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1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2022-2023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优质课件(湘教版)(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3.1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2022-2023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优质课件(湘教版)(共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1-24 22:37: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
地球运动与气候
地球形状与气候
目录
CONTENTS
1、知道太阳直射与斜射下太阳辐射强弱的差异,能分析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
2、了解地球运动造成地球表面太阳辐射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差异,能举例说明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教学目标
《巴黎协定》是由全世界178个缔约方共同签署的气候变化协定,是对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作出的统一安排。《巴黎协定》的长期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
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在行动
影响气候的因素
除了人类活动会影响气候,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气候?
海陆的分布
地表的起伏
地球形状
地球运动
01
地球形状与气候
如下图,将两个温度计分别插入甲、乙两个盒子中的沙土,同时在阳光照射20分钟后,两个温度计的显示的温度会一样吗?为什么?
不一样。左图阳光直射沙土,获得光热多,温度高。 右图阳光斜射,温度低。
活动一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地面
概念
太阳辐射|是指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
生活中我们有没有感受到太阳高度的变化呢?
日出
日落
正午
地球形状与气候
影子长
影子短
影子长
90°
直射
斜射
太阳高度角大,照射面积小
=光照集中
=太阳辐射强
太阳高度角小,照射面积大
=光照分散
=太阳辐射弱
与太阳光线保持较大的角度,获得较多的太阳辐射
太阳能集热板为什么要倾斜一定的角度摆放呢?
地球形状与气候
A
B
C
太阳高度角相同
光热散布面积相同
获得太阳光热A>B>C
大 气 层
太阳光线
A B C
太阳高度角A>B>C
比较两幅图的太阳高度有何不同?获得的太阳光热一样多吗?
活动二
(1)读右图,A、B两处中哪一处的太阳高度大?哪一处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光热多?
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弱。
(2)在希腊语中,“气候”一词原义为倾斜,指的是由于太阳对在地面的投射角度不同而造成各地冷暖的差异。议一议,夏季温度高,冬季温度低,这与太阳高度有什么关系?
A处太阳高度大,A处获得的太阳光热多。
活动三
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高度变小,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变低。
太 阳 光 线
a
b
c
a>b>c
地球形状与气候
02
地球运动与气候
太 阳 光 线
自转
方向
周期
围绕中心
地理现象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一天
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时间差异
地轴
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与气候
地球自转→昼夜更替、太阳升落→太阳高度变化→气温等天气的变化
藏袍为什么只穿一只袖子?
新疆瓜果为什么甜?
地球自转与气候
你认为哪种运动状态可以代表地球的真实状态?
A:直立
B:倾斜
地球公转时,地轴是直立的,还是倾斜的?
观察比较
地轴总是倾斜的,会产生什么现象?
地球公转与气候
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交角
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变化
四季变化
地球公转与气候
极昼现象:极地地区出现一天之中太阳总在地平面以上的现象。
极夜现象:极地地区出现一天之中总是看不到太阳的现象。
地球公转与气候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图4-21 地球公转示意,以北半球为例完成下表:
节气 (日期)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昼夜长短
正午太阳高度
地球公转与气候
春分:3.21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赤道
昼夜长短:昼夜等长(全球)
正午太阳高度:适中
春分
夏至:6.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北回归线
昼夜长短:昼最长夜最短(北半球)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夏至
北极圈内极昼
南极圈内极夜
秋分:9.23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赤道
昼夜长短:昼夜等长(全球)
正午太阳高度:适中
秋分
冬至:12.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南回归线
昼夜长短:昼最短夜最长(北半球)
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冬至
北极圈内极夜
南极圈内极昼
23.5°N
23.5°S

春分
秋分
夏至
冬至
春分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3.21日前后
6.22日前后
9.23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
昼夜等长
昼夜等长
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等长
12.22日前后
填写表格(以北半球为例)
节气 (日期) 春分 3.21 夏至 6.22 秋分 9.23 冬至
12.22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昼夜长短
正午太阳高度
最小
昼短夜长
适中
昼夜等长
适中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昼长夜短
昼夜等长
最大
地球公转与气候
热带
北 温带
南温带
北寒带
南寒带
阳光直射
四季分明
四季分明
极昼极夜
极昼极夜
划分标准:
1.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2.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
3.极昼极夜现象
地球公转与气候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地球上的五带”图,填写。
五带名称 范围 太阳直射情况 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 南、北回归线之间 无极昼极夜
南、北温带 无太阳直射
南、北寒带
地球公转与气候
(1)对照“地球公转示意”图,说出太阳光线分别直射在赤道、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上的日期。
(2)哪一天北极圈内全部出现极昼现象?
(3)在你居住的地区,每年5月1日、10月1日的昼夜长短情况如何?
地球公转与气候
(4)将地球上的五带与其气候特征用直线连接起来。
(5)在地球上的五带中,非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哪一个带?欧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哪一个带?在七大洲中,绝大部分位于南寒带的是哪一个洲?
(6)在地球上的五带中,你居住的地区属于哪一个带?那里有太阳直射现象吗?每年哪个时间段昼长夜短?
热带
北温带和南温带
北寒带和南寒带
气候的四季变化明显
气候终年炎热
气候终年寒冷
地球公转与气候
2.“这里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描述的是(  )A.赤道地区 B.低纬度地区 C.温带地区 D.寒带地区
课堂练习
A
C
1、读图,这一天北极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极昼 B.昼短夜长 C.极夜 D.昼夜平分
课堂练习
D
B
3.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建站时间都选择在2月。读如图,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中的位置是(  )
A.段① B.段② C.段③ D.段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