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课程标准
1.掌握康乾雍时期君主专制高度发展的表现及影响。
2.掌握清朝经略边疆的具体措施、国家疆域的范围及国家疆域奠定的重要历史意义。
3.了解康乾盛世后期清朝危机的表现及影响。
4.总结并梳理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演变。
目录
一
二
盛世政治的治与至
盛世疆域的定与策
CONTENTS
三
盛世统治的饥与机
壹
第一部分 盛世政治的治与至
“不管是在舟山还是在溯白河而上去京城的三天里,没有看到任何人民丰衣足食、农村富饶繁荣的证明 房屋通常都是泥墙平房,茅草盖顶。偶尔有一幢独立的小楼,但是决无一幢像绅士的府第,或者称得上舒适的农舍 事实上,触目所及无非是贫困落后的景象。”
——马嘎尔尼使团成员约翰·巴罗《我看乾隆盛世》
1.康乾盛世:
时间: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100多年的鼎盛局面。
表现: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
材料:史学家认为,“康乾盛世”固然是封建社会的又一次太平盛世、繁华高峰,但又是一个不完美的盛世。西方传统史学家则称这段时期为“Lose High Qing”,即清朝伪鼎盛时期。
问题:如何理解材料中说的“康乾盛世”是“伪鼎盛时期”?
康乾盛世是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辉煌”,在当时已经落后于西方国家,与世界发展潮流背道而驰。
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才能被冠于“盛世”之名?
诸臣视朕如驾车之马,纵至背疮足瘸,不能拽载,仍加鞭策……竟无一人怜恤,俾其更换休息者。
上录诸直省道府姓名,密记治行优绌,谓之道府记载,太监高云从偶泄於外廷 ......上怒,下刑部鞫(jū)治。
4:00 朝祭,早膳,读圣训
7:00-12:00 处理政务
12:00-15:00 听学者讲解经史
15:00-23:00 晚膳,处理政务
皇帝勤政与乾纲独断
2、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材料 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
——《清高宗实录》卷323乾隆十三年八月辛亥
1)奏折制度
(胡惟庸)……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 ——《明史·胡惟庸传》
有奏折制度前:皇帝不知,臣僚已知
部分官员
通政司
内阁
皇帝
题奏
呈送
阅览、票拟
认可、批红
层层下达
有奏折制度后: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批红返回
密封呈送,单线联系
机密、迅速
特点:
皇帝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决策效率,强化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作用:
红漆皮奏折匣
清,长30厘米,宽15厘米,高6.8厘米。清宫旧藏。
此匣呈长方形,造型稳重,正面上方有一镀金“奏”字,点名了匣的用途,是清廷用奏折匣的典型样式。开口处附有扣吊二,其上加锁具二以及钥匙。
奏折匣是奏折外包装的一种形式。奏折也称折子、奏帖等,始于清初,为宫廷机密文书。……奏折匣通常由皇帝赐发,匣中原有的钥匙分别在宫中与具折的官员手中,以保机密。
——故宫博物院官网介绍
时间 内容
康熙三十五年六月初八 江宁织造曹寅奏贺平定噶尔丹折
康熙三十七年六月 苏州织造李煦奏报夏季雨足米价如常折
康熙三十八年五月二十六日 江宁织造曹寅奏闻江南秋麦蚕丝大收折
康熙四十三年四月十九日 安徽巡抚刘光美奏闻地方情形事折
康熙四十三年十月十三日 监管巡盐御史曹寅奏报禁革浮费折
康熙四十四年七月十八日 广东提督赵弘灿奏报地方雨调岁丰并请安折
康熙四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 湖广巡抚刘殿衡奏谢御赐鹿肉等珍味折
康熙四十四年 工部尚书王鸿绪奏陈顺天乡试主考不公主考舆论不服情形案折
康熙四十七年闰三月初九 直隶巡抚赵宏燮奏报保定府得雨日期分寸折
康熙四十八年十一月 江宁织造曹寅奏报熊赐履家产及生活情况折
——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整理
思考:上奏者多是哪些官员?上奏的内容包括哪些?
地方民生
答谢恭贺
建言献策
官员情况
2)军机处的设立
军机处内部
军机处外部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摘编自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与,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摘编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职权: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影响:提高行政效率,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机构简单、办事迅速、保密性强
特点:
①目的: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巩固专制统治。
②影响:对文化造成严重摧残;造成社会恐怖气氛,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进步。
在乾隆后期的禁书运动中,共禁毁书籍3100余种,15.1万余部,销毁书板8万块以上。民间惧祸自行销毁者不在其内。 ——黄爱平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又降一世夏秋冬,一把心肠论浊清。
夺朱非正色,
野种亦称王。
斩首
斩首
斩首
3)文字狱
第二部分 盛世疆域的定与策
贰
1662,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设台湾府
1689《尼布楚条约》
平定噶尔丹叛乱
康熙册封“班禅”
顺治册封“达赖”
1727雍派驻藏大臣,金瓶掣签制度
设理藩院,1793《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平定三藩“改土归流”
1757将准噶尔彻底击败;平定大小和卓;1762伊犁将军
问2:清朝疆域的开拓有何意义?
盟、旗
维护国家统一;
奠定后世中国之版图;
促进民族交融。
问1:清代巩固边疆的政策有何特点?
恩威并施 因地制宜
因俗而治 优待上层
中央: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一)开疆拓土 经略边疆
巴勒喀
什池
西伯
利亚
外兴安岭
和库页岛
太平洋
台湾及钓鱼岛、赤尾屿
南海诸岛
喜马拉雅山脉
二)康乾时期奠定现代中国版图
18个省(分设巡抚、总督治理)
5个将军辖区——黑龙江、吉林、盛京
乌里雅苏台、伊犁
2个办事大臣辖区——青海、西藏
1个盟旗——内蒙古
葱岭
近代中国失去的土地
第三部分 盛世统治的饥与机
叁
材料一:到了清朝中期,荆襄地区的人口也达到了它所能容纳的最大限度,一旦遇到灾荒,或失去生活来源,流民与棚民就沦为流氓无产者,成为社会的破坏力量。这种特殊的社会环境,提供了宗教和神秘主义的土壤,秘密宗教白莲教在流民中广泛传播,形成一种松散的互助组织。
——《国史十六讲》樊树志
康乾盛世虽然取得了文治武功的辉煌成就,但鼎盛中逐渐孕育着危机。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一、内部危机:(社会矛盾激化)
材料二: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材料三:乾隆时期官场风气恶化最严重的表现,是官僚队伍的腐败已经积重难返,腐败往往成为一种集体行为,官官相护,形成盘根错节的腐败网络。乾隆晚年最宠信的军机大臣和珅即是一个超级贪官,查抄其家产,即值银2亿2千多万两,相当于当5年的国库收入。这样触目惊心的贪污腐败现象,表明清朝统治机器已经严重腐朽。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四:乾隆末年、嘉庆初年震动全国的川楚白莲教起义,可以看作人口压力与社会危机的一个标志……这场斗争……持续九年,蔓延湖北、陕西、四川、河南、甘肃五省……清朝政府调动了十六个省的军队,耗费军费2亿两白银,才把它平定下去……清朝从此由盛转衰。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政治腐败
阶级矛盾
知识补充:清朝人口膨胀的原因:
①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②人口基数比较大、人口统计范围扩大。
③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和大量种植。
④赋税制度的变革放松了对人口的控制。
资源危机
文化专制
同一个时期,英国正在酝酿着第一次工业革命。
1776年,美国发布《独立宣言》,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
1789,乾隆五十四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大革命,颁布《人权宣言》
……
二、外部危机:
1.康乾盛世时的世界
“除了开拓市场我们别无所求,让我们忠实地与对手开展竞争吧。”
马戛尔尼使团的目的是“为了使整个东方向英国开放贸易,并使英中关系建立在条约的基础上。”
在不引起中国人怀疑的条件下,使团应该什么都看看,并对中国的实力做出准确的估计。 ——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
西方正朝着近代化的道路迈进
积极开拓市场,殖民扩张
晓谕番商,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押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著署两广总督李侍尧遍谕番商嗣后口岸定于广东不得再赴浙省贸易事上谕》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清高宗实录》
盲目自大,天朝上国,闭关自守,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2.中国的“对策”
清军入关
《尼布楚条约》
设立军机处
闭关锁国“一口通商”
删销焚毁书籍
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
美国发表《独立宣言》
法国大革命爆发华盛顿宣誓就职
1644
1689
1729
1748
1757
1776
1789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640
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
出版《论法的精神》
1765
英国开始工业革命打败法国确立世界霸权
合作探究:结合上面的时空坐标,从政治、经济、思想、外交方面进行中西对比,康雍乾三世是盛世还是危局?
1796
危机初显
17-18世纪中西方对比
西 方 中 国
政治制度
经济发展
思想文化
对外政策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
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近代自然科学勃兴;
理性主义,思想解放
殖民扩张
封建专制统治不断强化(军机处设立,封建社会走向衰落;政治腐败,农民起义频发,阶级矛盾尖锐)
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人口急剧膨胀,土地兼并严重,人地矛盾尖锐;重农抑商政策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八股取士,文字狱,思想文化专制;
妄自尊大,天朝上国思想
闭关自守
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住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间没有沉没。它那巨大的躯壳使周围的邻国见了害怕。假如来了一个无能之辈掌舵,那船上的纪律与安全就完了……虽然船不会立刻沉没,他将像一个残骸那样到处漂流。然后在岸上撞得粉碎……它将永远不能修复。——马戛尔尼《马戛尔尼使团观感》
经济繁荣
政权稳定
外部危机:闭关锁国、军事落后、固步自封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