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2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共4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1-25 06:23: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课程标准
以珠三角地区为例,分析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及原因。
▋学习目标
1.利用资料,总结地区的产业结构特征。
2.结合实例,说明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一般规律。
3.结合案例资料,分析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过程和原因。
地区产业结构
0 1
0 2
产业结构的升级
CONTENTS
0 3
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快速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在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外贸出口、海洋运输、创意文化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成为我国最具城市经济竞争力的城市之一。
深圳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是哪些原因影响了深圳的产业结构升级转换?
导入
地区产业结构
0 1
什么是地区产业结构?
我国三次产业是如何划分的?
阅读教材并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
地区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1)依据社会生产发展阶段划分
第一产业:指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1.地区产业结构
工业-第二产业
农业-第一产业
服务业-第三产业
(2)依据生产要素集约程度划分
1.资源密集型产业:
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度很高,如采矿业。
2.劳动密集型产业:
农业、林业、纺织、服装、玩具、皮革、家具等制造业。
3.资本密集型产业:
钢铁业、一般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运输设备制造业、石油化工、重型机械工业、电力工业等。
4.技术密集型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微电子与信息产品制造业、航空航天工业、原子能工业、现代制药工业、新材料工业。
1.地区产业结构
(3)依据产业功能分类划分
1.主导产业:
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的产业;
2.关联产业:
直接与主导产业在产品的投入产出、技术等方面有联系,为主导产业发展进行配套、协作的产业;
3.基础性产业:
为区域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产业。
产业结构受资源禀赋、技术条件以及分工深化等因素的影响。
资源禀赋:指一国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的方面
2. 影响因素
非州的加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
例1
亚洲的新加坡经济较发达,产业结构以服务业为主。
例2
▋活动●分析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
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的产业结构存在空间差异。
结合所学知识,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比较四大地区的差异。
▋活动●分析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
东部 中部 西部 东北
地理位置 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东临太平洋。 位于我国中部内陆地区。 位于我国西部内陆地区,邻国众多。 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北与俄罗斯接壤,南临渤海。
地形 地势低,平原、丘陵为主 地势较高,平原、高原为主 地势高,高原、盆地为主 地势高,高原、盆地为主
气候 北部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人口 人口稠密 人口众多 人口较稀疏 人口相对较少
资源 贫乏 丰富 丰富 丰富
经济发展水平 高 较高 较低 较高
▋活动●分析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
2.根据表3.2,将现阶段中国四大地区的产业结构比例用饼状图表示出来。
▋活动●分析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
3.比较现阶段中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的异同,并说明原因。
同:第一产业比重较小,第二、第三产业比重较大;
异:东部第三产业比重相对最高;
中部第二产业比重相对最高,工业结构具有过渡性;西部与东北地区第一产业比重仍然较高,第二产业以重工业为主;
原因:总体中国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阶段,东部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基础好,科技水平高,产业结构转型更加成功,中西部与东北地区还在转型过程中。
产业结构的升级
02
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产业结构不断变化升级的过程。
通常表现为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表现有哪些?
【问题】
劳动力 国民经济重心
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进而转向第三产业
1、产业结构升级的表现
①:以轻纺工业为主上升到以重化工业为主
②:以原材料为主上升到以加工组装为主
③:以第一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上升到以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
产业结构升级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广东流传着反映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一阶段轻工业起步时的顺口溜:三水一瓶水(健力宝饮料),顺德一把扇(各种名牌电风扇),鹤山一条毯(拉舍尔毛毯)。20世纪90年代后,众多优势如政策、廉价劳动力、土地价格等逐渐丧失,但多年初级阶段的积累已使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实力大为增强,资金、设备、人才、经营管理经验优势明显,所以在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中能抓住机遇,顺利实现产业的升级。而今,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1)珠江三角洲早期为什么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
(2)第二阶段有哪些优势条件逐渐丧失?在众多优势条件逐渐丧失的前提下,为何能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3)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工业结构主要不同是什么?
案例探究
(1)珠江三角洲早期为什么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
案例探究
答:该阶段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劳动力丰富廉价,因此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
(2)1990年后有哪些优势条件逐渐丧失?在众多优势条件逐渐丧失的前提下,为何能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案例探究
答:1990年后,众多优势如政策、廉价劳动力、土地价格等逐渐丧失但多年初级阶段的积累已使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实力大为增强,资金、设备、人才、经营管理经验优势明显,所以在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中能抓住机遇,顺利实现产业的升级,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3)1990年及以前和1995年以后工业结构主要差异是什么?
案例探究
答:第一阶段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
第二阶段重点发展了高新技术产业。
2、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
比较优势的变化和政策的引导起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政策优势和劳动力价格较低的优势,大力发展以出口加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2、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
现象: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力价格优势下降,技术、资金优势上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量劳动力密集型工业转移至中西部地区。
本质:技术创新是产业升级的根本原因。
20世纪90年代:珠江三角洲劳动力价格提高,同时经济实力科技水平的提升,并具有资金优势和技术优势,此后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使技术密集型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案例探究
【思考】
深圳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第一产业比重先快速下降,后缓慢下降;
第二产业比重先逐渐增长,后逐渐下降;
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
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03
1.描述上海的地理位置特点,评价其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
2.概括上海市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的变化特点
1、地理位置
阅读教材并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
1.描述上海的地理位置特点,评价其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
位置:
上海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的中部,长江入海口,长江三角洲地区。
意义:
长江三角洲地区农业发达,促进轻工业发展;
有利于发展长江内河航运与海运,交通便利;
沿海,利于对外经济交往;
位于沿海的中部,利于加强与我国南方和北方的经济联系。
1、地理位置
阅读教材并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
2.概括上海市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的变化特点
产业结构:
第二产业为主导——第三产业为主导。
工业结构:
轻纺工业——综合性工业——高新技术产业
1、地理位置
阅读教材并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
2、上海的工业化阶段
比较优势:
①接近原材料产地;
②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和最大的消费市场;
③对外联系和贸易频繁。
发展历史:
明代中叶:全国棉纺织手工业中心
鸦片战争后:全国经济中心和最大的轻工业基地。
第一阶段
中国最大的产丝区在上海附近的苏南和浙北地区,其丝产量约占全国的一半。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第一个缫丝工厂在上海设立。此后,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纷纷在上海建立,上海成为我国近代工业的主要基地。
2、上海的工业化阶段
比较优势:
国家实施重工业化的战略决策;
原有基础设施、技术和劳动力等优势明显。
发展历史:
20世纪50年代:发展重工业部门
20世纪70年代:形成以冶金、化工、机械设备、纺织四大行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成为我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第二阶段
2、上海的工业化阶段
比较优势:
①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革命的新形式;
②国家优惠政策;
③良好的工业基础雄厚的科研实力
④高素质人才和科技企业集聚。
发展历史:
20世纪90年代以后: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工业领衔、现代生物医药和新材料为主导的工业新体系;上海金融服务业快速发展。
第三阶段
今后,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依托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全球影响力,将逐步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
4、对美国的影响
在这个发展方向指引下,上海将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建设,并发挥其龙头作用,带动其他区域协调发展。
▋活动●分析贵阳市产业结构的变化
数据中心是用特定设备在互联网上传输、存储数据信息的场所。数据中心的规模以设备运行耗能的多少来衡量,规模越大,运营成本越高。如果把数据中心的数据比作原材料的话,用这些原料可以发展数据加工、数据分析、数据交易、数据服务、智能制造等产业。
贵阳市的森林覆盖率达46.5%,空气质量优,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较小。2015年,经国家批准,贵阳市、贵安新区共同创建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至2018年,吸引了数十个大规模数据中心在此集聚,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数据中心基地。
1.分析贵阳市建设数据中心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
2.读图,讨论随着数据中心基地的发展,贵阳市产业结构可能产生的变化。
▋活动●分析贵阳市产业结构的变化
1.分析贵阳市建设数据中心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
大数据产业为高新技术产业,对环境质量要求高,贵阳市森林覆盖率高,空气质量好;
大数据产业设备对降温有很高的要求,贵阳市位于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夏季气候凉爽,可自然降温;
而且水能等自然资源丰富,可为数据中心运营提供充足能源 。
▋活动●分析贵阳市产业结构的变化
2.读图,讨论随着数据中心基地的发展,贵阳市产业结构可能产生的变化。
数据中心基地建设除了带动相关数据产业以外,还可以推动贵阳市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城市环境,如减少有污染的工业、发展旅游业、拓展交通网等因此贵阳市的旅游、商务、交通等第三产业比重会明显上升,第一、二产业会有所下降,尤其是污染型重工业比重下降较快。

课程结束
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