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级高一年级辽东区域共同体期中联合考试
除饭烧终大住
历史试卷
食的生式过龙T或语○
好格每,能领霞代,砂实
女辣寄好石特公漫外除
总分:100分
时间:75分钟
味件醉燥
是A
深两只中国
第1卷(选择题)
衡天浮灰
一、单选题(共60分,每小题2分,共30道小题)
鬓陵层松西
1.在良渚文化遗址中发掘出大量的墓葬遗存。其中瑶山、反山、福泉山等墓地建立在人
工高台上的豪华大墓地,而雀幕桥、马桥、龙南等遗址则是建立在平地上的普通小墓地,
两者截然分处,决不相混。由此可知,
良渚文明时期()
A.阶级对抗十分激烈
B.社会分化较为明显
C.贵族等级秩序确立
D.中原文化得到扩展
2.西周时期,宗子“必皆有土之君”,卿大夫“有分土,而无分民”,亦不能建立宗族:
而春秋战国时期的庶子地主亦可聚族而居、尊祖敬宗。这说明()
A.族田有助于增强宗族凝聚力
B.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互为表里
C.血缘政治衰落助推经济发展
D.土地制度变革导致宗法制衰落
3。战国时期一位思想家,他在参考、吸取各家学派观点,认为君主治国重在礼仪教化,
应当“平政爱民”,但法治、刑罚也是治国的必要手段。该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4.《韩非子》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其主张为()
A.专制集权
B.隆礼重法
C.重义轻利
D.爱惜民力
5.张帆在《中国古代简史》中写道:“春秋争霸史主要是齐、晋两国与楚国争夺霸权的
历史,这本身就带有华夷之争的性质。…楚国也在北向争霸的漫长过程中逐步向华夏
集团靠拢…双方通婚的材料见于史戟者颇多。…素灭六国,诸夏为一,华夏族吸收了
大量新鲜血液,最终形成了统一而有持久生命力的汉民族。”作者旨在说明春秋时期
()
A,华夏与诸夷之间的差别不复存在
B。华夷矛盾成为诸侯争霸的主因
C.诸侯间战争客观有利于华夏认同
D.华夏族最终演变为统一的汉族
6.冯劫曾位列秦朝三公之一,是副丞相,协理国政,掌管图籍、文书,同时是最高监察
官。当时他所担任的这一职位是()
A.丞相
B.太尉
C.郡守
D.御史大夫
7.汉代某时期规定在盛产铁的地区设铁官,负责铁矿开采、治炼及铁器产销:不产铁的
地区设小铁官,负责收集民间废弃铁器,改铸供民间务农使用。各铁官所获利益归大司农
(九卿之一,管财政)。对此做法评价不正确的是()
A.利于充实国家财政
B.促进大件铁器制作
C.推动治铁产业发展
D.便利民间农业耕作
8.《资治通鉴》卷226载:“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
之税,秋、夏两征之。”这一赋税制度()
种文想学孩
高一历史第1页共6页2022级高一年级辽东区域共同体期中联合考试
历史答案
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D C A C D D D D D A A C A D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C B D D A A B C B A A A D C
二、材料分析题(40分)
31.(1)措施:实行行省制度;设立驿站、急递铺;设直属中央的宣政院管理吐蕃地区等;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4分,每点1分)
意义: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推动了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提高了行政效率。(8分,每点2分)
(2)政策: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6分,每点2分)
启示:要注重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边疆政策;要本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处理边疆问题;要大力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维护边疆稳定和发展;要不断丰富发展边疆治理措施、创新国家治理方式。(4分,任答两点每点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32、(1)特点:以稻米为主要食物;饮食店种类丰富(饮食业繁荣发展);社会上层饮食奢华;烹饪技术成熟;士大夫节俭自奉。(任答2点 共4分)
原因: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兴起;理学的影响。(任答3点 共6分)
(2)印象:宴会礼仪凸显以皇权为中心;以繁文缛节等负面形象为主。(每点2分共4分)
原因:专制皇权达到顶峰;英国使团通商请求被拒;中西文化差异明显(中西文化交流尚浅)。(任答2点 共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