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月潭(第二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0日月潭(第二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5 19:0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日月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材解析:
本课描绘了台湾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 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作者首先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名称 的由来,最后介绍了日月潭清晨、中午和雨天的不同风光。本文文 质谦美,五个短小的自然段生动和谐地展现了日月潭的迷人风姿。 教学中应主要通过情境促读、读中悟情等方法引导学生对景之美、 文之美进行品味,激起学生对日月潭及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的主体是二年级学生,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对身边的事物充满了无限好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要求学生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语句的意思,并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鉴于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能力和知识积累,我在教学中采用课件展示大量图片,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让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与朗读感悟、观察图画有机结合,以读感悟、以读促悟、抓关键词语领悟等学文形式,落实学习目标,让学生做真正的主人。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知道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名称的由来。
2.能理解“群山环绕”、“隐隐约约”、“轻纱”等词语,感受日月潭优美的景色。
3.体会日月潭的美丽以及祖国山河的壮美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知道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名称的由来,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
教学难点:
1.理解第二自然段中的比喻句,懂得比喻句的作用,体会日月潭的形状美。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读风光之美,感受语言之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张老师想带领我们全班同学去旅游,你们想去吗?我们要去的地方老师写在了黑板上,(板书:日月潭)想去的同学大声的读一读。现在我们就出发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二、了解日月潭的位置及环境美
1.想去日月潭旅行,要想顺利到达那儿,你现在最想知道些什么? 预设:日月潭在哪里? 2.相信有很多小朋友能帮你解决,谁来告诉她? 生:日月潭在我国台湾省台中附近的高山上。
3.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你还了解到什么信息 预设1: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 预设2: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出示图片) 三、通读全文,品“日月潭之美”
到日月潭去旅游,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大家已经等不及了吧!我们马上出发,去仔细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美景。下面让我们来分享一下你找到的美景,先说说你认为最美的那一句吧。
交流讨论: (一)品读“日月潭”形状美 预设1: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 师:你从哪里读出了日月潭的美?(从“湖水碧绿”可以看出日月潭的美。)
预设2: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1.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这么美丽的小岛上面会有什么呢?(小岛上蝴蝶翩翩起舞,五颜六色的鲜花都开了,游人忙着和花儿合影……)
2.这一句你发现了什么?把什么比作什么?(把“日潭”比作“太阳”,把“月潭”比作“月亮”)看大屏幕,这就是日月潭的形状。板书“形状美”。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弯弯的月亮叫“月潭”,这也是它名字的由来。
3.如果去掉这个比喻句会怎样?读一读。你能想象出来日潭、月潭的样子吗?能知道它是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而得名的吗?
4.指导朗读:指名读,男生读写“日潭”的句子,女生读写“月潭”的句子。读“圆圆的太阳”时语调要稍高,读“弯弯的月亮”时语调要轻柔。 (二)品味日月潭不一样的美。 你还从哪里读出了日月潭的美呢? 1.清晨美景 课件出示: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①这句话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同样认为这句很美的小朋友请举手,你们还感受到了什么 相机理解词语:隐隐约约(出示雾气缭绕的图片),观察这幅图,谈谈感受。清晨日月潭的景色看不清楚,模模糊糊的。为什么是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呢?(因为有薄薄的雾。) ②想象画面,指导朗读:清晨的日月潭有了薄薄的雾,有了隐隐约约,你说这段话是读得轻一点好呢还是响一点好 ③清晨的日月潭的确很美,但要说最美,每个人的看法可能不一样哦!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你觉得哪句最美 (中午的日月潭) 2.中午美景 课件出示: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①和他观点相同的小朋友请举起手来,谈谈你们的感受。你知道清晰什么意思吗 ②根据你们的判断,课本中的这幅图应该是什么时候的日月潭 你们在图中看到了哪些美景 ③一下子看到这么多美丽的景色,我们的心情也放晴了,嗓音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谁来读读这一句话。我们大家都来感受一下日月潭晴天的美丽吧! 3.雨中美景 (1)晴天的日月潭这么讨人喜欢,那雨天的日月潭你们喜欢吗 谁喜欢? ①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日月潭的另一种美丽 预设1:(轻纱)见过轻纱吗 见过什么纱 婚纱就是用轻纱做成的,新娘子穿婚纱很美,那日月潭披轻纱应该也很美,还有什么词语让你感受到了美。 预设2:(仙境)结合自己读过的的童话故事书大胆想象童话中的仙境是什么样子的?“仙境”就是美好与美丽的代名词。 预设3:(朦胧)图片展示中午时清晰的画面和朦胧的画面对比,谈谈“朦胧”给人的感受,想象平时下雨时看到的景象是什么样的?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 (2)小结:是呀,看得清清楚楚是一种美,模模糊糊,看不清楚也是一种美。要欣赏到美的事物,关键是要有一份美的心情,让我们带着美好的心情来读读这句话。 (3)男女生对比读“太阳高照”和“蒙蒙细雨”的句子。“太阳高照”部分可以音调稍高,读出晴天日月潭的“明艳”之美;“蒙蒙细雨”部分要读得舒缓,语调轻柔,读出日月潭的“仙境”之美。 四、拓展延伸,写“日月潭之美”。 1.想象练说:清晨和中午,不同的时间,日月潭有不同的美;晴天和雨天,不同的天气,日月潭更是美得各不相同。想一想:还有什么时候日月潭也会很美呢?写一写:要是____________,日月潭__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师小结:如此风光秀丽的日月潭,难怪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人。
教学反思: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的代表性风景名胜,每当我们看到“日月潭”这三个字,心中总会荡起一圈圈涟漪,因为那里山清水秀,有我们日夜思念的台湾同胞。日月潭令人神往,是因为它在祖国的宝岛台湾,是因为它“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然而更吸引人的还是那被光华岛分成两半的日潭月潭的碧水。作者以清晨与中午两个特写镜头来展示日月潭的迷人风姿,令人陶醉其间,流连忘返。看吧,清晨,在薄雾的笼罩下,晨星、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湖光山色,浑然一体,好一幅天然浑成的画卷。再看中午,要是太阳高照,就是一幅明丽的山水画;“要是下起蒙蒙细雨”,那日月潭就成了“童话中的仙境”了。日月潭很美,描写日月潭的词句也很美。上课时引导学生积累课后所列词语外,还请了学生仔细品味文中的佳句,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这篇课文篇幅短小,但写清了日月潭的位置、形状、名称的由来,描绘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文字优美,如诗如画,读来易使人入情入境。教学时要以读代讲,读中感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相信学生能够理解词句,如临其境,感受到日月潭的旖旎风光。本课的教学主要以朗读为主,朗读本文要怀着无限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读出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之情。边读边想象描述的景物,读出景物的美。读第二自然段要突出形状特点,使人明了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起的。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读的重点,通过朗读,表达出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景色的变化。第三自然段中第一句要突出雾的特点,“薄薄”、“隐隐约约”读得轻一点。读第四自然段第一句时,音调可稍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艳丽之美,第二句要舒缓,声音较虚,突出下雨时日月潭的朦胧之美。
感想: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能使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获得感性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所以这堂课我借助课件展示了一个迷人的日月潭,学生在优美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中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景,学习兴趣盎然。如:“薄薄的雾”这个词语,学生通过看图感悟到雾的美、薄、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设想问学生:“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为什么?”大家相互讨论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的说:“太阳高照的时候景色很美丽,因为这样爸爸妈妈就可以带我们出去玩。”有的说:“下雨的时候,日月潭周围一片朦胧,像仙境,很美。”在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可是设想往往与现实不同,可能问题在学生的基础与教师的教法上,我会今后注意摸索。《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教学时,我只是注重自己对本课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感悟,没有关注学生在学习方法的提高,而是把自己的感悟强加给学生,没有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理解后而获得自己独特的感悟和见解。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学习能力没有提高,只是“学会”了而没有“会学”。
不足:
1.在教学时,前期我没有收集整理更多关于日月潭的资料,仅仅限于课本上有的,没进行扩展,对于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没有强调到位。
2.对于“湖”与“潭”的区别自己没有搞清楚,没有查字典去验证,对于知识的讲授不太严谨。
3.由于自己的水平有限,没有范读感到很遗憾,觉得学生的朗读比较少,忽略了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的情景,这是本堂课我认为最失败的地方,今后我一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多朗读,多学习,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来进一步提高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
4.在本堂课中,我重复性的语言较多,今后我要多注意自己在课堂的语言表达,做到语言精练,让学生易懂。这些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