的原因。
D.中美贸易战的停战,不但有利于中美两国经济稳定发展,而且有利于世界经济稳步回升。
3.假如你在下列不同的场合里说话,最得体的一项是( )
A.同学请你帮忙出黑板报,你说:“马上学业考试了,没空!”
B.你在教室里拖地,碰到同学的鞋子,你说:“对不起,没有弄脏吧?”
C.同学要求你为某事保密,你说:“我向来一言九鼎,你放心!”
D.校团委书记请你主持元旦文艺晚会,你说:“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4、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写景状物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就观察点而言,主要不外三种。
①一种是定点观察,即以作者立足的地点作为固定点
②另一种是移步换景,即按照作者足迹的移动,空间位置的转换写见景物
③或仰视,或俯视,或环顾,或远眺,或近觑,然后按照远近高下的顺序写
④还有一种是定景换点,作者的立足点、观察点不断改变,从不同角度多侧面地描写同一景物
A、②③①④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①④②③
5、从备选成语中选择最恰当的,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6分)
(1)如何让儿童轻松地走近中国历史, , 从而了解甲骨文文化呢?(设身处地 身临其境)
(2)网络文艺创作不能脱离时代文化语境,而必须立足 的时代潮流,描摹时代画卷。(一日千里 日新月异)
(3)通过一代代人的砥砺奋进,如今凝视中国,如同欣赏一幅精心创作的宏大画卷。每一个中国人都脚踏实地感受到了 的伟大变革。(波澜壮阔 气势磅礴)
二、文言文阅读(15分。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选自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左迁:贬官,降职
B.委身为贾人妇 委身:嫁人
C.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始:开始
D.凡六百一十六言 凡:总共
7.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A.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B..受任于败军之际 (《出师表》)
C.生于安乐,死于忧患 (《孟子二章》)
D.告知于帝(《愚公移山》)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是
A.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B.老大嫁作商人妇
C.同是天涯沦落人
D.暮去朝来颜色故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翻译: 。
(2).感斯人言。
翻译: 。
三、诗文默写和古代诗歌鉴赏(12分)
10、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任选3句,共6分)
(1) ,悠悠我心,但为君故, 。(曹操《短歌行》)
(2), ,不尽长江滚滚来,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3)榆柳荫后檐, , ,依依墟里烟 。(陶渊明《归园田居》)
(4)看万山红遍, ,漫江碧透,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1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6分)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这首诗平中翻新,颇富奇趣,用 的修辞手法描绘了 (季节)的繁丽景色,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四、现代文间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4题
飞来的木桶
高军
1939年冬天,沂蒙山区比往年冷得多。这样的气候对患有肋膜炎的徐向前来说是很不舒服的。
部队很快就要从东高庄村移防了,一有空闲徐向前就会到老百姓家里转一转。
这天他和警卫员随意走进了麻其老人家中,老人正坐在被窝里取暖。麻其想从床上起来,徐向前赶紧上前一步,按住了他:“大爷,够冷的哈。”徐向前觉得那破被子薄薄的,仅有很少的一点暖意,“你就坐在被窝里,咱们拉拉呱。”说着,他把自己披的大衣脱下来,盖在了麻其的薄被子上面。警卫员想阻止,徐向前摆摆手说:“咳,咳,你出去吧,我和大爷说说话。”
麻其心中一热,眼晴有些湿润起来。徐向前倾着身子,拉着他那粗糙的手与他家长里短地说着
话。麻其看徐向前嘴唇有些发青,想把大衣让他披上。徐向前用力制止了:“大爷,这是送给你的。”
告辞的时候,麻其还是起来了,徐向前赶紧给他披上大衣,拉了拉领子:“这样会暖和一点,别送了,有空我再来看你……”
拐过院子墙角的时候,警卫员突然对徐向前小声说:“首长,大爷家的木桶盛的水不易上冻,咱们饮马用的铁桶,太容易冻实心了,要是……”徐向前摆摆手制止了他,大步向前走去。
这些天天气太冷了,饮马水很快就被冻住了,冻实的冰块倒都倒不出来,非常麻烦,警卫员打的小九九是想要麻其家的木桶,但看到徐向前很坚决地摆了手,知道没有戏了,也就打消了这一念头。
可是说来也奇怪,第二天警卫员在大门楼下发现了一只不知道从哪里飞来的木桶,他高兴地拿着去井上打满水,提回来就放到了马头前面。他站在一边,高兴地观察着,马悠闲地喝几口水,偶尔抬起头来看他一眼,温驯的眼睛中好像充满感激之情。
突然,警卫员感觉身后有人,他扭头一看,是徐向前来了,正用严厉的眼光逼视着自己,食指直直地指着木桶。“我、我……”警卫员正想解释,被徐向前毫不客气地打断了,“我什么我,赶紧给麻大爷送回去。”警卫员想,肯定是自己昨天说的话让大爷听见了,大爷知道咱们的军队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所以偷偷把木桶给送过来了。于是他赶紧倒掉水,提起桶来就小跑着去了。
徐向前在军用地图前思考着,时而也会用手在上面指点比画一下。不一会儿,警卫员提着空空的木桶慢吞吞地回来了。
徐向前转回身来:“怎么回事儿 ”
警卫员汇报说:“麻其大爷家的木桶还好好地在家里呢,他根本不承认这是他家的木桶。”徐向前自言自语道:“难道是长着翅膀自己飞来的 ”警卫员赶紧接上说:“咱们什么异常情况也没有发现,什么动静也没听到,早晨起来大门楼下就发现了这只木桶,说不定就是自己飞来的呢。”徐向前瞪了他一眼,他赶紧住了嘴。徐向前又问道:“老人家怎么说的 ”警卫员小声说道:“大爷说,找不到主儿就先用着呗。”徐向前嘱咐道:“先注意观察情况吧,看到底是谁给咱送来的,
然后再做处理。”警卫员出去了,徐向前又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摇摇头又回到了地图前面。
又过了一天,一切都已收拾整齐,部队就要出发。徐向前让警卫员提起两个铁筲桶,招呼说:“走吧。“警卫员有些疑惑,但还是听话地紧跟上了他的脚步。
他们再次来到了麻其家的小院子,麻其看着警卫员提的铁筲桶,问道:“这个……”徐向前用一只手揽着麻其的肩:“天气太冷了,咱们屋子里说话吧。”
坐下后,徐向前说道:“麻大爷,部队马上就要出发了,我们过来向你告个别,再来看看您老人家哈。”麻其说:“别见外啊,你送我的棉大衣可暖和了。”徐向前说:“前天早上,我那里突然飞去了一只木桶,我用来饮马可好用了,特别是这大冷天。可是,你说说它会长翅膀吗 怎么就会飞了去呢 ”麻其呵呵一笑:“山里奇事多,长翅膀也是有可能的。”徐向前用舒缓的语调深情地说道:“玩笑话咱就不多说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啊,这说明我们的军队是得到了拥护和支持的,我们深深感谢父老乡亲们的大力支持啊。大爷啊,我有了那飞来的木桶,这两个铁筲桶也就用不着了,想着送给你哈,”麻其摇头:“这不行这不行。”徐向前笑了笑:“这也能给我们行军减轻一些负担啊。”
麻其嗫嚅着:“你看看你看看,这刚送了我大棉袄,怎么能再要这个啊 ”徐向前说:“不是说军民一家吗 咱们就别分你我了好不 ”
1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交代沂蒙的天气状况,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也为下文徐向前将身上大衣赠送给麻其老人做铺垫。
B.文中“首长,大爷家的木桶盛的水不易上冻,咱们饮马用的铁桶……”一句看似不经意的话,实则是全文叙事的转折点。
C.伏笔是小说常用的手法,如文中“徐向前让警卫员提起两个铁筲桶”就为下文将铁筲桶送给麻其老人埋下了伏笔。
D.“你说说它会长翅膀吗 怎么就会飞了去呢 文中连用两个问句,刻画出了徐向前对木桶来历感到紧张的心理。
13.文中画线段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达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6分)
14.简要分析“木桶”这一物象在文中的作用。(6分)
五、写作(40分)
15、以“面对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700字;
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渌口区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
语文试卷答案
1.A.
解析:B.推祟(chóng)应为推崇。C.狭隘(yì)应为狭隘(ài) D.精随(suí)应为精髓。
2.D.
A.“大约三分一左右”中“大约”和“左右”都是表约数,重复。B.通过……,使……,两个介词掩盖主语,句子缺主语。
C.是因为他们怀念那个时代的原因,“是因为”与“的原因”句式杂糅。
3.B
B 解析:A项,无理拒绝,不妥。C项,“一言九鼎”(形容说话分量大,起决定作用。)用错对象,不能用于自己。D项,“何足挂齿”(哪里值得挂在嘴上,不值一提的意思。)用错,谦敬失当。
C.①③②④
4、c
解析:抓提示词,一种……另一种……还有一种……
5、(1)身临其境(2)日新月异(3)波澜壮阔(每小题2分)
6、C
解析:.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始:开始,解释错误,应为“才”
D
解析:例句和D句中的“于”都解释为“向”
C 解析:A中“明年”:第二年,B中“老大”:年纪大了,D中“颜色”:容颜
(1)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解析:3分,计分点“为”“歌”、句子通顺1分
(2).感斯人言。 解析:3分,计分点“斯”“言”、被动句式各1分
10、略 (评分说明:每空1分,错一字则该空不给分)
11. 拟人 晚春 惜春
12.D “紧张的心理”错,这两个句子虽是疑问句,但结合下文徐向前的话来看,徐向前是知道事情的原委的,这两句是明知故问
13.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的方法(2分)。“按“脱”“盖”等一系列动作,表现了徐向前关心爱护百姓的形象(分析1分,作用1分);“大爷,够冷的哈”“你就坐在被窝里,咱们拉拉呱”等极具方言特色的语言,形象地刻画了徐向前平易近人的一面(分析1分,作用1分)。
14①“木桶”是全文的线索。小说围绕“木桶”叙事写人,“木桶”贯串全文始末。②展现人物形象。“送桶”的情节展现了麻其老人知恩图报的品质,“还桶”的情节塑造了徐向前治军严明的形象。③揭示主旨。围绕“木桶”的一系列情节揭示出“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家亲”的小说主题。
15、【写作指导】本题是半命题作文。“面对”是一个动词,横线上需要补上一个宾语。这个文题的选择面非常广,如:面对疫情,面对挫折,面对诱惑,面对未来,面对自然,面对困境,面对掌声,面对次成功,等等。我们可根据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所掌握的材料进行选择。“面对”的主体,可以是作者本人,可以是他人,也可以是一个团体或组织,甚至是一个国家或民族。至于文体,文章可写记叙文,例如记一次经历,面对一项重大变故,x×是如何做的。也可写成议论文,例如谈如何坚定“面对”,需要勇气,需要能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