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25 08:41: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中外历史纲要(上)
新视角课件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01
从部落到国家
02
商和西周
03
CONTENTS
目 录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
理清逻辑关系
第一子目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 存
第二子目
从部落到国家
第三子目
商和西周
三个子目之间有着内在的 逻辑,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即从原始 社会组织逐步走向早期国家的过程。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1.旧石器时代
⑴概念: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⑵文化遗址: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北京人
(3)生产方式:
约170万年前
约70万--20万年前
根据地图和所学知识,你能指出中国早期人类分布的基本特点和它们的生产方式吗?
特点:分布范围广,但主要集中在大江、大河流域,尤其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生产方式:已经学会用火;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2.新石器时代(距今约一万年前)
⑴概念:以打磨结合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⑵文化遗址:
距今约7000-5000 年前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良渚文化
距今约5000 年前
龙山文化
你能指出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的分布及其特点吗?
分布特点:分布广泛,并逐渐朝着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方向发展。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2.新石器时代(距今约一万年前)
(3)生产方式
阅读材料:新石器时代……,这是一个技术进步飞快的时代,速度远远超过了前二、三百万年的旧石器时代.其根本原因,……,不如说定居的生活方式使人们能拥有更为丰富的生活资料。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概括指出我国新石器时代古人类的生产方式。
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资料丰富;修建村落定居下来,生活逐渐稳定。
唯物史观:从旧石器时代过渡到新石器时代,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化。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3.生产关系的变化
(1)原始社会的分期
原始社会
旧石器时代
距今约一万年
距今约170万年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
父系氏族
元某人:距今约170 万年
北京人:距今约70 万—20 万年
黄河中游:仰韶文化
黄河下游:大汶口文化
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
黄河中下游:龙山文化
辽河上游: 红山文化
长江下游: 良渚文化
距今约7000-5000年
距今约5000年
新石器时代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3.生产关系的变化
(2)生产关系的变化
旧石器时代: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
新石器时代: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修建村落,生活逐渐稳定。
新石器时代晚期,这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了权贵阶层。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第一目知识体系
1.旧石器时代
(1)概念: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2)文化遗址: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北京人
(3)生产方式:已经学会用火;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分布图
与旧石器时代相比,新石器时代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呢?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第一子目知识体系
2.新石器时代
⑸发展阶段
①概况:中国原始社会经历了约200万年的历史,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
②母系氏族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③父系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社会贫富分化和不平等开始出现,氏族间的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或部落联盟;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了权贵阶层,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
⑴概念 ⑵文化遗址 ⑶分布 特点 ⑷生产 方式
以打磨结合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距今约7000—5000年 距今约5000 年 分布广泛,并逐渐朝着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方向发展。 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修建村落,生活逐渐稳定。
黄河中游 黄河下游 长江下游 黄河流域 辽河上游 长江下游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基本特征:彩绘陶器,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 基本特征:种植水稻,并且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 被龙山文化(黄河中下游)所代替,有胎壁薄如蛋壳“蛋壳陶” 基本特征:精美的玉器,并且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总结:社会生 产力的发展,是原始社会逐步向文明社会演 进的根本动力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知识拓展】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获得史料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文献记载,一种是文字记载以外的史料,包括当事人口述回忆,历史遗下的古物,等等。文献记载可能带有记叙者个人的主观性,所以,历史遗下的古物(考古资料)可以与文献记载互相印证历史的真伪。在无文字记载的远古时代,考古资料帮助我们重构失落的历史线索。所以,考古挖掘成果是研究我们历史的重要途径。
▲ 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的祭坛、积石冢和女神庙
文献记载
二、从部落到国家
1.三皇时代(名称众说不一,神话色彩浓厚)
伏羲氏
神农氏
燧人氏
伏羲氏:创造太极八卦、文字、渔猎和婚姻等。
燧人氏:是中国古代传说中人工取火的发明者。他钻木取火,教人熟食。关于燧人的传说反映了中国古代从利用自然火进化到人工取火的情况。
神农氏:中国古代神话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相传他“斫木为耜,揉木为耒”,制作生产工具,教会人民进行农业生产,反映我国古代从采集、渔猎进步到农业生产阶段的情况。
二、从部落到国家
2.五帝时代(五帝后期和龙山文化时代,史称“万邦时代”)
五帝都是一家人。从黄帝开始,然后是颛顼(zhuān xū),他是黄帝的孙子,再是帝喾(kù),他是黄帝的曾孙,尧是黄帝的玄孙,舜的辈分就有点低了,他是黄帝的八世孙。
尧年老时,根据各部落首领的推举和考察,由舜继承其位。这种做法称为“禅让”。
居于五帝之首的黄帝,大约是黄河中上游一带的部落首领,他联合另一部落首领炎帝,形成炎黄部落联盟,被后世尊为华夏始祖。
黄帝
炎帝


二、从部落到国家
【合作探究】生产力、私有制、阶级、国家的内在关系
生产力的进步。例如,原始农业、饲养家畜、定居等。
氏族部落的劳动产品有了剩余。
氏族部落首领或家族长利用手中权力把一些集体财富占为己有,私有制产生。
为了生产更多的剩余产品,战争中的俘虏和还不起债务的人沦为奴隶,阶级形成。
掠夺财富和奴隶的战争频发,社会进一步分化,财富越来越集中到少数人手中,这些人成了统治阶级。
当统治阶级和奴隶矛盾日趋激烈的时候,就需要一个维护它们利益的的机构,国家便产生。
第二子目知识体系
二、从部落到国家
部 落 (居于五帝之首的黄帝,大约是黄河中上游一带的部落首领,他联合另一部落首领炎帝,形成炎黄部落联盟,被后世尊为华夏始祖。) 阶段(特征) 代表人物 制度
三皇时代(名称众说不一,神话色彩浓厚) 伏羲氏、燧人氏、神农氏 尧年老时,根据各部落首领的推举和考察,由舜继承其位。这种称为“禅让制”。
五帝时代(五帝后期和龙山文化时代,史称“万邦时代”) 黄帝、颛顼(zhuān xū)、帝喾(kù)、帝尧、帝舜。 国 家 (考古学家在河南偃师发现的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 夏(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禹建立(禅让方式—公天下) 启继位(父死子继—家天下) 桀亡国(约公元前1600年) 王位世袭制;
夏王(最高统治者),中央设有行政机构、军事机构、司法机构、宗教机构;
对夏部落实行直接统治,其它部落间接统治。

总结:原始社会晚期生产关系的主要变化有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
二、从部落到国家
3.夏朝的建立
三、商和西周
1.商朝
商朝疆域
商朝的都城多次迁移,后来定于殷,所以也称殷朝。商朝的国家管理结构是内外服制: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
商代甲骨文
是一种成熟的文字
三、商和西周
2.西周
⑴图解西周史三大事件
武王伐纣:公元前1046 年,周族首领周武王率众伐商,商朝被周朝取代。周朝定都于镐,史称西周。
国人暴动:公元前841 年,周厉王贪财好利,为政暴虐,引发了“国人暴动”。周厉王出逃,大臣召公和周公被推举摄政,史称“共和行政”。
烽火戏诸侯:周幽王贪恋女色,公元前771 年,西北游牧民族犬戎乘西周王室内乱,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三、商和西周
2.西周
⑴图解西周史三大制度
分封制:
①目的: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②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前朝贵族
③分封结果:统治集团内部形成了金字
塔型的等级结构,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
的政治统治。
三、商和西周
2.西周
⑴图解西周史三大制度
宗法制:
①含义:用血缘关系的亲疏和嫡庶
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巩固国家
统治的制度。
②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③内容: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诸侯与卿大夫、卿大夫与士的关系,依此类推。
“立嫡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意思是:继承人的选择为嫡子中年纪最大的一个,而不是以聪明才智来选定。继承人由身份高的人来继承,而不是以年龄的大小来选定。
三、商和西周
2.西周
⑴图解西周史三大制度
井田制:
井田制是中国古代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商时有文字记载,西周时盛行。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就是说不论公田还是私田,都属于天子。公田实际上为贵族占用;公田四周土地为私田,是分授给庶民的份田,收获归己;公田由得到份田的庶民耕种,收获全部缴纳给贵族。务农时必须先耕作公田,再耕作私田。
三、商和西周
2.西周
⑵思维导图解读西周史
井田制
西周三大制度的关系
分封制
宗法制
血缘纽带(里)
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表)
基础
基础
三、商和西周
3.商周经济
三、商和西周
【合作探究】中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特征
材料三:《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①(cuī)。”这是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结合。宗法制是具有血缘关系的宗族组织内部的制度,严格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周王是大宗,诸侯是小宗。诸侯国内,诸侯是大宗,卿大夫是小宗。以此类推,层层区别,形成政权与族权的结合。
材料一:商王之下有尹或相,辅佐商 王,是最高的行政长官。尹或相的下面主要 设有四类职官。一是王事职官系统,……。二是神事 职官系统,如巫、祝、卜、史等,负责管理神 祇事务。商朝统治神权色彩浓厚,遇事必卜, 神职人员较多。三是民事职官系统,……。四是军事职 官系统,……。
材料二:商朝国家管理实行内外服制,内服 是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上述四类官吏都 是内服官。外服是商王间接控制的地区,由众 多方国、部族等地方诸侯组成。
早期国家(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征:神权色彩浓厚,体现神权与王权结合;分封制与宗法制,体现族权与政权结合;商王对外服的控制力有限,体现这一时期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三、商和西周
第三子目知识体系
奴隶社会
夏朝(约前2070-约前1600年)
世袭制、二里头遗址
商朝(约前1600-前1046年)
内外服制、甲骨文、青铜器、井田制
西周(前1046-前771年)
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
--阅读材料:中国人就已驯化了当地生长的植物,并已有了3000年栽培史。中国人栽培出的植物包括中国西南地区的水稻和茶叶,以及中国北部地区的粟、高粱和大豆。其中最有中国特色的要算是桑树,……----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指出种植水稻、粟和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分别是什么时候的哪些远古文化发现和发明?时间:距今约7000—5000 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黄河中游地区的仰韶文化: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种植水稻,并且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课堂探究】中华文明的起源,经历了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奴隶社会的青铜时代三个阶段。请结合教材知识,归纳指出我国的远古文化都有哪些重大的成就。并谈一谈作为当代的青年学生,在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的今天,你应该承担怎样的历史责任?1.旧石器时代元谋人、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2.新石器时代⑴距今约7000—5000年:黄河中游仰韶文化(有彩绘陶器,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种植水稻,并且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⑵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中下游龙山文化(有胎壁薄如蛋壳“蛋壳陶”)北方辽河上游的红山文化、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有精美的玉器,并且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3.青铜时代夏朝创立王位世袭制;有历法《夏小正》。商朝殷历中的干支纪日法是世界上延续至今的最长的纪日方法;甲骨文是一种成就的文字;发明政治制度内外服制。西周发明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夏商周劳动人民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青铜文化,史称“青铜时代” 。--从分布地点上看:多元一体,中原核心;从历史延续上看:自成体系,延绵不绝特点课堂小结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