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25 14:54: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目录
一、落日余晖──经济之变与不变
二、承古萌新──文化之变与不变
三、危机凸显──世界之变与我之不变
课程标准
1、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
2、通过了解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落日余晖──经济之变与不变
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材料一: 明朝苏州一位叫谭晓的人,低价购买大量洼地,雇佣百名乡民劳动,低洼为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鸡、鱼食其粪;四周垒高地按地质种果树、蔬菜,顺带捕捉鸟类和昆虫,此类副产品出卖后,收入是田地生产的三倍。—(明)李诩《戒庵老人漫笔》
农业多种经营兴盛;
经济作物品种繁多
农副产品商业化
高产作物广泛种植
材料中反映了明清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哪些新经济现象?
一、落日余晖──经济之变与不变
1、经济之变
(1)农业
美洲作物
明清农业发展的影响?
利:①缓解人地矛盾
利:②丰富饮食结构
利:③农产品商品化
弊:破坏生态环境—
材料一: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361
材料二: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 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 yongsun)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xiao),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纪》卷4
“机户出资,织工出力”
“日取分金为饔飧计”
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工资
(2)手工业
变化: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资本主义萌芽”
材料一 全汉昇:美洲白银的1/2被运到中国
弗兰克:中国占有了世界白银产量的1/4至1/3
(3)商业
材料二 :朱泾镇“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多或数十万两……以故牙行(商行)布商如王侯,而拿布商如对垒”。
—— (清)叶梦珠《阅世编》
《晚明的全国性市场》源自《剑桥中国明代史》
①美洲等地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
白银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
徽商出于安徽南部的徽州府 ,其地属山区,人多而耕地少,居民遂多出外经营工商业谋生。当地物产丰富,木器、漆器、茶、文具之类特产都驰名全国。全国经济最发达地区苏、浙邻近徽州,交通便利,成为徽商绝好的商业市场……因此有“无徽不成镇"之谚。部分徽商还把经营方向发展到海外,嘉靖倭患的著名首领许栋、王直徐海等都是微商出身。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晋商遗产:乔家大院、王家大院 ◎徽商遗产:徽商大宅院
(3)商业
②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徽商和晋商。
③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逐渐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一、落日余晖──经济之变与不变
2、经济之不变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并不比西方晚多少,可是为什么没有发展起来呢?
黄崇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徽商。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
——《教学设计丛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富商为什么投资田产?会产生什么影响?
①经济:小农经济占据优势
②政治:专制统治日益僵化
③政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原因:
影响:
阻碍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承古萌新──文化之变与不变
二、承古萌新──文化之变与不变
1、思想之变
王氏心学的历史背景?
正统(英宗年号,1436-1449)以后,明朝开始走向衰落。明中期,宦官专权,政治腐败;土地兼并日趋激烈,流民起义不断;蒙古侵扰北部边境,倭寇为患东南。
——雷依群、施铁靖《中国古代史》
当时的士大夫崇尚空谈,不切实际,墨守章句,不谙世务……理学成了知识分子钻营利禄,结党营私,打击异己的工具。
——周舜南《中国古代思想传承》
①统治危机;②个人挫折;③理学困境
(1)陆王心学(明朝中期):
代表人物:(南宋)陆九渊、(明朝)王守仁
主张:
王守仁
二、承古萌新──文化之变与不变
1、思想之变
王阳明心学主张摘录 核心思想
“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心之良知是谓圣。圣人之学,惟是致此良知而已。”
“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
心是本原(世界观)
致良知(方法论)
知行合一(方法论)
王阳明心学在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代,形成了对官学权威的冲击和否定。
——马平安《传统士人的家国天下》
易导人于脱离实践的主观主义,“读书无用论”,“只红不专论”都应该说是心学的流弊。—罗炽、周海春《人文科学导论》
利:强调个性,冲击理学
弊:轻视知识,脱离实践
对比:程朱理学vs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不 同 点 认识理
实现理
相 同 点 世界本原 实质 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维护专制统治
理在心外
格物致知
(向外求理)
致良知,知行合一
(向内求理)
理在心中
理是世界的本原
主张:
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李贽
材料二: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追求物质享受 乃是“秉赋之自然”“谓圣人不欲富贵,未之有也”。
材料三: 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并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称赞武则天是“政由己出,明察善断”的圣后。
(2)离经叛道的李贽(明朝后期)
材料一 :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藏书》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有亡国,有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日知录》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
(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儒学框架下有限度的思想解放
代表人物 思想 评价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批判“私天下”
提出“众治”、经世致用
进步性
①批判继承传统儒学
②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提出“工商皆本”
局限性
①早期的民主思想缺乏物质基础。
②本质上仍属于传统儒学的范畴,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思想。
提出“循天下之功”
当按照士、农、工、商的职业基础形成的社会结构开始瓦解,社会开始流动以后,知识分子们也无法继续安于此前的作用……朱子学要求的禁欲,已经无法应对社会的变化。
——日·上田信《海与帝国》
重点探讨
思想领域为何会发生变化?
(1)政局:明朝灭亡,清军入关,士大夫阶层进行反思。
(2)制度:君主专制高度强化,引发统治危机。
(3)经济:商品经济发达,追求物欲和个性解放。
(4)思想:程朱理学僵化;长期的思想文化专制抑制人的思想自由。
二、承古萌新──文化之变与不变
①新思想的实质:是对儒家思想的批评继承,仍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
②官方思想:程朱理学仍占统治地位。 政府实行思想控制。
局限:实质上仍属于封建思想,并未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明清思想家的主张,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文化的束缚,最终在文化专制政策的高压黯然失色。
——李宪堂《(明清思想的背景、线索与问题》
2、思想之不变
(1)成就
时间 作者 著作 地位
小说 元末明初 施耐庵
罗贯中 明中期 吴承恩
清中期 吴敬梓
曹雪芹
戏曲 明 汤显祖
清 孔尚任 明清
道光
《水浒传》
《三国志通俗演义》
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
《西游记》
神话小说的杰作
《儒林外史》
讽刺小说的杰作
《红楼梦》
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享誉世界
《牡丹亭》
传奇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
《桃花扇》
昆曲
长期流行
京剧
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二、承古萌新──文化之变与不变
3、文艺之变
明清昆曲
《同光十三绝》(京剧)
明中叶后的江南地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昆山腔的兴起,文人士大夫和富商巨贾纷纷蓄养家庭戏班。
——朱万曙《徽商与明清文学》
原因:①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②拜金逐利风气的盛行、传统的轻商观念逐渐淡化;
③社会矛盾渐加深,文人对现实社会日益不满,便借用文学作品通过描绘现实小人物来批判现实的黑暗。
明清小说的主人公:
帝王将相,才子佳人—— 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
发展趋势:文学走向平民化、世俗化;
时代特征对明清文艺发展的影响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魏晋
唐朝
明清
话本
志怪小说
传奇
宋朝
小说
时期 人物 贡献 地位(意义)
明朝 李时珍
徐光启
宋应星
徐弘祖
利玛窦(传教士)
永乐朝
清朝 康熙朝
乾隆朝
《本草纲目》
古代医药学的总结性著作
《农政全书》
古代农学的总结性著作
《天工开物》
古代工艺学的总结性著作
《徐霞客游记》
地理学和地质学名著
翻译西方科学书籍;
绘制《坤舆万国全图》
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西学东渐)
《永乐大典》
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
传教士帮助清廷绘制全国地图
《四库全书》
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
二、承古萌新──文化之变与不变
4、科技之变
(1)成就
(2)特征
①多为总结性著作
②集中于实用科技
③西方的科技传播
二、承古萌新──文化之变与不变
介绍西方工业技术的徐光启、王征诸人,都是儒生士大夫,平日与一般工匠并无直接的接触,以致外来的新知未能传递于实际从事生产的产业界。简言之,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与生产事业脱节... ——《万古江河》
美国学者珀金斯认为,从三部中国农书来看:王祯的《农书》(1313年)、徐光启的《农政全书》(1628年)、鄂尔泰等编的《授时通考》(1742年)。后面两部书所开列的农具清单,几乎全是前一本书的重复。
李之藻、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被一些保守的士大夫斥为“邪说惑众”,攻击说“直欺以其目所不能见,足之所不能至,无可按听耳,真所谓画工之画鬼魅也!”
5、科技之不变:
①本土科技:总结前人成就,无科技创新。
②外来科技:对外来科技成果持排斥态度。
局限:成就总结阶段,未转化为近代科学。

危机凸显──世界之变与我之不变
世界
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发展
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思想解放运动
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
商品经济发展,小农经济占主导
封建专制体制高度强化
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
海禁及闭关锁国
中国
世界发生巨变……
“我”量变质不变!
危局
变局
课堂小结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经济之变
思想之变
文艺之变
科技之变
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会经济的局限
明末清初思想家
陆王心学
李贽
小说
戏曲
传统科技
西学东渐
一次时代转型的选择
一首日暮西下的悲歌
14世纪中期至18世纪末的明清两朝,正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转折巨变时期。在这个历史交锋的十字路口,天朝向右,世界向左!中国落后世界潮流已成定局。
21世纪的新中国,再次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我们敞开胸怀拥抱世界的同时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以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已成定局。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