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质量模拟卷】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A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质量模拟卷】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A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粤教粤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2-09 08:53: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质量模拟卷】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A卷)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评分
阅卷人 一、填空题(共8题;共32分)
得分
1.(2分)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叶中制造生存所需的   ,并释放出氧气。
2.(6分)叶的细胞中有许多绿色的颗粒,这些绿色的颗粒叫做叶绿体,叶绿体是“养料生产车间"。在阳光的照射下,绿叶中的叶绿体能利用   和   造成植物需要的营养物质,并且释放出    。人们把叶的这种作用称为光合作用。
3.(4分)铁生锈的原因与   和   有关。
4.(2分)蜡烛燃烧时生成了水和   等新物质。
5.(4分)在温度   仍高于0℃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   ,这就是露。
6.(2分)冬天,温暖的教室窗玻璃内侧总是结着一层水珠,这是水的   现象。
7.(6分)露和霜都是空气中的   在物体上凝结形成的,形成露的温度在   ,形成霜的温度在   。
8.(6分)温度越   ,空气流动得越快,蒸发面积越   ,水蒸发得越   。
阅卷人 二、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
得分
9.(2分)我们在生态瓶中放入适量的植物,可以给动物提供氧气和食物。


10.(2分)植物的根只吸收水分,不吸收肥料。 (

11.(2分)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金鱼藻只释放很少的气泡,甚至不会释放气泡。 (  )
12.(2分)热气球能上升,是因为反冲力的作用。 (

13.(2分)苹果切开后会变色,变色的苹果切面还能恢复到原来的颜色。(  )
14.(2分)盐溶解在水里变成盐水,生成了新物质。


15.(2分)大自然中小水滴的旅行,体现了地球上的水循环。(  )
16.(2分)大海里的水永不枯竭,天上的水总也降不完。(

17.(2分)长时间大雨对土壤破坏很大。(

18.(2分)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地球上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
阅卷人 三、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得分
19.(2分)关于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植物的根具有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B.有些植物的根具有繁殖的作用
C.植物的根在外形上都是一样的
20.(2分)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在(  )
A.叶片 B.花瓣 C.根尖
21.(2分)俗话说:“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话所体现的茎的作用是(  )。
A.繁殖后代 B.输导水分 C.支撑植物
22.(2分)叶片利用(  ) 提供的能量,将水分和二氧化碳制造成营养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A.空气 B.阳光 C.二氧化碳
23.(2分)将下面物体放入水中,(  )都能浮起来(物体不触底就算浮)。
A.梨子、塑料尺、木板
B.空塑料瓶、泡沫板、回形针
C.苹果、冰块、蜡烛
24.(2分)龙龙点燃了一根蜡烛,20分钟后发现蜡烛燃烧了一半,他可以预测出燃烧完一整只蜡烛需要的时间应该是(  )。
A.25分钟 B.40分钟 C.60 分钟
25.(2分)下列关于铁和铁锈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铁在干燥的环境中容易生锈
B.铁锈能导电,但不能被磁铁吸起来
C.给铁制品涂上油漆可以防止它生锈
26.(2分)受到流水的沉积作用,大江大河的入海口往往会形成宽阔平坦的(  )。
A.丘陵 B.平原 C.高原
27.(2分)夏季,洗过的床单在哪种情况下干得最快(  )
A.展开晾在阳光下 B.展开晾在树荫下 C.折好后晾在阳台上
28.(2分)在制造霜和露的实验中,杯子下面垫一块毛巾的作用是(  )。
A.灭火
B.增加水蒸气
C.防止水滴流下来弄脏桌子
阅卷人 四、连线题(共1题;共5分)
得分
29.(5分)请你将“雨对土地的侵蚀”模拟实验中所用的材料与实际的情况用线连起来。
坡形土堆 下雨
垂直的土壁 山坡上的沟渠
喷水器喷水 地表径流
泥浆流到盆子里 悬崖
土堆上形成一些小坑 土壤裸露的山坡
阅卷人 五、解答题(共2题;共16分)
得分
30.(10分)小明家门前有一条从山上流下来的小河,河边有很多鹅卵石和沙子。有一次他跟爸爸沿着河道上山,他发现越往山上走,河道旁的石头越大,而且河道两边比较陡峭。
(1)(5分)请解释石块分布不同的原因。
(2)(5分)请解释为什么上游的河道两边比较陡峭。
31.(6分)加热时,蜡块有什么变化?冷却后又有什么变化?
阅卷人 六、实验探究题(共1题;共6分)
得分
32.(6分)实验:植物的根具有吸水的作用。
实验步骤:
①在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水。
②把植物放到玻璃杯中。
③在玻璃杯中滴入花生油防止水分蒸发,同时固定好植物并在杯壁水面处做标记。
④把植物放在向阳的地方,观察玻璃杯中液面的变化。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养料
【知识点】光合作用
【解析】考查植物的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叶绿素等光合色素和某些细菌利用其细胞本身,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生化过程。
2.【答案】水;二氧化碳;氧气
【知识点】叶的作用
【解析】植物叶子中的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会产生营养物质,所以又被成为“植物的食品加工厂”。
光合作用指的是植物的叶子在光照的条件下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生成氧气和养料的过程。
3.【答案】水;空气
【知识点】生锈
【解析】铁生锈的主要原因是铁和空气中的水分、氧气结合生成铁锈。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三铁。
4.【答案】二氧化碳
【知识点】蜡烛的燃烧
【解析】通过实验可以得出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等新物质。
5.【答案】逐渐下降;小水滴
【知识点】天气现象;凝结
【解析】 根据对水的三态变化的认识,在温度逐渐下降(仍高于 0℃)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小水滴,这就是露。
6.【答案】凝结
【知识点】凝结
【解析】考查水的凝结现象, 气体遇冷而变成液体的过程叫做凝结,如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温度越低,凝结速度越快。
7.【答案】水蒸气;0度以上;0度以下
【知识点】凝结
【解析】露和霜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物体上受冷凝结成的,需要记住它们形成的温度特点,形成露的温度在0度以上,形成霜的温度在0度以下。
8.【答案】高;大;快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水蒸发的快慢的决定因素:1、温度:温度越高水蒸发的越快。2、表面积:表面积越大水蒸发的越快。3、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越大水蒸发的越快。
9.【答案】(1)正
【知识点】叶的作用
【解析】绿色植物在阳光的照射下,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并合成有机物。
10.【答案】(1)错误
【知识点】根
【解析】 植物的根不仅仅吸收水分,还吸收肥料、无机盐等。
11.【答案】(1)正
【知识点】叶的作用
【解析】 绿色植物的叶绿体会进行光合作用,金鱼藻产生的气泡是光合作用的结果,光照越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就会越强,产生的氧气(气泡)就会越多。反之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产生的气泡数越少,甚至不会释放气泡。
12.【答案】(1)错误
【知识点】浮力
【解析】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因此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热气球是根据热空气上升原理制成的。
13.【答案】(1)错误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苹果含有一种容易被氧化的酚类化合物,切开后遇到空气,就会使酚类化合物被空气氧化,出现变色的情况,变色的苹果切面不能恢复到原来的颜色。
14.【答案】(1)错误
【知识点】物理变化
【解析】盐溶解不会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不会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15.【答案】(1)正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 江河湖海、地面上的水,被太阳晒热,不断地蒸发,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水蒸气在空中受冷变成云,云变成雨、雪等落到地面;地面上的雨水和融化了的雪水有的渗入地下,地下水又会汇集流出地面形成泉水流入江、河、湖、海。大自然中,小水滴不停地进行着旅行,说明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不断循环,我们把小水演的旅行过程称之为水循环。
16.【答案】(1)正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根据对水的三态变化的认识,江河湖海里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会变成大量的水蒸气蒸发到空中,水蒸气在高空受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这就是云,云随风飘动,当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越聚越多,就会降落下来,形成雨或雪,雨水汇成小溪,流入江河湖海,从而形成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所以,认为“大海里的水永不枯竭,天上的水总也降不完。”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17.【答案】(1)正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
【解析】 长时间的下雨会把土壤泡成泥浆,造成严重的地质灾害。
18.【答案】(1)正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 在河流的中上游流水作用以侵蚀为主,将高山切割成峡谷。在下游以沉积为主,在大江、大 河的下游和入海口的地形往往是平原 。
19.【答案】C
【知识点】根
【解析】 植物的根根据形状不同,可以分为植根系和须根系两种,植物根的作用,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但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20.【答案】C
【知识点】根
【解析】 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在根,根还有固定土壤的作用。
21.【答案】A
【知识点】茎的作用
【解析】植物的茎可以繁殖后代。
22.【答案】B
【知识点】叶的作用
【解析】 叶片利用阳光提供的能量,将水分和二氧化碳制造成营养物质,并释放氧气,该过程为光合作用。
23.【答案】C
【知识点】浮力;物体的沉浮
【解析】物体在水中的浮沉和物体的密度有关,在水中,密度小的物体容易上浮。梨子、回形针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因此在水中是沉的, 塑料尺、木板 、空塑料瓶、泡沫板、苹果、冰块、蜡烛在水中会浮起来,故本题选C。
24.【答案】B
【知识点】蜡烛的燃烧
【解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蜡烛燃烧的速度是恒定的,所以燃烧完一整只蜡烛的时间应该是40分钟。
25.【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A、铁生锈与水、空气、盐等因素有关系,铁在有水、有空气、有盐的条件下最容易生锈。A的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铁锈不能导电,也不能被磁铁吸起来。B的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给铁制品涂上油漆,隔绝了水、空气、盐等条件,可以防止它生锈。C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26.【答案】B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在大江大河的下游与入海口往往容易形成平坦辽阔的冲积平原。因为大江大河的下游,水流流速减慢,起到了沉积作用。
27.【答案】A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考查水的蒸发,增加接触面积、放在阳光下、增加空气的流动可以增加水分蒸发的速度。
28.【答案】C
【知识点】凝结
【解析】在制造霜和露的实验中,用勺子取一些碎冰放进杯子内,杯子下垫一块湿毛巾,防止水滴流下来弄脏桌子。
29.【答案】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地被侵蚀的开始。
影响土地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30.【答案】(1)解:在河水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地势平缓的地方的过程中,它携带的泥沙会慢慢沉积下来,重的先沉积,轻的后沉积,所以上游大石头多,下游鹅卵石多,下游沙子多。
(2)解:上游坡度大,河水流动的速度快,土地被侵蚀较为明显。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在河水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地势平缓的地方的过程中,它携带的泥沙会慢慢沉积下来,重的先沉积,轻的后沉积,所以上游大石头多,下游鹅卵石多,下游沙子多。上游坡度大,河水流动的速度快,土地被侵蚀较为明显。
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31.【答案】加热蜡块时,我们会发现蜡块会慢慢变软,再变成蜡烛液体;冷却后,又会慢慢变成硬的固体。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蜡块在加热时,会从固体变成液体,冷却时会从液体变成固体。
本题考查蜡烛加热和冷却的变化。
32.【答案】玻璃杯里的水分减少了;根能吸收水分
【知识点】根
【解析】植物的根部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最重要的部分。
根分为四个区域,其中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关键部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