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乐山市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2综合读写(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乐山市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2综合读写(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6 09:24: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川省乐山市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
02综合读写
一.语言运用(共1小题)
1.(2020 乐山)下面是嘉州网《有一说一》栏目的一次活动,请参与讨论,在留言区发表你的看法。
【议题】重庆市渝中区中兴路一家书店因其丰富的旧书和浓厚的复古氛围,成了“网红”书店。只是,来的人常常既不买书,也不看书,而是拍了照就走。无奈之下,老板制定了一条规则:凡是来书店“打卡”拍照的人,必须买一本书再走。顾客与老板的做法孰是孰非?请谈谈你的看法。
【留言区】
要求:①观点明确;②语言文明,表达得体;③150字左右。
二.名著阅读(共2小题)
2.(2022 乐山)为了更好地把握戏剧舞台的人物形象,完成下面的表格。
台词 人物 经典形象魅力
“先不要管自己吧,还是得先回去看看曹家的人。只剩下曾太太与高妈,没一个男人!难道那最后的五块钱不是曹先生给的么?” ①    一个心存良知,懂得感恩的老实人形象。
“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个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 简 爱 ②   
“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③    一个为理想而献身的钢铁战士形象。
3.(2021 乐山)请根据文段提示回答。
那洞门里有两个女童,闻得声音开了门,见是牛魔王嘴脸,即入报“奶奶,爷爷来家了。”
那罗刹听言,忙整云鬟,急移莲步,出门迎接,这大圣下雕鞍,牵进金睛兽;弄大胆,诓骗女佳人。罗刹女肉眼,认他不出,即携手而入。
(选自 60 回)
这段文字叙述的是孙悟空     (填数字)调芭蕉扇中的情节,罗刹女不愿意借出真扇的原因是    。
三.综合读写(共6小题)
4.(2022 乐山)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孔子认为教育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其中就包含着对美育的重视。今天,我们用“中国梦”来激励人心,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全民族的“兴于诗”;加强制度建设、强调制度自信,一定意义上说也就是新时代的“立于礼”;“成于乐”的“乐”不仅是音乐之“乐”,快乐之“乐”,而且是在道德的普遍高尚,活力的竞相迸发,精神的昂扬向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中不断实现的“天下尽欢颜”之“乐”。从古至今,先贤们对于美育的思考从未止步,这些思想结晶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来自民间、来自大变革的时代,我们正在大踏步迈向现代化,尤其需要加强美育。
(摘编自叶小文《美育为什么重要?》)
材料二:
中华民族拥有5000多年灿烂文明。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不妨从教育引导年轻人热爱艺术开始。年轻人通过认识和理解中华大地上的优秀艺术作品,可以形成开阔的视野和包容的心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引导年轻人接近、欣赏中国文艺作品之美,有助于延续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引导年轻人对美的追求,有助于以美为媒,沟通世界。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欢迎并接纳一切有益的文明成果。我们相信,更懂得欣赏自己国家、民族之美的年轻一代,也是在国际交流中传播美的使者。培养年轻人懂得欣赏中国之美,让他们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连接中外,并把这种精神和气质传递到全世界,一定能让世界更多更好地听到中国声音、中国故事,从心底欣赏中国之美。
(摘编自杨帆《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
材料三:
郎佳子彧,1995年出生,国家级非遗“北京面人郎”第三代传承人。他用老手艺尝试做新题材,同时探索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介展示传统技艺,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面塑。
记者:北京冬奥会期间,你去人民大会堂做过展示,能讲讲那次经历吗?
郎佳子彧:我给外国友人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示。我在和摩纳哥亲王互动的时候,教他做了一个“冰墩墩”。他挺“害羞”地说,家里有两个孩子,如果只带回去一个,麻烦就大了。我又做了一个“冰墩墩”送给他,让他带回去一双吉祥物。
记者:你面前的作品叫什么?为什么想到做这样一个作品?
郎佳子彧:这个作品叫《巾帼》,是在三八妇女节制作的,很多女性医护工作者在抗疫前线做出了很多的奉献,我觉得理应做一个作品,向她们致敬。面塑当中有一个非常古老的题材就是传统戏剧,传统戏剧中有一个巾帼英雄的形象——穆桂英。我觉得在这个时代,可以把她们类比起来。一方面把传统文化和现代题材融合,另一方面从造型艺术的角度,我们的传统戏剧也是非常绚烂的。所以我就把传统和现在拼合在一起,表达对女性的敬意。
(摘编自孟繁哲《把面人捏进了人民大会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提出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今天看来,就是全民族、新时代的美育教育。
B.从古至今,先贤们的各种美育思想结晶,对于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具有现实意义。
C.通过认识、理解和欣赏中华大地上的优秀艺术作品,年轻人可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D.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并把这种精神和气质传递到全世界,郎佳子彧做了很好的示范。
(2)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可以引导年轻人怎么做?请根据材料二概括。
(3)请结合三则材料,探究郎佳子彧作为“北京面人郎”第三代传承人成功的原因。
5.(2022 乐山)综合性学习。
班级开展新闻素材搜集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伴随着奋进激昂的会歌《青春的赛场》,4月30日上午,四川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以下简称“省十四运会”)开幕式倒计时100天主题活动在乐山市奥林匹克中心篮球馆举行。省十四运会将于今年8月8日在乐山市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开幕,本届省运会主题口号为“激情省运多彩乐山”,赛会规模、竞赛项目、参与人数将成为历届之最。
当天,现场还通过视频的方式发布了本届省运会吉祥物、会徽、会歌等,播放了全省各界人士喜迎省运的专题片。
(1)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5个字。
(2)下面两幅图片是运动会的会徽和吉祥物,请选择你喜欢的一幅,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80字左右)
6.(2022 乐山)名著阅读。
在“演绎经典名著 绽放文学魅力”戏剧节活动中,作为活动的导演,请你完成以下方案。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将下面这段开场白补充完整。
文学经典具有永恒的魅力,而戏剧把相隔万里、跨越千年的人和事都凝缩在这一方小小舞台:重现一个个逼真的形象,《西游记》中大战红孩儿的孙悟空,《水浒传》中    ;演绎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朝花夕拾》忆童年温情,《傅雷家书》   ,在这个盛夏之夜,让我们以戏剧形式演绎经典名著,绽放文学魅力。
7.(2021 乐山)综合性学习。
为迎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校要求以班级为单位,结合学科特点,组织开展“走近‘双遗产’,弘扬传统文化”的主题研学活动。你所在的班级经过商量,决定前往“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研学营地中的峨眉山营地开展活动。
在活动中,语文老师就地取材,布置了若干研习任务,现在请你来完成。
在研习营地看到了一则“入营须知”,阅读后完成答题。
入营须知
亲爱的同学:
①欢迎莅临研学营地。②在这里,我们将为你的研学之旅添上华彩一页。③因为当前疫情防控的原因,④请把口罩戴上,⑤并在导学老师的带领下进入研习大厅……
研学营地管理处
2021年6月
a、词语修改。文段中有一处用词不当,应将    一词改为    。
b、病句修改。文段中有一个病句,应将     句(填序号)改为    。
8.(2021 乐山)在“传统文化”研习厅,同学们从演播视频上看到,某校正在举行“孝亲文化节”活动,数百名学生对着父母下拜磕头。对此,甲乙两位同学有以下对话:
甲:我认为这样一种被刻意安排的教育方式,多多少少带有表演色彩,总让人觉得有点不真实。
乙:___,___,那么,这就值得点赞。
甲:是的,可尝试的方式有很多,但教育更要与时俱进,比如打个电话,发个微信等,都可以表达对父母的孝敬。
乙:关键是要培养我们孝亲敬老的品质,中华民族有一些传统的东西,我觉得可以变,但变到最后还是要回归。
(1)请根据上下文,将同学乙的对话补充完整。
(2)甲、乙两位同学的观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点?
9.(2020 乐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在班级劳动课中,同学们对乐山中心城区分类试点区进行了垃圾分类实施现状调查。活动结束后,班长对调查内容做了如下总结:
“自2019年乐山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以来,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越来越高。针对小区垃圾分类回收,中心城区爱丁堡、皇华台等12个试点小区,将小区居民的住户姓名、门牌号码、联系方式等基础信息生成二维码,印制专用垃圾袋,实行一户一码实名制管理。目前,乐山中心城区生活垃圾试点区域分类设施覆盖率已经达到100%,居民知晓率达90%;实名制注册垃圾分类用户10247户,试点小区住户注册率达80%以上。截至目前,已回收可回收物约37吨,可回收垃圾分类投放正确率达90%以上。”
(1)请你对班长的总结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35个字。
(2)假如你生活的区域也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试点,请你为此拟一条宣传语。
(3)如果家里的长辈不愿对生活垃圾分类,认为太麻烦,请你把劝说的话写下来。
四.默写(共3小题)
10.(2022 乐山)根据提示,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美景往往容易引发人们的向往之情,曹操《观沧海》中描写草木“   ,百草丰茂”,充满勃勃生机。
(2)周敦颐《爱莲说》中“香远益清,   ”两句象征君子美好的姿态气质。
(3)因一字而境界全出,陶渊明《饮酒》(其五)“   ,悠然见南山”中“见”字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
(4)《关雎》中,“关关雎鸠,   ”描写水鸟和鸣的场景。
(5)诸葛亮《出师表》中,写自己临危受命的句子是“受任于败军之际,   ”。
(6)在国家风雨飘摇之际,秋瑾在《满江红(小住京华)》中高唱“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   ”,表现出巾帼英雄的英勇气概。
(7)中秋佳节,我们可以引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   ,   ”两句,表达对亲友的美好祝愿。
11.(2021 乐山)名篇名句默写。根据提示,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2)角声满天秋色里,   。 (李贺《雁门太守行》)
(3)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4)日暮乡关何处是?   。 (崔颢《黄鹤楼》)
(5)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6)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7)杜牧在《赤壁》中强调天时重于人谋的句子是:   ,   。
12.(2020 乐山)根据提示,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2)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3)   ,猿则百叫无绝。(吴均《与朱元思书》)
(4)黄发垂髫,   。(陶渊明《桃花源记》)
(5)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7)李白《行路难(其一)》中“   ,   ”两句诗衬出诗人内心的悲苦,即使是美味佳酿也难以下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语言运用(共1小题)
1.(2020 乐山)下面是嘉州网《有一说一》栏目的一次活动,请参与讨论,在留言区发表你的看法。
【议题】重庆市渝中区中兴路一家书店因其丰富的旧书和浓厚的复古氛围,成了“网红”书店。只是,来的人常常既不买书,也不看书,而是拍了照就走。无奈之下,老板制定了一条规则:凡是来书店“打卡”拍照的人,必须买一本书再走。顾客与老板的做法孰是孰非?请谈谈你的看法。
【留言区】
要求:①观点明确;②语言文明,表达得体;③150字左右。
【解答】答案:
示例一:顾客的做法不对。书店是增长知识的地方,不是凑热闹、蹭热度的地方。您来到这儿,拍了照就走,既影响他人安静地阅读,也是对老板的不尊重。如果喜欢的是这个书店的特点,就应该真正地投入到学习、读书中去。老板的做法也有不妥。如果想吸引顾客读书,强硬地制订“霸王条款”是不对的,可换一种方式让顾客爱上阅读。
示例二:顾客的做法不对。书店是增长知识的地方,不是凑热闹、蹭热度的地方。您来到这儿,拍了照就走,既影响他人安静地阅读,也是对老板的不尊重。如果喜欢的是这个书店的特点,就应该真正地投入到学习、读书中去。老板的做法是正确的。这样能督促顾客读书,许多习惯的养成最初是由强制开始的,虽然表面上是“霸王条款”,但实际上是有利于顾客养成阅读习惯的,能促使更多的人爱上读书。
二.名著阅读(共2小题)
2.(2022 乐山)为了更好地把握戏剧舞台的人物形象,完成下面的表格。
台词 人物 经典形象魅力
“先不要管自己吧,还是得先回去看看曹家的人。只剩下曾太太与高妈,没一个男人!难道那最后的五块钱不是曹先生给的么?” ① 祥子  一个心存良知,懂得感恩的老实人形象。
“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个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 简 爱 ② 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 
“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③ 保尔  一个为理想而献身的钢铁战士形象。
【解答】①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把握。根据“还是得先回去看看曹家的人”“心存良知,懂得感恩的老实人”,可知他是祥子。
②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把握。简 爱是 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
③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把握。根据“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可知他是保尔。
答案:
①祥子
②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
③保尔
3.(2021 乐山)请根据文段提示回答。
那洞门里有两个女童,闻得声音开了门,见是牛魔王嘴脸,即入报“奶奶,爷爷来家了。”
那罗刹听言,忙整云鬟,急移莲步,出门迎接,这大圣下雕鞍,牵进金睛兽;弄大胆,诓骗女佳人。罗刹女肉眼,认他不出,即携手而入。
(选自 60 回)
这段文字叙述的是孙悟空  二  (填数字)调芭蕉扇中的情节,罗刹女不愿意借出真扇的原因是  她的儿子红孩儿被悟空降服,在观音身边做了善财童子,他们母子分离 。
【解答】本题考查名著情节内容的识记。阅读选段,根据其中的人物与事件,可知写的是孙悟空三调芭蕉扇中二调芭蕉扇的情节,罗刹女不借出真扇的原因是她的儿子圣婴大王红孩儿抓了唐僧,要吃唐僧肉。孙悟空为拯救师父唐僧,请求南海观音用诱敌深入之计收了红孩儿,红孩儿后来做了善财童子。罗刹女怪孙悟空害得她母子分离。
答案:
二;她的儿子红孩儿被悟空降服,在观音身边做了善财童子,他们母子分离。
三.综合读写(共6小题)
4.(2022 乐山)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孔子认为教育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其中就包含着对美育的重视。今天,我们用“中国梦”来激励人心,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全民族的“兴于诗”;加强制度建设、强调制度自信,一定意义上说也就是新时代的“立于礼”;“成于乐”的“乐”不仅是音乐之“乐”,快乐之“乐”,而且是在道德的普遍高尚,活力的竞相迸发,精神的昂扬向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中不断实现的“天下尽欢颜”之“乐”。从古至今,先贤们对于美育的思考从未止步,这些思想结晶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来自民间、来自大变革的时代,我们正在大踏步迈向现代化,尤其需要加强美育。
(摘编自叶小文《美育为什么重要?》)
材料二:
中华民族拥有5000多年灿烂文明。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不妨从教育引导年轻人热爱艺术开始。年轻人通过认识和理解中华大地上的优秀艺术作品,可以形成开阔的视野和包容的心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引导年轻人接近、欣赏中国文艺作品之美,有助于延续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引导年轻人对美的追求,有助于以美为媒,沟通世界。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欢迎并接纳一切有益的文明成果。我们相信,更懂得欣赏自己国家、民族之美的年轻一代,也是在国际交流中传播美的使者。培养年轻人懂得欣赏中国之美,让他们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连接中外,并把这种精神和气质传递到全世界,一定能让世界更多更好地听到中国声音、中国故事,从心底欣赏中国之美。
(摘编自杨帆《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
材料三:
郎佳子彧,1995年出生,国家级非遗“北京面人郎”第三代传承人。他用老手艺尝试做新题材,同时探索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介展示传统技艺,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面塑。
记者:北京冬奥会期间,你去人民大会堂做过展示,能讲讲那次经历吗?
郎佳子彧:我给外国友人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示。我在和摩纳哥亲王互动的时候,教他做了一个“冰墩墩”。他挺“害羞”地说,家里有两个孩子,如果只带回去一个,麻烦就大了。我又做了一个“冰墩墩”送给他,让他带回去一双吉祥物。
记者:你面前的作品叫什么?为什么想到做这样一个作品?
郎佳子彧:这个作品叫《巾帼》,是在三八妇女节制作的,很多女性医护工作者在抗疫前线做出了很多的奉献,我觉得理应做一个作品,向她们致敬。面塑当中有一个非常古老的题材就是传统戏剧,传统戏剧中有一个巾帼英雄的形象——穆桂英。我觉得在这个时代,可以把她们类比起来。一方面把传统文化和现代题材融合,另一方面从造型艺术的角度,我们的传统戏剧也是非常绚烂的。所以我就把传统和现在拼合在一起,表达对女性的敬意。
(摘编自孟繁哲《把面人捏进了人民大会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孔子提出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今天看来,就是全民族、新时代的美育教育。
B.从古至今,先贤们的各种美育思想结晶,对于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具有现实意义。
C.通过认识、理解和欣赏中华大地上的优秀艺术作品,年轻人可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D.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并把这种精神和气质传递到全世界,郎佳子彧做了很好的示范。
(2)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可以引导年轻人怎么做?请根据材料二概括。
(3)请结合三则材料,探究郎佳子彧作为“北京面人郎”第三代传承人成功的原因。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有误,根据材料一“孔子认为教育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其中就包含着对美育的重视”可知,A项“在今天看来,就是全民族、新时代的美育教育”表述与原文不符;
BCD.正确;
故选:A。
(2)本题考查提炼概括要点的能力。根据材料二第①段“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不妨从教育引导年轻人热爱艺术开始。年轻人通过认识和理解中华大地上的优秀艺术作品,可以形成开阔的视野和包容的心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引导年轻人接近、欣赏中国文艺作品之美,有助于赓续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可知,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可以引导年轻人热爱艺术,认识理解艺术作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引导年轻人接近、欣赏中国文艺作品之美;根据材料二第②段“培养年轻人懂得欣赏中国之美,让他们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连接中外,并把这种精神和气质传递到全世界,一定能让世界更多更好地听到中国声音、中国故事,从心底欣赏中国之美”可知,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可以让年轻人懂得如何欣赏中国之美,学会欣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并传承优秀文化传统;根据材料二第②段“引导年轻人对美的追求,有助于以美为媒,沟通世界”“我们相信,更懂得欣赏自己国家、民族之美的年轻一代,也是在国际交流中传播美的使者”可知,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可以引导年轻人追求美,懂得欣赏自己国家和民族之美,并积极成为美的传播者。
(3)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根据材料三“他用老手艺尝试做新题材,同时探索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介展示传统技艺,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面塑”“一方面把传统文化和现代题材融合,另一方面从造型艺术的角度,我们的传统戏剧也是非常绚烂的。所以我就把传统和现在拼合在一起,表达对女性的敬意”可知,郎佳子彧紧跟时代潮流,利用当下年轻人关注的新媒介向大家展示这一传统技艺,同时他在继承老手艺的时候尝试做新题材,将传统和创新相融合,更好地被大家接受;
再根据材料三“我给外国友人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示。我在和摩纳哥亲王互动的时候,教他做了一个‘冰墩墩’。他挺‘害羞’地说,家里有两个孩子,如果只带回去一个,麻烦就大了。我又做了一个‘冰墩墩’送给他,让他带回去一双吉祥物”可知,郎佳子彧在展示自己的传统技艺的同时,很好地将传统文化向世界传播,让世界看到中国之美和民族之美;再根据材料三“是在三八妇女节制作的,很多女性医护工作者在抗疫前线做出了很多的奉献,我觉得理应做一个作品,向她们致敬。面塑当中有一个非常古老的题材就是传统戏剧,传统戏剧中有一个巾帼英雄的形象——穆桂英。我觉得在这个时代,可以把她们类比起来”可知,郎佳子彧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重视,同时他在继承传统手工艺的时候还想着如何把它和现代美进行联系,这也看出他一直有着对美育的思考,让人感受到他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答案:
(1)A
(2)①引导年轻人热爱艺术,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②引导年轻人接近、欣赏中国文艺作品之美,延续优秀文化传统;③引导年轻人追求美,懂得欣赏中国之美。
(3)①个人对于美育的思考从未止步,继承传统文化,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②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用老手艺尝试做新题材,把传统文化和现代题材融合,利用新媒介展示传统技艺;③以美为媒,沟通世界,在国际交流中传播民族之美。
5.(2022 乐山)综合性学习。
班级开展新闻素材搜集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伴随着奋进激昂的会歌《青春的赛场》,4月30日上午,四川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以下简称“省十四运会”)开幕式倒计时100天主题活动在乐山市奥林匹克中心篮球馆举行。省十四运会将于今年8月8日在乐山市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开幕,本届省运会主题口号为“激情省运多彩乐山”,赛会规模、竞赛项目、参与人数将成为历届之最。
当天,现场还通过视频的方式发布了本届省运会吉祥物、会徽、会歌等,播放了全省各界人士喜迎省运的专题片。
(1)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5个字。
(2)下面两幅图片是运动会的会徽和吉祥物,请选择你喜欢的一幅,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80字左右)
【解答】答案:
(1)省十四运会开幕式倒计时100天活动在乐山举行。
(2)示例一:我选图甲(会徽)。
①要素:融合“乐”字与数字“14”;标示“2022乐山”“四川省第十四届运动会”;融“运动员、山水、圣火”等元素于一体。
②寓意:省十四运会圣火在乐山点燃;象征运动员奋勇拼搏;凸显竞技体育的无限活力。
示例二:我选图乙(吉祥物)
①要素:以灵猴为原型,取乐山之“乐”,结合云纹、水纹及三江环绕的元素。
②寓意:灵猴跑跳的姿态与体育精神呼应;“乐乐”竖起的大拇指点赞新时代;展示乐山以积极开放的城市态度喜迎八方来客。
6.(2022 乐山)名著阅读。
在“演绎经典名著 绽放文学魅力”戏剧节活动中,作为活动的导演,请你完成以下方案。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将下面这段开场白补充完整。
文学经典具有永恒的魅力,而戏剧把相隔万里、跨越千年的人和事都凝缩在这一方小小舞台:重现一个个逼真的形象,《西游记》中大战红孩儿的孙悟空,《水浒传》中  景阳冈打虎的武松 ;演绎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朝花夕拾》忆童年温情,《傅雷家书》 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 ,在这个盛夏之夜,让我们以戏剧形式演绎经典名著,绽放文学魅力。
【解答】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和人物的把握。根据“重现一个个逼真的形象”“《水浒传》中”,可知第一空应填人物形象,而且是与《水浒传》有关,如武松;根据“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傅雷家书》”,可知第二空应填故事,且与《傅雷家书》有关,如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
答案:
景阳冈打虎的武松 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
7.(2021 乐山)综合性学习。
为迎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校要求以班级为单位,结合学科特点,组织开展“走近‘双遗产’,弘扬传统文化”的主题研学活动。你所在的班级经过商量,决定前往“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研学营地中的峨眉山营地开展活动。
在活动中,语文老师就地取材,布置了若干研习任务,现在请你来完成。
在研习营地看到了一则“入营须知”,阅读后完成答题。
入营须知
亲爱的同学:
①欢迎莅临研学营地。②在这里,我们将为你的研学之旅添上华彩一页。③因为当前疫情防控的原因,④请把口罩戴上,⑤并在导学老师的带领下进入研习大厅……
研学营地管理处
2021年6月
a、词语修改。文段中有一处用词不当,应将  莅临 一词改为  光临 。
b、病句修改。文段中有一个病句,应将  ③  句(填序号)改为  因为当前疫情防控 。
【解答】答案:
a.“莅临”一词改为“光临”。
b.③,因为当前疫情防控(鉴于当前疫情防控的原因)。
8.(2021 乐山)在“传统文化”研习厅,同学们从演播视频上看到,某校正在举行“孝亲文化节”活动,数百名学生对着父母下拜磕头。对此,甲乙两位同学有以下对话:
甲:我认为这样一种被刻意安排的教育方式,多多少少带有表演色彩,总让人觉得有点不真实。
乙:___,___,那么,这就值得点赞。
甲:是的,可尝试的方式有很多,但教育更要与时俱进,比如打个电话,发个微信等,都可以表达对父母的孝敬。
乙:关键是要培养我们孝亲敬老的品质,中华民族有一些传统的东西,我觉得可以变,但变到最后还是要回归。
(1)请根据上下文,将同学乙的对话补充完整。
(2)甲、乙两位同学的观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点?
【解答】答案:
(1)示例:但是如果学校把这种教育方式作为一个尝试,再用更多的方式来开展教育
(2)相同点:在教育内容上,两人都赞成对学生进行孝敬教育;不同点:在教育方式上,同学甲反对下拜磕头的教育方式,同学乙不反对这种教育方式。
9.(2020 乐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在班级劳动课中,同学们对乐山中心城区分类试点区进行了垃圾分类实施现状调查。活动结束后,班长对调查内容做了如下总结:
“自2019年乐山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以来,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越来越高。针对小区垃圾分类回收,中心城区爱丁堡、皇华台等12个试点小区,将小区居民的住户姓名、门牌号码、联系方式等基础信息生成二维码,印制专用垃圾袋,实行一户一码实名制管理。目前,乐山中心城区生活垃圾试点区域分类设施覆盖率已经达到100%,居民知晓率达90%;实名制注册垃圾分类用户10247户,试点小区住户注册率达80%以上。截至目前,已回收可回收物约37吨,可回收垃圾分类投放正确率达90%以上。”
(1)请你对班长的总结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35个字。
(2)假如你生活的区域也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试点,请你为此拟一条宣传语。
(3)如果家里的长辈不愿对生活垃圾分类,认为太麻烦,请你把劝说的话写下来。
【解答】答案:
(1)市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试点区分类设施全覆盖,投放正确率超9成。
(2)示例: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生活美好需要你帮忙。
(3)示例:××:生活垃圾分类不是自找麻烦,那是在美化我们生活的环境。在垃圾袋上,我已贴好了分类标签,您投放也方便。
四.默写(共3小题)
10.(2022 乐山)根据提示,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美景往往容易引发人们的向往之情,曹操《观沧海》中描写草木“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充满勃勃生机。
(2)周敦颐《爱莲说》中“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两句象征君子美好的姿态气质。
(3)因一字而境界全出,陶渊明《饮酒》(其五)“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中“见”字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
(4)《关雎》中,“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描写水鸟和鸣的场景。
(5)诸葛亮《出师表》中,写自己临危受命的句子是“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
(6)在国家风雨飘摇之际,秋瑾在《满江红(小住京华)》中高唱“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 男儿烈 ”,表现出巾帼英雄的英勇气概。
(7)中秋佳节,我们可以引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两句,表达对亲友的美好祝愿。
【解答】答案:
(1)树木丛生(注意“丛”的书写)
(2)亭亭净植(注意“植”的书写)
(3)采菊东篱下
(4)在河之洲
(5)奉命于危难之间
(6)男儿烈
(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1.(2021 乐山)名篇名句默写。根据提示,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2)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 (李贺《雁门太守行》)
(3)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4)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 (崔颢《黄鹤楼》)
(5)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6)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7)杜牧在《赤壁》中强调天时重于人谋的句子是: 东风不与周郎便 , 铜雀春深锁二乔 。
【解答】(1)海日生残夜(注意“生”的书写)
(2)塞上燕脂凝夜紫(注意“燕”的书写)
(3)伤心秦汉经行处
(4)烟波江上使人愁
(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6)庭下如积水空明
(7)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12.(2020 乐山)根据提示,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2)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3) 蝉则千转不穷 ,猿则百叫无绝。(吴均《与朱元思书》)
(4)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
(5)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7)李白《行路难(其一)》中“ 停杯投箸不能食 , 拔剑四顾心茫然 ”两句诗衬出诗人内心的悲苦,即使是美味佳酿也难以下咽。
【解答】答案:
(1)学而不思则罔(注意“罔”的书写)
(2)自缘身在最高层
(3)蝉则千转不穷(注意“转”的书写)
(4)并怡然自乐
(5)弓如霹雳弦惊(注意“霹雳”的书写)
(6)会挽雕弓如满月
(7)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注意“箸”的书写)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