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韩
愈
师
说
1
精选2021版课件
作者简介
韩愈,字退之,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为昌黎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
韩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 “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824)
2
精选2021版课件
在文学史上,“古文”的概念是韩愈提出来的,指的是一种与内容空洞、重视词藻、堆砌典故、讲究对偶的骈文相对立的散文。它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内容,取法先秦两汉散文文法。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 ”、“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的华而不实的文风。
文学常识
3
精选2021版课件
写作背景
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
4
精选2021版课件
本文是韩愈借给学生李蟠赠文的机会,抨击那些自恃门第高贵的士大夫们“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结果文章使他困窘不堪,社会上的人对他指指点点,并且添油加醋地污蔑他。韩愈也因此落得个疯子的名声。结果住在长安,常常连饭都没煮熟就被赶走了。所以说,有的时候维护真理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5
精选2021版课件
“师说”不是“说说老师”的意思。“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等等都属于“说”一类文体。
“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刚才说过,当时社会风气不重视从师之道,认为从师学习是可耻之事。韩愈写这篇文章赠给他的学生李蟠,其目的是抨击时弊,宣扬从师的道理。
解题
6
精选2021版课件
一读 求通顺
二读 晓文意
三读 析结构
四读 品手法
文言文“四读”学习法
7
精选2021版课件
一读 求通顺
8
精选2021版课件
字词注音
句读(dòu) 或不焉(fǒu ) 经传(zhuàn ) 从师(cóng)
读书(dú) 不能(bù ) 传道(chuán ) 从容(cóng)
聃(dān) 蟠(pán) 苌弘(cháng) 近谀(yú) 贻(yí)
冉(rǎn) 潘(pān) 长幼(zhǎng) 须臾(yú) 怡(yí)
传道受业解惑
或师焉,或不焉
“受”通“授”,传授。
“不”通“否”。
通假异读
句读(dòu) 或不焉(fǒu ) 经传(zhuàn ) 从师(cóng)
读书(dú) 不能(bù ) 传道(chuán ) 从容(cóng)
聃(dān) 蟠(pán) 苌弘(cháng) 近谀(yú) 贻(yí)
冉(rǎn) 潘(pān) 长幼(zhǎng) 须臾(yú) 怡(yí)
9
精选2021版课件
二读 晓文意
10
精选2021版课件
11
精选2021版课件
12
精选2021版课件
13
精选2021版课件
14
精选2021版课件
15
精选2021版课件
16
精选2021版课件
17
精选2021版课件
18
精选2021版课件
1. 师
(1)作名词
老师
有专门技艺的人
姓氏
古之学者必有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师襄
(2)作动词
学习、效法
从师(学习)
以……为师
吾师道也
或师焉,或不焉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一词多义
19
精选2021版课件
2. 之
(1)作代词
(2)作助词
(3)作动词,“到”、“往。
结构助词,“的”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表示宾语前置
表示定语后置
指代人或事物;指代自己
20
精选2021版课件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3)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4)句读之不知
(5)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1 代词,他
2 代词,这些
3 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
4宾语前置标志
5代词,代“六艺经传”
21
精选2021版课件
3.者
(1)相当于 “……的人”
(2)语气助词,用在句子里表示略作停顿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①乃使其从者衣褐。
②古之学者必有师。
22
精选2021版课件
4.其
(1)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2)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3)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4)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5)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
(6)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代词,他
(2)代词,那些
(3)代词,指圣人
(4)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
(5)副词,大概
(6)前指士大夫,后指“这”
23
精选2021版课件
有碑仆道
吾师道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策之不以其道
何可胜道也哉
道相似也
名词,道路
名词,道理
名词,风尚
名词,规律
动词,说
名词,道德学问
5.道
24
精选2021版课件
其皆出于此乎
拜送书于庭
学于余(耻学于师)
于其身也
师不必贤于弟子
不拘于时
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
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在
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
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对于
介词,表比较,比
介词,表被动,被
6.于
25
精选2021版课件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朔气传金柝
舍相如广成传舍
动词,流传
动词,传授
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
动词,传递,传送
名词,客舍
7.传
26
精选2021版课件
无论
没有
8.无
1 无贵无贱
2 圣人无常师
27
精选2021版课件
古今异义词
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译为(一)用来……的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二)……的原因(或缘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无论,不论。(今)没有。
小学而大遗:(古)①小的方面;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28
精选2021版课件
句读之不知:(古)句子停顿的地方。(今)看字发出声音。
今之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人。
吾从而师之:(古)是两个词,从:跟随;而:而且。
(今)连词,表结果、目的等。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不一定。(今)用不着,不需要。
29
精选2021版课件
1.名词作动词
(“师”作动词的三种情况,前面已讲。)
2.意动用法
①吾从而师之
②渔人甚异之
③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名词 以……为师
形容词 以……为奇异
名词 以……为师
动词 以相师为耻
词类活用
30
精选2021版课件
3.形容词作名词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③小学而大遗
“惑”放在动词“解”后面作宾语,意为”疑惑的问题”。
“圣”和“愚”处于主语的位置,意为圣人、愚人。
小的问题,大的问题
31
精选2021版课件
不拘于时,学于余。
宾语前置,“之”为提宾标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被动句式
介宾短语后置
特殊句式
32
精选2021版课件
三读 析结构
33
精选2021版课件
一、总论从师的必要性
和择师的标准;
二、批判当时士大夫
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从师的必要;
三、用具体事实进一步
阐明能者为师的道理;
四、说明写作本文的原因。
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分
论
点
师道之不传也
久矣,欲人之
无惑也难矣
圣人无常师
结
论
不拘于时
能行古道
文章结构
34
精选2021版课件
诵读第一自然段,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人为什么要从师?
1.学者必有师;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人非生而知之者。
②作者认为从师的标准是什么?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5
精选2021版课件
诵读第二自然段,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本段对“古之圣人”“从师”与“今之众人”“耻师”相对比后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圣益圣,愚益愚。”或“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②接着,本段中“今之众人”在从师一事上存在自相矛盾,这是怎样的一个事实?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6
精选2021版课件
③本段中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在从师问题上分别是怎样做的?这样的做法带来怎样的结局?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群聚而笑之,曰:“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结局: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④通过以上三组对比,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先用自己的话概括,再用原文回答。
概括:士大夫之族自恃门第高贵,耻于从师是
错误的,愚蠢的。原文:“学者必有师。”
37
精选2021版课件
对象 从师的态度 结果 论述中心
1 “今之众人” “耻学于师” “愚益愚”
通过正反对比,论证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古之圣人” “从师而问” “圣益圣”
2 于其子 择师而教之 小学
于其身 耻师 大遗
3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智不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士大夫之族 曰师曰弟子……群聚而笑之
纵比
自比
横比
对 比
38
精选2021版课件
第三自然段举出备受封建文人推崇的孔子的例子,意在证明怎样的观点?
“学者必有师”。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39
精选2021版课件
文章第四段交代写作缘由,但仍隐含着
作者的观点,哪些句子可以表现作者的
观点?
“不拘于时”、“学于余”、“能行古
道”。
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
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
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
的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通过
赞扬李蟠倡导从师。
40
精选2021版课件
《师说》怎样体现了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
唐“古文运动”倡导:
①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
《师说》将“学者有师”、“尊师”、“重道”
的思想通过第一段的正面阐述、第二段正反对
比论证、第三段的例证得以系统而严密的阐
发,是文(形式)道(内容)统一的典范。
②作家面对现实,表见解,抒真情。《师说》
针对当时耻于从师的社会恶习,进行了大胆的
批判,提出了进步的师道见解。
因此,《师说》是唐“古文”的代表作。
思考探究
41
精选2021版课件
本文讲了许多从师的道理,哪些对我们今天有借
鉴意义?哪些反映了作者的封建意识?
作者第一次提出了教师的职责,既概括又全面;
作者强调学而知之,必须从师学习,能者为师,
不耻下问,尊重老师,奖励后学等,这些思想在
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但作者所说的“道”,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之
道;所说的“业”,是“六艺经传”,与我们所
讲的“道”和“业”的内涵是根本不同的。他把
“士大夫之族”在从师问题上的见识不如“巫医
乐师百工之人”看成反常,暴露了轻视劳动人民
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偏见。
42
精选2021版课件
四读 品手法
43
精选2021版课件
(1)整句散句结合。
整齐的排偶句和灵活的散句交错运用,配合自然,错落有致。例如,第二段:“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与“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亦远也,而耻学于师”,是排偶句。接下来,“是故圣益圣,愚亦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则是散句。而在这一散句中,“圣益圣,愚亦愚”和“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又都是排偶句。
44
精选2021版课件
(2)一个意思,多种句式。
第二段一连用了三个对比,结语都是批判士大夫不重师道的恶劣风气,但语气一句比一句加重。第一句“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是反诘语气;第二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是否定、责备语气;第三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是讽刺语气,感情强烈。
(3)顶真修辞手法的运用。
顶真,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句子的头尾蝉联,上递下接。本文有好几处运用这种修辞手法,例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5
精选2021版课件
修辞探微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顶 真
作用:前后紧凑,气势通畅,前后事理有机联系,充分阐明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
46
精选2021版课件
小作文
谈谈老师的作用
47
精选2021版课件
The end
48
精选2021版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