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B.高粱常用于酿制白酒
C.铜常用来做电线电缆 D.干冰可用作人工降雨
2.关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一定同时发生
B.在物理变化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C.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
D.两者没有关系
3.同学们知道醋酸、柠檬酸具有酸性,但是哪种物质的酸性强呢?小敏同学提出用pH试纸检验。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提出假设 B.设计实验 C.得出结论 D.收集证据
4.下列对甲烷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极难溶于水 B.具有可燃性
C.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 D.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5.某兴趣小组利用蜡烛进行实验,下列根据现象作出的分析错误的是
A.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
B.取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出现水雾,说明石蜡中含有氢、碳元素
C.用一个烧杯将燃着的蜡烛罩住,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物质燃烧一般需要氧气
D.燃着的蜡烛一吹就灭,是因为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说明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6.下列各项警示标示与存放的物质不相符合的是( )
A. 甲醛 B. 酒精
C. 烧碱 D. 浓硫酸
7.下表的探究实验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实验方案设计”的是
选项 问 题 对问题的回答
A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主要成分是未燃烧的石蜡蒸汽形成的固体小颗粒
B 火焰为什么会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还可补充氧气
C 蜡烛火焰温度哪层最高? 外焰氧气浓度大,反应剧烈,温度高
D 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什么? 用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稍后迅速将烧杯倒置,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
A.A B.B C.C D.D
8.下列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①如果没有说明药品用量,则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液体取1~2 mL
②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没有量筒时可用胶头滴管代替
③打开试剂瓶后要把瓶塞正放在桌面上,右手心向着瓶签拿药瓶倒液体试剂
④滴管吸满药液后,管口端要靠在试管壁上,使液体沿管壁流下
⑤观察量筒里液体的体积,应把量筒举起,让视线与量筒的液面相平,再读出数值
⑥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头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试液倒流,腐蚀胶头
A.①②③④⑤ B.③⑤⑥ C.②③⑥ D.只有①⑥
9.“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 B.纺纱织布
C.烧制瓷器 D.冶炼生铁
10.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以色列科学家丹尼尔 谢赫曼,以表彰他在发现准晶体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准晶体可能具有下列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密度低 B.耐磨损 C.导电性差 D.抗氧化性强
11.在“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取用粗盐 B.溶解粗盐
C.过滤粗盐水 D.蒸干滤液
12.下列是小明在做酸的性质实验时的一些操作,其中不规范的是
A.加氧化铜 B.加稀硫酸
C.加热试管 D.熄灭酒精灯
13.足量蜡烛在密闭集气瓶内(起始时常压)燃烧至熄灭,瓶内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结合教材实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起始阶段蜡烛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
②燃烧过程中瓶内物质发生了化合反应
③蜡烛熄灭是由于瓶内氧气浓度过低
④蜡烛燃烧的产物中只有二氧化碳
A.③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4.在化学实验中,实验操作要保证人身安全和仪器、试剂的安全,试剂安全是指操作应避免造成试剂的污染或变质。下列操作要求中不是从试剂安全角度考虑的是
A.不能用未经清洗的非专用胶头滴管吸取另一种试剂
B.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C.从试剂瓶倒完试液后,应立即盖紧瓶塞
D.用药匙取用一种药品后,取另一种药品前必须擦拭干净
15.《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智慧结晶,书中描述的下列制瓷工序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烧裂矿石 B.粉碎矿石
C.淘洗矿粉 D.取泥制坯
二、填空题
16.向试管里添加稀盐酸时,先将瓶塞拿下,______ 在桌上,拿瓶子时,瓶上的标签要______,瓶口要______ 试管口,缓慢地向试管中倒入稀盐酸,倒完后,立即______,并把瓶子_____。
17.试管是化学实验中最常用的玻璃仪器。在不同的实验中,试管的放置方法是不同的。最常见的放方法有如图六种。那么,在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试管的放置方法分别是(填序号):
(1)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______;
(2)往试管内加入固体:______;
(3)往试管内倾倒液体:______;
(4)往试管内滴加液体:______;
(5)洗涤后的试管放置:______;
(6)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______。
18.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________,见光易分解的物质,应保存在________;用剩的药品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放入________.
19.在下列短文中的横线上填上其相应变化或性质的序号: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物理性质、D.化学性质。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____,把块状硫粉碎_____,将燃烧匙内的硫粉加热,硫粉熔化____,继续加热,硫的蒸气被点燃,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_____,这说明了硫具有可燃性_____。
20.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有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变化的有_____。
①冰融化②煤气燃烧③汽油挥发④钢铁生锈⑤瓷碗破碎⑥食物腐烂⑦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后变浑浊⑧灯泡通电发光⑨植物发生光合作用
三、实验题
21.结合下列实验室常用仪器回答问题:
(1)取少量液体试剂时需要的仪器是______(写名称)。
(2)需要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是______(写名称)。
(3)给少量液体加热需要用到的仪器有______(填序号)。
(4)用①量取 10mL 液体时俯视读数,则实际所取的液体体积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mL。
(5)将少量氯化钠溶解在水中,用③______(写名称)搅拌的目的是______。
22.对光亮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表面变黑,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黑色物质的来源产生了兴趣,铜片表面的黑色物质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小明认为:铜片表面的黑色固体是烟灰.
小亮认为:铜片表面的黑色固体可能是空气中的氧气与铜反应生成的新物质.
小玲认为:铜片表面的黑色固体既有烟灰又有氧气与铜反应生成的新物质.
【查阅资料】
酒精不充分燃烧会产生炭黑(即黑烟).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加热条件下能与金属铜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取一小段光亮铜片.放入试管内,然后用________夹持试管,放在酒精灯的________部位加热 铜片变黑 推知________(填“小明”“小玲”或“小亮”)猜想错误.说明黑色物质的出现可能与空气中的________有关
实验二:取一支 的试管,将一小段光亮铜片放入试管中,塞上胶塞,并用注射器抽出试管内的空气,封好胶塞并加热.加热一段时间后,趁热取下胶塞,观察现象 ①取下胶塞前的现象: ________ ②取下胶塞后的现象:________ 小亮的猜想正确
【反思拓展】
实验一将铜片放入试管中加热,目的是排除________干扰.
实验二用注射器抽出试管内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
证明黑色物质不是烟灰,你还可以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
通过对黑色物质来源的探究,我们知道了金属铜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C
3.B
4.B
5.B
6.C
7.D
8.D
9.B
10.D
11.C
12.C
13.B
14.B
15.A
16. (1) 倒放 朝着手心 (2) 紧挨 盖好瓶塞 放回原处
17.(1) D E C (2) A B F
18.(1) 广口瓶; 棕色瓶; (2) 放回原瓶; 随意丢弃; (3) 带出实验室; 指定的容器内
19.(1) C A A (2) B D
20.(1) ①③⑤⑧ (2) ②④⑥⑦⑨
21.(1)胶头滴管
(2)烧杯
(3)②⑥⑦
(4)小于
(5) 玻璃棒 加快溶解速率
22. (1) 试管夹; 外焰 小明、小玲 氧气 铜片不变黑色 铜片变黑色 (2)酒精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烟灰; 铜不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 (3) 直接在酒精火焰上加热铜片,然后用湿布擦,无法擦去 加热时铜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