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长春版) 期末检测题
(120分钟 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12分)
请在下面的横线处端正地书写名句和对联。(第1~7题每空1分,第8题2分,书写1分)
1.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2.怀旧空吟闻笛赋,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箫鼓追随春社近 。(陆游《游山西村》)
4.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 ,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5.会桃花之芳园,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6.杜甫《春望》中“ , ”一句化无情之物为有情之物,抒发了感时伤世之情。
7.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通过描写花草来体现西湖早春生机勃勃景象的句子是:
, 。
8.下面有个上联,请你试着对出下联。
上联:雪中送炭,贫困子弟登学府
下联:
二、阅读理解(48分)
(一)文言文阅读(21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酣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性嗜酒 嗜:
(2)期在必醉 期:
10.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两个主要的爱好:一是 ,达到了_______________的程度;二是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4分)
11.文章结尾提到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2分)
12.五柳先生“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2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1分)
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景公见之曰:“嘻!夫子之禄寡耶?何乘不佼①之甚也?”晏子对曰:“赖君之赐,得以寿②三族,及国游士,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
晏子出,公使梁丘据③遗之辂车④乘马,三返不受。公不说,趣⑤召晏子。晏子至,公曰:“夫子不受,寡人亦不乘。”晏子对曰:“君使臣临⑥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而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遂让不受。
(选文有改动)
【注】①佼:好。②寿:保。③梁丘据:人名。④辂(lù)车:大车,多指君王用的车。⑤趣:同“促”,赶快。⑥临:治理,管理。
13.判断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1)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 朝:上朝( )
(2)臣得暖衣饱食 食:吃( )
(3)公使梁丘据遗之辂车乘马 遗:遗留( )
(4)公不说,趣召晏子 说:通“悦”,高兴( )
1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
15.从选文看,身为国相的晏子有哪些优秀品质?(4分)
(二)现代文阅读(27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落叶也精彩
郑荣来
日前一场不小的秋雨,打落了树上的许多黄叶,飘飘零零,构成一色景致。往年立冬一过,更是飘飘洒洒,纷飞不断。特别是那些银杏树,金黄的叶片被阵风吹落,地上如同盖上层层黄金。一阵四五级西北风刮过,树上的黄叶,几乎全部离开枝头,无一残留。大马路边的那两溜同类也是如此,都把金黄献给了大地。步调是如此一致,说走就走,毫不留恋枝头。
我住的大院里,有二三十种乔木,落叶时间都各有其序。大道两边的柿树,个性最为特别,它的叶子本属红叶类,但从不大红大紫,只是奉献些微红的颜色,更多的是黄绿相间的斑驳,把红黄让给自己的果实。那柿子也是抢尽风头,总是以自己的丰满和金黄,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当叶子纷纷飘落,它仍独留风姿在枝头,奉献着多彩多姿的美丽。你看那一嘟噜一嘟噜的柿子,展示着与众不同的风韵,让所有的行人都不能不顾盼乃至流连。
为数最多的槐树,显示了树多势众的气派,院里的几乎所有的大道小路,都是它的领地,地上都有它的叶片。它们的落叶,不像银杏那样同步,而是先后有序,次第而落。它不断提醒人们,及时注意增添衣服。如同花开的时间,它们同科同属不同种,好几种槐树,总是你刚谢罢我又开,整个夏秋两季,没有间断过,仿佛时刻要人们关注它美丽的存在。它的叶子也是如此,虽不如槐花那样美丽,但那浅浅的黄色,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精彩。
树也是不可貌相。那几棵泡桐树,高大魁梧,可谓材大体粗,但落叶却早,与它的个子、块头不相称,老大没有老大的样儿。它尤其经不起打击,西北风一来,比谁都大的叶片,竟哆嗦得厉害,惊吓之声,比谁都大,甚至高叫“怕啦怕啦”,夜深人静时,制造恐怖气氛,真是没出息!我也是念及它叶阔荫大,夏天给人荫凉,对我等有过奉献,也就谅解它了。不然的话,它那叶片抽抽巴巴,不红也不黄,毫无姿色,风一吹就跌落满地,连草地都被遮盖住,给环保工人添了许多麻烦,实在不敢恭维。
垂柳却是不同。它身躯较瘦,腰细枝软,体态轻飘,仿佛弱不禁风。但它经得起雪打风吹,那年特大雪,压得柳枝垂地,它们都挺过来了。多少次大风的吹袭,好几场四五级西北风,它都满不在乎。除了松、柏、竹,就数它落叶最晚。看看金台园里水池边的垂柳就知道,它像是要站最后一班岗,大家都撤了它才撤。它真是名副其实的“早来晚走”的敬业者。当春天到来之前,寒风料峭,乍暖还寒,它最早见绿于枝头,率先透露春的消息。春风杨柳万千条,又是它营造了热闹的春意。
法国梧桐也值得一说。它在院里落户十几年,都种在很不起眼的地方,远不像它们在南京那么有地位,市中心多少条马路都是它们的地盘。我们现在才见识到,它其实是最有抗争精神者。前面所述各树都不如它,它们的叶子至今还济济一堂于树梢,少有飘落者。它们也是叶阔荫大,但比泡桐坚强得多,勇敢得多。
看京城大街上和院里的落叶,精神上丝毫没有抽缩之想。许多人都说喜欢冬天,那是因为,冬日的树木不因叶落而颓败,而是蓄势待发,准备来年更加蓬勃。
落叶,奉献了八九个月的绿色,也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现在再以金黄谢幕,也算是一种圆满。你看它们,来时欣欣向荣,走时充满希望。所谓“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诗意,正是它最乐于表达的真情。树叶的一生只有大半年,它没有愧对这一生。它的一生都是为他人而活,春天以嫩绿励人朝气,夏天以浓荫给人荫凉,秋天或以颜色悦人心情,或零落给大地增添营养。它潇洒来去,可谓活得自豪而有价值。
落叶是别有风貌的景致,当红叶黄叶铺洒满地,实在是美丽至极的风景,不少人希望此种赏心悦目的金黄,能够多存留一些日子。但在我,却要感谢环保工人,及时打扫落叶,不使行人践踏,让它保留一个完整的身躯,洁净的容颜,留给人们一个完美,也给人一种哲理的思考。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2013年初中三年级第6期,有删改)
16.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1)魁( )梧 (2)料峭( ) (3)透露( ) (4)颓( )败
17.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4分)
18.作者在文中描写了不同树种的落叶,特点纷呈。请你把每种树落叶的特点加以概括,整理出来。(6分)
19.文章依次写了不同树种各自落叶的精彩美丽,请赏析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5分)
20.请品味下面一段话的语言特色。(4分)
树叶的一生只有大半年,它没有愧对这一生。它的一生都是为他人而活,春天以嫩绿励人朝气,夏天以浓荫给人荫凉,秋天或以颜色悦人心情,或零落给大地增添营养。它潇洒来去,可谓活得自豪而有价值。
21.文章的最后一段“落叶是别有风貌的景致……不使行人践踏,让它保留一个完整的身躯,洁净的容颜,留给人们一个完美,也给人一种哲理的思考。”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上下文,揣摩“给人一种哲理的思考”这一句话的深刻含义。(6分)
三、写作(60分)
22.以下两个作文,任选其一。
作文(1) 题目:我的读书生活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选文体;③600字左右。
作文(2) 王羲之学“书”,在广袤平原中感受“横”的舒展,在深山古藤上感受“竖”的坚韧。观察、体验,他的书法已不再是简单的笔画与结构。
孔子学琴,在反复弹奏中思考乐曲的奥妙,在乐声中领悟曲作者高尚的追求。思考、领悟,他的思想在音乐中升华。
李时珍学医,在质疑中研读前人书典,在遍尝百草中验证真伪。质疑、实践,他的仁心已超越医术本身。
……
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学习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学习是充满智慧的!
以上材料引起了你哪些回忆?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拟文题,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
八年级语文(上)(长春版) 期末检测题
参考答案
1.海日生残夜 2.到乡翻似烂柯人 3.衣冠简朴古风存 4.闻一言以自壮 5.序天伦之乐事 6.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7.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1~5题为记忆型默写题,根据平日的背诵积累直接对出上句或下句即可,注意不要多字、漏字,不要写错别字。第6、7题为理解型默写题,要根据对诗的理解加以分析,然后写出正确答案。)
8.示例:锦上添花,富强中国跨骏马(对对联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经常出现,这类题要求明确,指向性强。作答时要认真剖析出句的字数、结构、词性、节奏等特点,选择与出句具有相关意义的对应词语,以共同表达深刻的思想内涵。)
9.(1)爱好、特别喜欢 (2)期望、希望(注意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10.好读书 欣然忘食 性嗜酒 期在必醉(此题原文中答案较为明确,我们从文中找出加以提炼即可。)
11.希望人类社会能返璞归真,人们可以过上淳朴无争、怡然自乐的生活。(文章最后写道:“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结合课本中此课关于“无怀氏”和“葛天氏”的注释可知,这其实是陶渊明的返璞归真的一种想法。)
12.五柳先生率真随性,读书只为得到精神的快乐;他淡泊名利,不为功名利禄而读书。(原文中说道:“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这是五柳先生精神境界的体现,五柳先生读书并不是为求取功名,而是为了“自娱”,求得精神上的快乐。)
13.(1)√(2)√(3)×(4)√[(3)题中的“遗”读wèi,“赠送”的意思。]
14.我节制自己穿衣吃饭(方面)的供养,来做齐国百姓的表率。(翻译句子应该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落实关键字,可以采用“译+串+顺”的方法。先一一对译,准确解释关键字的意思,然后串联成句,最后要看语序是否需要调整,省略的成分是否需要补出。本题在翻译时应在抓住关键词语的基础上,做到字字落实。句中“节”是动词,节制;“养”,供养;“以”,来;“先”,形容词做动词,做表率。)
15.节俭;以身作则(或:能做表率)。(分析晏子的品质,要从他做的事、说的话入手。如“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可见其节俭。国君送他豪华大车,他“三返不受”,并且说“君使臣临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而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可见他考虑问题从国家利益出发,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晏子上朝的时候,每每乘坐破旧的车子,用劣马拉车。齐景公发现了这种情况,说:“哎呀!先生的俸禄太少了吗?为什么乘坐这么破旧不堪的车子呢?”晏子回答说:“倚仗国君的恩赐,我得以保全父、母及妻三族的衣食,还能周济国内的游士,使他们得以生存。我能够穿暖吃饱,还有破旧的车马可以自己用,我已经很满足了。”
晏子出宫后,景公派梁丘据给晏子送去四匹马拉的豪华大车,结果来回送了好多次,晏子都不肯接受。景公很不高兴,立即召见晏子。晏子到后,景公说:“先生不接受我的馈赠,那我也不乘车了。”晏子回答说:“国君派我管理百官,我节制自己穿衣吃饭(方面)的供养,来做齐国百姓的表率,然而还恐怕他们奢侈浪费却不顾自己的品行。现在,国君在上乘豪华大车,我在下也乘豪华大车,这样,我就没有理由去禁止百姓不讲礼义、追求奢华、铺张浪费的行为了。”最后,晏子还是辞谢了景公的好意,没有接受豪华的车马。
16.(1)kuí (2)qiào (3)lù (4)tuí(注音时要将音调标正确,这几个字都是常见字,同学们一般都会读,注意“露”是多音字。)
17.这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描写了秋天的落叶,热情赞美了秋天落叶的精彩,因为它们构成了一幅秋天独有的美丽至极的风景。(题目“落叶也精彩”就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正文部分的描写处处都显示着对落叶的赞美,文章开头一句“打落了树上的许多黄叶,飘飘零零,构成一色景致”则是关键句。)
18.①银杏树:步调一致,说走就走。②柿树:从不大红大紫的奉献精神。③槐树:先后有序,次第而落。④泡桐树:叶阔荫大,风一吹就跌落满地。⑤垂柳:早来晚走,经得起雪打风吹。⑥法国梧桐:具有抗争精神,坚强勇敢。(只要答出其中的5个方面,意思对即可。先找出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树的落叶,分别是银杏树、柿树、槐树、泡桐树、垂柳、法国梧桐;然后从文中找出具体的句子,分别是:“步调是如此一致,说走就走,毫不留恋枝头”“但从不大红大紫,只是奉献些微红的颜色,更多的是黄绿相间的斑驳,把红黄让给自己的果实”“而是先后有序,次第而落”“不红也不黄,毫无姿色,风一吹就跌落满地,连草地都被遮盖住”“但它经得起雪打风吹,那年特大雪,压得柳枝垂地,它们都挺过来了”“它真是名副其实的‘早来晚走’的敬业者”“它其实是最有抗争精神者”“但比泡桐坚强得多,勇敢得多”;最后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19.全文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落叶人的情感,倾注了作者的热爱、赞美之情;由点到面,点面结合,勾勒渲染,充分展现了落叶自身的美丽价值;文章先细致描写,然后议论抒情,点明文章主旨。(说出其中一点即可)(全文赋予落叶人的情感,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自己对落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对落叶的整体描写属于“面”,对银杏树、柿树、槐树、泡桐树、垂柳、法国梧桐的描写则属于点,由点到面,点面结合。文章前六段是细致描写,后三段是议论抒情。)
20.作者运用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语言准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落叶从春到秋圆满的一生,为大地为人类而活的奉献精神。(这一段话把树叶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春天以嫩绿励人朝气,夏天以浓荫给人荫凉,秋天或以颜色悦人心情,或零落给大地增添营养。”这一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赞美了落叶一生的奉献精神。回答这类问题,一般从修辞手法、词语运用、句式特点等角度对语句进行语言层面的分析。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是化物为人,亲切自然。排比的表达效果是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21.示例:我们应该学习落叶默默无闻,把金黄和希望给大地和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要像落叶那样完成自己的人生使命,活得自豪而有价值。(落叶和环保工人一样都具有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文章最后一段卒章显志,希望人们向落叶以及具有落叶精神的人学习。意思对即可。)
22.思路点拨:这是一道二选一的选题作文题。
(1)是一道命题作文题。
首先,要明确命题者的意图,要扣住“读书”来选材和立意,明确自己的褒贬意图和主题思想。评价一篇文章的好坏,首先就要看选材和立意。
其次,要选取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来写作。你可以写成记叙文,绘声绘色地叙述往事;也可以写成小说,巧妙地编述故事;甚至在大家都写记叙文或小说时,你可以展开想象,写童话或寓言,这样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再次,写作时最好从小处落笔,从细处入手,以小见大,选取自身经历来写,融入自己的感情。
(2)是一道材料作文题。
写作前首先要理解所给的材料,明确命题者的意图。材料通过王羲之在大自然中学“书”、孔子学琴、李时珍尝百草等材料,请同学们自拟文题,写一篇与学习有关的作文。
材料的中心句是:“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学习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学习是充满智慧的!”这一总结句谈到了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材料中王羲之的观察、体验,孔子的思考、领悟,李时珍的质疑、实践都是学习方式。学生的“本职”就是学习,这里再谈学习可谓信手拈来。
题目虽不难,但要写得出彩也不容易,该题的区分度就在这里。细细读题就能发现它暗藏的难点:一是拟题难,同学们要将学习方式的多样、学习内容的丰富和学习的智慧全部体现出来,拟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一定的技巧;二是作文结构、层次布局难,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学习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学习是充满智慧的,它们的关系既可以是平行的,也可以是递进的,如何巧妙地理顺其中的关系就要看同学们的思维能力了;三是举例出新难,若同学们好下笔,作文的主题可能会过于平常;若同学们想举出新鲜的例子,却也没有那么容易。
写作前首先要拟一个恰当而又亮丽的题目,然后选择自己最拿手的文体来写作,选材要紧密结合实际,围绕“学习”来确定。另外还要注意锤炼语言,做到中心突出,思路清晰,表达流畅。
例文(1):
我的读书生活
一圈柔和的光晕,一杯苦涩的清茶,一卷难以释手的线装古书,主宰着一个宁静的夜晚。这里有莺莺的哀思,黛玉的情愁,苔丝的温柔,也有杜甫的沉郁,李白的洒脱,保尔的执着。不眠之夜,推窗聆听,风的浅唱,叶的低吟。
读书的感觉是幸福的,这一点我已深深地感觉到了。书已成了我生活中的必需品,这正如黄庭坚所说的:“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又如陆游所吟咏的:“人生百病有已时,独有书癖不可医”。书已成为我精神的港湾,捧上一本散发着清新油墨味的好书,就如同快乐的鸟儿拍打着轻捷的羽翅在那湛蓝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如同健壮的青年在海边张开双臂,大口吮吸那新鲜的空气;如同孤独的落叶在温暖的午后侧耳倾听秋日的私语。
“闲中觅伴书为上”,有书的日子是充实的。宋人王禹偁的《黄冈竹楼记》中写道:“公退之暇,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生活呀!有书的日子里,生活是暖色的。在书中,我看到了屈原的涅而不缁,看到了杜甫的忧国忧民,看到了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看到了毛泽东的胸怀天下,看到了居里夫人的献身精神,看到了伽利略的质疑精神。在书中我聆听着宁静中涌动着的生机勃勃,在书中我欣赏着流转着的四季旖旎的风光,在书中我体会着清风里拂来的花果甜香,在书中我悠然充实地度过每一天。
我读过许多对读书的评价,有的说,“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这样的话让我气愤。有的说,“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这样的评价,我感觉过于世俗。在众多的评价中,我认为最可取的是倪文节的说法:“松声,涧声,山禽声,夜虫声,鹤声,琴声,棋子落声,雨滴阶声,雪洒窗声,煎茶声,皆声之至清者也,而读书声为最。”“天下之事,利害常相半,有全利而无少害者,惟书。不问贵贱贫富老少,观书一卷,则有一卷之益,观书一日,则有一日之益。故有全利而无少害也。”
我爱读书,犹如墨水爱上了钢笔,钢笔爱上了稿纸,稿纸钟情于订书机。他们一起找到了我,我听了他们的倾诉,听得不耐烦了,干脆将他们合成一本书,慢慢讲述着岁月里的书香故事。
点评:这是一篇美文。①作者多处引用古典诗词,恰到好处,十分熨帖。文字如行云流水又疏密有致,深含韵味。②开头先声夺人,结尾余味无穷。常言说:“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本文开头如诗一般,深深地吸引着读者。结尾紧扣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且进一步抒发感情,升华主题。③主旨鲜明突出。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一目了然,毫不啰唆,紧紧围绕“我爱读书”的主题而展开。
例文(2):
智慧学习
曾经,我们渴望辉煌与成功,富于憧憬与幻想;曾经,在众说纷纭中彷徨,缺一双飞离困惑的翅膀。别灰心,别气馁,智慧地去学习,破解人生的难题,如一道月光穿破迷惘,陪你到天亮。
学习本不是墨守成规,而是去不断思考与领悟,闪耀人性的光辉,彰显人生大智慧。
一条幽径,一株古藤,为学之路上季羡林老先生能以一颗智慧的心去观察一个弱小的生命并为之思考人生,反思自己,化为自己的一分无法释怀的过错,这也恰恰体现出季老人格、品性境界之高尚。
学习从来就不是刻舟求剑、一成不变的,学习是一种智慧,真正懂得学习的人能将有限的生命拉长、拓宽、积厚,甚至以一种超越时空的姿态永存于历史。学习有境界之高低,学习之大境界是智慧的,能自由撷取生命中的丰美而不为其所累。在学习之路上懵懵懂懂寻不到正确的方向时,不妨问一问自己,我智慧地学习了吗?
学习的征途上,我们需要细心观察,敢于质疑,勇敢实践,不断地去升华人生的境界。
钱伟长,怀揣一颗赤子之心,回国后,在从事物理学的研究中从不马虎,细心观察每个公式,智慧学习,书写共和国科技事业的光辉篇章;巴金,被誉为“中国良心”的他,在写作生涯中不断质疑,并亲身去实践,于《随想录》一书中反思自己、社会与国家,从而使自己的人生得以升华……
古今能成大事者,往往能在各种各样的学习方式中、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中,以智慧的眼光去选择。凡是智慧学习的人往往能以自己的思维、独特的见解去理解知识、消化知识,而不是一味地囫囵吞枣、生搬硬套,因而学习能事半功倍。同样,智慧学习的人,不再是以自我为中心,而是以整个社会、国家,乃至世界为中心。于学习中,品尝人间百态,并反思自己的言行,悲天悯人,由此,人性才能得以升华。
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反思,总结教训和经验,勇往直前,领悟一种人生真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老夫子一言道出学习之真谛。学与思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当然智慧的学习方式很多,智慧学习,能从学习中收获快乐与幸福,领悟一种人生。
踏一路风雨,摇一路驼铃,采一路兰芷芳菲,唱一路好歌不断。茫茫学海,勤奋作帆,智慧作舟,泛舟于上。智慧地去学习,向人生新的希望迈进。
点评:本篇作文亮点有:(1)文笔优美,如甘泉润心,清爽宜人。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使文章文采飞扬。(2)构思精巧。段与段之间遥相呼应,层次清晰,结构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