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选必2 第五单元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19)选必2 第五单元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25 14:21: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了解古代的水陆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
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
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1.古代交通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1)原始人在自然界中习惯性的足迹就形成了“路”。
(2)人类转向定居生活后,以住地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发展。
(3)生产的发展推动了人工道路的铺设。
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2.古代陆路交通:人工道路的铺设
(1)世界
古罗马:罗马帝国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
阿庇亚大道
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2.古代陆路交通:人工道路的铺设
(2)中国
①秦朝: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②汉代:丝绸之路贯通,成为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实现统一之后,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以“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急切需要加强交通以巩固统一。于是立即致力于全国交通网的建立,在战国交通的基础上,“决通川防,夷去险阻”,经过修整与沟通,将各国道路纳入以全国为规模的交通系统之中。
——王子今《秦交通史》
驰道:为弛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 ——《汉书·贾山传》
直道: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道未就。——《史记·蒙恬列传》
问题:秦与罗马全国性道路网的共同作用?
1、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
2、有利于各地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3、便利了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4、消极:加重徭役负担,激化社会矛盾。
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2.古代陆路交通:人工道路的铺设
(2)中国
③唐代: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
④元代:在全国遍设驿站,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
秦世旧有厩置、乘传、副车、食厨,汉初承秦不改,后以费广稍省,故后汉但设骑置而无车马,而律犹著其文,则为虚设,故除《厩律》,取其可用合科者,以为《邮驿令》。
——《晋书》
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新唐书》
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元史·地理志》
◎魏晋邮驿画像砖
3.水路建设
(1)古代中国
①春秋:506BC胥河,世界开凿最早的运河。吴国在扬州附近开凿了邗沟。
②秦朝:开凿连接湘水和离水的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③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中国南方和北方。
④元朝:京杭大运河全长近1800千米,为世界之最。
(2)近代西方
①法国:17世纪,米迪运河开通,是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目前仍在通航。
②荷兰:17世纪,阿姆斯特丹建立运河系统,是荷兰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重要体现。
【问题探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运河遗产的价值有哪些?
【答案提示】
人类历史表明,运河的开凿与利用促进了城乡发展,滋养了社会文明,传播了科技文化,便利了商贸交通。
运河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首先,体现在其对运河沿线城市地位与价值的改变方面。其次,运河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可能是国家、地区甚至是国际层面的。运河的开凿利用有时会影响某个国家的历史走向,或在某个地区或世界战略格局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最后,运河承载着水路交通与航运经济的同时,也发挥着文化交流的作用。如今,运河还衍生出诸多颇具时代特色的新功能,在生态环境保护、旅游休闲资源建设等方面,有着巨大潜力。总之,运河的开凿与利用,促进了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承载着人类互联互通的共同追求与梦想。
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1、古代中国对海洋的探索
①西汉:
②宋元:
③明代:
初步形成东、南两条航线,东线通向朝鲜半岛和日本,南线通向印度洋。
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有了重大进步。
从1405年至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其规模历史罕见。
④“海上丝绸之路”连通中国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
探究:中国古代海洋航运事业发达的原因有哪些?
中国航海历史悠久。早在距今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华民族的祖先已能用火与石斧'刳木为舟,剡木为楫'。到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木帆船的逐步诞生,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海上运输与海上战争。到秦汉时代,出现了秦代徐福船队东渡日本和西汉海船远航印度洋的壮举。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东吴船队巡航台湾和南洋,法显从印度航海归国,中国船队远航到了波斯湾。从随唐五代到宋元时期,中国航海业全面繁荣、海上丝绸之路远届红海与东非之滨。由于以罗盘导航为标志的航海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中国领先西方进入'定量航海'时期。到明代永乐至宣德年间,伟大的中国航海家郑和率领远洋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遍访亚非各国。这一航海盛举,不但将中国古代航海业推向顶峰,而且在整个人类航海史上,竖起了一座永垂史册的丰碑。
战争和贸易的要求;
秦以后大一统局面;
强盛的国力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为了弥补陆路及河运的不足;
为了宣扬国威,树立大国威严
2\古代世界其他国家
①波利尼西亚人很早就在太平洋诸岛活动;
②腓尼基人首次横渡地中海;
③维京人在北大西洋和北海地区探险;
④阿拉伯人在印度洋开展繁忙的海上贸易。
3、新航路开辟
①15世纪末16世纪初,达·伽马发现从欧洲绕过非洲到达东方的航线;
②哥伦布到达美洲;
③麦哲伦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完成环球航行;
④欧洲人还开辟了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
2.运河的开通
(1)1869年开通的苏伊士运河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成为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
(2)1914年巴拿马运河通航,极大的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
①达·伽马发现从欧洲绕过非洲到达东方的航线;哥伦布到达美洲;麦哲伦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完成环球航行
②欧洲人还开辟了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
3.近代以来世界各地对海洋的探索
苏伊士运河
③1869年开通的苏伊士运河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成为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
④1914年巴拿马运河通航,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
三、工业革命与交通发展
1.铁路交通的发展
(1)西方
①1814年,史蒂芬森改进了蒸汽机车。
②19世纪上半期,欧美各国纷纷修建铁路网,铁路成为陆路交通的主干,带动了机器制造业、钢铁业等行业的发展。
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和冶金工业的发展引起对改进过的运输工具的需要,这种运输工具可以运送大宗的煤和矿石。……将蒸汽机安装在货车上,这方面的主要人物是采矿工程师乔治·斯蒂芬森。1830年,他的机车“火箭号”以平均每小时14英里的速度行驶31英里,将一列火车从利物浦牵引到曼彻斯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913年英国伦敦滑铁卢火车站
◎火箭号
三、工业革命与交通发展
1.铁路交通的发展
(2)中国
①1881年,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建成,是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上修建第一条实用铁路。
②1909年竣工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由詹天佑主持修建。他设计的“人”字形路轨,解决了铁路的陡坡问题。
◎李鸿章视察唐胥铁路
◎京张铁路人字形路轨
富尔顿是美国著名工程师,他制造的第一艘以蒸汽机作动力的轮船,长21.35米,1803年在法国的塞纳河试航成功,但当晚为暴风雨所毁。四年后,富尔顿在美国造成明轮推进的蒸汽机船“克莱蒙脱”号,长45米,于1807年8月18日在纽约州的哈得逊河上作历史性的航行,航速为1.61公里/时。
三、工业革命与交通发展
2.轮船航运业的发展
(1)西方
①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
②1812年,英国人制造的汽船试航成功。蒸汽机及后来的内燃机逐渐成为驱动船舶的主要动力,吨位大、速度快、航距远的轮船出现了。
◎富尔顿及其发明的汽船
三、工业革命与交通发展
2.轮船航运业的发展
(2)中国
①19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人建造的蒸汽动力轮船“黄鹄号”试航成功,揭开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序幕。
②1872年,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正式成立,成为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里程碑。
打破了列强对近代中国航运业的垄断
华蘅芳、徐寿所做火轮船之机来此试演。其法以火蒸水,气贯入筒,筒中三窍,闭前二窍,则气入前窍,其机自退,而轮行上弦;闭后二窍,则气入后窍,其机自进,而轮行下弦。火愈大,则气愈盛,机之进退如飞,轮行亦如飞。约试演一时。窃喜洋人之智巧,我中国人亦能为之,彼不能傲我以其所不知矣。——曾国藩
三、工业革命与交通发展
3.汽车的出现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发明了汽车,但在20世纪以前,汽车还不够普及。
◎卡尔本茨和他的“奔驰1号”汽车
秦朝“车同轨”政策和道路建设,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不同地区的经济往来,具有深远的影响。
四、交通与社会变迁
(1)交通的改进,加强了各地的沟通,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清江浦因京杭大运河的疏通而崛起,又因漕运路线的改变和津浦铁路的开通而衰落。京汉和陇海两大铁路开通后,郑州发展态势超越了洛阳与开封两大古都。
美国的伊利运河将纽约与五大湖和中西部地区联系起来,推动纽约发展成为国际化商贸中心。通海运河的建成,使曼彻斯特迅速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2)交通的改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邮驿主要是为官方服务的;明朝出现了民间通信机构民信局;1878年,天津海关书信馆对公众开放邮寄业务;1897年创办的大清邮政官局,是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电报、电话也在晚清时传入中国
(3)交通的改善方便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