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有你在,灯亮着。一代代的青年读到你的书,懂得了爱:爱星星、爱大海、爱祖国,爱一切美好的事物……
——巴金
冰心(1900年-1999年)原名谢婉莹,中国诗人,儿童文学作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她的文章多以童心、母爱、自然为主题,文字清新明媚、玲珑剔透。其主要作品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儿童文学作品集《小橘灯》、《冰心诗集》等。
26.忆读书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从哪几个方面来回忆读书的?
1.读准音
2.读顺文
3.读懂意
chuán (传说)
zhuàn (传记)
juǔn (卷起)
juàn (画卷)
传
卷
冰心写这篇文章,是想告诉我们什么?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初读感知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 在文中圈画表明顺序的词语。
时间顺序。表时间的词语:“七岁时”、“那时”、“此后”、“在十二三岁时”。
初读感知
作者醉心于读书给她带来哪些好处呢
(1)带来了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2)得到了做人处世的大道理
初读感知
第一部分 (第1 自然段):点题。开篇点题,引出读书的话题。
第二部分 (第2-8 自然段):读书经历。回忆读书经历,点出读书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 (第9、10 自然段):择善而读。以丰富的阅读经验说明如何挑选好书。
第四部分 (第11、12 自然段):读书感悟。总结全文,告诉我们“读书好”,要“多读书,读好书”。
开篇点题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短短一句话,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那压抑不住的情感,足见作者对读书有多么浓厚的兴趣和多么深切的体会。
文中写了这么多书,你认为作者最喜欢哪一本书?用“——”划出相关语句,结合重点词谈谈自己的理由。
课文梳理
课文梳理
我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国文教科书,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说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后来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读好书”,在作者眼中好书的标准是什么?请你速读第9自然段从文中找出这方面的语句,试着概括一下。
课文梳理
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等等。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几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课文梳理
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了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点明了读书不能盲目,要择优而读。
课文梳理
读书好在哪里?请你默读第2-10自然段从文中找出这方面的语句,试着概括一下。
课文梳理
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后来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
从书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获得了愉悦的享受。
课文梳理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
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得不到的。
从故事中获得人生道理。
课文梳理
讨论:为什么作者说“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书中往往渗透了作者独特的人生感悟。文学作品常借助对社会现象的再现,深刻地揭示人性或社会发展的规律,给人以启迪。而旧时的品德教育课程,只是将传统的道德观,用概括的语言笼统地表达出来,不易为儿童理解和接受,且有很大的局限性。
课文梳理
……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了解了一个朝代和家族的历史
课文梳理
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后来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了解了三国时代的“天下大势”。
课文梳理
结合上面对作者读书的分析,你来总结一下为什么会说“读书好”吧!
·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情感,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课文梳理
语言赏析
通读全文,找出哪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爱书。
……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通过表情和动作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故事恋恋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
“我”是性情中人,第2句话的描写突出了“我”读书的投入。
语言赏析
语言赏析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
连用起突出强调的作用,有自豪之感。
语言赏析
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冰心奶奶把她这一生的大部分时光都用在了读书和写作上,体现了她对读书那孜孜不倦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