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质量模拟卷】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C卷)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评分
阅卷人 一、填空题(共6题;共27分)
得分
1.(3分)仙人掌的刺,其实是仙人掌的 ,这是由于 造成的。
2.(4.5分)地球上的氧气主要来自于 。几乎所有生物的呼吸都需要 ,并排放出 。
3.(3分)叶子越多,叶片面积 ,水分蒸腾越 。
4.(9分)蜡烛在燃烧时会出现的变化和现象有: 、 、 等;把一个内壁上沾留有澄清石灰水滴的烧杯罩在燃烧的蜡烛上一会儿,烧杯内壁上会有 现象,这是因为蜡烛燃烧产生了一种新的气体,叫做 ;把一个内壁冷且干燥的干净烧杯罩在燃烧的蜡烛上一会儿,烧杯内壁上出现 。
5.(3分)风和水的力量可以改变地球表面的形态,如风的 作用形成了戈壁,河水的 作用使黄河的入海口形成沙洲。
6.(4.5分)深秋的早晨有时会看到 ,在地面上会看到 或 。
阅卷人 二、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
得分
7.(2分)水烧开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
8.(2分)土地坡度大小不会对水流速度产生影响。 ( )
9.(2分)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雨水越大,对土地的侵蚀作用就越大。( )
10.(2分)只要物质本身是可燃物以及达到燃烧的温度,物质就可以燃烧。( )
11.(2分)铁锅生锈了,说明铁锅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
12.(2分)热气球能上升,是因为反冲力的作用。 ( )
13.(2分)周围的环境改变了,植物的生长会发生一些改变。( )
14.(2分)芭蕉的叶非常阁大,这样的叶需要大量的水分,所以它生长在降水丰富的热带雨林。
( )
15.(2分)植物的根在土壤里分布越广,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能力就越弱。(
16.(2分)水在自然界中是不断循环的,所以我们用不着节约用水。 ( )
阅卷人 三、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得分
17.(2分)下列( )是在气温急剧降低到0℃以下才能形成的。
A.露 B.雨 C.霜
18.(2分)水蒸气在( )情况下能凝结成小水滴。
A.遇冷 B.受热 C.吸收热量
19.(2分)下列降水过程同时存在液体降水和固体降水的是( )。
A.冻雨 B.雨夹雪 C.冰雹
20.(2分)将紫甘蓝汁分别滴入到小苏打溶液、白醋、小苏打和白醋混合溶液中,( )液体的颜色会为紫色。
A.白醋 B.小苏打溶液
C.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溶液
21.(2分)利用白醋与( )混合后生成的沉淀物可以制作一个钥匙扣。
A.小苏打 B.牛奶 C.盐
22.(2分)2021年12月9日,神舟十三号乘组三位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授课。其中,王亚平老师把一个乒乓球放到一杯水中后出现的现象是( )。
A.水消失了 B.乒乓球消失了 C.浮力消失了
23.(2分)打开阀门,使潜艇中充入大量的水,并将舱内空气排出时潜艇会( )
A.上浮 B.下潜 C.既不下潜,也不上浮
24.(2分)放置在向阳的阳台和阴暗的室内的植物,对水分的蒸腾快慢是( )的。
A.相同 B.不同 C.不能确定
25.(2分)植物蒸腾水分的快慢与叶片数( )。
A.无关 B.有关 C.以上都不对
26.(2分)关于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植物的根具有防止水土流失、能固定住土壤的作用
B.有些植物的根具有繁殖的作用
C.植物的根在外形是都是一样的
阅卷人 四、连线题(共1题;共4分)
得分
27.(4分)在研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时,下面的材料或动作分别代表自然界的什么?
坡形土堆 下雨
喷水器喷水 地面的径流
泥浆流淌 山坡上的沟壑
土堆上凹凸不平 土壤裸露的山坡
阅卷人 五、综合题(共1题;共8分)
得分
28.(6分)阅读资料,完成分析。
“九曲黄河万里沙,黄河危害在泥沙”。作为世界上输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每年向下游的输沙量达16亿吨。由于该区气候干旱,暴雨集中,植被稀疏,土壤抗蚀性差,加之长期以来乱垦滥伐等人为的破坏,是导致黄土高原成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的重要原因。而1500多年前的黄河中游也曾“临广泽而带清流”,森林茂密,群羊塞道,动物种类繁多。正是人类掠夺性的开发掠去了植被,带来了风沙,使水土流失把黄土高原刻画得满目疮痍,大量的动物死亡或迁移。
(1)(2分)以上资料表明,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其中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生态系统就失去了 ;黄河流域 这个环节最先受到破坏。
(2)(1分)“九曲黄河万里沙”的原因是 。
(3)(3分)如果我们请你当个小小科学家,你会采用什么方法来治理这种现状?(至少写三点)
阅卷人 六、简答题(共1题;共4分)
得分
29.(4分)简单描述水的循环过程(可画图)
阅卷人 七、解答题(共1题;共4分)
得分
30.(4分)植物给人类带来什么好处?
阅卷人 八、实验探究题(共1题;共16分)
得分
31.(15分)用泥土堆成两个坡度为30°的斜坡(如右图),在A坡种上草皮,B坡无草皮。用喷壶在相同的高度分别向两个坡面喷水,两个坡面的水流运动和水沟的汇水情况见下表
水流运动 汇入引水沟的水量 汇入引水沟的泥沙量
A 较慢 较少 较少
B 较快 较多 较多
(1)(10分) 分析实验,我发现: 坡汇入水沟的水量和泥沙量少。这说明 对土壤有重要的保护作用。植物的根系可以抓紧土壤,植物的树冠或茎可以减轻雨水对土地的冲击,大大减少了 流失。而裸露的坡面没有 的保护,就容易造成 。
(2)(2分) 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带走大量的泥沙,主要是因为黄土高原的 遭到破坏。
(3)(3分) 请你提出两点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的措施:① ;②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叶子;气候(或环境)干旱
【知识点】叶的特征;叶子的形态与生长环境
【解析】仙人掌是生长在沙漠中的植物,为了减少叶对水的蒸腾,所以仙人掌的叶子逐渐进化为刺状。
2.【答案】绿色植物;氧气;二氧化碳
【知识点】叶的作用
【解析】地球上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产氧气。几乎所有的生物呼吸都需要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3.【答案】越大;快
【知识点】叶的作用
【解析】叶子数量越多,叶片的表面积越大,接触阳光的部分就越多,蒸腾作用越明显。
植物的蒸腾作用是保持叶片水分平衡的重要生命活动。
4.【答案】发光;发热;产生黑烟、越来越短(老师判断计分);浑浊白点;二氧化碳;小水珠
【知识点】化学变化;蜡烛的燃烧
【解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等。蜡烛在燃烧时会出现的变化和现象有:发光发热、生成水、生成二氧化碳等;把一个内壁上沾留有澄清石灰水滴的烧杯罩在燃烧的蜡烛上一会儿,烧杯内型上会有变浑浊现象,这是因为蜡烛燃烧产生了一种新的气体,叫做二氧化碳,把一个内壁冷且干燥的干净烧杯罩在燃烧的蜡烛上一会儿,烧杯内壁上出现小水珠,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
5.【答案】侵蚀;沉积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考查风和水对地形的影响,风的侵蚀形成了戈壁,河水的沉积使黄河的入海口形成沙洲。
6.【答案】雾;露;霜
【知识点】凝结
【解析】秋天气温低,水蒸气遇冷会叶化成雾、露水或者凝华成霜。
7.【答案】(1)错误
【知识点】水的蒸发;凝结
【解析】水烧开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小水珠。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8.【答案】(1)错误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 土地坡度越大,水流速度越大,坡度越小,水流速度越小。
9.【答案】(1)正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
【解析】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侵蚀土地,从而改变地形地貌。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雨水越大,对土地的侵蚀就越严重。
10.【答案】(1)错误
【知识点】材料的特点;化学变化
【解析】只要物质本身是可燃物以及达到燃烧的温度,物质就可以燃烧,有适量空气或氧气即可燃烧。 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燃烧发生的条件是:可燃物、温度和氧气。
11.【答案】(1)错误
【知识点】生锈
【解析】钢铁生锈的原因是钢铁在空气中接触水分和氧气,形成了氧化铁,生成了新物质。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最大的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的产生。
12.【答案】(1)错误
【知识点】浮力
【解析】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因此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热气球是根据热空气上升原理制成的。
13.【答案】(1)正
【知识点】叶子的形态与生长环境
【解析】植物为了适应环境,往往也会发生一些变化。
14.【答案】(1)正
【知识点】叶子的形态与生长环境
【解析】生活在不同环境的植物的叶子的形态是不同的,芭蕉的叶子宽大,利于蒸腾作用,适合生长在温度高、潮湿的热带雨林中。
15.【答案】(1)错误
【知识点】根
【解析】 植物的根在土壤里分布越广,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能力就越强。
16.【答案】(1)错误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尽管水在自然界中是循环的,但是在循环过程中水的形式会发生变化,所以我们还是要节约用水。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首先,水循环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所以地球上必须有一定的储水量;其次水循环得到的水并不一定是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有可能会进入到海洋中。所以我们还是要做到节约用水。
17.【答案】C
【知识点】天气现象;降水形式
【解析】此题考察的是水凝华的现象,凝华指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一种现象,春、秋季节,由于冷空气的入侵,地面气温急剧下降到0℃以下的天气现象称为“霜冻”,因此答案选C。
18.【答案】A
【知识点】凝结
【解析】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滴。
19.【答案】B
【知识点】降水形式
【解析】降水过程同时存在液体降水和固体降水,雨是液体降水,雪是固体降水,只有雨夹雪才满足要求。
20.【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根据酸碱指示剂定义分析,在酸性、碱性溶液中显示不同颜色的试剂可作酸碱指示剂。紫甘蓝汁在酸性溶液中显红色,在碱性溶液中显绿色,在中性溶液中显紫色,能作酸碱指示剂。
21.【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
【解析】 将牛奶与白醋按一定比例混合后,能产生类似塑料的可塑性材料。
22.【答案】C
【知识点】浮力
【解析】太空中不受万有引力的作用,所以乒乓球和水在太空中都是漂浮着的,所以不会产生浮力。
23.【答案】B
【知识点】浮力
【解析】 打开阀门,使潜艇中充入大量的水,并将舱内空气排出时潜艇会下沉,因为重力大于浮力。
24.【答案】B
【知识点】叶的作用
【解析】 放置在向阳的阳台和阴暗的室内的植物,对水分的蒸腾快慢是不同的,温度越高的地方蒸腾作用越快。
25.【答案】B
【知识点】叶的作用
【解析】 植物蒸腾水分的快慢与叶片数有关,数量越多,蒸腾作用越强烈。
26.【答案】C
【知识点】根
【解析】不同植物的根,外形特征可能是不一样的。
27.【答案】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
【解析】坡形土堆可模拟土壤裸露的山坡,喷水器喷水可模拟下雨,泥浆流淌地面的径流,土堆上凹凸不平模拟土坡上的沟渠。
我们在实验室中可采用模拟实验。
28.【答案】(1)平衡;植物
(2)植被稀疏、土壤抗蚀性差,人类的乱垦滥伐,造成水土流失严重
(3)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改造河道。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植被对侵蚀的影响;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1.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生态系统就失去了平衡,黄河流域植物这个环节最先遭到破坏;2.“九曲黄河万里沙”的原因是植被稀疏、土壤抗蚀性差,人类的乱垦滥伐,造成水土流失严重;3.造成这种现象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缺少绿色植物,所以我们应该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并且改造河道。
植物对土壤的固定、保护作用不容忽视,所以应该植树造林,以防水土流失。
29.【答案】回答出水循环的一般路线即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不断上升的过程中,会遇冷凝结成许多小水滴,这些小水滴不断聚集,在高空便形成了云,在低空便形成了雾。当云中的小水滴逐渐增大,随着空中气温的变化落到地面,形成雨或雪等。落到陆地上的水,有的经过蒸发变成水蒸气又上升到空中,有的则根据地表气温的不同以霜或露的形式存在。当地表的水越积越多,有的会流入地下成为地下径流,有的会在地表形成江、河、湖等,最终汇入海洋。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例如地面的水分被太阳蒸发成为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水在地球的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而地球中的水多数存在于大气层、地面、地底、湖泊、河流及海洋中。水会通过一些物理作用,例如:蒸发、降水、渗透、表面的流动和地底流动等,由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如水由河川流动至海洋。
30.【答案】解:最主要是食物和能源。人类的食物绝大多数直接(粮食蔬菜水果)或间接(肉类)来自植物,占人类能源绝大比例的石油、煤炭、天然气也主要来自远古植物,此外,木材供我们建造居室、棉麻供我们制衣,很多植物还可以直接入药或从中提取有效成分制成药物,人的生活绝对离不开植物
【知识点】叶的作用;果实的结构、作用
【解析】食物最直接的好处是带给人类能量,我们身上的能量大部分来源于消化的食物。
人们通过消化吸收,分解食物中的葡萄糖,供给细胞利用。
31.【答案】(1)A;植被;水土;植被;水土流失
(2)植被
(3)保护森林,不乱砍滥伐;植树造林等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
【解析】此题考查有无植被对土地侵蚀的影响。
(1)植被对土壤能起到保护的作用,可以减少水土流失。
(2)黄土高原的植被被大量砍伐才造成了水土流失严重。
(3)保护植被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所以应该多植树造林,杜绝滥砍滥伐的现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