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请用正楷将下面一句话正确、端正、整洁地抄写在方格内,标点要占格。(2分)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酝酿 liáng 黄晕 yùn 发髻 jì 栀子 zhī
B.唱和 hé 肥硕 shuò 鳊鱼 biān 乌桕 jiù
C.寥阔 liáo 枯涸 gù 清洌 liè 梦寐 mèi
D.澹澹 dàn 耸峙 sǒng 栖息 qī 禅心 chán
3.根据下列语句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 ( )
(2)音乐是用来教育感化人,使人和谐相处的。 ( )
(3)有钱而心狠,残酷地剥削和压迫穷人。 ( )
(4)高高举步,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 (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自从来到这世界上,人类就面临着两种挑战,一是来自人类本身,一是来自大自然。
B.考试失败了,李玲伤心极了,她多么希望知心朋友和她分享这无限的苦恼啊!
C.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D.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的等待着。
5.仿照下列句中画线的部分,再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2分)
山间的清泉,你何必与遥远的大海比浩瀚呢?你自有你的清纯。
路边的小草,你何必与伟岸的大树比挺拔呢?你自有你的执着。
, ? 。
6.如果你不小心伤害了同学,那么你向他(她)真诚地道歉,得体的一项是( )(2分)
A.对不起,就算我错了,好不好
B.对不起,我真的不是故意的,请原谅我,好吗?
C.对不起,是我错了,但我不是故意的,你应该原谅我才对,好不好?
D.对不起,虽然我错了,但是你也有不对的地方,你不能只怪我。
7、按照课文或根据意思用课文中原句填空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12分)
(1) “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孔子的这些教育思想至今都在启示着后人,请再写出两句(连续的)表现孔子教育思想的句子:“ ”
(2) ,不亦君子乎?
(3)远方的朋友遇到挫折,为了表达对朋友的关切,可用 , 来表达对朋友的关切之情。(《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我寄愁心与明月, 。
(5)《观沧海》一诗中采用虚写的手法含蓄地表现诗人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气概的句子是: , ; , 。 。
8.对下面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
二、阅读杨一枫的《转过几棵树》,完成9~12题。(共14分)
①下雨了,雨细而密,在风中斜织着,我撑着伞走了出去。沿路往东百米,有一苗圃,苗圃周围是铁丝网圈着的,还密种着一排树,让人看不清里面的景致。在它的西北角有一个缺口,我便从这个“缝隙”钻了进去。
②转过几棵树,眼前豁然开朗起来,中间是一条小路,右手是连绵向前的一片松林,左手便是各种绿植的低矮幼苗了,每一种树苗都是一小片,而每一小片互相都紧挨着,而每一种又有着不同的颜色,就这样,【甲】放眼望去,一层叠着一层,就在这雨丝里漫了开去,我心中的静意也随着这叠递不穷的各种颜色漫了开去。
③【乙】工业时代的五彩斑斓,电子时代的光怪陆离,丰富的内容似乎让我们的生活既方便又充实,可人们总是能找到不同的机会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他们对绿色的渴望,对大自然的向往,对“回归”的憧憬。回归?我们将归向哪里?
④几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刀耕火种,战天斗地,他们凭着双手和生命在大自然的天地里争得一席之地,在他们的眼里,狼虫虎豹、悬崖峭壁、风霜雨雪等,都曾给人类带来过无穷的苦难和恐惧。我想,在他们眼里,大自然的美妙恐怕少于大自然的威严……
⑤生产力发展了,人类进步了。人们开始耕种,圈养家畜;开始建立城镇,书写文明;开始骑马远游,张帆出海,甚至直飞蓝天;开始开拓眼界,关注内心和思想,……
⑥而对于个体,随着生活的逐步富足,其它的困惑、不如意等比生存更为复杂的东西便挤到生活中来。复杂的社会关系便把人们之间的距离增大,同时把人们互相防备的思想变得更加复杂,于是便有了社会生活给人的压力,于是便有了“归隐文化”。
⑦是啊,谁不喜欢空山月明、微雨黄昏,谁不愿踏雪寻梅、横舟独钓……不用说陶渊明,也不用说倡导简单生活的梭罗和爱默生,就是此时的我,在这微雨中,走在这酷似乡间的小路上,两旁的松林和“旱地芦苇”,竟能让我的心如此宁静,宁静到喜不自胜……
⑧其实真正的归隐是有相当多的麻烦的,那不方便的生活,“遥远的卫生间”,成群的蚊子且不用说,就说我们在城市里最恐惧的孤独感在那深山老林里也会变本加厉。由于城市压力而产生的向往田园生活的美感,在真正长期消磨在田间地头的时候也会变得了无踪影。在我而言,一个普通人是没有也无须拿出那么大的勇气来远离人世,去成就绝对的归隐,而心灵深处保有一块“归隐的田园”用来感受偶然得来的宁静,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
⑨我脚下的这条土路,走起来韵味十足:时不时地从路边蹿出的野兔,在眼前一闪,倏忽不见;这里听不见人声、车声,只有雨点打在松枝上、伞上的妙声;远处一层层的红黄绿在雨里静滞着,让我想象出阳光下、大雪中这田野的妙影…… (摘自《人民日报》)
9.下列是对选文的内容和写作特色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选文借在宁静的苗圃观览来表达作者对生活中困惑的追问与思考。
B.作者在城市的喧闹中游览苗圃,被其自然、宁静所吸引,表达了归隐的强烈愿望。
C.第③段末句既表达了作者的困惑,更引出对自然的深入思考,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D.第⑨段表现作者思索有了答案之后的愉悦心情及对生活的美好向往,照应了开头。
10.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划线的甲乙两个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4分)
【甲】
【乙】
11.请谈谈对第⑧段中划线句句义的理解。(3分)
12.联系全文,简析文题“转过几棵树”的丰富内涵。(4分)
(二)(14分)
平 分 生 命
○1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她是他唯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2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了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
○3作为妹妹惟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与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开始犹豫,10岁的他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
○4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着临床上的妹妹微笑。手术完毕后,男孩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5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男孩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男孩所做出的决定是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决心。
○6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握紧了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
○7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
○8医生微笑着,充满耐心地说:“你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男孩高兴得又蹦又跳。他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有挽起了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人每人活50年!”
○9所有的人都震惊了,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纯真的诺言。同别人平分生命,即使亲如父子,恩爱如夫妻,又有几人能如此快乐如此坦诚如此心甘情愿地说出并做到呢?
13、 从全文看,“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请概括回答。(4分)
14、 第⑦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男孩”眼中为什么会“放出光彩”?(4分)
15、文中的“男孩”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16、第③段中说,男孩“经过一番思考”。根据上下文,发挥合理想像,具体描写男孩的“一番思考”。不超过100字。(3分)
(三)期 行(14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7.本文选自笔记小说集《 》,作者 。(2分)
18.解释文中加点的字。(3分)
(1)去 (2)委 (3)顾
19、元方这个小孩有哪些特点 请概括。(2分) 答: 。
20、文中哪些语句体现出元方虽小,却很明白事理?(2分)
答:
21.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2分)
22.故事中陈太丘的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 请谈
谈你的看法。(理由要充分)(3分)
三.快乐作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大本营(50分)
23.从下面两道作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题一:请以“我学会了 (感谢 尊重 告别 理解……)”为题写一篇作文。
题二:渴望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是人生征途不可或缺的动力。父母渴望孩子健康成长,成龙成凤,孩子盼望长大成人,报答深恩;老师渴望学生青出于蓝,成为栋梁;学生渴望老师生活幸福,桃李满园;青年渴望自己爱情甜美,家庭幸福;中年人渴望自己香车宝马,事业成功;老人渴望自己余霞满天,余热无限;在外打拼的人渴望能够常回家看看;在家翘首的父母渴望孩子顺顺利利,平平安安;鏖战题海的学子渴望早点放假,冲出黑暗……请以“渴望”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如选题一,请从括号内选择一个词语将文题补充完整;如选题二,围绕话题自拟题目。(2)不少于600字。(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4)文中不得出现所在班级。
2013年下期七年级期末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
1、 此题可依据书写是否用正楷,是否正确、端正、整洁这几项要求,酌情给分。
2、D (每空1分)
3、(1)崭露头角 (2)乐以教和 (3)为富不仁 (4)趾高气扬 (每小题1分,出现一处错别字扣0.5分,扣完为止)
4、A
5、空中的彩虹,你何必与坚固的拱桥比恒久呢?你自有你的绚丽。或,天上的星星,你何必与火热的太阳比辉煌呢?你自有你的璀璨。
6、B
7、(1)天涯若比邻(2)人不知而不愠(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4)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6)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8、C
9. B (3分)
10.参考答案:⑴“静意”是指雨让城市的喧嚣安静下来,在苗圃的景致中作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让作者的心分外的静。(2分)
⑵“似乎”是作者对现代城市生活喧嚣的一种否定,表达了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2分)
11.参考答案:现代城市生活的压力和复杂的人际关系让人生心俱疲,但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不必像古代的隐士般隐迹山林,只要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保存着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之心,我们就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共3分,言之有理即可)
12.一方面实指文中作者只需转过几棵树,就可以看到大片的绿色,见到向往的大自然,更可以看到不同于城市的景致;另一方面则指我们无需远离人世,去真正地归隐,只要有一颗向往的心,在城市里同样也能感受到那份大自然的宁静,就像转过几棵树一样简单。(共3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
13、给妹妹输血 和妹妹平分生命
14、神态描写 。因为男孩听到医生话后十分惊喜,觉得抽血不但不会死,而且妹妹也有救了。
15、勇敢、无私、富有爱心及献身精神。
16、略
17《世说新语》 刘义庆 (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18、(1)离开 (2)丢下,抛弃 (3)回头看
19、聪明伶俐,思维敏捷
20、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1、做人要重礼守信 (基本意思符合即可)
22、开放性试题,答案不惟一。能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