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上第五单元:作文如何突出中心
写法指导
一、拟题暗示法
精心拟制作文题目,让读者一看便产生兴趣,并可以通过题目推测出作文的主要内容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从而把握作文中心。
二、开篇引发法
开门见山这种方法要求用比较明确的语言来照应题目,揭示中心。即使先说其他事物,也不忘记“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的古训,最后还是会回到题目和中心上来。
三、主体渲染法
1.用细致的描写渲染情感
要想让记叙文中心突出,可以将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中,通过典型事例及具体、生动、传神的描写,自然、深刻地展现人物的个性、品质、形象,以表达作者的态度、情感。
2.用精练的议论语言揭示主旨
记叙文不可避免地要叙述事件,但必须注意事件的叙述应趋于完整,并能用精练的论述语言点石成金。且看下面两个片段:
(1)有一次,妈妈出差了,我自己在家,因为感觉无聊,就约邻居小伙伴出去玩,直到玩到筋疲力尽、肚子饿瘪了才回家。我一溜小跑冲向厨房,掀开锅盖,空的;打开冰箱,也是空的……我又不会做饭,这可怎么办?这时,小伙伴闯进门来,不好意思地告诉我:“你妈妈让你来我家吃饭,可是我现在才想起来!”听了他的话,我也没太在意,只是傻笑道:“呵呵……呵呵,没事。”( 《你是我最贴心的人》)
(2)那棵树就要倒下去了。他立刻冲上前去,一把将小孩推开,“砰——”树干斜压在他的腿上,疼得他龇牙咧嘴。我马上冲过去将树挪开。刚要拉起他,他却说:“先看看那小孩!”我抬起头,发现小孩并无大碍,就连忙叫人将他送进了医院。医生检查后,说:“没事儿,过几天就好了!”这下,我可算放心了。(《一个值得欣赏的人》)
这两位同学的通病都是简单平实地叙事,没有提炼、点染中心。特别是最后几句,虽符合真实生活,却是很无用的废话。假如改为以下句子,表达效果又会如何呢?
(1)……我心里顿时暖洋洋的:这样忙碌,居然还安排好我的吃饭问题,还是妈妈最贴心啊!
(2)医生检查后,笑眯眯地拍着他的头说:“没事儿!小小年纪,就见义勇为,值得表扬!”我也竖起大拇指连声赞道:“××,你真棒!”
这样,既侧面烘托了主人公的形象,又揭示了事件的思想意义,真可谓一箭双雕。
3.在炼字炼句中传达情感
所谓炼字炼句,就是精心选择字、词、句,赋予它们强烈的感彩,含蓄且深刻地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如下面这段习作:
我的爸爸是地地道道的临高人,成功地继承了临高男人的“优点”——懒。小时候,我们盖房子,天刚蒙蒙亮,妈妈就早早起床搬砖,累得汗流浃背,而那个男人却摇着扇子,趿拉着人字拖,坐在江边喝茶……( 《我的懒爹》)
“那个男人”“摇着”“趿拉着”等词……这是什么语气?什么情感?什么含义?当孩子直呼父亲为“那个男人”时,那种轻蔑,那种悲愤,何止是对一个懒男人的控诉呢?读后,令读者心生波澜。
四、结尾深化法
一篇好文章,结尾要简洁且有力,也就是拓展、深化和升华主旨。如习作《我的烦恼》的结尾:
烦恼啊,烦恼啊!我们学生何时周末能不做作业,在蓝天自由自在地飞翔呢?( 《我的烦恼》)
片段以议论收尾,突出了作者自己的烦恼,也体现了整个学生群体的烦恼——作业繁多、辅导班泛滥、学业负担过重,让本来丰富多彩的生活变得单调苍白。这样,就由个人上升到了学生群体,读后引人深思。
(摘自《作文周刊·七年级版》,作者胡传亮)
佳作引路
题一:以“书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书包里的秘密
我的书包就像我的小屋,是我的个人天地。如果你到我的小屋来坐坐,你会发现,从书包外形能看出我的审美,从内在的布置能看出我的心情;里面装着每天生活的必需、我的爱好、我的梦想、我的喜怒哀乐……当然还有我的秘密。
有几次考不好的时候,总是觉得这个书包太小了,怎么也藏不住我那张没考好还要家长签字的卷子。夹在书里也不是,放在外面的口袋里更不行,一拉开就会被妈妈发现!同学送给我的“辣条”,作为我们家的“违禁物品”,任我藏在书包的犄角旮旯里也不能逃避一伸手塑料袋就窸窣作响的命运。伸手拿课本和资料时,一不小心就带出来了。作为我的好伙伴,书包倒是一点都没有包庇我。有一次妈妈往我书包里放点心时,我心头更是一紧,担心她会乘机批评我不知道把书包整理得清爽一点,再顺带批评我房间里的东西又没摆放好。
有一次妈妈生日,我和爸爸约好了要给她制造惊喜。我们仔细谋划后,决定把生日礼物——口红,放进我的书包里, 然后找个机会让妈妈发现。为了把气氛做足,我在草稿本上预演了各个环节,设计了台词和动作,以确保万无一失。
我按照平时的流程进门,先卸下书包放在凳子上,然后和妈妈讲了些学校的事情,接着就回屋做作业。期间妈妈进来给我送水果,吓得我赶紧抱起书包。妈妈可能觉察到我的反常,脸上露出了怀疑的表情,我强装镇定,还好有惊无险!写完最后一个字,我扔下笔,扯着嗓子喊:“妈妈,快来!我的《古代汉语字典》找不到了!”
妈妈连忙过来帮我找,书柜里没有,抽屉里也没有,边找边数落我东西管不好。看见书包鼓鼓囊囊地躺在凳子上,妈妈问:“书包里怎么不找找,这孩子,这么鼓装什么了?”她一边批评一边拉开书包:整整半个书包的玩具车模、零食以及少量的几本书,顿时让她怒目圆睁。妈妈将书包里的东西往床上一倒,口红也掉了出来。妈妈哭笑不得,我赶紧开始说台词:“妈妈,生日快乐!我们课上学过,这个手法叫欲扬先抑。”
我一边整理散乱的东西,一边偷瞄妈妈的表情,妈妈笑了:“你这孩子……谢谢儿子!”我将写好的作业放进书包,轻轻地抚摸我的好搭档——书包。想起妈妈刚才的表情,心里回味十足:书包里藏着妈妈对我的爱,也藏着我对妈妈的爱呀!
点评
三个写作实践中,这个话题看起来最好下笔,但是写起来最难。
我的书包也好,化身书包表达心声也罢,立意浅,容易沦为平淡的叙述。相较而言,写我和书包的故事,从中更容易出彩,也更好下笔。
在确立中心时,要尝试着从多个角度进行比较,选择立意具有深刻性的材料下笔。
本文在讲述书包的故事时,详略得当地写了自己跟书包相关的几件生活小事:对书包没有帮他保守秘密的嗔怪,给妈妈制造惊喜时的几处渲染,都真实、有趣,有力地突出了“书包里藏着爱”这一中心,以小见大,具有深刻性。
题二:以“餐桌前的谈话”为题,写一篇作文
餐桌前的谈话
每一个节日,外公外婆眼里尽是盼望。这头电话里慈祥地嘱咐我别着急,慢慢来,我们等你;那头老早提前开始采买准备,忙着把我们爱吃的都摆上桌。中秋节晚上吃饭,还没等我开始夹菜往嘴里送,外公已经把剥干净的虾肉放到我碗里;感谢的话还没说出口,外婆已经将排骨递到我嘴边。桌子上的好菜都在努力博得我的喜爱,桌子一转,你争我抢地跑到我面前等待我的品尝。
“外公,你们小时候怎么过中秋?”我边吃边问。外公眼睛微微眯起一条缝,来了精神,放下筷子对我们开始讲述他儿时的记忆。
“那时刚解放不久,农忙归来,就盼着吃那个现在你们肯定不要吃的杂粮月饼。那时买什么都要凭票供应,一家七八口人,都盯着三个杂粮月饼,物资匮乏的年代,只有杂粮月饼是让全家人期盼的吃食。晚饭是不让吃杂粮月饼的,要留着月亮升起时全家人一起分着吃……”
外婆被外公的话勾起了回忆,接过话茬,说起了自己儿时别说吃月饼了,因为太公工作的原因,一家人都经常不能一起吃饭,连中秋节也不例外。“一家人在一起吃饭,吃什么都有味道!”
妈妈略显愧色地搂着外婆的肩膀,宽慰道:“我们会经常回来陪您和爸的。我小时候的中秋节呀,是有人陪有好东西吃的好日子!我吃的月饼是‘妈妈牌’的鲜肉月饼!独一无二!”
我指了指桌上“外婆牌”鲜肉月饼,说:“一直都是沾了妈妈的光,我什么时候能尝到‘妈妈牌’月饼呀?”全家人看着妈妈,爸爸摸着我的头说了一句俏皮话:“很快的,放心儿子,妈妈已经得到外婆真传啦!”全家人都笑了起来。其乐融融的聊天声中,响起了清脆的门铃声。我飞奔到门口,迫不及待跟家里人分享:“是外卖员叔叔把我的冰激凌月饼送来啦!”
饭后,一家人到阳台边的茶桌上喝茶。我吃着冰激凌月饼,外婆视频连线家里的亲戚,爸爸摆弄着相机想拍到更高清的月亮,妈妈切着水果……大家时不时聊几句,又做着各自喜欢的事。电视里播放着热闹的晚会,看着手里的冰激凌月饼,我不禁想发一条朋友圈:抢着吃的杂粮月饼,“妈妈牌”的鲜肉月饼,随叫随到、精美新鲜的冰激凌月饼,这不正是三代人眼中的中秋缩影吗?每一代人的身上都有着时代烙印,外公外婆那个年代物资匮乏,情义无价;爸妈也曾是孩子,追逐月亮,追逐着年少的时光。而我们生长在这繁荣昌盛的时代,是否可以赋予节日一些新的内涵呢?
夜已深,玻璃窗倒映着月光,窗外那轮明月与星空如故。岁岁年年,人间烟火最抚人心。无论时代怎样变迁,一家人在一起,团团圆圆,各自安好,就是最美好、最幸福的事。
点评
餐桌前的谈话内容比较宽泛,确定谈话内容就可以明确文章的立意,可以聚焦成长指导、亲子交流、生活研讨、分享倾听等方面。
本文记叙了中秋节背景下餐桌前的以“三代人眼中的中秋”为话题的家庭对话,为突出中心,作者精心裁剪,只选取了跟月饼相关的材料来反映三代人不同的感受和思考。并将月饼作为线索,详写外公物质匮乏时期的杂粮月饼,略写“妈妈牌”月饼、冰激凌月饼,有主有次有对比。
结尾卒章显志,引出作者对于是否赋予节日一些新的内涵的思考及温馨家庭生活的感慨,言之有物。
题三:以“走出校园”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樱花树下的约定
我和好朋友约了好几次出门去太子湾看樱花,奈何每次不是时间对不上,就是临时有事。“走,带上相机,去太子湾看樱花去。”这样一个简单的约定,变成现实却总是好事多磨。我们倒也不是只在樱花开的时候去,开或不开,四季里我们总会找机会去那边一起拍拍照。太子湾的樱花承载了我们许多回忆,那是任何地方的樱花都比不上的。
秋天的樱花并不惊艳,只有薄薄的叶子挂在枝头表示它的存在。入冬后的樱花枝干宁静微凉, 光秃秃的枝干上只有少许的叶子,如同西湖入秋后的残荷,变得孤独而静默。想起几年前杭州下雪的场景:清晨伴随微微湿润的空气,小步挪移至此,枝头上接住了一点点积雪,就像慕斯蛋糕上撒着巧克力糖霜一般。冰冷的早晨原本无生机,但仔细看,积雪的缝下竟有微微绿意。轻轻拨开积雪,晶莹剔透的翠绿似乎格外纯洁了。哦,昨晚是春雪啊,春雪一般比寒冬的雪还冷,我缩回了手,抬头发现上方似有几粒嫩芽萌发了,闻着青草香混着的泥土味,我又惊又喜。
入春后的樱花是真开放了,在那三五天时间里,不能早也不能晚。早了,只有浅浅的象牙白;迟了,就只剩绿叶了。靠近溪水边的两株如开了扇,就如天边镶嵌着无数的莹白色玉石。人站在树下会感觉更加震撼,头上满天星般,仿佛在“樱花烂漫几多时?柳绿桃红两未知”的世界里。一般都是两簇花搭配一簇绿叶,如玉石般的花就更耀眼了。粉白色的花朵清新纯美,散发着清淡的香甜,花枝摇曳的沙沙声,仿佛仙女飘飘走来。
入夏了,樱花树上的花不知被哪阵风一下子吹走了,又再次是绿叶的时代。叶子变墨绿,如翡翠般的绿像玉石,像油画,十分诱人,大自然的调色板调出让人惊艳的绿,让人忍不住赞叹。
樱花花期短暂,象征着重生,也代表着希望。翻看我们拍下的樱花树的照片,记录着友情岁月,樱花树也见证着我们的成长变化。每个季节固定日期去拍几张照片,我们一直都在坚持着。奔赴一场友情的约定,即便我们读了不同的中学,虽然有时会因为临时有事而改变计划,但是每每看到樱花树,内心都会感到美好。一年又一年,樱花树下的约定也成了我们之间的默契。追寻美好,心存希望,不负时光,这是友谊带给我们的生命之光!
点评
走出校园,镜头转向校外生活,立意需围绕“触动你内心”或“引发你思考”的事物。
校外生活既包含与人交往,也包含与自然的交流。
本文将樱花树作为立足点,通过描写樱花树四季的特点来诠释两个好朋友坚持在四季出游看樱花树并拍照的约定,借景抒情,表现友情的可贵。
去看樱花树是走出校园的一件小事,小处着眼表现朋友之间的坚持和默契非常打动人。此外文中细腻的景物描写很出彩,文章首尾呼应,中心一目了然,作者用心观察感受生活,文章真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