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综合练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综合练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5 10:32: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综合练习
基础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敛裾jū 煤屑xiè 潭柘寺zhè 蓊蓊郁郁wěng
B.坍圮pǐ 袅娜nuó 廿四桥niàn 窸窸窣窣sū
C.弥望mí 房檩lǐn 梵婀玲fàn 妖童媛女yuàn
D.熨帖yùn 船棹zhào 着单衣zhuó 绛皓驳色hào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石苍黑,多平方,少圜
C.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凌万顷之茫然
B.望美人兮天一方
C.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D.石苍黑,多平方,少圜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远古刻尽漫失 漫:磨灭
B.知不可乎骤得 骤:一下子,很轻易地
C.其阴,济水东流 阴:北面
D.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 稍:稍微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京师乘风雪 乘:冒着
B.纵一苇之所如 如:去,往
C.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属:嘱咐
D.多松,生石罅 罅:缝隙
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享有
B.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居:处于
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下:攻下
D.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绛:大红
7.下列句子中,句式类型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凌万顷之茫然
B.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
C.渺渺兮予怀
D.客有吹洞箫者
8.下列句子中,句式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相与枕藉乎舟中
C.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D.不拘于时
9.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郁达夫,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代表作有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等,散文《故都的秋》等。
B.朱自清,现代著名作家、学者。主要作品有《荷塘月色》《背影》《合欢树》《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
C.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的开创者。
D.史铁生,当代作家。著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命若琴弦》等。散文随笔集《自言自语》《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
10.下面关于文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短篇小说《沉沦》是郁达夫的代表作,讲述的是一个留日青年学生,因为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反抗封建专制,曾被学校开除,为社会所不容。
B.桐城派是清代文坛最大的一个散文流派。创始人方苞,经刘大魁、姚鼐等人的发展,形成完整的理论,三人并称“桐城派三祖”。
C.郁达夫的文章侧重表现自我,有较浓重的主观色彩、感情意味浓厚的浪漫主义倾向,有一种伤感的、灰冷的调子。他1945年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苏门答腊,1952年被中央人民政府授予革命烈士。
D.方苞被称为“桐城派”的领袖,他秉承了“文道合一”的主张,讲究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兼长,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11.下面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赤壁赋》“壬戌之秋”中的“壬戌”是干支纪年法,《登泰山记》“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中的“乾隆三十九年”是帝王年号纪年法。
B.赋是我国古代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特点,可以咏物写志抒情。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赤壁赋》是散体文赋,是宋代文赋的代表作。
C.泰山,又称东岳、岱宗、岱岳,为五岳之首。“阳”是指山南水北,“阴”是指山北水南,“泰山之阳”意思是泰山的南面。
D.干支可用于纪年,也可用来纪日。《登泰山记》中的“是月丁未”中的“丁未”是纪日,“戊申晦”中的“戊申”则是纪月。
12.下面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中国民间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五夜。一夜有五更。《登泰山记》中的“五鼓”即第五更,即凌晨3点到凌晨5点。
B.我国古代为了观测天象,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为二十八组,称为“二十八宿”。“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C.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朏、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望”日的次日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农历每月十五。
D.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名一般用于自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呼,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重。
13.对下面这段文字的分析理解,最正确的一项( )
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感觉上描写了槐树的落蕊,“物”“我”之间完美的交融和统一,表达出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
B.作者运用白描式的语言,凭自己的主观感彩,把秋天槐树的特征,有动有静地表现出来,文字像轻轻飘浮的白云,感情热烈明快。
C.作者用简洁清丽的语言,从自己的主观感觉上,描写了槐树的落蕊。文字细腻清新,充满诗情画意,使读者忘却了悲秋的心理。
D.作者用明白如话的语言,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上,寥寥数笔,勾勒出槐树的落蕊,把读者带进了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之中。
14.下列关于文章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赤壁赋》“徘徊于斗牛之间”中“徘徊”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柔和的月光似对游人极为依恋和脉脉含情。
B.《登泰山记》“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居雾”以静写动,写出雾的轻,呈停聚不动的状态。“若带”以小喻大,写出云雾的具体形状,烘托出泰山的高峻雄伟。
C.《赤壁赋》描写箫声,借助夸张、想象,运用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徊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D.“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负”字以静写动,显出雪的厚度,又以拟人手法,使雪山奕奕传神。“烛”字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雪光的亮度,写出日光和雪光相映的奇景。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 ”两句描写洞箫尾声细弱而婉转悠长。
(2)在《赤壁赋》中,苏轼描写江上泛舟之乐,用“ ”写自己好像乘风凌空而行,用“ ”写自己飘飘欲仙。
(3)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 ”两句从侧面表现“客”吹洞箫的音乐效果。
(4)苏轼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运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 , 。”
(5)苏轼在《赤壁赋》中发议论说,江水不停地流去,“ ”;月亮时圆时缺,“ ”。
(6)在《赤壁赋》中,苏轼描绘出曹操军队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的句子是“ , ”。
(7)苏轼在《赤壁赋》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慨叹人生短暂、个体渺小的句子是
“ , ”。
(8)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水”与“月”阐述天地万物“变”与“不变”的道理,从“变”的角度看“ ”,从“不变”的角度看“ ”。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材料一】
姚崇尝有子丧,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卢怀慎不能决,惶恐入谢于上。上曰:“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颇有得色,顾谓紫微舍人齐浣曰:“余为相,可比何人?”浣未对,崇曰:“何如管、晏?”浣曰:“管、晏之法虽不能施于后,犹能没身。公所为法,随复更之,似不及也。”崇曰:“然则竟如何?”浣曰:“公可谓救时之相耳。”崇喜,投笔曰:“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怀慎与崇同为相,自以才不及崇,每事推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授
臣光曰:昔鲍叔之于管仲,子皮之于子产,皆位居其上,能知其贤而下之,以国政,孔子美之。曹参自谓不及萧何,一遵其法,无所变更;汉业以成。夫不肖用事,为其僚者,爱身保禄而从之,不顾国家之安危,是诚罪人也。贤智用事为其僚者愚惑以乱其治专固以分其权媢嫉以毁其功愎戾以窃其名是亦罪人也。崇,唐之贤相,怀慎与之同心戮力,以济明皇太平之政,夫何罪哉!
(取材于《资治通鉴》)
【材料二】
唐卢怀慎,清慎贞素,不营资产。器用屋室,皆极俭陋。既贵,妻孥尚不免饥寒,而于故人亲戚散施甚厚。
后为黄门监兼吏部尚书,卧病既久,宋璟、卢从愿常相与访焉。常器重璟及从愿,见之甚喜,留连永日,命设食。有蒸豆两瓯、菜数茎而已,此外翛然无办。因持二人手谓曰:“二公当出入为藩辅,圣上求理甚切,然享国岁久,近者稍倦于勤,当有小人乘此而进,君其志之。”不数日而终。疾既笃,因手疏荐宋璟、卢从愿、李杰、李朝隐。上览其表,益加悼惜。
(选自《明皇杂录》)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谓紫微舍人齐浣曰 顾:回头
B.宋璟、卢从愿常相与访焉 相与:互相,交相
C.以济明皇太平之政 济:成就
D.近者稍倦于勤 稍:渐渐
1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自以才不及崇 皆以美于徐公
B.爱身保禄而从之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宋璟、卢从愿常相与访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
D.君其志之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贤智用事/为其僚者愚惑/以乱其治专固/以分其权媢嫉/以毁其功愎戾/以窃其名是/亦罪人也
B.贤智用事/为其僚者/愚惑以乱其治/专固以分其权/媢嫉以毁其功/愎戾以窃其名/是亦罪人也
C.贤智用事为/其僚者愚惑/以乱其治专固/以分其权媢嫉/以毁其功愎戾/以窃其名/是亦罪人也
D.贤智用事/为其僚者/愚惑以乱其治专固/以分其权媢嫉/以毁其功愎戾/以窃其名是/亦罪人也
19.下列对两则材料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姚崇才能出众,娴于政务,请假十余日,竟能导致政事堆积。
B.曹参完全奉行萧何制定的法度,没有变化或修改的内容。
C.卢怀慎为官清廉,以国事为重,向皇帝荐举贤能之士。
D.卢怀慎与姚崇同心协力,成就唐王朝的贞观之治。
20.请把上面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
(2)能知其贤而下之,授以国政,孔子美之。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我与地坛①(节选)
史铁生
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比如说邮票,有些是用于寄信的,有些仅仅是为了收藏。?
如今我摇着车在这园子里慢慢走,常常有一种感觉,觉得我一个人跑出来已经玩得太久了。有一天我整理我的旧相册,看见一张十几年前我在这园子里照的照片--那个年轻人坐在轮椅上,背后是一棵老柏树,再远处就是那座古祭坛。我便到园子里去找那棵树。我按着照片上的背景找很快就找到了它,按着照片上它枝干的形状找,肯定那就是它。但是它已经死了,而且在它身上缠绕着一条碗口粗的藤萝。有一天我在这园子里碰见一个老太太,她说:“哟,你还在这儿哪?”她问我:“你母亲还好吗?”“您是谁?”“你不记得我,我可记得你。有一回你母亲来这儿找你,她问我您看没看见一个摇轮椅的孩子?……”我忽然觉得,我一个人跑到这世界上来玩真是玩得太久了。
有一天夜晚,我独自坐在祭坛占地几百平米空旷坦荡独对苍天,我看不见那个吹唢呐的人,惟唢呐声在星光寥寥的夜空里低吟高唱,时而悲怆时而欢快,时而缠绵时而苍凉,或许这几个词都不中以形容它,我清清醒醒地听出它响在过去,响在现在,响在未来,回旋飘转亘古不敢。?
必有一天,我会听见喊我回去。
那时您可以想像一个孩子,他玩累了可他还没玩够呢,心里好些新奇的念头甚至等不及到明天。也可以想像是一个老人,无可置疑地走向他的安息地,走得任劳任怨。还可以想像一对热恋中的情人,互相一次次说“我一刻也不想离开你”,又互相一次次说“时间已经不早了”,时间不早了可我一刻也不想离开你,一刻也不想离开你时间毕竟是不早了。
我说不好我想不想回去。我说不好是想还是不想,还是无所谓。我说不好我是像那个孩子,还是像那个老人,还是像一个热恋中的情人。很可能是这样:我同时是他们三个。我来的时候是个孩子,他有那么多孩子气的念头所以才哭着喊着闲着要来,他一来一见到这个世界便立刻成了不要命的情人,而对一个情来人来说,不管多么漫长的时光也是稍纵即逝,那时他便明白,每一步每一步,其实一步步都是走在回云的路上。当牵牛花初开的时节,葬礼的号角就已吹响。
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旭日。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救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
当然,那不是我。
但是,那不是我吗?
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
(注)①《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散文名篇,文章描述了“我”瘫痪以后的心路历程,包括对生命的感悟,对母亲的追怀,对地坛中人事景物的深沉思考等。全文共包括七个部分。
21.文章第二段从哪三个方面表现“觉得我一个人跑出来已经玩得太久了”?请简要说明。
(1)
(2)
(3)
22.文章四、五两段中,“孩子”“老人”“热恋中的情人”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1)孩子:
(2)老人:
(3)热恋中的情人:
23.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
24.综观全文,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第七单元综合练习答案
一、
1.D “熨应读yù。
2.C A项,“冯”同“凭”;B项,“圜”同“圆”;D项,“缪”同“缭”。
3.C A项,古义:辽阔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B项,美人,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美貌的女子。
B项,平方,古义:方方整整的,指山石;今义:数学名词。
4.D 稍:逐渐,渐渐
5.C. 属:劝请
6.B 居:停留
7.C C项是主谓倒装句,其他三项都是定语后置句。
8.D D项和例句都是被动句,其他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
9.B 《合欢树》是史铁生的散文。
10.D 姚鼐被称为“桐城派”的领袖。
11.D. “戊申晦”中的“戊申”是纪日,“戊申晦”:戊申日月底这一天。此句中“戊申”和“晦”是同一天。
12.C“望”是农历每月十五,“既望”是农历每月十六。
13.D
14.D “负”字以动写静。
15.(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两句描写洞箫尾声细弱而婉转悠长。
(2)在《赤壁赋》中,苏轼描写江上泛舟之乐,用“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写自己好像乘风凌空而行,用“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写自己飘飘欲仙。
(3)苏轼在《赤壁赋》中,用“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两句从侧面表现“客”吹洞箫的音乐效果。
(4)苏轼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运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5)苏轼在《赤壁赋》中发议论说,江水不停地流去,“而未尝往也”;月亮时圆时缺,“而卒莫消长也”。
(6)在《赤壁赋》中,苏轼描绘出曹操军队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的句子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7)苏轼在《赤壁赋》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慨叹人生短暂、个体渺小的句子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8)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水”与“月”阐述天地万物“变”与“不变”的道理,从“变”的角度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从“不变”的角度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_”。
二、
16.B 相与:一起。
17.B B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A项,都是动词,认为。C项,都是代词,之。D项,都是语气副词,可要,一定。
18.B
19.D 成就唐王朝的开元盛世。
20.(1)我把天下之事委托给姚崇,只是想让您安坐而对雅士俗人起镇抚作用罢了。
(2)(鲍叔等人)能够了解他们(管仲等人)的贤能并且能甘居其下,把国家事务交给他们(处理),孔子赞美这种作法。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姚崇曾有一次为儿子办丧事请了十几天的假,从而使得应当处理的政务堆积成山,卢怀慎无法决断,感到十分惶恐,入朝向玄宗谢罪。唐玄宗对他说:“朕把天下之事委托给姚崇,只是想让您安坐而对雅士俗人起镇抚作用罢了。”姚崇假满复出之后,很快便将未决之事处理完毕,不禁面有得意之色,回头对紫微舍人齐浣道:“我作宰相,可以与历史上哪些宰相相提并论 ”齐浣没有回答。姚崇继续问道:“我与管仲、晏婴相比,谁更好些 ”齐浣回答说:“管仲、晏婴所奉行的法度虽然未能传之后世,起码也做到终身实施。您所制定的法度则随时更改,似乎比不上他们。”姚崇又问道:“那么到底我是什么样的宰相呢 ”齐浣回答说:“您可以说是一位救时之相。”姚崇听后十分高兴,将手中的笔扔在桌案上说:“一位救时宰相,也是不容易找到的呀!”
卢怀慎与姚崇同时担任宰相,自认为才能不及姚崇,所以每遇到一件事,都会推让给姚崇来处理,当时的人将他称为“伴食宰相”。臣司马光评论说:春秋时期齐国的鲍叔牙对于管仲,郑国的子皮对于子产,都是前者职位在后者之上,(鲍叔等人)能够了解他们(管仲等人)的贤能而甘居其下,将国家事务交给他们(处理),孔子赞美了这种作法。汉朝丞相曹参自认为才能不及萧何,因而完全奉行萧何制定的法度,没有变化或修改的内容,汉家的功业即因此而得以成就。如果不贤的人当权,作为他的僚属,为了苟全性命保有禄位,无原则地秉承上司的旨意行事,不顾国家的安危得失,这种人真是国家的罪人。如果贤良明智的人当权,作为他的僚属,用欺诈蛊惑来扰乱他的布署,用独断固执来削弱他的权力,用百般嫉妒来诋毁他的功绩,用执拗乖僻来窃取他的名望,这种人也是国家的罪人。姚崇是唐朝的贤相,卢怀慎与他齐心协力,为的就是成就唐明皇太平盛世的基业,对他有什么可以责备的呢!
【材料二】
唐朝的卢怀慎,清正廉洁,不谋求钱产资财。他的住宅和家里的陈设用具都非常简陋。当官身份高贵以后,妻子和儿女仍免不了经常挨饿受冻,但是对待亲戚朋友,卢怀慎的帮助和接济非常大方。后来他担任黄门监兼吏部尚书期间,病了很长时间,宋璟和卢从愿经常一起去探望他。卢怀慎一直很器重宋璟和卢从愿,看到他们俩来了,心里非常高兴,留他们呆了很长时间,并叫家里人准备饭菜。端上来的只有两瓦盆蒸豆和几根青菜,此外什么也没有。卢怀慎握着宋璟和卢从愿两个人的手说:“你们两个人一定会出将入相,作国家的藩篱、皇帝的辅臣,皇帝寻求天下大治的心思很急切,但是统治的时间长了,近些时候对政务渐渐有所懈怠,这时候往往就会有小人乘机接近讨好皇帝,你们两个人一定要记住(在意)。”过了没几天,卢怀慎就死了,他在病危的时候,就亲手写了一封奏章,向皇帝推荐宋璟、卢从愿、李杰和李朝隐。皇帝看了奏章,对他的离世越发惋惜。
三、
21.(1)旧照片上的那棵老柏树现在已经死了。(自然现象)
(2)多年前到园子里找“我”的母亲已经去世。(生活变故)
(3)祭坛里的唢呐声使“我”产生了沧桑之感。(心理感受)
22.(1)孩子:对生活感到新奇,对未来充满渴望。
(2)老人:对死亡从容坦然,对人生无怨无悔。
(3)热恋中的情人:对生活满怀激情,对世界充满眷念。
23.(1)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通过“走下”“爬上”等词语将太阳人格化,生动形象。(2)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使日出与日落情景形成鲜明对照,给人以深刻的印象。(3)运用前后对称的语言形式写景,给人以整齐的美感。
24.作为个体,生命是有限的;但从人类和宇宙的整体看,生命是生生不息的,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