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25 08:34: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西洋势力侵略起始的时候,正是我们抵抗力量薄弱的时候……我们一面须接受新的文化,一面又须设法振兴旧的政教。中华民族在近代所遇着的难关是双层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人民英雄纪念碑金田起义浮雕
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
中国封建主义的压迫
抗争
自救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课程标准:
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一、国家出路的探索
—太平天国运动与
洋务运动
二、列强侵略的加剧
—边防与海防
1843年,刚刚结束的鸦片战争似乎没有对李鸿章的生活产生影响。这一年,少年科场得意的他写下了“丈夫只手把吴钩, 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 三千里外欲封侯”的豪迈诗句。其后他考中了进士,并入职了前途远大的翰林院。1851年,一场狂飙突进的社会动荡打乱了他的传统升官之路,却给他“封侯”提供了可能性。
——摘编自苑书义《李鸿章传》
“社会动荡”是何事?
太平天国运动
一、国家出路的探索
(一)太平天国运动
晚晴生活窘迫的平民
材料2:广西夏季水灾严重,而秋、春、冬季的旱灾也同样不轻。晚晴广西旱灾22次,平均不到三年就发生一次。...晚清广西大蝗灾就有21.....所下之处禾苗菽麦嚼食一空....
——《近代中国 灾荒纪年》
材料1:清王朝政权日趋腐朽没落,吏治败坏,部队素质低下、军纪涣散。鸦片战争的失败,加剧了清王朝固有的社会矛盾和危机,加之道光末年天灾人祸不断,百姓无路可走,不得不铤而走险,全国各地反清起义风起云涌。
思 考 :太平天国是在怎样的环境下爆发的?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阶级、民族矛盾激化
自然灾害频发
洪秀全创拜上帝教
一、国家出路的探索
(一)太平天国运动
金田起义
定都天京
北伐西征
这样的梦想能实现吗?
天京事变
过于理想
安庆战役
天京陷落
缺乏社会条件
项目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不同点 产生背景 全盛时期 走向衰落
经济主张
群众基础
时代特点
相同点
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绝对平均主义,发展小农经济。(落后性)
(违背历史发展趋势)
主张保护私有财产,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进步性)(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反映了农民对于土地的渴望,能够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未能反映农民对土地的愿望和要求,无法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思想结晶;具有极大的空想性,根本无法实现
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反映了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学习的迫切愿望
反封建的革命性;都未能真正实施
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比较
一、国家出路的探索
(一)太平天国运动
材料1: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借助宗教而挣脱传统的六道轮回。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净自己身上的封建东西。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2:它不仅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引起传统的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在中央权力的下移、汉人官员权力的增长、洋务派和清流派官僚集团的形成。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思 考 :太平天国结局是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哪些影响?你是怎么看的?
直接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直接原因: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
影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
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1861年)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创立湘军,平定太平天国
曾国藩
洋务运动代表人物
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 催生了洋务运动
操练淮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参与洋务运动,积极倡建近代海军、建立北洋水师
李鸿章
洋务运动代表人物
镇压太平天国,兴办洋务,平定陕甘,收复新疆,建设西北
左宗棠
洋务运动代表人物
发展军工重工业;创办自强学堂等学校;参与推动晚清新政
张之洞
洋务运动代表人物
一、国家出路的探索
(二)洋务运动
1、背景:
①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统治阶级中一些当权人物看到欧美国家的坚船利炮。
②抵抗太平天国运动中,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
2、目的:
在不改变传统政治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1、背景:
2、目的:在不改变传统政治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3、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4、口号:自强、求富
5、代表人物:奕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如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
——冯桂芬《校邠庐抗议》
曾国藩
李鸿章
恭亲王奕
左宗棠
张之洞
一、国家出路的探索
(二)洋务运动
一、国家出路的探索
(二)洋务运动
6、实践
拓展史料:
官督商办:商人出资,政府委派官员来管理。经营管理权掌握在不懂技术业务的政府官僚中,导致腐败、亏损。
洋务运动中后期,少数“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发展为独立经营的商办企业,从而产生了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19C70Y)。
约20家军事工业
约40家民用工业
均采用机器生产
逐步采用洋枪、
洋炮装备军队
创立了海军。
创办24座洋务学堂
派遣约205位留学生
翻译200多册西文书籍
工业
军事
教育
外交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对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增强了国力,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迈出了早期现代化的第一步
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教育现代化)
提高了清军的战斗力,加强了海防(军队现代化)
推动了政治的现代化
一、国家出路的探索
(二)洋务运动
6、影响
8、局限性: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军事和生产技术,是对封建制度的修补,失败是必然的(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其破产)
“洋务运动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一、国家出路的探索
(二)洋务运动
二、列强侵略的加剧
(一)边疆危机
新疆
1、西北塞防—左宗棠收复新疆
1864年,新疆内乱。
1865年,阿古柏入侵新疆,俄国占领伊犁。
1875年,左宗棠发兵平乱。
1878年,收复新疆南北两路.
1881年,中俄《改订条约》,收回伊犁。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正式建省,西北渡过危机。
二、列强侵略的加剧
(一)边疆危机
相关史料
2、西南门户——中法战争
1883年8月,法国控制越南,将矛头对准中国,12月战争爆发.
1884年8月,法军进攻台湾未果,转而偷袭马尾军港,炮毁福州船政局。
1885年3月,广西,冯子材,镇南关大捷
1885年6月,签订中法《越南条款》,法国占领越南
1885年台湾建省,强化管辖
二、列强侵略的加剧
(一)边疆危机
材料一: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强盛。但国内市场狭小,统治集团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日)田中义一
(2)直接:朝鲜东学党起义爆发,日本借机派兵入朝。
(1)根本(内部):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在“大陆政策”指引下,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不断膨胀。
材料二:19世纪末年,正在迅速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各资本主义强国,把侵略目光越来越集中到还没有被完全分割的少数地区。中国和邻近中国东北地区的朝鲜,成为它们在远东争夺的焦点。
——李侃《中国近代史》
日本
朝鲜
满蒙
中国
亚洲乃至全世界
台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说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从日本内部、外部两方面回答)。
思考
1.背景
二、列强侵略的加剧
(二)甲午中日战争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黄海海战
威海卫战役
李鸿章
“避战保船”
二、列强侵略的加剧
(二)甲午中日战争
2.经过
条款 内容 危害
割地
赔款
开埠
设厂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严重破坏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
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
经济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
思 考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对清政府产生什么影响?
中国社会半殖民化的程度大大加深;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二、列强侵略的加剧
(二)甲午中日战争
3.条约及其危害
4.影响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1895年5—10月)
原因:《马关条约》后,日本侵占台湾
概况:台湾义勇军和刘永福黑旗军起抗日
意义:表明了台湾人民不屈服于日本占领的坚强意志。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列强经济侵略
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民族危机程度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的斗争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先后领导戊戌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建立起民主共和政体
清政府的政策调整
面对统治危机,清政府推行新政,以适应近代化发展趋势,达到维护统治的目的,客观上加速了辛亥革命的到来
向外学习内容
由学习器物转向学习制度
革命力量
刺激了广大人民群众思想上的觉醒,更多阶级、阶层投入救亡图存的行列
自 强
求 富
列强入侵
不平等条约
宗藩关系解体
瓜分中国狂潮
三国干涉还辽
企图独霸中国东北
履行对俄结盟义务
法国
德国
日 本
策划
干涉
俄国
支持
干涉
意欲在远东扩大侵略势力
缓和与俄在欧洲的矛盾
支持
干涉
清政府


赎辽费
3000万
两白银
二、列强侵略的加剧
(三)瓜分中国的狂潮
二、列强侵略的加剧
(三)瓜分中国的狂潮
国别 势力范围
俄国 长城以北及新疆
英国 长江流域
德国 山东
法国 两广、云南
日本 福建
四顾茫然,路在何方?
势力范围:帝国主义国家凭借其军力和经济力量控制某国领土的一部或全部作为进行经济掠夺或政治侵略的特殊地区,不许他国介入。为了保证在该地区的优先权或独占地位,帝国主义国家往往迫使被侵略国家订立某种条约,以保证不将该地区的利益转让给他国,或者帝国主义国家之间订立条约相互承认对方的势力范围。
此去西洋,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求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
——刘步蟾
课堂小结
国家出路的探索:
列强侵略的加剧:
太平天国运动
(农民阶级)
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派)
边疆危机(新疆、台湾)
中法战争
甲午战争
瓜分中国的狂潮
1、1852年6月,太平天国发布《奉天讨胡布四方谕》。大意说:天下为上帝之天下,满洲为胡虏妖人,肆毒混乱。以中国五千余万之众,受制于满洲十万,可谓奇耻。现在皇天震怒,命天王扫除妖孽,“兴复久沦之境土,顶起上帝之纲常”,希望大家“同心戮力,扫荡胡尘”,“同享太平之乐”。这篇檄文说明太平天国(  )
A.主张反清复明 B.以宗教为武器 C.坚持封建大一统 D.抨击列强侵略
2、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
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B.“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
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D.“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
3、清制督抚有保举权,但对保举名额和官职有严格限制。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清政府不断放觉限制,使得各地督抚借军功保举自己的门生、部下等,湘、楚、淮军等地方军事集团逐渐形成。该现象反映出当时(  )
A.清政府开始出现统治危机 B.中央权力下移
C.地方割据势力迅速膨胀 D.专制制度名存实亡
4、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  )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现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5、1897年《知新报》记载,天津机器局“今其制造,略已扩充,制造火药弹炮、钢铁诸器……分厂极多,(甲午)战后颇有扩张,其业之兴盛有可望也”。湖北机器织布局在(1896年)“极力整顿”后,“竟盈余十八万金”,其产品畅销,备受欢迎。厂中的9名外国技师被裁去8名。这反映了甲午战后(  )
A .洋务企业有了显著发展 B .民族工业取得了技术独立
C .向西方学习进一步深化 D .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新动向
6、洋务派创办的金陵制造局主要生产大炮和弹药,福州船政局主要制造和修理水师武器装备,江南制造总局的主要产品为枪支、弹药、大炮、钢铁、轮船。据材料可知,洋务新政(  )。
A.期望保障国家安全 B.以赚取利润为主要目的
C.致力于改革封建政治 D.大力发展官督商办企业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