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之美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桥之美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2-17 21:12: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2.《桥之美》导学案
班级: 姓名:
教师寄语: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 罗丹
学习目标
1.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2.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3.学习作者抓住事物总的特征运用举例子等进行说明的方法
4.体会作者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的写法,培养审美能力。
学习重点: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学习难点: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说明方法,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学法指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相结合
计划课时:一至二课时
学习评价:自评、小组互评、师评结合
资料助读
1.作者简介:吴冠中(1919—2010),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2010年6月25日,吴冠中先生病逝于北京,。清华大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在26日发出的讣告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中称:我国杰出艺术家,艺术教育家,中国共产党党员,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法兰西学士院艺术院通讯院士,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清华大学教授吴冠中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6月25日23时57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2.小品文:是一种散文的流派。题材的包容和体裁的自由,是其主要特点。短小灵活,简练隽永,具有议论、抒情、叙事等多重功能,偏重于即兴抒写零碎的感想、片断的见闻和点滴的体会。
3.科学小品文:也称知识小品或文艺性说明文。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 特点:科学小品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言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读这类文章能活跃思维、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很受广大读者的 喜爱。(依“百度百科”编)
学习过程:
一、自主探索,整体感知
1.给加点字注音
煞( ) 颐和园( ) 险峻( ) 点缀( ) 驻足( )
2.解释词语
驻足:
销魂:
前瞻后顾: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3.作家作品
本文的题目是“桥之美”,从内容上说,是一篇(说明文)作者是(吴冠中)
4.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二、合作探究,深入感知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
2.作者说:“美术工作者大都喜欢桥”,作者本人也是这样,但他与其他的人有些不同之处,他对桥的喜爱的独特视角是在哪里呢?
3.作者为了说明自己喜爱桥的独特视角,举了许多例子,阅读课文,按课文顺序写在下面。
三、研读赏析,揣摩品味
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作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为什么说“发闷的”苇丛作了一次“深呼吸”?
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残月,也令画家销魂!作者为什么单选早春天气和石桥?
3.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趣。为什么说“形与色”的乐曲?
四、拓展延伸,迁移生成
1.古诗文中有许多写桥的诗句,在下面写出两句,并注明出处、作者.
诗句: 出处: 作者:
诗句: 出处: 作者:
2.查找马致远的《秋思》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朗诵几遍,谈谈这两首诗中桥的美和作者眼中的桥之美有什么不同?
五、当堂达标,自我检测
1.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现在大慨很少有人用这口吻教训后生小子了。
B.彻底催毁了画家眼中的结构美。
C.即使碰不见晓风惨月,也令画家消魂。
D.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
2.下列加横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
A.艺术形式处理中,往往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B.每过环形的山谷,东张西望,许多桥的直线时时划断陡坡。
C.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
D.如果煞它风景,虽然绿水依旧绕人家,但彻底摧毁了画家眼中的结构美。
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1)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 )
(2)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 )
(3)“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人家——房屋,那是块面;流水,那是长线、曲线,线与块面组成了对比美……( )
(4)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 )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