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调查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调查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25 14:24: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质量调查(历史)试卷
满分:100 时长: 60分
历史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考古研究发现,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和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学界长期以来寻踪夏文化的重点考古遗址)出土的资料中,都有玉质礼器牙璋,在陶器方面都有封口蚕、敞口瓠、高柄豆等。据此推断,当时蜀、夏两地
A.手工制作先进 B.文化双向互动
C.经济繁荣发达 D.礼乐制度完善
2.西汉时期通过丝绸之路从域外引入多种作物,根据下表可知,这些作物的传入( )
西汉时期引进作物统计表
物产名称 类别 原产地
胡瓜 蔬莱 印度西北部
胡豆 蔬莱 亚洲西南部、非洲北部
胡蒜 蔬莱 欧洲南部和中亚
胡荽(香莱) 蔬莱 地中海沿岸、中亚
石榴 水果 伊朗、阿富汗地区
葡萄 水果 欧洲、西亚和北非
A.推动了中西文化的全面交流 B.受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C.是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结果 D.丰富了民众的日常生活
3.初唐史学家李延寿著成《南史》和《北史》,宋人所修《新唐书》称“其书颇有条理,删落酿辞,过本书远甚”。因“《南史》以王谢分支,《北史》亦以崔卢系派”,清代《四库全书》评说其“惟以姓为类,分卷无法”。这能印证隋唐以后( )
A.门阀政治影响日趋衰微 B.史书编写依赖私家著述
C.社会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D.文献体例标准渐趋严密
4.编译《四洲志》时,林则徐有意调换了原书介绍国家的顺序,按照亚洲一非洲一欧洲美洲的顺序进行叙述,同时将选编的重点放在各国的兵制、统治情况以及历史中对外交战的情况。由此可知,林则徐( )
A.尚未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 B.倡导学习西方的制度和器物
C.开始反思中国政体缺陷 D.率先迈出向西方学习的步伐
5.明清时期,我国书院藏书以经史子集为主。鸦片战争后,书院藏书领域不断扩展,涉及政治、经济、铁路、军事等;19世纪末20世纪初,书院中的英语、日语、法语等书目也随处可见。推动晚清书院藏书发生变化的核心因素是( )
A.维新变法的推动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C.民族工业的发展 D.救亡图存之路的不断探索
6.1930 年8月,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制定了《苏维埃土地法》。该法总结了中央苏区的斗争经验,重申了“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等原则,坚持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即为国有,但没有禁止农民进行买卖,默认了土地的农民私有。该法的实施( )
A.背离了土地革命的宗旨 B.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C.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D.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
7.俄罗斯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莫斯科红场上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带有典型的拜占庭风格;俄罗斯的造型艺术,尤其是圣像画别具特色,与拜占庭的画像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俄罗斯的国徽,也渊源于拜占庭文明。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
A.拜占庭文明对俄罗斯的影响
B.俄罗斯统治者接受了拜占庭宗教权力
C.俄罗斯兴起时间晚于拜占庭
D.拜占庭与俄罗斯具有相同的历史传统
8.15—16世纪,人类历史逐渐转向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个历史时期里,出现了许多新鲜事物和新名词,以下各组词语中符合这一历史特征的是
资本主义萌芽——“寻金热”——地理大发现
B.资本主义——文艺复兴——工业革命
C.黄金——宗教改革——人文主义
D.商业革命——新航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9.1531年,最早的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1602年,荷兰建立起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1694年,经英国国王特许,英格兰银行创立;17世纪后,伦敦证券交易所成为国际证券交易中心。这反映了( )
A.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B.工业革命的不断推进
C.商业经营方式的创新 D.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
10.17世纪英国革命的参与者并没有把该事件当成“革命”,通常是称作“清教运动”或“内战”,革命在当时有“现存社会的动荡与破坏”之意。18世纪法国革命的参与者把自己所从事的斗争称作“革命”,革命成了天下最正当、最神圣的事物。这主要是因为
A.革命造成社会动荡减小 B.工业革命发展水平不同
C.人民主权观念广泛传播 D.宗教改革冲击天主教会
11.1801年,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在任期最后一天突击任命42位官员,但有17份委任令没能及时发送。继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将这些委任令统统扣发。最高法院法官最终判决托马斯·杰斐逊扣发行为无效。这一案件中
最高法院发挥了制约总统的职能
B.总统未经国会同意不能任命官员
C.国会没有发挥政治权力中心作用
D.体现了美国政党分权制度的弊端
12.根据英国传统,在每一位国王开始其统治时,都要被授予终生的王室收入;1689年后,议会不再授予威廉亲王终生的王室收入,而限制在只给一年的收入。这表明
A.根据神授权力继承王位的思想被否定
B.英国议会实质上掌控了政府的行政权
C.近代英国君主政治影响力的基本丧失
D.政府在议会规定范围之外的支出违法
13.武寅在《简明世界历史读本》中评价近代欧洲某一历史事件不仅盛行于英国和法国,也在整个欧洲引起广泛的回响,它甚至穿越大西洋传播到了美洲殖民地,从而成为一场国际性的思想文化运动,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宗教、道德等提出了深刻的批判,成为西方历史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并奠定了现代性的基石。该历史事件( )
A.深刻影响了“十二月党人”起义
B.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C.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现实世界
D.开启了理性化思维方式
14.15~19世纪,欧洲从美洲掠夺了约250万公斤黄金与1亿公斤白银,这些金银运到欧洲后,就转化成了资本,涌向了沉寂的市场;刺激着社会的方方面面,最终轰鸣的机器诞生。据此可知
殖民扩张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B.殖民掠夺成为欧洲社会转型的主要动力
C.全球金融贸易中心由美洲转向欧洲地区
D.美洲开发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
15.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这是由两人的阶级属性对立造成的
B.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
C.两人对专制自由的观点截然相反
D.前者蔑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3题,共55分。
16.(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条 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的
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
材料二
1978年,国务院批准组成“全国食品卫生领导小组”,组织对农业种植养殖,食品生产经营和进出口等环节的食品污染开展治理。1981年,卫生部制定了食品卫生标准研发五年规划,陆续发布了80多项标准。1982年11月,中国食品卫生领域的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通过。1984年,我国正式成为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成员,积极参与国际食品标准制定。
——摘编自胡颖廉《改革开放40年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机构演进》
(1)依据材料一中关于国家安全的定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党和政府为维护国家安全所作出的努力。(8分)
(2)根据二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初期食品安全治理的意义。(6分)
(3)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冷战结束后,国家安全面临新的挑战,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个国家安全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应对挑战的措施。(6分)
17.(16分)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是我国基础教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材料一 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调节经济)之权(变通),徼(开发)山海之业,以朝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名。魏用李克,尽地力,为强君。自是之后,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欺诈与武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故庶人之富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以至于秦,卒并海内。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30《平准书》
材料二 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论在单个国家,还是在全世界,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动荡的而反复的过程。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于废除政治强制,遵守共同的规则,以宪法规定的方式获取政治资源……政治家借助群众的力量将思想家的构想细化为若干改造现行政治生活的要求……可能是温和的、建设性的、改良性的,以后却可能变得激进。胜者或暂时胜者一方将其形式化、法律化,固定为一种永久性的、历史性的进步。
——应克复《西方民主史》
材料三 此前日本帝国之所以向英美两国宣战,实亦为谋求日本的政治经济自立和东亚地区的安定,至如侵害别国主权,侵犯别国领土,固非朕的意愿。然而交战已历四年……而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再加上敌方最近使用残酷的炸弹(原子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实难逆料;如仍继续作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
——日本天皇裕仁《终战诏书》(1945年8月15日)
从材料一中可以获取(概括提取)哪些历史信息。
(不可照抄原文)(2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英、法、美中任选一国为例,论述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动荡的而又反复的过程”。(要求认识全面,史论结合、表达通顺)(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终战诏书》中违背历史事实的表述。(6分)
18.(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中世纪以来,欧洲与东方国家的贸易通道基本上有三条:一条是北路,从地中海北岸东行到君士坦丁堡,再越过土耳其,沿黑海、里海,经伊朗、阿富汗,横穿亚洲大陆到达中国;另一条为中路,从地中海东岸到两河流域,再到阿拉伯海到达印度;再一条是南路,自地中海南岸经埃及下红海,经印度洋到达印度。但是,14世纪之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兴起,使近东地区战争连年不断。1453年土耳其人占领了君士坦丁堡,不仅控制了地中海的商业通道,致使北路交通基本断绝。中路和南路被阿拉伯人控制,欧洲商人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西欧国家组织多次探险,希望找到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高德步 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随着蒙古帝国的崩溃,中亚的局面变得非常混乱,1340年以后,北部的商路实际上已堵塞。此后,大部分产品汇集到那时以前受控于穆斯林商人的南部的海路,顺海路运往各地。……尽管有蒙古帝国衰落和奥斯曼帝国兴起的诸多干扰,但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材料三
西欧人的急于寻求由海洋上直达远东的航路,是由于土耳其人征服近中东后对于原有东方贸易商路的故意阻塞——这是一般世界史书中的说法。实际这个说法完全是捏造,并且还不是凭空的捏造,而是反咬一口的颠倒是非的捏造:阻塞原有东方贸易路线的正是西欧人,而是土耳其人想要继续维持旧商路反被西欧人所阻挠。
——1954年雷海宗撰写《世界史上一些论断和概念的商榷》
材料四
随着威尼斯的优势地位转化为垄断(东西方贸易),意大利的部分工商界在热那亚和佛罗伦萨的推动下,逐渐转向西方的巴塞罗那,尤其转向巴伦西亚、摩洛哥沿海、塞维利亚和里斯本……里斯本乃至整个葡萄牙在一定程度上受外国人的控制。
——【法】费尔南·布罗代尔著《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三卷)》
(备注:威尼斯、热那亚和佛罗伦萨都是当时意大利的邦国)
指出材料一、二对于地理大发现动因的观点存在的分歧。(4分)
(2)概括材料三中作者对于新航路开辟动因的观点,并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这一观点提出的原因。(6分)
(3)材料四的解释为上述哪一材料的观点提供了佐证和补充?并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是否认同材料一中关于新航路开辟动因的传统观点?并说明理由。(9分)
试卷第1页,共3页
2022-2023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质量调查(历史)答题纸
(
班级
姓名
座位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20分)
依据材料一中关于国家安全的定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党和政府为维护国家安全所作出的努力。(8分)
根据二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初期食品安全治理的意义。(6分)
(3)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冷战结束后,国家安全面临新的挑战,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个国家安全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应对挑战的措施。(6分)
17.(16分)
从材料一中可以获取(概括提取)哪些历史信息。(不可照抄原文)(2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英、法、美中任选一国为例,论述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动荡的而又反复的过程”。(要求认识全面,史论结合、表达通顺)(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终战诏书》中违背历史事实的表述。任选其中一条予以批驳。(6分)
18.(19分)
指出材料一、二对于地理大发现动因的观点存在的分歧。(4分)
(2)概括材料三中作者对于新航路开辟动因的观点,并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这一观点提出的原因。(6分)
(3)材料四的解释为上述哪一材料的观点提供了佐证和补充?并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是否认同材料一中关于新航路开辟动因的传统观点?并说明理由。(9分)
参考答案:
1.B
【详解】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和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了类似的文物,说明两地之间可能存在文化联系甚至是双向的互动,故选B;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无法说手工制作的先进,排除A;仅根据出土的手工艺品无法说明经济的繁荣发达和礼乐制度的完善,排除CD。
2.D
【详解】西汉通过丝绸之路引入外来物种,其中多为果蔬,这丰富了民众的日常生活,D项正确;A项错在“全面交流”,材料只提及了引入作物,没有提到外传文化,无法体现出交流,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是在明朝时期,排除B项;丝绸之路开通是材汉武帝时期,当时已经不是休养生息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
3.A
【详解】根据材料“《南史》以王谢分支,《北史》亦以崔卢系派”“惟以姓为类,分卷无法”及所学知识可知,《南史》和《北史》突出门阀士族地位,过多采用家传形式,体现了当时门阀政治影响较大。宋人认为“其书颇有条理,删落酿辞,过本书远甚”,从侧面反映出隋唐以后,门阀政治影响日趋衰微,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史书编写依赖私家著述,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经济重心南移无关,排除C项;材料内容不能体现隋唐以后文献体例标准渐趋严密,排除D项。故选A项。
4.A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林则徐有意调换了原书介绍国家的顺序,按照亚洲一非洲一欧洲美洲的顺序进行叙述,同时将选编的重点放在各国的兵制、统治情况以及历史中对外交战的情况。”可知林则徐依然尊崇“天朝上国”的观念,认为中国是世界的中心,缺乏对自身政体缺陷的反思,所以林则徐尚未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林则徐倡导学习西方的制度和器物,且学习西方器物是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的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制度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戊戌变法和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局限性,说明其未反思中国政体缺陷,排除C项;“率先迈出向西方学习的步伐”的说法与材料主旨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5.D
【详解】根据材料“鸦片战争后,书院藏书领域不断扩展,涉及政治、经济、铁路、军事等;19世纪末20世纪初,书院中的英语、日语、法语等书目也随处可见”可知,通过书院的藏书领域的不断的拓展,说明随着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中国的有志之士开始了对中国救亡图存之路的不断探索,D项正确;维新变法是在1895年公车上书后,排除A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是从1894年兴中会的建立开始,排除B项;民族工业的发展,是一个因素,但不是核心因素,排除C项。故选D项。
6.C
【详解】《苏维埃土地法》在强调土地国有的前提下并未禁止农民土地买卖,默认农民土地私有,同时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结合当时土地革命的实际情形可知,这样有助于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C项正确;上述举措中首先强调土地国有,并未违背土地革命的宗旨,排除A项;这一时期并未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排除B项;革命统一战线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就结束了,排除D项。故选C项。
7.A
【详解】据材料“(俄罗斯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带有典型的拜占庭风格”、“俄罗斯的造型艺术,……与拜占庭的画像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俄罗斯的国徽,也渊源于拜占庭文明”可知拜占庭文明对俄罗斯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无法判断俄罗斯统治者的宗教信仰,排除B项;俄罗斯文明兴起时间晚于拜占庭,并不必然意味着会受其影响,排除C项;俄罗斯与拜占庭历史传统并不相同,排除D项。故选A项。
8.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5—16世纪出现的新鲜事物和新名词有资本主义萌芽、“寻金热”、地理大发现、商业革命、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宗教改革等,故A正确;工业革命是18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中期的新名词,故B错误;黄金不是新名词,在15—16世纪之前就已经有了,故C错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17世纪中后期的新名词,故D错误;
9.C
【详解】根据题干“商品交易所”“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所”等都是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的表现之一: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C项正确;与贸易中心转移、工业革命无关,排除AB项;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两次工业革命,排除D项。故选C项。
10.C
【详解】革命在概念在17/18世纪有明显的差别。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不断发展,人民主权观念广泛传播,因此革命被赋予了正义、神圣的内涵,C项正确;革命造成的社会动荡较为明显,排除A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候尚未发生工业革命,排除B项;D项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1.A
【详解】根据“继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将这些委任令统统扣发。最高法院法官最终判决托马斯·杰斐逊扣发行为无效。”可得出法院裁定其任命无效,反映出最高法院发挥了制约总统的职能,A项正确;总统可以任命官员,排除B项;国会不是权力中心,排除C项;材料与政党分权制度的弊端无关,而是强调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排除D项。故选A项。
12.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议会否定传统做法,不再一次性授予新国王终生的王室收入,表明议会权力很大,政府在议会规定范围之外的支出违法,D项正确;材料与英国王位继承的理论依据无关,排除A项;材料并未揭示英国议会与政府行政权的关系,排除B项;17世纪后期,英国君主在政治的影响力还很大,排除C项;故选D项。
13.A
【详解】根据材料“不仅盛行于英国和法国,也在整个欧洲引起广泛的回响,它甚至穿越大西洋传播到了美洲殖民地,从而成为一场国际性的思想文化运动”可知,兴起于英国,高潮于法国,对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思想解放运动是启蒙运动,“十二月党人”是指19世纪20年代俄国一批从事革命活动的青年军官,他们深受启蒙运动自由民主思想的影响,试图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A项正确;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的是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排除B项;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现实世界是文艺复兴,排除C项;开启了理性化思维方式的是科学革命,排除D项。故选A项。
14.A
【详解】根据题干,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在美洲掠夺了大量的黄金、白银,并把这些转化成为了资本,通向了沉寂的市场;最终促使工业革命的开展,这说明早期殖民扩张为欧洲工业革命的开展准备了资金、市场、原料等因素,故A项正确;社会转型的主要动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排除B项;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因为美洲这一时期不是全球金融贸易的中心,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是殖民扩张和掠夺,不是美洲的开发,排除D项。故选A项。
15.B
【详解】康德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获得自由,卢梭则主张人民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政府,说明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故选B;二人都属于资产阶级,排除A;材料反映了二人对获得自由的方式的不同,二人都反对专制,排除C;康德也重视公民的民主权利,D错误。
16【答案】(20分)
(1)军事上,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政治上,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立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外交上,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济上,土地改革,“米棉之战”,国民经济恢复,社会主义改造,“一五”计划,等。(8分)
(2)健全国家治理体系;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健康;规范和促进了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6分)
(3)示例1
挑战:公共卫生防疫安全。
措施:对疾病(病毒)科学理性的认识,遵守卫生防疫规定,营造健康学习生活环境,养成良好个人健康习惯,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等。
示例2
挑战:粮食安全。
措施:保护耕地,健全基础设施,慎用农药;建立粮食储备制度;粮食保护价收购,防止谷贱伤农;发展科技,助力农业;提倡光盘行动,减少粮食浪费;等。
示例3
挑战:政治安全,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利用新疆、香港等相关问题,干涉中国内政。
措施: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揭穿美国等国的面目和意图;提高治理水平,提高新疆、香港等地区反渗透能力;巩固和提高新疆、香港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等。(6分)
17【答案】(19分)
(1)分歧:材料一认为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传统商路,导致欧洲商业危机,迫使西欧人寻找新的航路。材料二认为奥斯曼土耳其控制的是北部航路,但是东西贸易的南部商路依然畅通。(4分)
(2)观点:作者认为是西欧人自己阻塞了传统航路,并阻挠土耳其人维护传统商路的畅通。(2分)
原因:二战后形成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新中国建立初期中美敌对,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4分)
(3)佐证:材料四、五的解释为材料三提供了佐证。(1分)
态度及理由:
例1:认同传统观点。
15世纪前后,西欧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地中海沿岸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人们对财富充满渴求。而14世纪之后,奥斯曼帝国兴起,不断对外扩张,对传统的东西方之间的商贸之路构成威胁,造成了西欧的商业危机。因此,走在海上探险前列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具备了开辟新航路的条件,走上了开辟新航路的道路。
例2:质疑传统观点。
15世纪前后,西欧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地中海沿岸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人们对财富充满渴求。奥斯曼土耳其于1453年虽然控制了北部东西方贸易的航路,但是南部海路依存。意大利的威尼斯商人和阿拉伯商人垄断南部商路,被排挤的意大利热那亚和佛罗伦萨商人转而支持西葡两国开辟新的航路,西欧人的内部竞争成为新航路开辟的客观原因。
19.(1)春秋战国时期,国家经济的强盛与政权存续、发展密切相关。
(2)示例∶论题: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是一个长期和曲折的过程。
阐述︰英国在1640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先是进行限制王权的议会斗争,后又进行反对王党叛乱的革命战争,于1649年建立共和国,经过克伦威尔的护国主独裁统治,1660年出现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直至1688年光荣革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才重新掌握政权,并通过1689年制定《权利法案》,才最终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民主政治体制。法国在1789年发生大革命,经过三次革命高潮,颁布了《人权宣言》,处死了国王,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后拿破仑上台,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民法典》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但出现波旁王朝的复辟和七月王朝的统治。1848年发生二月革命,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但很快出现了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君主制反动统治。资产阶级在1871年镇压巴黎公社革命后,于1875年制定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才最终确立共和政体的法国民主政治体制。结论︰英国经过半个世纪、法国经过近百年时间的反复才确立民主政体。
(3)发动战争是为了日本的安全和政治经济自立及东亚地区的安定;日本并不想侵犯别国的领土和主权;只提“交战四年”,无视侵略事实;只提原子弹造成日本的伤亡,回避日军暴行;宣称“终战”,拒不承认失败、投降的事实。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