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怀疑和学问》课件(共34页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怀疑和学问》课件(共34页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6 19:28: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
研究学问的三个境界
导入新课
在秋天里,夜里吹起了西风,碧绿的树木都凋谢了。树叶子一落,一切都显得特别空阔。一个人登上高楼,看到一条漫长的路,一直引到天边,不知道究竟有多么长。王国维引用这几句词,形象地说明了一个人立志做一件事情时的情景。志虽然已经立定,但是前路漫漫,还看不到什么具体的东西。
第二个境界几句词引自欧阳修的蝶恋花。王国维只是借用两句话来说明:在工作进行中,一定要努力奋斗,刻苦钻研,日夜不停,坚持不懈,以致身体瘦削,连衣裳的带子都显得松了。但是,他(她)并不后悔,仍然是勇往直前,不顾自己的憔悴。
第三个境界的词引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意思是:到处找他(她),也不知道找了几百遍几千遍,只是找不到,猛一回头,那人原来就在灯火不太亮的地方。中国旧小说常见的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表达的也是这个意思。王国维引用这几句词,来说明获得
成功的情形。一个人既然立下大志做一件事情,于是就苦干、实干、巧干。但是什么时候才能成功呢?对于这个问题大可以不必过分考虑。只要努力干下去,而方法又对头,干得火候够了,成功自然就会到你身边来。
导入新课
预习课文 相关介绍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中国历史学家、民间文艺研究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走近作者
【代表作】
《孟姜女故事研究集》《妙峰山》《顾颉刚民俗论著集》《中国上古史研究讲义》《顾颉刚古史论文集》等。
走近作者
程颐( ) 譬如( )  
虚妄( ) 停滞( )


wàng
zhì
字词积累
理清思路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1、2)提出文章的总论点。
第二部分:(3—6)阐明总论点,这是本文的论证部分。
整体感知
分析段意 细读感悟
一、阅读第一部分,说说文章的论点是什么,这样写有何作用。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张载
“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细读感悟
文章的论点:
研究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学则须疑)
作用:
提出了论点;
学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论据,这就使得论点的说服力更为增强。(道理论证)
细读感悟
二、阅读第二部分,根据内容划分层次。
第一层:(3—5)论证第一个分论点: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第二层:(6)论证第二个分论点:怀疑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细读感悟
1.说说第三段的内容是什么?
细读感悟
做学问所依据的材料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这种材料最要紧最可靠;一种是别人的传说,这种材料不一定可靠。
内容:
2.第四段可分为哪几层?分别讲了什么?
(1)“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事前的思索和不随便轻信的怀疑精神乃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细读感悟
(2)“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有什么科学根据?”
三皇:
指伏羲、神农、女娲
五帝:
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腐草为莹:
据《礼记·月令》篇:“季夏之月……腐草为萤”。
细读感悟
举例论证:举二例(“三皇、五帝”的传说、“腐草为萤”的记载)具体说明如何以怀疑的精神对待传说。
(3)“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指出怀疑的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细读感悟
3.第五段和第四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为什么写了第四段还写第五段?两段的内容有何不同?
第四段说的是对于“传说”要用怀疑精神对待,第五段则说读书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这方面论及了,文章的论述才算是全面,亦可见作者构思的周到。
细读感悟
第四段:侧重说怀疑思索是为了取“是”弃“非”,攻破“一切虚妄的学说”。
第五段:侧重说怀疑思索的三个步骤及其目的:“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内容:
细读感悟
4.文中所说的怀疑精神有什么样的内涵?它对做学问有什么重要意义?
作者所说的怀疑精神指的是对于传说的话,都要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这样就不会盲从和迷信,这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细读感悟
5.阅读第六段,说说「开头」的作用。
结构上:承上启下。
内容上:提出了文章的两个分论点。
细读感悟
6.简述第六段的论证过程。
文章首先采用了一个过渡句,即总结上文,又提出本段论点;接着通过正反对比论证怀疑精神对治学的重要性;再用戴震治学善问的例子,以及法国哲学家笛卡儿的名言来论证论点;最后得出结论,强调了怀疑对一切学术的重要性。
细读感悟
7.结合上下文,揣摩下面这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细读感悟
(1)开头的“一切”是否太绝对了?对此,你怎么看?
不绝对。因为作者这里用的“一切”是由论述问题的内涵所决定的,着重强调“怀疑”对于学问家的重要。因为前面已充分论证了“怀疑”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所以只要是做学问,
细读感悟
就得有怀疑精神,这个思维品质便是所有学问家应该具备的。“一切”有“所有”之义。却比“所有”更多一层加重、强调的意味。
细读感悟
细读感悟
(2)这段文字中有四个“常常”开头的短句,他们的顺序是否可以任意调整?为什么?
不能随意调换顺序。第一个“常常”后面所说的是“要抱怀疑的态度”,第二个“常常”后面所说的是“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前句所说的“怀疑”是“辩论”的前
提条件;第三个“常常”后面所说的“评判书中的学说”和第四个“常常”后面的“修正书中的学说”,前面所谈的“评判”也是后面所说“修正”的前提。所以“怀疑”“辩论”“评判”“修正”这四步构成逐层深入,步步递进的关系,不能任意调换顺序。
细读感悟
写法探究 课堂小结
1.层层深入论证,用分论点论证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分论点
1.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2.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写法探究
2.事理分析得透辟周密。
①文章为了论证对传说必须有怀疑精神,首先说明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说明事实和证据有两个来源,说明传说不一定可靠,而从传说找证据又为治学所不可缺少,这样就很自然地推论出对于传说都应经过一番事前思考这个道理。
写法探究
②对什么叫“怀疑的精神”,作者阐释得十分明确。所谓怀疑,是指决不轻信,是经过思考,分清是非,决定信与不信;进而又把怀疑分析为“怀疑、思索、辨别”三步。
③在论证怀疑对建设新学说的作用时,又将怀疑到创新的治学过程分析为怀疑、辩论、评判、修正、创新五步。
写法探究
3.多种论证方法的运用。
道理论证
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写法探究
本文是历史学家顾颉刚写的一篇谈治学方法的短文。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方法,根据古代著名学者的治学经验和自己的经验,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才能辨伪去妄,才能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
课堂小结
谢谢观赏
THANK YOU FOR LISTE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