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告终。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程标准
1.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2.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1919年的5月4日是不平凡的一天,北京3000多名爱国学生在天安门集会游行,展开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口号声、演讲声犹如响彻云霄的春雷,划破了沉闷的北京上空。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
一、觉醒—五四运动
一、五四运动
5、国际:
(一)背景
1、政治:
2、经济:
3、阶级:
4、思想: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导致国内阶级矛盾加深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马克思主义传播
一战期间,日本加快侵略中国
俄国的十月革命为中国指明方向
根本原因
(二)过程
过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中心
主力
口号
主要方式
结果
5月4日起
6月5日起
北京
上海
学生为先锋
工人(主力)商人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游行示威
学生罢课
工人罢工
商人罢市
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学生被捕,运动推向全国
罢免曹、章、陆职务释放被捕学生;
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一、五四运动
细看各阶层反应
6月3日上海
机器纺纱等
行业
六七万工人
大罢工
工人
商人
6月5日上海
学生一日不
释,本店一
日不开“罢
市救国”等
标语。
北大校长蔡元培同情学生,积极营救学生
山东各地
农民响应,
开展抵制
日货和断
绝粮源
的斗争。
乞丐之首
领,六日
曾有通告,
不准在路
行乞,妨
碍救国!
一律停止盗窃行为,若有违背者,按帮规处罚。
学者
农民
乞丐
小偷
特点:全民族的救亡运动,广泛的群众基础
3.弘扬五四精神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五四运动前后,我国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在追求真理中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勇于打破封建思想的桎梏,猛烈冲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9年4月30日)
爱国
进步
民主
科学
一、五四运动
(三)性质
习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摘录)
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
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以磅礴之力鼓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
爱国革命运动
社会革命运动
思想启蒙运动
结合材料,分析五四运动的意义
一、五四运动
(三)意义
材料: “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
未竞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
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
思想文化: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
政党建设: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新民主主义的开端: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民族觉醒:民族意识升华,孕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五四精神
同: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
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
旧民主主义革命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革命前途:资本主义
革命范畴:世界资产阶级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革命前途:社会主义
革命范畴:世界无产阶级革命
领导阶级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异同:
异
最大不同?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918年
下半年
《新青年》大量宣传马克思主义
1919年
5月4日
五四运动爆发
5月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920年
李大钊、陈独秀在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4月
共产国际派代表来到中国
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北京建立了共产党小组
8月
10月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背景
1、经济基础:
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2、阶级基础:
工人阶级力量壮大
3、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日益结合
4、组织基础:
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南陈北李)
5、外部因素:
共产国际的帮助
由列宁领导创建,是一个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组织的国际组织。其任务是团结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推翻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确立世界范围的无产阶级专政,建立世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彻底消灭阶级,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二)诞生标志:
中共一大
1、时间:
1921年7月23日
2、地点:
上海——浙江嘉兴南湖
3、参会代表:
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维经斯基)
4、主要内容:
①党纲:
党的名称:
中国共产党
奋斗目标:
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②党的中央机构:
中央局、陈独秀任书记
③党的中心工作:
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二)诞生标志:
中共一大
5、历史意义:
①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中国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
②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③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④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三)中共二大:
1、时间:
1922年
2、内容:
中共一大目标: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中共二大纲领:
最高纲领:即最终目标为:“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符合中国国情
确立了党的纲领,明确了党的任务,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大革命(1924—1927)
1、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背景:
(1)中共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屡次失败;
(3)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指导。
中 国共产党成立后,党的中心工作领导工人运动,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但工人运动受到了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的色结镇压,尤其是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林祥谦、施洋烈士宁死不屈慷慨就义,工人运动也从此转入低潮。
国共两党在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中逐渐认识到各阶级合作的重要性。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2.过程:
材料二:要反抗帝国侵略主义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来联一致,共同协作,互相扶持。
——孙中山1924年国民党“一大”中的讲话
材料一: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
——《中共三大关于国共合作的决议案》
(1)中共三大(1923年)
通过国共合作的决定;
(2)国民党一大(1924年)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形成,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3.合作基础:
“新”在反帝
“新”在强调普遍平等的民权;
反帝反封相结合
“新”在更关注农民和工人
4.意义:
国共合作的实现,标志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的国民革命席卷全国。
党内合作
仍未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大革命(1924—1927)
3、国民大革命:
(1)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2)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准备: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两次东征消灭陈炯明势力。
(4)高潮:1926年,国共合作开始北伐,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
(5)意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推动民主革命进程。
1924年5月,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建立黄埔军校(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
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三、国民大革命(1924-1927)
四、国民革命的失败:
1927年蒋介石“四·一二”政变和汪精卫“七·一五”分共
1、标志:
2、原因:
3、教训:
右倾:是保守主义、投降主义,主要表现为保守、妥协、退让。
(1)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革命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武装,
(2)必须依靠农民,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①主观:中国共产党缺乏斗争经验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犯了右倾错误,放弃了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
②客观: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加剧;帝国主义势力的干涉;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
③根本原因:两党在阶级性质和革命目标的根本分歧。
课堂总结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五四运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原因
过程
意义
诞生条件
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诞生意义
中共二大
国共合作
国民革命
背景
实现
意义
准备
高潮
结果:失败
拓展探究
第一次国共合作,国共两党采取党内合作的合作方式,即共产党员以个人的名义加入国民党。试想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合作方式?
①共产党人当时力量弱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目的是为了将它改造成工农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斗争任务。
②党内合作不是共产党并入国民党,共产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经济上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合作不是组织上的合并,这是因为两党所代表的根本利益和最终目标不相同,两党的性质有着根本的区别。
课堂练习
1.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罗家伦说:“自从受了'五四’这个大刺激后……无论是谁,都觉得从前的老法子不适用,不能不别开生面,去找新的法子,这种潮流布满于青年界。”由此可以看出,五四运动最直接的影响是
A.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促进了中国教育的改进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2.1921 年,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规定:“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废除资本家私有制……归社会公有。”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表明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B.党纲的通过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规定中国共产党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
D.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
C
C
课堂练习
3.从1924年1月至1927年4月前,国民革命运动及北伐战争的进展,主要依赖于
A.以国共合作为核心的统一战线的推动
B.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的推动
C.以中国国民党领导的国民政府的推动
D.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国共合作的领导
4.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导致革命统一战线破裂,国民革命失败。它给中国共产党留下的最为深刻的教训是
A.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B.没有发动广大农民参加革命
C.没有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D.没有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