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11.2 《五代史伶官传序》名师课堂课件(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11.2 《五代史伶官传序》名师课堂课件(共4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5 11:12: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五代史伶官传序
高二年级 语文
作者作品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自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散文说理畅达,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 之一。他曾官至参知政事,与人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
文题解读
本文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是欧阳修为《伶官传》所写的短序。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伶官,是指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
据《伶官传》记载,后唐庄宗宠幸伶人,伶人因而用事,败政乱国,终至国灭身亡。本文是欧阳修通过对后唐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来告诫北宋统治者要以史为鉴。
第一段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论点
盛衰:王朝的兴盛与衰败
天命:上天的命数
人事:人的作为
原:推其根本
所以:……的原因
文意理解
文章以“呜呼”这一感叹词起笔,有何深意?
文章以“呜呼”的感叹突兀而起,引发作者对历史的沉痛追问和感慨。五代十国时期,可以算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黑暗的时期之一,作者感慨沉痛,故作序论皆以“呜呼”开篇。同时也为全文奠定了哀婉的感情基调。
问题探究
第二段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世言:世人说
晋王:庄宗父亲李克用
文意理解
此三子者,吾遗恨也。
梁:黄巢部将朱温,投降唐朝,受封为梁王。李克用曾与朱温联合剿灭黄巢军,后朱温多次意图杀害李克用,二人结怨越来越深,不共戴天,此后对峙争霸数十年。
刘仁恭:文中所写“吾所立”是指刘仁恭借李克用兵马夺取幽州,后与李克用反目,归附于朱温。
契丹人: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曾与李克用结盟,夹击朱温,后背约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矢:箭
与:给
其:副词,表祈使语气
乃:你的
文意理解
第二段
第二段
文意理解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少牢:“牢”,祭祀用的牲畜。少牢是指羊、猪各一头。
从事: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
告庙:天子或诸侯遇出巡、战
争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
这几个动词刻画了庄宗李存勖怎样的形象?
他对复仇极为重视:他将箭藏在供奉祖宗的宗庙之中,并且每次出兵都要以少牢祭奠,得胜后,请下箭,还要用锦囊盛起来,告慰父亲。
他对复仇极为决绝:每次作战都要带着这三支箭,矢志不渝,誓死报仇。因此,这几个动词,刻画出庄宗一心执行父命决绝复仇的形象。
问题探究
第二段总结
第二段详细叙述了庄宗接受并执行晋王遗命的经过。这一段叙事没有直接的议论,但是作者寓论点于叙述之中,与第一段的“盛”和“得天下”相照应,为下文张本。
第三段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方:当
其:指李存勖
系:捆绑 组:泛指绳索
函:作动词用,用木匣装
而:表承接
文意理解
作者为何要大费笔墨逐一描写庄宗消灭敌人的场景?
写庄宗逐个消灭仇敌,是为了极力表现其声威的壮大,一方面照应开头“盛衰”的“盛”,极力写英勇杀敌的威武雄壮,也暗示了成功背后的艰辛。另一方面越写奋勇杀敌的极盛之势,也越能与下文的迅速败亡形成对比,从而更好地揭示主题盛衰之理,在于“人事”。
问题探究
第三段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仇雠:仇人
东:名作状,向东
及:等到 至于:以至于
泣:动作名,泪水
其:加强语气
文意理解
李存勖履历
年代
事件
885年
908年
912年
923年
926年
出生
受三矢,继承遗志
破幽州,灭燕,“系燕父子以组”
灭后梁,“函梁君臣之首”,建立后唐
后唐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一夫夜呼”
公元926年,枢密使崇韬和他的女婿、庄宗的异母弟相继被杀,加上其他天灾人祸,一时谣言四起,人心浮动。兵士黄甫晖当时奉命戍瓦桥关,戍期已满,却被留下守贝州,心怀不满,便趁机发动兵变。因这次兵变发生在夜间,故称“夜呼”。庄宗之祸,自皇甫晖一夫夜呼而起。
“乱者四应”
李嗣源发动兵变,郭从谦首先响应,率众兵攻皇城,纵火焚烧兴教门,闯入内宫,乱兵在宫楼上用箭射死了仓皇东出的唐庄宗。《伶官传序》将其概括为“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以及“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第三段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对比
文意理解
第三段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岂:难道
抑:或者,还是
本:探究 忧劳:忧虑辛劳
兴:使……兴盛
逸豫:安乐
文意理解
第四段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举:全,整个
忽微:极小的事
所溺:所溺爱的人或物
文意理解
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想通过后唐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体会“岂独伶人也哉”的言外之意
问题探究
写作目的
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目的是评述伶官受宠幸而乱政的史实,借古讽今,讽谏当时北宋王朝的执政者要以史为鉴。
问题探究
我们还学过哪些“借古讽今”的文章?
杜牧《阿房宫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苏洵《六国论》:“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贾谊《过秦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问题探究
伶官传序
论点
论证
结论
推论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举庄宗为例,原其得与失


接受父命报仇雪耻,系燕父子函梁君臣
一夫作难仓皇东出,伶人困之身死国灭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事例
文章是如何步步深入总结庄宗得失天下历史教训的?
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文章开篇开宗明义,正面提出主张,以此作为全篇的总纲。继而叙写后唐兴盛破亡,进一步阐明成败由人的道理。篇末发表议论,探究因由,总结教训。文章逻辑严密,布局恰切,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由叙写史事到议论说理,最后画龙点睛,一语道破。
写作特色
文章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文章运用了对比论证方法,写后唐的盛衰对比,先写庄宗极盛的史实,再写其极衰的场面,后面总言兴亡,喟叹不已。一盛一衰,既扬又抑,交错成文。通过盛衰对比,昭示了忧劳兴国、逸豫亡身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历史教训。
问题探究
辞气委婉,言语恳切
文章作为一篇旨在以史为鉴的史论文,依据史实,娓娓道来,仿佛与预想中的读者谈古论道,辞气委婉,言语恳切。文章叙庄宗功业辉煌,语含敬佩;述其迅疾陨落,则充满叹惋;论其败因,先用反问,再以疑问呼应观点,使得说理委婉恳切。
写作特色
抑扬顿挫,错落有致
文章以散体写史论,间以对仗工整的骈句,骈散结合,错落有致;适当运用长句,调节语势,张弛有度,读起来抑扬顿挫,感情饱满,气势旺盛。
写作特色
语言平实,言简意丰
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基本用平实的语言叙述事例,阐发道理,平易近人,自然晓畅。叙事不枝不蔓,概括性强;议论简明扼要,切中肯綮。有些语句,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言简义丰,发人深省。
写作特色
一词多义
反馈与评价
1.盛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兴盛
请其矢,盛以锦囊: 装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旺盛
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强盛
2.困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 围困
智勇多困于所溺: 困扰
一词多义
3.告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告诉
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祭告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禀告
反馈与评价
重点虚词
其: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表祈使语气,译为 “一定”“应当”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代词,他,代庄宗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副词,加强语气,不译
反馈与评价
通假字
及仇雠已灭:
“雠”同“仇”,仇人
反馈与评价
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⒈负而前驱 前:向前
⒉仓皇东出 东:向东
⒊一夫夜呼 夜:在夜里
⒋乱者四应 四:在四面
反馈与评价
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⒈函梁君臣之首 函:用匣子装
使动用法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兴:使兴盛 亡:使灭亡
反馈与评价
词类活用
形容词作动词
1.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乱:作乱
形容词作名词
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忽微:细小的事情
2.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智勇:有勇有谋的人物
反馈与评价
古今异义
⒈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官名,这里泛指一类官
(今义) 干某项事业;处理,处置;办事,办理事务
⒉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古义)人的作为
(今义) 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等工作;人情事理
反馈与评价
特殊句式
⒈判断句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此三者,吾遗恨也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反馈与评价
特殊句式
⒉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后置)
请其矢,盛以锦囊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而告以成功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反馈与评价
特殊句式
⒊省略句
(庄宗)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
以三矢赐(于)庄宗而告之曰
(庄宗)请其矢,盛(之)以锦囊
岂独(庄宗之困于)伶人也哉
(庄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
反馈与评价
特殊句式
⒋被动句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反馈与评价
课后作业
优秀的史传文学,往往围绕历史人物,选取恰切的历史事实,既叙写人物生平,又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同时将史家对人物的评价和对历史的态度蕴含其中。请同学们以“历史的评说”为主题,以本课所学为基础,完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评论文章。
《伶官传序》旨在知古鉴今,告诫沉溺的恶果,警示亡国的落魄。同样,人生的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沉淀下来的,人的智慧和勇气常常被自己所溺爱的事物所困。这样的规律于今日也能带给我们启示,来指导我们当下的生活。优秀的文学作品就如火炬在前,一直照亮我们的漫漫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