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小二黑结婚(节选)》《 党费》课件(共80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小二黑结婚(节选)》《 党费》课件(共80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5 15:01: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0张PPT)
第一课时
文/赵树理
文/王愿坚
了解小说《小二黑结婚(节选)》《党费》的主要内容。
品赏赵树理小说简洁明快、幽默生动的语言风格。
学习并运用小说中白描、细节描写等艺术手法。
理解并感受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教学目标
作者简介
政论文
原名赵树礼,现代小说家、人民艺术家,山药蛋派创始人。1906年9月24日出生在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5年夏考入山西省立长治第四师范,开始写新诗和小说。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解放后先后在《工人日报》《说说唱唱》《曲艺》《人民文学》等刊物工作,1964年回山西晋城工作。文革期间遭到残酷迫害,于1970年9月23日含冤去世。
赵树理
(1906—1970)
▲赵树理
作品简介
政论文
他的小说多以华北农村为背景,反映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存在其间的矛盾斗争,塑造农村各式人物的形象,开创的文学“山药蛋派”,成为新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文学流派之一。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被誉为“解放区文艺的代表之作”),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等,大多反映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农村变革。不少作品被译成俄、英、法、日、德、印尼等多国文字,在国外广泛流传。
赵树理
(1906—1970)
作者简介
政论文
山东省相州镇相州七村人,当代作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解放军艺术学院艺术系(作家班)主任。1944年7月到抗日根据地,1945年1月参加八路军,参加革命工作。在部队里当过宣传员,文工团员,报社编辑和记者。1956年至1966年,参加了“解放军30年征文”——革命回忆录选集《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有机会系统地学习了党和军队的历史,接触到更多老一辈革命者,使他的创作题材更丰富,文笔更洗练。
王愿坚
(1929—1991)
▲王愿坚
作者简介
政论文
王愿坚
(1929—1991)
短篇小说中《党费》《粮食的故事》《支队政委》等描写了老革命根据地人民的斗争;《七根火柴》《三人行》《赶队》等歌颂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事迹;《普通劳动者》《妈妈》《休息》等塑造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形象。其它还有《早晨》《征途》和改编的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等。近几年的新作有《足迹》《标准》《草》《歌》等短篇小说,其中《足迹》获人民文学杂志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政论文
《小二黑结婚》是体现赵树理创作思想的代表作。“小二黑”是人物,“结婚”是事件。小说讲述了解:放区一对青年男女小二黑和小芹争取婚姻自主的故事。
解题
解题
《党费》是王愿坚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多次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影响深远。小说记录了红军留守部队一段关于党费的故事。以“党费”为题,点明了结构小说的核心对象,间接表现了作品的立意和主旨。

小二黑结婚(节选)
1943年,在中共北方局从事抗日宣传工作的赵树理在奉命深入辽县(今山西左权县)农村搞调研时,听到了一对青年男女岳冬至和智英祥在追求自由恋爱的过程中,受到双方父母等的阻挠,以致岳冬至被人打死的悲剧故事。于是,自小就生长在山西这片沃土上,有着深厚生活积淀的赵树理即以此为原型,很快创作出一篇鞭挞封建思想、赞扬婚姻自主的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
写作背景

党费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北上长征,国民党调遣重兵进攻“围剿”闽粤赣苏区。军事上,采用“驻剿”和分进合击的战术;政治上,实行移民并村,断绝群众资助红军的粮食来源,欲置红军于死地。在敌人的残酷“围剿”下,我党在苏区的革命工作遇到极大困难。
山药蛋派
“山药蛋派”是中国当代小说流派之一,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指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一个当代的文学流派。主要作家还有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等,人称“西李马胡孙”,他们都是山西农村土生土长的作家,有比较深厚的农村生活基础。“山药蛋派”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典小说和说唱文学的传统,以叙述故事为主,将对人物情景的描写融于故事叙述之中,结构顺当,层次分明。人物性格主要通过语言和行动来展示,善于选择和运用内涵丰富的细节描写。语言朴素、凝练,作品通俗易懂,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
预习检测-字音
罗睺星 跺脚
八卦 首帕
逞能 奸淫
胆怯 镶边
赣 围剿
逛荡 惬意
八角坳 熨帖
hóu
ɡuà
chěnɡ
qiè
gàn
guàng
ào
duò

yín
xiānɡ
jiǎo
qiè

预习检测-字音
岔子 髻子
称 称职 省 省心
称赞 省悟
抹 涂抹 和 和善
抹墙 唱和
抹桌子 和面
chà
chèn
chēnɡ




shěnɡ
xǐnɡ


huó
预习检测-字形
词语 易错字 词语 易错字 词语 易错字
dànɡ案 偏pì xī xī笑
饼chēnɡ pǐ好 xī戏
裤dānɡ 开pì xī微
jìnɡ挛 救jì yān菜
小jìnɡ chái辈 yān死
不jìnɡ而走 jī身 庙ān












嘻嘻





预习检测-掌握词语
莫名其妙:
【例】一些日常的人和事,却有可能莫名其妙地激怒一些围观网民,毫无规律可循。
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难以理解。
断断续续:
【例】艾阳透露,本来去年年底工厂就遭遇了用工荒,生产也是断断续续。
时而中断,时而继续。
顺水推舟:
【例】暴跌至少让股市有了呼唤制衡工具的理由,于是,管理层也就有了顺水推舟的理由。
比喻顺应趋势办事。
预习检测-掌握词语
拐弯抹角:
【例】有些人在生活当中说话总是拐弯抹角,明明可以把话说清楚,却往往造成误会。
①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②形容路弯弯曲曲;③形容说话、写文章不直截了当。
鸦雀无声:
【例】两个多小时的会议里,全场鸦雀无声,全体与会人员凝神屏气,表情肃穆。
形容非常安静。
直截了当:
【例】你有什么话就直截了当地说嘛,何必这样支支吾吾的,没有男子汉的气概。
(言语、行动等)简单爽快。
预习检测-掌握词语
气喘吁吁:
【例】赛后不仅队员们个个气喘吁吁,就连教练也是满头大汗。
呼吸急促的样子。形容非常劳累。
慢条斯理:
【例】在六块碑居委会卡点驻守的胡超慢条斯理地说:“疫情不止,我们不散。”
形容动作缓慢,不慌不忙。
预习检测-词语辨析
【相同点】两者都有“时间”的意思。
那中间,其中;指某一段时间。
其间/期间
期间/其间
(某段)时期里面。
【不同点】“其间”一词可以单独充当表示时间的状语。“期间”不能单独充当时间状语,使用时它的前面必须添加修饰语,如“在此期间” “这期间”等。
【例1】安宁蟠桃会明日“开园”,其间将组织文艺演出等多项活动。
【例2】青奥会期间将举办世界青年论坛。
预习检测-词语辨析
【相同点】两者都有“缘分”的意思。
佛教指产生结果的直接原因和辅助促成结果的条件或力量;缘分。
因缘/姻缘
姻缘/因缘
指婚姻的缘分。
【不同点】“因缘”强调因果关系,“姻缘”侧重婚姻。
【例1】如果我们能理解各自文明产生的背景因缘,就能以宽容平等的心态接纳对方。
【例2】千里姻缘一线牵,本是一桩美事,但目前依托互联网而产生的婚恋平台却布满了精心设计的套路。
预习检测-词语辨析
【相同点】两者都有“赞好”的意思。
意思是拍掌叫好。
拍手称快/额手相庆
额手相庆 /拍手称快
两手在胸前相握,举到额头,表示庆幸、庆贺。
【不同点】“拍手称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或事情的结局(好的事情结局)使人感到满意;“额手相庆”大都用来表示庆幸,形容高兴和喜悦的心情。
【例1】儋州市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记者采访所到之处,群众都拍手称快。
【例2】正当投资分析家们额手相庆之际,地球的另一端却早已危机四伏,暗潮汹涌。
层次结构
小二黑结婚(节选)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节
二诸葛占卦,两个女人打成一团。
第二节
二诸葛失灵,区公所碰一鼻子灰。
第三节
三仙姑梳妆,区公所接受教育。
第四节
恶霸受惩罚,两个青年终成夫妻。
二诸葛相信“命相不对”
干涉儿子自由
二诸葛收起八卦
三仙姑强调“前世姻缘”
包办女儿婚姻
三仙姑不再装神
小二黑、小芹喜结良缘

小说描写的是根据地一对青年男女小二黑和小芹在争取婚姻自主的斗争中,得到民主政权的支持,斗败了封建势力,获得了胜利的故事。小说不仅热情讴歌了自由恋爱的胜利,更歌颂了农民进步的新思想战胜了愚昧、落后、迷信的封建旧思想,歌颂了农民反对封建势力的胜利,从而对解放区新建立的民主政权进行了热情的赞颂。
文章主旨
层次结构
党费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
1-5
写“我”接受任务,负责联系地方党组织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第二部分
6-29
“我”与黄新第一次见面,黄新用银洋缴党费被“我”拒收。
第三部分
30-37
黄新不顾女儿的饥饿,买盐腌菜用来缴党费。
第四部分
38-60
黄新为了保护“我”而牺牲,牺牲前不忘缴党费。
被逼上山,斗争形式严峻
初到八里坳
听红歌
初次接头
初识黄新
想缴党费
再到八里坳
为红军腌咸菜 阻女儿吃咸菜
敌人得信搜查
掩护同志
交代党费
嘱咐孩子
被敌人带走
安全回山里
带孩子及党费回到山里
魏政委登记初识黄新
开端
发展
再发展
高潮
结局

小说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北上抗日为背景,描写了处于白色恐怖下的闽粤赣边区女共产党员黄新为筹集党费和掩护联络员而壮烈牺牲的动人故事,形象地表现了在革命危难时刻苏区人民对党的热爱和忠诚,热情歌颂了共产党员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
认真研读文本,重点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及作品情感。
作 业
《荷花淀》笔触清新,充满诗情画意,是“诗体小说”的代表作;《小二黑结婚》采用了“故事套故事的手法,语言口语化,通俗易懂,使小说表现出乡土小说的“本色美”。
第二课时
文/赵树理
文/王愿坚
任务一
理清情节结构
理清情节结构
政论文
这篇小说的故事性特别强。故事情节波澜起伏而又连贯完整,很吸引人,符合群众的欣赏习惯。
全篇分为十二节,每一节都设有小标题,类似章回小说的一回。文章节选的是最后三节,是故事情节的高潮和结局部分,恶霸受到镇压,旧思想受到批评,两位“神仙”有了转变,年轻人追求自由婚姻获得成功。
作者善于组织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按时间顺序叙述,一环扣一环,前后衔接得紧凑严密,读来清晰自然。作品以叙述故事为主,在叙述中突出人物形象,其他描绘(如景物和心理描写)从简,并融入故事叙述之中。
《小二黑结婚(节选)》的情节结构有什么特色
理清情节结构
政论文
这是小二黑与小芹 在卧房里说玩话的情形,表现了“有情人终成春属”后的欢乐,使人物形象更完整。
小芹的话照应了前文小二黑的老爹刘修德被传到区上与区长对话的情节,小二黑的话则照应了三仙姑将小芹许给老兵遭到小芹反对时装神弄鬼的情节,使小说结构上前后呼应,更严谨缜密。
课文结尾,为什么写小二黑唱“前世姻缘由天定”,而小芹又说“区长恩典,命相不对”?
理清情节结构
政论文
满足了读者的阅读心理,中国文学传统讲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大团圆”结局,小说以金旺、兴旺受到应有的惩罚,小二黑、小芹结婚为结局,符合这一传统,使读者的阅读期待得到了满足。
小说以解放区进步青年取得婚姻自由、幸福新生活的圓满结局,歌颂了农民中的先进思想对愚昧落后迷信思想斗争的胜利,这一结局,深化了作品主题。
课文结尾,为什么写小二黑唱“前世姻缘由天定”,而小芹又说“区长恩典,命相不对”?
任务二
分析人物形象
政论文
课文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他们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小说主要塑造了小二黑、小芹、二诸葛、三仙姑以及金旺、兴旺等人物形象。根据他们的所作所为以及性格特点,又可以将其分为三类:
小二黑、小芹
二诸葛、三仙姑
金旺、兴旺
分析人物形象
政论文
课文中的小二黑和小芹反对父母、反对金旺兄弟的斗争,不仅是追求自由恋爱和个人幸福的斗争,而且是联系着社会的思想斗争和阶级斗争。小二黑和小芹都是以新人的形象出现在作品中的。在恋爱婚姻的问题上,他们摆脱了封建迷信思想和传统旧观念的束缚,敢于理直气壮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要求。最后在党和民主政府的支持下,克服了旧思想和旧道德,树立了新思想,新道德。取得了斗争的胜利。
小二黑和小芹
新一代农民的代表
分析人物形象
政论文
二诸葛和三仙姑是深爱村建势力压迫和封建思想毒害、以旧观念处世,最终有所转变的老一代农民形象。他们两个是小说中塑造得最为出色的人物。作者通过他们阻挠小二黑、小芹自由恋爱的不同动机和心态,凸显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二诸葛是受封建速信愚弄的典型,他反对小二黑和小芹谈恋爱,除了固为速信“命相”,担心儿子被小芹克死之外,还在于嫌三仙姑名声不太好,不愿意与她结亲,因此他就自作主张,给小二黑收养了一个童养媳。
二诸葛和三仙姑
老一代农民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
政论文
但二诸葛的“天命”思想在自己儿子的婚姻上被彻底推翻了。被区长批评后,他回家又被老婆奚落了一番,”见老婆都不信自己的阴阳,也就不好意思再到别人跟前卖弄他那一套了”。三仙姑是一个好逸恶劳的妇女,她贪财出卖女儿;她心理扭曲,讲究不合时宜的穿戴打扮,“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每天都要涂脂抹粉,梳妆打扮一番。但经过区长的批评以及在区上被人“围现”后,她终于下了决心。”把自己的打扮从顶到底换了一遍,弄得像个当长辈人的样子,把三十年来装神再鬼的那张香案也悄情拆去”。
二诸葛和三仙姑
老一代农民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
政论文
金旺和兴旺两兄弟,是农村中封建残余势力的代表人物。他们身为村干部,却横行霸道、祸害乡里,乡亲们“有给他们花过钱的,有被他们逼着上过吊的,也有产业被他们霸了的,老婆被他们奸淫过的;他两人还派上民兵给他们自己割柴,拨上民夫给他们自己锄地;浮收粮,私派款,强迫民兵捆人,……”乡亲们没有人不恨他们,但又因为长期受到他们的压迫而惧怕他们,“谁也不敢说半句话,都恐怕板不倒他们,自己吃亏。”
金旺和兴旺
封建残余势力
分析人物形象
政论文
试结合所选文本探究二诸葛、三仙姑同中有异的性格。
同:两人都具有封建迷信思想,都反对儿女自由恋爱,想以家长身份主宰儿女婚姻。
异:①二诸葛是虔诚地迷信,迷信成了他认识生活、对待生活的唯一标尺;三仙姑则是虚假地迷信,迷信成了她欺骗别人、害人利己的手段。
②二诸葛既是一个封建家长制的维护者,同时又是一个善良、厚道的父亲;三仙姑则是一个无情的母亲,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不惜牺牲女儿的幸福。
任务三
赏析艺术特色
政论文
《小二黑结婚(节选)》在刻画人物方面有什么技巧?
技巧 举例分析
把人物放在斗争环境中
如小二黑的光明正大、勇敢坚定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斗争场面表现的。
通过行动写人
作者不是静止地写人,而是在人物的一系列活动中写人。如作者用“不宜栽种”的故事表现二诸葛的性格;用“米烂了”的故事来表现三仙姑的弄虚作假。
把人物放在一定的关系中
例如写三仙姑的“老来俏”就是通过一群妇女的围观议论来写的。
赏析艺术特色
政论文
小说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什么特色?
叙述语言通俗、口语化。例如开篇一段,就如过去民间说书艺人的口气,叙述流畅生动,很有吸引力。
人物对话有鲜明个性。例如二诸葛和三仙姑,虽然都是所谓“神仙”,但由于两人身份、思想性格不同,对话语言也就不同了。像“不宜栽种”“属猴的”“命相不对”“恩典恩典”之类的话,出自农村初通文墨的阴阳先生二诸葛之口,自然是很符合他的个性的;而像“刘修德!还我闺女!你的孩子把我的闺女勾引到哪里了”之类的话,出自一个粗俗刁钻的女人三仙姑之口,是十分贴切的。
任务四
把握思想观点
政论文
小二黑、小芹的恋爱结局说明了什么?
人民政府的支持使解放区青年男女冲破旧的婚姻观念的束缚,勇敢地为争取婚姻自由而斗争。
小二黑、小芹为争取婚姻自由的斗争已不单是“个性解放”的范畴,而是解放区人民反霸除暴的民主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当时整个社会建立新的婚姻观念,清除封建迷信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
小二黑、小芹婚姻的美满结局说明了人民政府是人民实现婚姻自主的最可靠保证,同时也标志着一个深刻的社会变化已经兴起,并且正在继续深入发展。
把握思想观点
政论文
分析二诸葛这个人物在当时中国农村社会的普遍意义。
二诸葛在旧社会生活了很长时间,中国旧式农村社会缺乏民主传统,处在封建专制与旧迷信的熏陶下。黑暗中他由于麻木迟钝、愚昧守旧而对周围的黑暗失去了反应力。一方面他有着严重的迷信观念。相信天命观,认为自己的人生祸福由神仙操纵而自己不可变更。因此在他身上看不到主动改造农村、社会历史以及自己的热情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对外他对横暴的宗法专制势力逆来顺受,乞求高抬贵手,对内则代表着维护封建礼法的家长,包办子女婚姻,无视子女自己的个人意愿,是落后的封建势力的有力维护者。
政论文
小说中的二诸葛“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 看一看黄道黑道”。当今社会,青少年盲目相信“星座文化”。对此你有何看法?你认为热衷星座的青少年是不是当代版的二诸葛?
拓展探究
拓展探究—参考答案
政论文
【观点1】:宇宙间的星球,是客观的存在,自古以来,人类就密切关注星空,探讨着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制定历法,产生了天文学,这是科学。但是星座的说法不是科学,不能把星座的说法当成科学一样完全相信。
【观点2】信不信星座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态度,完全属于个人自由。但前提是不要盲信,不要因此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如果一味相信星座,把星座中的说法奉为圭臬,甚至因此干扰了生活,这就陷入了迷信的深坑。这跟二诸葛动辄“论一论阴阳八卦”没什么不同,是一样荒唐可笑的。
政论文
《小二黑结婚》中,作者在故事情节的开展中采用中国古典小说传统的白描手法和细节描写,刻画了三组各具特色的人物,其中的两位“神仙”塑造得尤为成功,简直达到惟妙惟肖、呼之欲出的地步。
白描本是一种中国画技法,指单用墨线勾描物象而不着颜色的画法;后来成为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即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技法迁移
运用白描,刻画人物
技法迁移
政论文
使用白描手法,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使用这种手法刻画人物时,要紧紧抓住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及人物的个性、经历、言行的突出特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写,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使用白描手法勾勒事物时,要用简练的笔触,对所描写之物的特征、状貌作真实的勾画。
使用白描手法绘景时,要注重景物核心特征,避免使用繁复的修饰语。
迁移练笔
政论文
请运用白描写法写一个人物,要求突出特点,200字左右。
示例:记得一次学校大扫除,我们班的同学楚明带领着全班同学进行了一次疯狂的劳动,他虽然个子不高,但做起事来干净利索。他给我们分配了简单的任务,却给自己留下了最难干的活儿。他先撸起袖子,拿起扫把,把走廊扫干净;然后拿起拖把,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把布满灰尘的楼梯擦得干干净净。他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是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在他的带领下,同学们都干得热火朝天,很快,我们就把各处都打扫得干干净净。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历史上,我们中华儿女演绎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故事。当祖国处于落后挨打境地时,詹天佑、李四光、华罗庚忧心如焚,千方百计寻求强国之略,富民之策,“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当祖国受到侵略时,戚继光、郑成功、林则徐愤然而起,视“一寸河山一寸金”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举起保家卫国的大旗。回望近代史,当日寇的铁蹄践踏我们美丽的家园,当暴虐的敌机在我国的领空不断示威,当家人和朋友面临着家破人亡的绝境之时,多少仁人志士甘愿杀身成仁。
第三课时
文/赵树理
文/王愿坚
任务一
理清情节结构
政论文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回忆讲述式写法,紧紧围绕缴纳党费这一典型事件,截取生活和人物性格发展的一个横断面,着重描写“我”和黄新的两次会面。首次会面对窝棚、磨损的党证、择菜妇女等环境、人物的描写,为后一次会面时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埋下伏笔。黄新哼小调和哄孩子的话前后呼应,啃咸萝卜和一筐咸菜等细节首尾映衬。全篇结构严谨,没有冗笔,情节发展曲折变化,人物和事件有着严密的内在联系。
请简要分析小说的行文思路。
理清情节结构
政论文
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贴近读者,让人感动。开篇用我缴党费为引子,采用倒叙的方式引出故事,激发读者兴趣。
用第一人称叙述,一方面使故事真实可感,另一方面以我的视角描写了与黄新的两次见面,串起了故事,又大大压缩了作品的篇幅,突出典型的场景、细节,凸显人物形象。
最后通过第一人称“我”为媒介,把自己对黄新的感情融入其中,加深了对黄新的认识。
文章标题《党费》,从文章内容看应该是黄新同志的,却是用“我”第一人称来叙述,为什么?
任务二
分析人物形象
政论文
女共产党员黄新有着怎样的形象特点?
①一心向党,视党的利益高于一切。她把丈夫送去参加红军,“并村”之后又积极组织地下活动。在敌人的严密控制和封锁之下,她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十分焦心;重新与党组织取得联系时,又显得异常高兴与激动,渴望重新加入战斗。她不顾自身生活的艰难,省吃俭用,把丈夫留给她安家的两块银洋省下来作为党费,托“我”转交给党组织,以期对党组织有点用处;被“我”拒收后,又用一块银洋买盐腌咸菜以作为党费交给党组织;危难之际,她多次嘱托“我”把咸菜交给党组织,即使在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时,她仍记挂着要缴党费。无论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她总是一心向党,视党的利益高于一切。
分析人物形象
政论文
女共产党员黄新有着怎样的形象特点?
②聪明机警,坚毅乐观。她洒脱干练,斗争经验丰富。她在担任地下党联络员的职务时,能准确识别暗号,保密工作做得也很到位。在与党组织失去联系时,她始终怀有希望;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她对革命仍抱有坚定的信仰,体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遇到白匪突然搜查时,她临危不乱,沉着指挥,明知自己可能就此牺牲,仍将各项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
分析人物形象
政论文
女共产党员黄新有着怎样的形象特点?
③热情质朴,无私赤诚。她第一次与“我”接头时,就张罗着给“我”拿吃的,虽然自己已穷得揭不开锅,但仍倾其所有地招待同志,体现了她热情质朴的特点。黄新五岁的女儿在困苦生活的折磨下,瘦得“细长的脖子挑着瘦脑袋”,看到咸菜“馋得不住地咂嘴巴”。但黄新狠下心来,不让孩子吃一根菜,在严重困难的关头,为了支援山上的游击队,她宁愿让自己的孩子受委屈。因为她认为“只要有咱的党,有咱的红军,说不定能保住多少孩子哩”。无论何时,在她心里,首先想到的是党是红军,充分表现出了黄新的无私与赤诚。
分析人物形象
政论文
女共产党员黄新有着怎样的形象特点?
④临危不惧,不怕牺牲。面对生死关头的严峻考验,她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保全自己的性命,而是如何保护革命同志为了保护同志和党的事业,她已经做好了自我牺牲的准备。面对敌人的搜捕,黄新毅然决然地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同志的安全。这一壮烈的举动,把黄新的思想境界推向最高峰,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最崇高、最纯洁的党性。
分析人物形象
政论文
如果把课文中“妞儿”删去行不行?为什么?
不行。“妞儿”作为课文中的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起着映衬作用。课文中关于“纽儿”的描写一共有五处:
分析人物形象
政论文
如果把课文中“妞儿”删去行不行?为什么?
①“我”第一次去接头,打量黄新家时见“地铺上一堆烂棉套子底下躺着一个小孩子,小鼻子一扇一扇的睡得正香。这大概就是她的小妞儿”。小孩睡在“地铺上”, 盖的是“烂棉套子”,足见其生活艰难,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黄新将自己的丈夫送去当红军;丈夫跟随毛主席长征前留下的银洋她硬是没动分毫而留作党费,其对党的赤诚之心可见一斑。
分析人物形象
政论文
如果把课文中“妞儿”删去行不行?为什么?
②“我”第二次去接头时,“妞儿”刚拿了一根腌豆角“往嘴里填”就被母亲黄新“拿过来”,这衬托出一个共产党人置儿女亲情于不顾,对同志、对党的赤胆忠心。
分析人物形象
政论文
如果把课文中“妞儿”删去行不行?为什么?
③危急关头,黄新交代“我”事情时提到了“妞儿”,交代完后,“她连忙转过身来,搂着孩子坐下,慢条斯理地理着孩子的头发”,这些细节,与黄新拿过“妞儿”正准备吃的咸菜完全不同,把一个母亲对女儿的疼爱关怀表现到了极致。“妞儿”衬托出了黄新这一人物形象的人性美以及从容镇定、无私无畏的崇高精神品质。
分析人物形象
政论文
如果把课文中“妞儿”删去行不行?为什么?
④危险过后,“我”“一头是菜,一头是孩子,挑着上山了”,这是在情节结构上呼应黄新先前对“我”的交代。
⑤见到政委,“他把孩子揽到怀里”“久久地抚摸着孩子的头”“然后掏出手巾,蘸着草叶上的露水,轻轻地,轻轻地把孩子脸上的泪痕擦去”。这里以政委对“妞儿”的疼爱,侧面表现党对黄新勇于牺牲的精神的高度肯定,以“妞儿”暗示革命后继有人,黄新对党忠诚的精神将代代相传。
所以,“妞儿”这个人物形象是不能删去的。
任务三
赏析艺术特色
政论文
本文选取咸菜作为党费贯串始终,请说说这样构思有何好处。
《党费》选取了一筐咸莱作为特殊的党费,并以之为主线贯串全篇,展开一系列动人的情节,细腻地刻画了黄新的性格和形象特征,这种艺术构思是新颖、独特的。
缴纳党费,本来是每个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而本文却把咸菜这一笔特殊的党费,同支持党的武装斗争密切联系起来。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主力红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长征开始之后,留下来的红军游击队在山区坚持与敌人作不懈的斗争,敌众我寡,
赏析艺术特色
政论文
本文选取咸菜作为党费贯串始终,请说说这样构思有何好处。
斗争十分艰苦。敌人采用搜山、烧山、移民并村等残酷的手段,企图割断群众和游击队的联系。在这种严酷而又恐怖的情形下,黄新不顾个人安危,组织村里的党员为缺盐的游击队腌制咸菜,作为党费上缴党组织,最后为掩护战友脱险,光荣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化为一个普通的党员,黄新为了革命事业,牺牲了自己的一切。
这样构思,使得平凡的咸莱具有了特殊的意义,人物的心灵之美和情操之美得以凸显。
理清情节结构
政论文
前后照应的细节描写使小说的情节发展得极其自然,同时又节省了笔墨。
小说开头交代了“我“上山之前是干侦察员的,职业敏感使然,对于人物和环境都观察得非常仔细。魏政委交代黄新的耳朵边上有个黑痣,“我”凭着这一特征很容易地认出了她。
第一次见面时,黄新拿出党章和银洋要缴党费,而我没有收,敌人搜捕前,黄新又嘱咐了党证和银洋的事,“我”在黄新牺牲后从砂罐里菜窝窝底下找到了党章和一块银洋;第一次见面时,几个党员
本文有多处前后照应的细节描写,说说它对展开故事情节有什么作用?
理清情节结构
政论文
分别拿菜回去脆,也为后面成菜有不同的颜色以及敌人凭不同颜色的成菜而发现了黄新的身份埋下伏笔。
本文有多处前后照应的细节描写,说说它对展开故事情节有什么作用?
“我”初到黄新家时,通过“我”的观察,文代了黄新的住所是“靠房顶用几根木棒搭了个小阁楼,上面堆着一些破烂家具和几捆甘蔗梢子”,这为后面敌人搜捕时,黄新让“我”躲进阁楼做了铺垫。
任务四
把握思想观点
政论文
《党费》这篇小说对于我们如今的广大党员有怎样的启迪意义?
《党费》中的共产党员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在今天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比如那个时期的共产党员为党为人民的精神——他们为了革命的事业可以奉献自己的一生。与本文类似的故事在革命的年代里时有发生,那些共产党员们看到的不是自己在漫漫的黑夜中随时都可能死亡的令人恐惧的现状,而是革命的未来,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过的阳光下幸福的生活。这个信仰支撑着他们将党组织作为自己有限的生命的无限的延续。
把握思想观点
政论文
《党费》这篇小说对于我们如今的广大党员有怎样的启迪意义?
“缴党费”是那个时代共产党员这种信仰的具体体现,对党负责任,对受苦受难的人民群众负责任。现在的共产党员大多没有经受过战火的洗礼,也不能丢掉这种信仰,不仅仅是按时缴党费,最重要的是不忘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自己的存在是为了传承信仰,为人民服务。做到这一点,才是真正缴了“党费”。
政论文
小说主人公黄新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一个小女孩的妈妈,她连 “一根腌豆角”都不舍得给自己的孩子吃,却把全部家底拿来缴党费。你是如何看待小说主人公黄新的?
拓展探究
拓展探究—参考答案
政论文
【观点1】黄新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黄新作为一名党员,几乎把所有都献给了党,送丈夫当红军,在和组织失去联系的时候依然全力开展活动。她对党是绝对忠心的。她和所有的人一样都有痛苦,但是她的痛苦又和其他人不一样,她的痛苦是和组织失去了联系,“跟党断了联系,就跟断了线的风筝似的”。当她见到“我”时,其高兴程度不必细说便已清楚。为了山上的同志能有吃食,黄新费尽心思。在一帮子人的合作努力下,终于凑了些咸菜,准备等“我”一到便送上山。此处有一幕令第二次下山的“我”感动不已,那就是黄新的女儿极想吃到有盐的食物,便在她将食物装坛的时候伸手来抓,黄新却一把拿走了女儿手中之菜,弄得孩子大哭。最后,黄新为了掩护“我”,牺牲了自己。由此可见,黄新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共产党员。
拓展探究—参考答案
政论文
【观点2】黄新是一名具有大爱的妈妈。黄新思念长征路上的亲人时所哼的小调,她在生离死别关头亲吻女儿的动作,她托“我”把孩子带上山时所用的柔和的语调,无不蕴含着她对亲人真挚深厚的感情。然而,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她又懂得:“只要有咱的党,有咱的红军,说不定能保住多少孩子哩!”所以,她能把夫妻、母女之情,融汇于对革命的感情之中——送郎当红军,把娃交给党,自己则慷慨捐躯。
政论文
品味小说的语言艺术,包括两方面:
一是指赏析作者的语言风格,如平实、朴素、华丽、冷峻、热烈、简洁、明快、晓畅、典雅、清丽、幽默、辛辣、含蓄等;
二是指赏析语言的描写技巧,如简洁传神、细腻逼真、生动形象地描摹人物动作、神态与内心世界等描写技巧,遣词造句技巧,修辞方面的技巧。
知识阐释
品味小说的语言艺术
知识阐释
政论文
品味语言的3个角度:
根据句子(段)内容,判定其特色和运用了什么技巧。作答时可以采用“3角度法”全面赏析语言艺术,具体做法如下:
从描写技巧角度判定分析
分析语言在简洁传神、细腻逼真、生动形象地描摹人物动作、神态与内心世界,表现出独特个性特征这一方面的魅力。
从运用的手法角度判定分析
分析运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分析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锤炼、句式(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与散句的运用等)特点及效果。
从语言风格角度判定分析
分析语言的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蕴藉、清新明快、自然质朴、绚丽华美等特点。
知识阐释
政论文
分析语言风格还要注意三个特色:
时代特色
常表现为文章的一些词语只在某一特定的时代使用,有明显的时代气息。
地域特色
常表现为大量使用方言、俚语等。比如老舍出生并长期生活在北京,他的《骆驼祥子》中的许多词汇就带有浓郁的“京味儿”。
语体特色
分为口语和书面语。前者充满生活气息,后者则典雅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