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区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八年级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1~10小题为单项选择题,11~13小题为多项选择题,错选不得分,多项选择题漏选得1分。)
1.A;2.D;3.C;4.B;5.C;6.A;7.A;8. C;9.B;10.C;
11.BC;12.AC;13.AC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4.凝华;熔化
15.9.78;9.25
16.没有;升华
17.0.095;95
18.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放热;凝华
19.相同;不同
20.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21.记忆;纳米
22.0.015;22.5
23.表面积;温度;空气流动
24.3:1;1:4
25.蒸发吸热(致冷);下降(或降低)
三、简答题(4分)
26.答:“干冰”升华吸热,使热水散发出来的水蒸气液化成雾状小水滴,形成“烟雾”。
或:“干冰”升华吸热,使热水温度不断降低,当水温达到凝固点而且水继续放热(“干冰”继续吸热),水就会开始凝固结冰。
四、计算题(本题共两小题,14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主要的运算过程、数值和单位。)
27.(6分)解:(1)水的体积V水=550mL=5.5×10-4m3
这瓶水的质量 m水=ρ水V水=1.0×103kg/m3×5.5×10-4m3=0.55kg
(2)水结冰后质量不变 m冰= m水=0.55kg
这瓶水结冰后体积
体积增加6.1×10-4m3-5.5×10-4m3=6×10-5m3
答:(1)这瓶水质量是0.55kg;(2)这瓶水结冰后体积增大了6×10-5m3。
28.(8分)解:1m3沙子的质量m沙=ρ沙V沙=1.5×103kg/m3×1m3=1.5×103kg
0.5 m3碎石的质量m石=ρ石V石=2.7×103kg/m3×0.5m3=1.35×103kg
沙石料的体积V料=V沙+V石=1 m3+0.5 m3=1.5 m3
沙石料的质量m料=m沙+m石=1.5×103kg+1.35×103kg=2.85×103kg
沙石料的平均密度
答:这种沙石料的平均密度是1.9×103kg/m3。
五、实验探究题(本题共5小题,30分)
29.(6分)(1)范围;分度值;(2)C;(3)充分接触;22
30.(5分)(1)水平桌面;镊子;右;(2)52;2.6
31.(5分)(1)秒表(钟表);(2)小水珠;(3)48;4;吸收
32.(9分)(1)酒精灯外焰(或火焰);②;温度计玻璃泡;(2)变大(或增大);水蒸气;(3)C;(保持)不变;(4)热胀冷缩;水银
33.(5分)(1)40;1.125×103;(2);偏小太和区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八年级物理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1~10小题为单项选择题,11~13小题为多项选择题,错选不得分,多项选择题漏选得1分。)
1.如图是工人在铺人行道的地砖,对于现场的一块地砖,以下估测比较符合实际的是( )
A.长度约20cm
B.温度约30℃
C.质量约5kg
D.密度约6×103kg/m3
2.如图所示,下列几个刻度尺的使用方式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3.下列各种情况下,物体的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
A.把钢筋从钢厂运到建筑工地 B.将金属压成薄薄的金属箔
C.把烧红的铁块反复煅打成形 D.将高温的铸件放入冷水冷却
4.如图是分别表示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温度变化特点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是晶体物质的凝固过程
B.乙图是非晶体物质的熔化过程
C.丙图是非晶体物质的熔化过程
D.丁图是晶体物质的凝固过程
5.对于质量、密度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B.物质的密度与其体积有关
C.某种物质的密度可通过其质量与体积之比求得
D.某种物质的质量与其体积成反比
6.用一把尺子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量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减小由于估测而产生的误差
B.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C.避免由于刻度尺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
D.避免由于观察时视线倾斜而产生的误差
7.钢瓶中装有足量的压缩氧气,放在病房给病人使用了一段时间后,瓶中剩余氧气的( )
A.质量和密度都减小 B.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C.质量不变,密度减小 D.质量和密度都不变
8.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上面的文字节选于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关于文中所涉及的一些现象,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雪的形成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B.结冰是凝华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C.“热气”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D.冰是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9.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体积图象,根据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密度为5.4g/cm3
B.乙物质密度为0.9g/cm3
C.当体积为2cm3时,甲物质的质量为2.7g
D.当质量为1.8g时,乙物质的体积为3cm3
10.要想用天平测出质量为100g的水,步骤有:a、使天平的横梁平衡;b、往右盘加入100g的砝码;c、把空玻璃杯放在天平的左盘上,往右盘加砝码以及移动游码,使天平横梁平衡;d、在空玻璃杯中慢慢注入水使横梁平衡后,玻璃杯中水的质量就是100g。在上述实验步骤中,正确的实验顺序是( )
A.a→b→c→d B.a→c→d→b C.a→c→b→d D.a→d→c→b
11.关于液体的沸腾和蒸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蒸发不需要吸收热量;液体沸腾需要吸收热量
B.液体蒸发可使液体温度有所降低;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
C.任何温度下液体的蒸发都能进行;液体温度只有达到沸点,沸腾才能发生
D.液体的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12.体检时,小华站上身高体重秤,医生在刻度尺上读出他的身高是1.634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用尺子的分度值是1cm
B.再向下估读一位数字可使测量更准确
C.测量结果的准确值是1.63m
D.末位数字不准确无意义
13.目前,不少家庭都有了家用轿车,以下是在用车过程中涉及到的许多现象及其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雨天行驰时,车窗起“雾”,“雾”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冬天排气管冒“白气”, “白气”是水蒸气凝华形成小冰晶
C.水箱中的冷却液不是纯水而是加入了其它化学成分,混合物的凝固点比水的低
D.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将车内“热”搬到车外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4.老式冰箱用久了,会发现冷冻室的内壁上有很厚的霜,这是冷冻室内的水蒸气______形成的。而使冰箱停止工作,敞开冷冻室的门,目的是要让这层霜______,便于清除。(均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5.某同学四次测量物体的长度,记录了9.23cm、9.78cm、9.25cm和9.26cm4个数据,则其中错误的是_______,物体的长度应该为_______cm。
16.碘锤是一种初中物理实验器材,其实是一个封闭的锤子形状的玻璃容器,里面装有碘颗粒。如图所示,将碘锤放入热水中,观察到碘锤中的固态碘逐渐消失,紫色的碘蒸气充满碘锤。已知1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据此可以判断出,实验过程中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液态的碘出现,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选填物态变化名称)。
17.小张同学用刻度尺测出从物理教材页码第1页到第122页的总厚度是5.8mm,则每张纸的厚度是_______mm,合_______μ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8.过端午节时,很多人家都要煮粽子。为节约能源,大火把水烧开以后可以改小火,并不影响煮粽子的时间长短,这是由于水_____________________;开锅时要躲开锅盖缝隙向外喷气的地方,以防烫伤,是因为水蒸气液化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将剩下的粽子放入冰箱冷冻后再取出时,粽子表面有一层白霜,这是_______(选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19.学习了如何测量物体的质量,小刘同学测量了同种物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又测量了相同体积的几种不同物质的质量,发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______,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_______,就此认识到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用来表示物质的一种特性——即我们学习的密度。(选填“相同”或“不同”)
20.所有的气体都可以通过___________的办法液化,而有些气体比如打火机用的甲烷,可以直接通过___________的办法液化。
21.在热水器中有一种性能非常特殊的弹簧,当水温达到80℃时,它可以立即伸长许多,将阀门关闭,及时防止热水烫人,制作这种弹簧的材料是_______合金;还有的材料加工到1×10-7~1×10-9m尺度时,其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能与较大尺度相比,发生了异常的变化,我们称这种材料为_______材料。
22.近期交通部门正在重新规划城区道路,工作人员驾驶车辆有条不紊地进行画线作业。如果画线所用特种漆的密度为1.5×103kg/m3,则画出宽15cm、厚度1mm、100m长不间断实线需要这种特种漆_______m3,质量为_______ kg。
23.晾晒衣物时,我们希望衣物更快地干燥。把衣物展开,是利用了增大液体___________以加快蒸发的道理;把衣物放在阳光下通风处,是利用了提高液体___________和加快液体表面附近___________以加快蒸发的道理。
24.甲、乙两个物体,如果质量相等,体积之比为1:3,则甲、乙的密度之比为___________;如果甲、乙的质量之比为1:2,体积之比为2:1,则甲、乙的密度之比为___________。
25.炎热的夏季,南方一些人员密集的景点会向空中喷洒水雾,这利用了水___________使周围环境温度___________的道理。
三、简答题(4分)
26.如图所示,在“升华和凝华”一节的课堂上,老师把一块合适大小的“干冰”,也就是固态二氧化碳,扔进装了一些热水的杯子里,同学们观察到从杯口有滚滚的“烟雾”冒出,十分惊奇。还有细心的学生在下课时发现杯子里的水结冰了。请从这两个现象中选其中之一加以解释。
四、计算题(本题共两小题,14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主要的运算过程、数值和单位。)
27.(6分)某品牌瓶装水,净含量为550mL,常温下瓶底是凹进去的,放入冰箱冷冻完全结冰后,瓶底就凸了出来。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kg/m3,冰的密度为0.9×103kg/m3。求:
(1)这瓶水质量是多大;
(2)这瓶水结冰后体积增大了多少。
28.(8分)某建筑工地用碎石和沙子均匀混合成沙石料,其中所用的碎石的密度2.7×103kg/m3,沙子的密度为1.5×103kg/m3。工人用1 m3的沙子与0.5 m3的碎石均匀混合成沙石料,假设沙石料的体积等于其中的碎石与沙子的体积和,则这种沙石料的平均密度是多大?
五、实验探究题(本题共5小题,30分)
29.(6分)小强同学在做“用实验室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的实验。
(1)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知道它的测量________,看清它的________;
(2)图甲是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几种做法,其中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3)测量水温时,要让温度计与水________;从图乙中可以看到他测量时温度计的液柱位置,图丙是温度计的局部放大,则此时水温为________℃。
30.(5分)小明郊外游玩时捡到一块矿石,带到了学校,在物理兴趣小组活动时,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其密度。
(1)小明首先将天平放在______上,然后用______将游码拨至标尺左侧零位,发现分度盘与指针相对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才能使天平平衡。
(2)再将矿石放在天平上称量,天平再次平衡,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体积如图丙所示,则矿石的质量是______g,矿石的密度为______g/cm3。
31.(5分)如图甲所示,同学们在做“探究海波熔化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除图甲中所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有________;
(2)海波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口有“白气”冒出,“白气”是________(选填“水蒸气”或“小水珠”);
(3)由图乙可知海波的熔点为________℃,图中BC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熔化经历了______分钟,此过程中海波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甲 乙
32.(9分)两个实验小组在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
(1)安装实验装置时,应根据_______的位置先固定部件_______(选填①或②);再固定另一部件,目的是使_______处于合适位置。
(2)水沸腾时水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_______,最后升到水面时裂开,从气泡内放出_______。
(3)操作无误,小明所在小组和小华所在小组得到的实验数据分别如表1、表2。
表1: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C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表2: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C 90 93 96 98 98 98 98 98
①对于两组实验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小组实验都失败了,因为水的沸点是100°C
B.只有小明小组数据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的数据最接近100°C
C.两小组的数据均有效
②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水沸腾时吸热,温度_____________。
(4)实验中所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____________原理制成的,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是78℃,水银的沸点是357℃,若要测沸水的温度应选用__________(选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
33.(5分)小王和小李同学都要测量某一品牌陈醋的密度。
甲 乙 丙
(1)小王进行了如图所示的3个步骤的操作:
甲:将待测陈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陈醋的总质量m1;
乙:将烧杯中陈醋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了这部分陈醋的体积V=_______cm3;
丙: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陈醋的总质量m2。
则陈醋的密度是________kg/m3。
(2)小李也用了3个步骤将这种陈醋的密度测了出来:
A: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B:将合适体积的陈醋倒入量筒,测出陈醋的体积V;
C:把量筒中的陈醋倒入空烧杯,测出陈醋和烧杯的总质量m2。
则陈醋密度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用步骤A、B、C中的符号表示),将陈醋倒入烧杯倒不净这一因素将使测出来的陈醋密度比真实值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